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息影,愛上讀書寫作,如今蛻變為作家,林青霞是怎麼做到的

腦動計劃 發佈 2022-12-20T19:27:12.941614+00:00

我習慣深夜寫作,通常是早上六點完成,然後我會迫不及待發給好友金聖華。如今,點開林青霞的名字,百度一下,簡介已經是演員、作家、 香港大學博士。


我習慣深夜寫作,通常是早上六點完成,然後我會迫不及待發給好友金聖華。請她打開電腦,聽完她對文章的回應,我才安心睡覺。



如今,點開林青霞的名字,百度一下,簡介已經是演員作家香港大學博士

做演員時,她是華語影視圈內耀眼的明星,自帶女神光環;40歲結婚息影,淡出娛樂圈,她旅遊、讀書,愛上寫作。67歲時已出版第四本書。

2022年,聽到林青霞已經68歲還是吃了一驚,有這麼快嗎? 時光飛逝,這兩年,時過境遷的,有點滄海桑田之感。

我喜歡的女神,她已經當外婆了,不過她出來的形象優雅得當,氣質若蘭,笑意盈盈如春風拂面般令人舒服。

上個世紀,曾經銀幕上花容月貌的女神們,歲月這把鈍刀也在一點點摧殘著姣好容顏,白髮、皺紋、鬆弛的臉、臃腫的身形,昔日風采不再…… 甚至有的人再見已成普通路人,不復當年神采。

美人遲暮,壯士不再,任何人都抵不過歲月的蹉跎。

也有奮力抵抗與年齡做殊死搏鬥的女演員,比如 劉曉慶,每次看到她僵硬的表情、蠟像的臉龐,帶一種不服老的氣勢,心裏面除了佩服也有些奇怪。

再看看這幾年的林青霞,每每出現在公眾面前,雖然已不復年輕時的驚艷,但也是優雅大方、淡定從容,是根本不介意自己年齡和外貌的舒適狀態。看她接受訪談時講自己,我甚至覺得她有一種自內向外的獨特氣質。



已經不能用「漂亮」這麼膚淺的詞,給她貼標籤了。

我想她周身散發著什麼呢? 當明星的光環悉數付給了歲月,能留給她的是什麼呢?現在,又是什麼改變著她、滋養著她?

如今才明白人家-直在求知修行的路上 。

直到讀了她的書,驚覺人家已經在今年出了她的第4本書《青霞小品》,突然明白她身上多了些書卷氣質,果然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才能留住美人吶。

2022年11月3日,林青霞過68歲的生日,慶生的場面溫馨喜慶,林青霞難得露面,含笑說自己剛好「三喜臨門」,除了生日和出版第4本書以外,她於10月份獲得了「香港大學第207屆學術頒授典禮」上的 「博士學位」,(全稱是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今年入選3人,另外兩位可是著名的楊振寧和林高演。

原來,林青霞從2004年發表第一篇處女作刊登於《明報》。至此,15年裡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她愛上了閱讀和寫作,除了旅遊以外,這兩年因為疫情出去少了,有所感觸心裡有話想說時,就會寫文章給大家分享。

唉,你本已天生麗質,魅力無究,妥妥的大女神,屬老天賞飯型,在港台影視界已經叱吒風雲過了,嫁入豪門做養尊處優的闊太太,好好享受下半輩子不好嗎?還要努力學習,讀書寫文,「染指」文學圈。讓眾多普通讀者如我者,簡直自慚形穢。


林青霞的電影時代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門初開,港台電影湧入,國內觀眾初次領略到,來自寶島台灣的三個女人:鄧麗君瓊瑤林青霞。街頭聽鄧麗君,燈下讀瓊瑤,電影裡看林青霞。她們如尖利之風,似細密之雨,風靡大陸。

人們一夜之間開了眼界:藝術不是意識形態的宣傳品和教科書,原來它是多元、可以娛樂的!

那個時代的林青霞,在電影裡可是大放異彩,風靡海峽兩岸。其出道首演的《窗外》,讓18歲的她,一舉成名。導演徐克誇她 「青霞這等美人,50年才出一個」,她被譽為東南亞「第一美女」,是瓊瑤眼中的偏愛,御用女主角。拍攝了很多部瓊瑤作品的電影。

在徐克導演的電影裡,林青霞不再是清純玉女,搖身一變為功夫俠女,經典的角色,經典的影片,讓許多觀眾看過後都過目不忘。

我至今還記憶猶新那一幕,電影《東方不敗》,那個從湖裡浮出水面,紅紗飄逸,仰頭喝酒的鏡頭,把林青霞的時尚、灑脫、豪放表現得淋漓盡致。「林青霞之後再無「 東方不敗」。


她被大導演李瀚祥一眼相中,說她英氣逼人,這就有了 《金玉良緣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角的敲定,林青霞也是首次反串男角,飾演了一個至今經典的賈寶玉形象。

從清純玉女到刀里來劍里去的女俠,林青霞見多了人世沉浮和電影潮流的起落,她可以英氣逼人,也可以風情萬種,她可以是美女,也可以是帥男,沒治了。

搞得後來天上也有顆星與之同名。那是2000年的八月,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小行星,遂命名為「林青霞星」,二零零六年獲得批准。編號:38821。

她的電影,創作了一個「林青霞時代」。



第一次進書店不知道該買什麼書

其實林青霞小時候,家裡一個中文字都找不到,因為沒有書、沒有雜誌、沒有報紙。上學後,她也沒有閱讀的習慣,中學生時的功課平平,她很發愁自己的成績根本考不上大學。

進入影圈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看書。

後來,某次閒逛,朋友拉她進了一家書店,第一次進書店的她不知道該買什麼書看。恰巧作家曹又方在書店,她給青霞推薦了方智出版社的《從已知中解脫》和《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林青霞在旅行中一口氣看完了《從已知中解脫》,茅塞頓開。正如作者印度大師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說的:「 讀這本書就等於是智慧之旅,在讀的過程中不要問為什麼,也不要急著找答案,就是一路體會一路往下讀。」

書上還說,「看風景不要只是你在看它,而是要把自己融入風景里」

讀《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有一句「如果你感覺痛苦,你就跟痛苦並存,把它吃掉,這樣痛苦就會消失」。這對我起了很大的作用,林青霞說。

從此,她有了新的愛好,閱讀。


愛上讀書、寫作的林青霞

2004年,林青霞告別演藝圈,她不再在片場裡出演他人的世界,而是用文字訴說著那個已經走遠的黃金時代……

40歲結婚,淡出公眾視野,兩個女兒也都長大,結束24年的婚姻,她內心多了仁慈與理性,她的身上有著難忘的故事和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15年來,她讀書寫作,一發不可收拾,身邊有了很多文化界的良師益友,如董橋、蔣勛、龍應台、白先勇、金聖華、馬家輝等。一眾實力才華、出類拔萃的文化精英 。

「 結婚以後空閒多了,提筆寫生活感受,總感覺書讀得不夠,詞彙有限,於是看到報紙介紹的書就買來看,朋友也送書給我,我的書越來越多。」

她講搬新家時,本來以為最多的會是衣服、包鞋之類的。

結果: 「 推開房門,牆邊堆了一摞摞的書,書櫃已經塞滿了,畫冊暫時放在電視柜上。我疑惑地打開書櫃,哇!整牆的書,看了好高興,仿佛李白、李清照、曹雪芹、沈從文、張愛玲、聖嚴法師、大寶法王和我友人金聖華、瓊瑤、章詒和、董橋、白先勇、龍應台、蔣勛、馬家輝都在跟我打招呼,要我聽他們的心事,聽他們講故事,閱讀他們的思想。」

「我是夜貓子,總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作。」

可見,林青霞的生活里真的是以書為伴了,閱讀和寫作給了她以前未有的充實和樂趣。


她用文字開啟對自己一生的回顧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相繼出版了《鏡前鏡後》 《窗里窗外》《雲去雲來》,今年的《青霞小品》。低調、謙卑、好學的青霞

雖為大明星,但林青霞有非常好的修養,言談舉止從不咄咄逼人。尤其是在作家文人的面前,一向謙虛而且好問。所以大家都很樂意傳授心得,即嚴格督促,也鼓勵支持她。

她自己也說「 十五年來,也才準備出第三本書,我清楚知道自己不是作家。」

她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董橋老師雖然是她寫作上的伯樂,但也直言不諱,在文學創作上是認真,不講情面的。《鏡前鏡後》第一頁自序 《無形的鞭子》裡她寫道 :『 某個星期六中午,我們在陸羽吃午飯,說到我第一本書的新書發布會,他嚴厲地說:「你不能稱自己為作家。」 我囁囁 :「我只是在台上跟馬家輝開了個玩笑。」他臉上不帶笑容的 :「開玩笑也不行。」 』 我知道他是愛之深責之切,立即不敢出聲。

林青霞跟金聖華是「十八年來的神仙友誼 」,見證寫作之路的成長。最初林對自己寫作沒有信心,金聖華就給她看季羨林的《老貓 》,說用最簡單的文字表達最深的情感,讓林青霞找感覺。 她們的談心都圍繞著創作。林青霞喜歡晚上寫作,寫完後第一時間傳給金聖華,請她過目。

書中這樣的細節有多處,其實十五年四本散文集並不高產,很欽佩她們對寫作的態度,求真、務實,一步一步去做,採取的並不是什麼新穎的套路。

現在,浮躁和功利似乎是摁不下去的通病,成功學,放在寫作上也是要速成,走捷徑,什麼都講效率,那些花哨的外表下沒有豐富的積累和紮實的底蘊,怎麼可能產出優質的作品。

寫出一兩本書就算出名成作家了。


而且,明星出書現在屢見不鮮,寫不出找槍手代寫,內容多華而不實,狗血情感糾葛、隱私八卦。我以為拍了一百多部電影的林青霞,也會在書中披露當年影視圈裡的恩怨是非,爆個大料,沒想到壓根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內容。

書里的篇章,質樸而誠摯,皆透著善意和寬容。難怪,白先勇說她是「慧心美人」,又說,「她本性善良,在演藝圈沉浮那麼多年,能出污泥而不染;寫文章能出口不傷人,非常難得。」


寫作以來最煎熬的一次

林青霞受蔣勛老師欽點,為他的《吳哥之美》寫序:

交稿時間到了,寫起很不順利,起了幾個頭都不滿意,寫到第二段就寫不下去,有時候對著iPad 一個多鐘頭沒寫下一個字。

她女兒回家,看見一地的紙張,坐在地毯上的林青霞對著iPad,面前一本《吳哥之美》和幾本《紅樓夢》,皺著眉頭一臉焦急……

女兒問明原因後,坐下來幫她。

「 姨姨,你念給我聽,雖然我不會寫,但我會聽。」

「 我念第一段,她搖頭,「很悶。」 念第二段,念到 「老師的聲音能安定我的心……

她馬上叫停並提示我:「你既然這麼欣賞老師的聲音,不如就拿這句做開頭,會比較有力,整篇文章就圍繞著老師的聲音寫不好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這下林青霞打開了思路,從頭開始寫,兩個小時之內完稿,總算鬆了一大口氣。

林青霞說寫作以來最煎熬的時刻就是這樣,這篇文章的產生就像懷了難產的嬰兒,終於生了出來。

讀這裡,是不是很親切,靈感來時的好心情,思路不暢的痛苦,只要是創作者,都會有同感和共鳴。寫作是挑戰,是樂趣有時也是煎熬,就這樣痛並快樂著向前。


總結一下:

知識未必是從學校才能獲得,只要想學習和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林青霞從一個不愛閱讀,不會寫文的文學小白,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在68歲時獲得博士學位,夢想成真,成為一名作家。

告訴了我們,有志者事竟成。這是十幾年如一日,一路走來、孜孜不倦,堅持去做的結果。

關於寫作,一方面,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就是最大的素材庫。另一方面,閱讀,投入而專注地閱讀積累,只要你看進去,讀的多,俗話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讀是寫的基礎,讀到一定的規模,下筆的嫻熟是水到渠成的事。

林青霞自己也在文中寫道 ,有次去度假帶了一箱書,除了三大本《紅樓夢》原著,還有三大本《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一本《王蒙的紅樓夢》、兩本高陽的《曹雪芹別傳》。她下定決心一定先把白先勇三大本書K完,結果一開始讀便放不下了,說可是結結實實地上了一堂文學課。

她直言看完白老師的書,茅塞頓開,文思泉湧,開始寫《高跟鞋與平底鞋》。

如果有秘籍的話,也是共通的,再一次地驗證,閱讀和寫作的緊密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作者簡介:

夢裡風鈴 , 業餘侍弄文字。希望通過讀書提醒自己,永遠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保持謙卑。簡書優秀創作者 【腦動讀書】發起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