西行漫記010:登頂黛螺頂

糖標收藏 發佈 2022-12-17T12:41:23.703507+00:00

都說走大智路在步步登高中增長智慧、了卻煩惱,別人有什麼體會不得而知,但我卻在這個過程中變得心平氣和,這也是一種智慧吧。

沿著大智路拾階而上,雖說有1080級台階,但一路上不時停下來拍照,一氣走上終點也沒有覺得有多累。都說走大智路在步步登高中增長智慧、了卻煩惱,別人有什麼體會不得而知,但我卻在這個過程中變得心平氣和,這也是一種智慧吧。

說說黛螺頂吧,不出意外這裡也是一處歷史底蘊深厚的所在,可以說是來五台山旅遊必須打卡的地方。黛螺頂始建寺於唐朝,是五台山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別具一格的一座古剎。黛螺頂,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頂庵,明萬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名為黛螺頂,一直沿續。

成功登頂黛螺頂,還沒來得及喜悅,只見黛螺頂前不大的平台上擠滿了人,拍一張乾淨的空鏡頭都不可能。這也難怪,十一嘛,熱門的景點不就應該這樣嗎?

人們走了1080級台階上來,都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吧。平台一側的亭子裡滿是人,哪還有空位等你去坐著休息啊。不過,這個漢白玉的亭子造型優美,如同一件象牙雕成的藝術品,看一看就很賞心悅目了。

黛螺頂的簡介,言簡意賅,讓人一目了然。只不過上面的黃字應該是一些僧眾隨手噴塗的吧。不過從中也有收穫,原來登上黛螺頂就是所謂的「小朝台」啊。五年前那次從東台到北台的穿越之旅,讓我對朝台有所耳聞,團友們也對此躍躍欲試,無關宗教信仰,只是單純的作為玩戶外的,完成一次五台連穿會很酷,只是因為行程的原因沒有成行。一般來說完成一次「大朝台」需要2天時間,當然一天內完成穿越的高玩也是有的。現在想來,當時做了也就做了,五年後的今天,讓我再去嘗試心裡多少有些沒底啊。

黛螺頂坐東向西,占地近27000平方米,有殿堂房屋50餘間。殿建構築華美雅致,布局嚴謹規整,中軸線上依次為牌樓、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寶殿。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本寺有一座旃檀殿和一座五方文殊殿,天王殿供奉的是彌陀菩薩,後面是韋馱菩薩,左右為四大天王。

我們登上黛螺頂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當時還想著去看看別的景點,所以就沒有進廟,只是在門口拍照留個念就準備下山了。

站在平台的北側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東台很北台,華北屋脊牌坊、龍王廟、葉斗峰、靈應寺……,真是有太多的回憶。

下山的路我們沒有選擇原路返回,而是走了另外一條道,只要不走台階就好啊。

見到索道的時候,多少還是有些意外的。這麼一個小小的山居然還修了索道,主要是坐的人還很多。也難怪,你不坐不代表別人不會坐,特別是還有一些登山不便的老年人。後來想想,還是自我定位不同造成的思維差吧。在我心中總覺得自己是玩戶外的,選擇徒步那是理所應當的,沒在這裡找個野山登登就不錯了,還會去坐索道?就說冥冥之中選擇等黛螺頂吧,也是因為它有一些挑戰的意味,而且在我心中終覺得無限風光在險峰,游山不登頂那就毫無意義。

仔細看看乘坐索道的遊客,恰恰是青壯年多一些,這就如同公園裡晨練的多是老年人一個道理。

登黛螺頂有三種方式可選,步行、索道、騎馬。居然還能騎馬,那會很帶感吧。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就是所謂的馬道,但這一路下來還真沒看到誰騎馬上來。應該是沒什麼生意這個項目取消了吧,騎著馬走這麼長的上山路,那不是誰都能做到的,而且還有很大的安全風險。

這條路雖然平坦,但如同大多數盤山道一樣,被修成了彎彎繞繞的之字形。好在其間有一些土路可以抄近道,要不然就太費時間了。

放眼山野時,看到我們的團友,心裡充滿了親切感。雖然只有短暫的兩天,我們之間還不是很熟悉,但在這人群中還是會一眼就認出來的。

憑山遠眺,那就是我上次沒到達的中台和西台吧。

十一期間正值金秋,這滿山的金黃卻也讓人心情舒暢。

層林已盡染,快走踏清秋。

一處塔、一座廟宇,在五台山的山林間是尋常可見的景致。

俯瞰台懷鎮中的廟宇塔影,讓人心生嚮往。

抄近道,快下山,去看那不一樣的風景。

來到這裡,距離山下已經不遠了,一條直道走下去就可以下山了。

路邊出現了「金界寺」的字樣,特別是旁邊的牌子寫著「由此下山比馬道安全」,聽人勸吃飽飯,於是我們就拐到了那條路上。

前面會有什麼樣的景色和際遇等著我們呢?

抬眼看向西方,已是夕陽西下,我們不覺加快了腳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