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鬍子長得快,暗示了什麼?刮鬍子頻率影響壽命?漲知識了

隴南西和發佈 發佈 2022-12-19T03:18:56.591714+00:00

「男朋友的鬍子稀疏,而我比較喜歡絡腮鬍,後來我給他買了生須水,但他嫌麻煩,還說鬍子長太快對身體不好。

「男朋友的鬍子稀疏,而我比較喜歡絡腮鬍(參考梅西留鬍子的樣子!),後來我給他買了生須水,但他嫌麻煩,還說鬍子長太快對身體不好。我特麼好不爽啊!求九叔出來科普!!!」


前幾天,九叔在後台收到上述留言,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這位朋友的怒氣……



據九叔觀察,國內留鬍子的男性確實較少,不像歐美影視劇里的絡腮鬍隨處可見。為什麼中國男人不喜歡留鬍子呢?經常刮鬍子對健康到底有沒有影響?今天九叔給大家一一解答。


其實,中國男人曾有過留鬍子的習慣,大家在看古裝影視劇時就能發現,劇中的男性角色大多會留著或長或短的鬍鬚。但到了現代中國,卻鮮少男性有留鬍鬚的習慣,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差呢?首先,是受到文化的影響。《孝經·開宗明義》裡有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是,人的身體是父母給的,不損壞身體就是孝敬父母。古人深受這句話的影響,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不會輕易損傷鬍鬚等毛髮。另外,在不同朝代,人們對鬍鬚的重視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秦漢時期的男子崇尚「多須鬢」,唐宋則流行染鬍子。到了民國時期,康有為擔心鬍鬚稀疏會影響仕途,甚至為此用上了生須水!

其次,古代想剃鬚,是一件困難的事。在當時,人們還沒有很好的刮鬍須工具與技術,一般很難刮乾淨,最多用剪子稍微修剪一下。如果真的想要刮鬍須,那也是貴族的專利——用特殊材質打造剃刀,請專業師傅來操作,費時費錢。直到1740年,英國的Benjamin通過冶煉技術製造出了鋒利的剃鬚刀材料,1762年,來自法國的雅克佩雷發明了安全剃刀,男人才得以實現「剃鬚自由」!此外,不剃鬚=「不衛生」和「油膩」以前男性留鬍子是為了彰顯氣概和威嚴,不留鬍子甚至會被笑話,這個觀念一直沿襲到民國初期。但隨著「衛生運動」的興起,人們開始改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例如喝生水、不刷牙等,蓄鬍須也被冠上了「不衛生」「不文明」的名號。而近些年來,人們對於男性的審美趨向於少年感、中性化,男生留著一把亂糟糟、不打理的鬍鬚,容易顯得「油膩」。





與勤刮鬍子的亞洲男性相反,歐美男性越來越流行蓄鬍子了。2020年,美國心理科雜誌發表了一項由OnePoll機構展開的研究,十分有趣。據悉,此項研究採訪了2000名男性美國人,結果發現,有75%的人認為留鬍鬚會讓自己更自信如果能擁有「完美的鬍鬚」,18%的人可以剃光自己頭髮,20%的人表示可以放棄一整年的性生活,38%的人願意去車管所呆一天,40%的人甚至願意去坐一天牢!



當然,這裡指的「完美鬍鬚」都是經過打理的,乾淨衛生自然可成為男性的加分項。而且在《Glamour》雜誌評選出來的全球10名最性感的男性中,就有八位都留鬍鬚。不過,這可能是鬍子為數不多的好處了。




闢謠1:鬍鬚和性能力沒有關係男性進入青春期後,第二性徵開始發育,便開始長鬍子。鬍鬚的生長速度、數量多少,的確受到雄激素水平的影響,但這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遺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至於性能力,更不能與鬍鬚的多少掛鈎。男性性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雄激素、年齡、是否患病、生活習慣、情緒狀態等,單靠鬍鬚數量是不能判斷男性「行不行」的。闢謠2:刮鬍須頻率與壽命並無必然聯繫這一說法來自英國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的結論是「刮鬍子的頻率低,則壽命短」。但很多人忽略的是,研究人員也給出提醒:這項研究存在缺陷,即未排除干擾因素,例如參與者是否有基礎病、吸菸史、酗酒習慣等。因此,這個調查結論其實是不可靠的。





不刮或刮錯鬍鬚都可能引起不少健康問題,比如過度刺激皮膚,破壞角質層,引發過敏、色素沉著、毛囊炎、角質粗糙等問題。想要正確刮鬍子,不妨參考美國皮膚病協會(AAD)《皮膚護理指南》中的步驟建議:


最後,根據亞洲人鬍鬚比較稀疏的特點,如果你想留鬍鬚,九叔有以下幾種造型建議,看看你適合哪一種吧!



來源:39健康網微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