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美女為什麼喜歡戴銀飾,根原在清朝的開放

託恩多 發佈 2022-12-17T15:39:14.748522+00:00

苗族美女以喜歡戴銀飾聞名於世,然而這種習俗不是那麼悠久,苗族美女佩戴銀飾的習俗在18世紀才出現的,至今才200多年的歷史。苗族美女佩戴銀飾跟清朝的開放有關。有人會說清朝不是閉關鎖國嗎?其實這是錯誤的歷史認知,清朝從未閉關鎖國,一直都非常開放。


苗族美女以喜歡戴銀飾聞名於世,然而這種習俗不是那麼悠久,苗族美女佩戴銀飾的習俗在18世紀才出現的,至今才200多年的歷史。


苗族美女佩戴銀飾跟清朝的開放有關。有人會說清朝不是閉關鎖國嗎?其實這是錯誤的歷史認知,清朝從未閉關鎖國,一直都非常開放。只是在康熙平台時曾有一段時間的禁海,但是內陸,如對俄羅斯、中亞國家的貿易並未中斷。


中國不是產銀國家,但是清朝卻被稱為「白銀帝國」,並且是「銀本位」,我國的經營貨幣以及信貸業務的機構被稱為「銀行」也是來自於此。


放眼18世紀的全球貿易網,清朝並不是很需要來自洋人的商品,所以洋人要獲得中國商品,往往要用清朝的「官方貨幣」,即白銀來購買,大量的白銀因此流入並沉澱在清朝境內。


清朝和外部世界的這種貿易關係,其實也正是苗族村寨與江南的貿易關係的翻版:江南需要苗族村寨的木材,於是拿美洲白銀來交換,這些白銀流入苗寨,流到女性的身上,變成了服飾。

康乾盛世時期,中國江南的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富庶起來的江南人家為了建造更氣派的房屋,或者僅僅為了在冬季更加暖和,需要大量的木材。然而江南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後,附近乃至周邊地區的森林被過度砍伐,優質木材已經告罄。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木材,商人們帶著賺到的白銀,深入中國西南的雲貴川山區,這些新的木材產地往往位於長江上游及其支流流域的崇山峻岭之中,那裡是包括苗族人在內的少數族群的聚居區,購買的木材從苗族人的山嶺通過水路被運送到江南。歷史學家在文獻記載中觀察到,在18世紀,木材商人的腳步遍布全國,有些木材要從原產地漂流千里運達目的地。


木材離開了苗族人的大山,白銀則留在了苗族村寨里。與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不同,苗族村寨還處於較為自給自足的狀態,商品經濟不發達。他們知道白銀是好東西,但在日常生活中卻較少使用白銀。於是,他們把白銀當成了權力、禮儀、藝術的材料,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或藝術品,而不是把白銀當成貨幣來使用。當然了,把大量的白銀穿戴在女性的身上,這本身也是一種儲存財富的方式。


就這樣,西方人帶來的白銀,有一部分的最終歸宿竟然是中國西南山區的民族村寨。


這說明,在清朝中期,世界已然是一個經濟整體,清朝的每一個角落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世界的影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