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爆發一年多,安祿山都已身死,為何此亂6年多後才平息?

正一品歷史 發佈 2022-12-19T05:36:24.780550+00:00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並同羅、奚、契丹、室韋等少數民族隊伍,率領15萬人以「憂國之危」為藉口,宣稱自己將奉密詔討伐楊國忠,在范陽起兵。對唐朝而言是重要歷史轉折點的安史之亂就這樣爆發了。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並同羅、奚、契丹、室韋等少數民族隊伍,率領15萬人以「憂國之危」為藉口,宣稱自己將奉密詔討伐楊國忠,在范陽起兵。

對唐朝而言是重要歷史轉折點的安史之亂就這樣爆發了。縱觀安史之亂,其爆發一年多的時間後,安祿山就已經身死,可為什麼又過了6年多時間,安史之亂才徹底被平息呢?

從發動叛亂到身死

關於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唐玄宗最開始一點兒也不相信,但是幾天後,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傳回長安,唐玄宗不得不承認,安祿山是真的反了。

為了阻擋安祿山,唐玄宗任命封常清、高仙芝等人率兵迎敵,只是長時間的太平讓唐軍的整體戰鬥實力嚴重下滑,很多人甚至都沒有經過正規訓練,這就導致封常清、高仙芝大軍節節敗退。

唐玄宗看著唐軍戰敗的匯報,一氣之下斬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兩位大將一死,唐軍在前線的表現更加糟糕,身在長安的唐玄宗只能眼睜睜看著安祿山在洛陽自立為皇帝。

為了除掉安祿山,唐玄宗又啟用病廢在家的哥舒翰,哥舒翰深知唐軍不是安祿山的對手,故而決定據守潼關,但唐玄宗不滿於哥舒翰據守不出的決定,多次要求哥舒翰出城迎敵,哥舒翰迫於無奈只能出城,最終被俘,囚於洛陽。

潼關失守,長安岌岌可危,為了爭取東山再起的機會,唐玄宗率領楊貴妃、王公貴族以及禁衛軍出逃。路過馬嵬坡時,禁衛軍兵變逼死楊貴妃,唐玄宗大受打擊。

之後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即位,是為唐肅宗。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本人顯然也同意這一安排,並未提出異議。唐肅宗上位後重用郭子儀,讓郭子儀聯合李光弼攻打叛軍,最後順利擊敗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成功收復了河北一帶。

掌握河北一帶後,唐軍士氣高漲,隨後安祿山大軍又與唐軍之間爆發了睢陽之戰。睢陽之戰進行得異常艱難,但也因為有此一戰,叛軍再無力南下,唐朝的天下也由此得以保全。

睢陽之戰結束後,安祿山的生命也快要走到盡頭。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安祿山之子安慶緒聯合嚴莊和李豬兒將安祿山謀殺。

安祿山死時,安史之亂已經持續了一年多,雖說安祿山是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他的死亡並不意味著安史之亂結束。在之後安史之亂還持續了6年多的時間,方才宣告徹底平息。

為何如此久才平息

安史之亂會久不平息,主要是由3個原因導致的。

其一,唐肅宗沒有出色的軍事才能。當時唐肅宗身邊有一個叫李泌的布衣宰相,他建議唐肅宗在原地固守,此外派遣一支軍隊威脅范陽,並做出收復洛陽、長安的架勢,等叛軍往返於范陽和兩京的時候,趁機消滅叛軍,如此「不出二年,無寇矣」。

這個戰術其實可以理解為「圍點打援」,圍點打援能夠有效地消滅對方有生力量,隨著戰事的進行,敵軍的力量將會越來越弱,最後被徹底消滅。

李泌通過對時局的分析,提出了相對合適的戰術,但唐肅宗沒有足夠出色的軍事才能,他不懂李泌這種安排的深意,反而認為這樣有損於大唐威儀。唐肅宗堅持指出,要平叛就要以強悍的姿態一次性搞定,否則日後唐朝怎麼讓人信服?

其二,唐肅宗有些好大喜功,同樣造成安史之亂延續了好幾年才被平定。唐肅宗沒有能力選擇正確的對敵戰術,本人又急於立功,他登基後極力要求先收復兩京。

趁著安慶緒搞死自家老爹,但因為個人能力不足使得叛軍內部動盪的機會,一口氣出動9位節度使,領兵20餘萬發動進攻。

安祿山本人雖然已死,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安慶緒就算再不頂事,在安祿山勢力的控制下,兩京很難被奪回來,唐肅宗的行為簡直就是在自身存在諸多問題的情況下,選擇了最難搞定的一個敵人,安史之亂自然無法快速被平息。

其三,唐肅宗不會用人。唐肅宗作為皇帝,卻沒有「知人善任」,他當時非常寵信一個叫魚朝恩的宦官,在這名宦官的影響下,唐肅宗將相州之敗歸咎於郭子儀,直接解除了郭子儀在軍中的職務。

實際上魚朝恩就是嫉妒郭子儀軍功加身,他怕唐肅宗越發倚重郭子儀,也怕郭子儀向唐肅宗建議,剝奪自己的權力,乾脆先下手為強,讓郭子儀在軍中失去話語權。

不光是針對郭子儀,魚朝恩對於其它大臣也多次打壓。他要求大臣們商議政事時,一定要先跟自己報備,否則就一副「天下之事,怎麼不由我」的樣子,去皇帝那裡告狀。

皇帝無法奈何魚朝恩,只好放任魚朝恩渾水摸魚,到處尋釁滋事。也因為有魚朝恩的不斷攪局,大唐錯過了好幾個提前結束安史之亂的機會。

安史之亂徹底平息

安史之亂最後能徹底平息,最大的一個影響因素還是「叛軍內訌」。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和安祿山走上了一樣的路——被自己兒子謀殺。

安祿山死後叛軍內部就混亂起來,如果不是史思明復叛,叛軍根本堅持不了這麼長時間。史思明被殺,叛軍內部離心,唐軍經過多年的戰事,整體實力有所保證。

在敵人動盪不堪的情況下,唐軍自然就占據了上風,他們多次挫敗叛軍,給叛軍不斷造成損失。

至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繼位後,他果斷啟用唐將僕固懷恩,讓其帶領大軍進攻洛陽。在僕固懷恩的指揮下,唐軍從正面,唐軍騎兵與回紇軍從側面一齊出動,擊敗了數萬叛軍。

史思明之子史朝義雖然有不斷調集軍隊,但他壓不住軍隊中的各股勢力,最後叛軍被打得七零八落。史朝義驚慌失措地率輕騎數百向東逃走。隨即洛陽被成功收復。

寶應二年,田承嗣宣布投降,為了表現自己的誠意,他將史朝義的母親及妻子送到了唐軍軍營。史朝義原本想要逃到范陽,以圖東山再起,卻不曾想范陽會被李懷仙獻給大唐。

史朝義一時間走投無路,最後一根繩子吊死了自己。史朝義自縊後,其它叛將也陸續宣布投降。至此,安史之亂終於宣告結束。

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但唐朝也進入到藩鎮割據的局面,曾經那個統一強大,繁榮昌盛的大唐再也回不來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