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半夏》結局了,關於許半夏的三個謎團,是時候解開了

電影夫人 發佈 2022-12-18T07:07:51.309499+00:00

某種程度來說,《風吹半夏》是一部爽劇。許半夏從一無所有,打拼為鋼廠老闆,收穫了勢均力敵的愛情和不拋棄不放棄的友情。

某種程度來說,《風吹半夏》是一部爽劇。

許半夏從一無所有,打拼為鋼廠老闆,收穫了勢均力敵的愛情和不拋棄不放棄的友情。

即使中間有年少輕狂時犯下的錯誤,以及商場爭鬥中結下的宿怨。

但在時代的大潮中,每一個人都與自己和解,也與他人和解。

稱得上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但在原著中,她的人生可沒這麼光輝璀璨。

她和趙壘漸行漸遠,與童驍騎產生隔閡,雖然生意一步步越做越大,但最終成了獨孤求敗。

如果說,趙麗穎飾演的許半夏是正能量的代表

那原著中的許半夏,就是暗黑的代表

而那些不可說的內容,恰恰是電視劇失去的核心。

01 許半夏到底有多毒?

許半夏的出生,是帶著詛咒的。

母親為生她去世,父親怨恨她,便以半夏為她命名。

因為,「生半夏毒」。

事實上,父親的詛咒不止於此。

後來,許半夏認識高辛夷的時候,突然想到自己名字還有一層深意。

聽到高辛夷的名字,她心想:

「辛夷開花比半夏美得多,半夏的花,猶如吐信的毒蛇,料想老爹當年給她起名字的時候,不會沒惡狠狠地考慮到這一茬」。

一個名字,兩層詛咒,可見父親是恨慘了她。

也可見,毒,是許半夏的核心特徵。

她的毒,首先表現在污染灘涂上。

劇中,是小陳提議,童驍騎執行,許半夏毫不知情。

但原著中,是許半夏提議,童驍騎執行,小陳至死也不知這件事,更不知自己是因為那片被污染的灘涂而喪命。

因為污染灘涂,許半夏得了一個「不得往生」的詛咒。

可當時的她忙著生存,對這個詛咒並不在意。

她想:

「往生?今生還顧不過來呢。」

然後,便風風火火地忙碌自己的生意去了。

劇中,許半夏的高光時刻之一,是到東北進設備的時候。

明知鋼廠拆遷涉及複雜的利益衝突,但她不顧趙壘的勸阻,幫助鋼廠下崗職工和地頭蛇作鬥爭。

之後,她又將下崗職工帶到南方,一方面解決了自己的技術需求,另一方面,為他們提供了再就業的機會。

原著中的許半夏可沒這麼俠義無私。

她到東北後發現,鋼廠工人與開發商矛盾激烈,如果自己摻和其中,可能會成為靶子。

所以,她的第一想法,便是放棄收購設備的打算,急於撇清自己。

可與鋼廠職工深入交流之後,她又看中了他們的技術,想把他們挖走,於是便和開發商談了一宗各取所需的買賣:

工人們之所以頑強抵抗,一是想要鋼廠復工,二是因為開發商聯合警察,抓了他們的孩子。

針對此,許半夏獻計:

讓開發商放了孩子們,瓦解職工們的鬥志;她則以高薪職位誘之,讓他們借坡下驢。

這樣,開發商和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雖然,劇中許半夏的計策和原著中的大同小異,但劇中明顯美化了許半夏的出發點。

在原著中,許半夏的心理活動被赤裸裸展現,她在東北行事的細節,也更詳盡。

比如,在東北時,一名律師想要利用許半夏調查開發商存在的問題,許半夏知道其中的危險性,立馬消除了自己與其往來的痕跡。

再比如,當她把東北職工帶到南方後,擔心他們的心繫故土,不能安心工作,就利用開發商黑白通吃的勢力嚇唬他們,讓他們不敢萌生回東北的念頭。

在整個東北之行的過程中,許半夏雖然偶爾善念萌發,但那些善良舉動的前提是,不給自己帶來危險,不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一旦某些舉動與自己的利益衝突,她會立馬停止。

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許半夏亦是如此。

那是個野蠻生長的時代,國家的法規、監管還不健全,這也給了許半夏們可乘之機。

半夏之毒,不是許半夏一個人的毒,而是一個時代的毒。

那個時代發展起來的企業家,不乏攜帶原罪者。

遺憾的是,劇中,時代的傷痕與個人的罪惡,只能輕輕帶過,那些不得往生的詛咒,最終也只能升華成一場大和解。

02 許半夏的經商手腕到底多強?

《風吹半夏》被詬病的問題之一,是商戰戲說服力不夠,運氣成分太多。

但原著中,許半夏的腦子,基本一直為賺錢而轉動。

一部小說,80%以上的內容,都是許半夏在為賺錢而忙碌。

不說其他,單就許半夏和郭啟東、伍建設之間的算計,就分外精彩。

劇中,許半夏和郭啟東結怨,是為了從裘必正那裡借錢進口廢鋼。

她和童驍騎對郭啟東的調查,是給裘必正的投名狀。

但原著中,在發現郭啟東坑裘必正之後,許半夏不但坐視不理,還利用郭啟東的貪心,以豐厚的回扣,讓他把自己工廠的運輸任務交給童驍騎的車隊。

之後,她又以郭啟東的帳目問題為威脅,逼著郭啟東不但要繼續給童驍騎業務,還取消了回扣。

可對於許半夏的「打劫」,郭啟東敢怒不敢言。

許半夏最終決定對郭啟東出手,是因為馮遇。

在許半夏因為進口俄羅斯廢鋼遇到鋼價下跌,造成財務危機的時候,馮遇二話不說借給許半夏200萬。

與馮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裘必正躲躲閃閃不願借錢;伍建設不但不願借錢,還對許半夏進行侮辱。

自此,他們之間的梁子結下了。

偶然間,許半夏從趙壘處得知,郭啟東在鼓動裘必正改造生產線。

而改造後的生產線,與馮遇的產品產生競爭。

念及馮遇往日的恩情,許半夏和馮遇一合計,將郭啟東送進了牢裡。

失去郭啟東的裘必正,沒有能力自己經營工廠。

儘管郭啟東有二心,他還是為郭啟東辦了假釋。

可許半夏並沒有就此放過郭啟東。

她和童驍騎設計郭啟東嫖娼並趁機報了警,再次把郭啟東送進了監獄。

其實,她原本是想把伍建設也算計進去的,但伍建設因為接電話逃過一劫。

這一事件中,有兩個細節值得關注。

一是許半夏讓馮遇舉報郭啟東帳目問題的時候,趙壘經郭啟東的手,在裘必正那裡有200萬的投資。

她明知這樣做會給趙壘的資金帶來麻煩,但她並沒有提醒趙壘。

因為她擔心趙壘走漏消息,毀了自己的計劃。

二是她設圈套讓郭啟東嫖娼被抓的時候,馮遇也是參與者之一。

儘管她與馮遇交好,但為了計策順利,她還是選擇把馮遇也拉下水。

不過,作為彌補,她在馮遇被警察抓走後,第一時間為他辦了保釋。

從這兩點可見,許半夏手段之辣,以及在生意場上絕對的理智和現實。

如何在大局和細節之間抉擇,如何讓自己利益最大化,她永遠能清醒地操盤。

也正是因為這些素質,她才能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

她對郭啟東和伍建設的報復沒有到此為止。

因為郭啟東入獄,裘必正的工廠經營不善,趙壘剩有70萬的投資無法收回。

之後,裘必正將工廠承包給了伍建設,趙壘的債務也被轉給了伍建設。

但,當時趙壘被外企辭退,不再有往日的風光,伍建設不僅對其羞辱,還拒絕還款。

為了拿回最後的帳款,趙壘設計伍建設買下了一家問題多多的私營鋼廠。

因為購買過程中,伍建設要仰仗趙壘從中斡旋,這才老老實實還了錢。

但是,最初想買下鋼廠的是許半夏,伍建設的勝出,讓她很不甘心。

而趙壘自然也沒那麼輕易原諒伍建設昔日的「胯下之辱」。

於是,許半夏和趙壘又誘導伍建設產生環保問題,進而聯合省鋼,將環保醜聞曝光。

臭名之下,伍建設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許半夏則成了最後贏家,聯合省鋼,吃下了伍建設的鋼廠。

原著中,許半夏有耍不完的手段,用不完的心思,渾身長滿800個心眼子。

她精明世故,八面玲瓏,對她有用之人,她總能快速拉攏。

而對她不利之人,她也能想辦法解決。

不過,她並不是大奸大惡之人,除了污染灘涂之外,她的行事一直在法律紅線之內

03 許半夏和趙壘的愛情,摻雜了多少功利?

《風吹半夏》中,許半夏和趙壘的愛情,成熟獨立,又不乏溫情。

在與趙壘結婚前,許半夏要求婚前財產公正,原因是擔心自己的野心,會給趙壘帶來麻煩。

劇中那句「錢是我的,債也是我的」,可謂獨立女性戀愛的天花板。

趙壘也放棄異地的工作,成為愛情中妥協的那一方,回到了半夏身邊。

但原著中,他們的感情,有諸多不完美之處。

許半夏對趙壘,是一見傾心。

初見時,趙壘是外企高管,西裝革履,神采飛揚,一下子擊中了許半夏的春心。

但對於身材肥胖、在男人堆里衝鋒的許半夏,趙壘是沒當女人看的。

許半夏與趙壘相識之初,都抱著利用對方的心思。

許半夏想利用趙壘的外企高管身份,背靠大樹好乘涼。

趙壘覺得許半夏腦子不錯,實力不強好操縱(其實是假象),想把她發展為長期合作夥伴。

趙壘對許半夏第一次動惻隱之心,是許半夏在生日當天,告訴了趙壘和另一潛在合作夥伴老宋自己的身世,即「生半夏毒」。

她用悽慘的身世博得了趙壘和老宋的憐憫,在進口廢鋼一事上,得到了二人的鼎力相助。

而這正是許半夏賣慘的目的。

進口廢鋼給許半夏的公司造成經濟危機,趙壘拿出50萬借款支持她。

當許半夏的危機過去之後,趙壘也沒有立刻收回借款,而且決定在此基礎上再追加200萬,作為投資讓許半夏拿去操作。

他之所以如此做,是看中了許半夏手中一本萬利的生意。

而許半夏之所以欣然接受,是因為她知道,有利益綁定的關係才是最牢固的。

但在趙壘被外企開除後,許半夏的態度就變了。

她建議趙壘收回這筆錢,明面上是為了趙壘好,實際上則是不想失勢的趙壘繼續在自己這裡得好處。

而趙壘也擔心錢在許半夏那裡不安全,趁機收回錢款。

不過,算計歸算計,並不影響許半夏對趙壘的痴迷。

許半夏與趙壘關係的巨大轉變,就是在趙壘被開除之後。

趙壘名校畢業,少年得意,一路順風順水。

離開外企後,失業的打擊加上伍建設的侮辱,讓他備受屈辱。

在他最失意的時候,能夠給他安慰的,只有許半夏。

這下,他算是明白了。

以前那些柔柔弱弱、小鳥依人的女朋友,就像花瓶一樣,中看不中用。

關鍵時候頂事的,還是許半夏。

他知道許半夏對自己有意思,便主動釋放信號,主動表白,二人走到了一起。

他們有過熱戀期。

兩人有時間就抓緊機會見面纏綿,不能見面的時候每天煲電話粥以解相思。

可即使這樣,愛情也從來沒有沖昏他們的頭腦。

趙壘接受了另外一個城市的新工作,終日忙碌。

許半夏則日常是空中飛人,頻繁出差。

對於趙壘不能陪伴在自己身邊,許半夏有遺憾,但並不勉強。

因為她愛的,就是那個氣度不凡、神采飛揚的趙壘。

如果強迫他留在自己身邊,那麼他也許就不是自己所愛的那個人了。

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許半夏的考慮,和做生意一樣現實。

想到未來可能會和趙壘結婚,許半夏便瞞著趙壘做了資產審計和公正,以確保婚前財產不會被另一半分割。

得知許半夏的所作所為,趙壘心中有了結。

可很快,他就想明白,自己愛的就是那個現實又理智的許半夏。

然後,自我調節,放下了心房。

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愛情吧。

不再幻想青春時期的浪漫,權衡利弊和換位思考,成了重要一環。

只是,聚少離多的愛情,終究會漸行漸遠。

當許半夏想要和心上人分享心事的時候,發現她並不知道趙壘身在何方。

小說並沒有像電視劇一樣給許半夏和趙壘一個圓滿的結局。

仿佛預示著,他們的關係,早晚會出問題。

小說里也沒那麼多和解。

許半夏和伍建設繼續敵對,和馮遇也難續並肩作戰的友情。

因為她幫馮遇和小三打掩護的事情被馮太太知曉,馮太太禁止馮遇再和許半夏往來。

童驍騎也與許半夏產生了隔閡。

她想要改造車隊,但童驍騎只想像以往那樣,憑藉兄弟情維繫車隊運營。

她也未曾與父親和解,兩人還是猶如仇敵。

她心裡背負著兩條人命。

一條是小陳的。

一條是被童驍騎傷成太監的前男友。

前男友在報復她的過程中,遭遇車禍死亡,成了許半夏心頭的一座大山。

與此同時,還有那個「不得往生」的詛咒。

年少輕狂的時候,她不放在心上。

可隨著自己越來越成功,越來越成熟,她終於意識到當初的極端和無知。

小說的最後,是許半夏和野貓的爸爸高躍進一起看颱風。

兩個成功的孤獨者追憶過往,反省罪孽和失去,並感慨:都回不去了。

霎那追悔後,他們在時代的裹挾中繼續向前。

(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