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裡的歷史:腓尼基人、迦太基共和國和布匿戰爭的由來

讀經典看世界 發佈 2022-12-19T15:15:02.794605+00:00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有一個斑岩盆,創作於羅馬公元2世紀到3世紀的帝國時期。在古羅馬,斑岩因其紫色而被認為是一種與皇帝有著特殊聯繫的石頭,這和中國古代朝廷的官員們披紫袍是一樣的道理。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有一個斑岩(Porphyry)盆,創作於羅馬公元2世紀到3世紀的帝國時期。

在羅馬帝國的大型浴場裡,石盆常常被用來充當浴盆,這給了人們一種富足、奢侈的帝國恩惠的印象。

在古羅馬,斑岩因其紫色而被認為是一種與皇帝有著特殊聯繫的石頭,這和中國古代朝廷的官員們披紫袍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在中國的唐朝,從一品的王爵到三品的宰相,才能穿紫袍,四五品只能穿紅袍,但朱紫也就統稱為高官了。

所以,在中國古詩詞中,常常會見到諸如此類的句子:「勿謂身未貴,金章照紫袍」、 「金帶重,紫袍寬。到頭不似羽衣閒」、「牙笏紫袍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韓娛之「紅得發紫」一詞,也是來源於此。

紫色如此珍貴,主要是因為紫色燃料最難得、其次是大紅色、再次是緋紅色……

在《聖經•舊約》中,有一個被稱為是"流著奶和蜜"的富饒之地——迦南(Canaan,也譯作"客納罕")。迦南位於約旦河和地中海之間,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一帶。

這地方被以色列人(猶太人)視為聖地,是諾亞的後代亞伯拉罕帶領著信徒們歷經千難萬險去追尋的地方。

在《聖經》的《出埃及記》中,備受埃及人奴役和虐待的以色列人在他們的領袖摩西(moses)的帶領下,逃離了埃及。

他們來到紅海邊,前面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後面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約前1304—前1237)派出追擊的軍隊。藉助神力,摩西分開了紅海,以色列人安然渡過紅海。

在耶和華神的啟示下,他們來到迦南,開啟了全新的、自由的生活。

後來,人們把迦南稱作"應許之地"、"希望之鄉"、「樂土」,把這批從西邊越河過來的人稱作為「希伯來"——即"越河者",這些西伯來人後來漸漸就將當地的原有居民胡里特人給同化掉了。

希臘人把迦南叫作"腓尼基"(希臘語:Phoenicia),這個詞在閃米特語中意為"紫紅",源於此地出產的一種紫紅色顏料。這種顏料藏在一種紫色貝殼裡,這貝殼很是名貴。據說「紅海」這個名字也是從這種染料來的。

迦太基共和國雖然不大,但它在世界歷史上的名聲卻並不小,古羅馬共和國為了和這個國家爭奪地中海西部的統治權,打過三次仗,前後持續了118年(前264-前146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布匿戰爭(Punic Wars,或譯布匿克戰爭)。因為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poeni),所以起了這樣一個怪怪的名字。

提到這個國家,就會想到他們的腓尼基文字,腓尼基字母被認為是希臘字母的起源。

腓尼基文明對愛琴海文明影響之深遠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這個地方在羅馬時期留下的歷史文物在1978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了第一批「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名單。

除了貴氣,斑岩的開採、運輸和雕刻也花費巨大。

大多數倖存的羅馬斑岩浴缸仍在羅馬,在早期基督教時代(Christian times)它們被用作石棺。

附註:個別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