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世界盃,「上帝之手」躲不過「科技之眼」?丨亮見18期

劉興亮 發佈 2022-12-21T11:40:39.914851+00:00

體育比賽特別在足球比賽中,越來越多的使用高新技術是大勢所趨,這屆比賽中吐槽比較多的是半自動越位系統。


丨劃重點

  • 體育比賽特別在足球比賽中,越來越多的使用高新技術是大勢所趨,這屆比賽中吐槽比較多的是半自動越位系統。
  • 本屆世界盃應用的技術並沒有經過大量的數據的積累,也沒有檢測過觀眾的耐用耐受程度,沒有想到如此不受歡迎。
  • 足球轉播一步一步的發展到現在,正是由於電視直播和體育的這些大IP深度結合,才讓國際體育組織走出瀕臨破產的敗境。
  • 為了追求公平,判罰系統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未來如果出現全自動的越位系統,出現越位在幾秒鐘的時間反饋結果,又有不同的意義。
  • 導播轉播總有一天會被AI取代,未來的體育賽事直播,可能像是電競遊戲,跟駭客帝國、頭號玩家一樣。


丨概述

2022年卡達世界盃落下帷幕,阿根廷也在梅西的帶領下拿到了屬於阿根廷的第三座大力神杯。

本屆世界盃人們除了記住「諸神黃昏」,也記住了球場黑科技。

大型體育賽事引入大數據、VAR、半自動越位這些新技術,試圖提升競技體育的公平性,這也是近年來體育賽事發展的趨勢,而新技術的應用則覆蓋了場館基建、賽事裝備、轉播等不同領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平競爭對球員至關重要,但新技術在投入應用的同時,也不免會帶來一些反思和爭議。

著名體育主持人劉宏建認為,新科技一定還有待完善的方面存在,但在足球比賽中,越來越多的使用高新技術將會是大勢所趨,在網際網路時代,所有行業都將被重新翻頁,但科技需要時間完善,足球比賽的公平需要不斷在科技的前提下繼續延續下去。


01

新技術旨在實現公平,但缺少數據積累


劉興亮:先介紹一下本屆世界盃上都引入了哪些新技術?

劉建宏:這屆比賽最重要的就是技術的綜合使用,VAR、半自動的越位系統、門線技術等等。

通常情況下,國際足聯對於成熟的技術會在世界盃上推出,隨後逐步推廣,廣泛使用。

在這屆比賽中吐槽比較多的半自動越位系統,它力求精確到毫米,所以它的運算的速率慢,耗時長,最後重新合成影像判斷是否越位。

這就是技術進步過程當中,必然要面對的過程,當門線技術解決後,越位判罰就變成了下一個棘手的問題。

讓助理裁判在高速奔跑當中用肉眼去觀察運動員是否越位必然會存在失誤,世界盃作為國際足球最高的殿堂,又是最重要的一個賽場,許多運動員花費四年時間精心準備,他希望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尊重,所有的付出都能夠得到回報。

如果因為誤判,影響到最後的結果這會讓很多運動員許多年來的努力付諸東流。

所以國際足聯寧肯多花費時間,但要最大程度上保證判罰結果準確,但是圖像生成的時間差,球迷可能會不適應。

世界盃百年歷史上最大懸案英國對陣德國的溫布利「慘案」,前蘇聯裁判認為進球有效,但德國人堅持認為沒進,各個角度調的視頻素材都無法證明它是進還是沒進,最終只有靠科技才能解決這類問題。

第101分鐘,英格蘭前鋒傑夫-赫斯特接到阿蘭-鮑爾的傳中抽射,中柱靠近白色邊界,裁判判定進球有效。憑藉這粒頗具爭議的進球,英格蘭成功反超昔日西德,最終在加時賽後4-2擊敗西德,首次捧起「匯特杯」。英格蘭3-2領先引發一系列爭議。因為當時的技術沒有現在這麼先進,在沒有門線技術和多角度攝像頭的情況下,這個世紀的爭論一直沒有定論。圖源:網絡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有人會說失誤也是足球的一部分,但是誰願意接受失誤?

所以我個人認為一定還有待完善的方面存在,在體育比賽特別在足球比賽中,越來越多的使用高新技術是大勢所趨,不用太過糾結,我們需要適應。

劉興亮:其實很多我們有很多判罰是人類裁判很難處理的,本屆世界盃上有兩個讓我記憶非常深刻的瞬間。

第一場是阿根廷打沙特,勞塔羅的越位,最後半自動越位技術判斷半條胳膊越位。

來源:FIFA

另一場是日本和西班牙底線那一球是否出界,最後這個技術判定球的陰影落在底線上。

來源:FIFA

劉建宏:這些也告訴我們不能過於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看網球比賽時最早就出現的鷹眼技術,使得現場裁判的壓力大大降低,因為運動員可以挑戰鷹眼,也讓網球比賽變得更公平,而且觀眾和新技術還達成了一種新的共識,把它當成一個樂趣。

劉興亮:我認為技術需要考慮到球迷的感受,沒有球迷的買單,足球不可能成為一個大的產業,如果給本屆世界盃提建議,您有什麼好建議嗎?

劉建宏:個人認為本屆世界盃應用的技術並沒有經過大量的數據的積累,也沒有檢測過觀眾的耐用耐受程度,沒有想到如此不受歡迎。

目前歐美,特別是歐洲對於技術的態度在於,某項新技術的加入能否提升效率,在推出技術之前需要先做大量的數據的積累,比如越位後一分鐘之內或者30秒就能給出清晰的越位示意圖。

為什麼現在國際足聯的助理裁判知道越位了也不敢舉旗示意,原因在於觀眾對於裁判的關注程度。

過去在沒有相關科技的年代,觀眾一定把所有的目光都指向裁判,不管你是人還是機器,你這雙眼睛不可能比我這雙眼睛看到的更多,但公平判罰則要求你必須像機器一樣不能犯錯。

1986年巴西和西班牙的小組賽中,西班牙隊的中場核心米歇爾打進一個非常漂亮的進球,但皮球越過球門線後卻被一名巴西隊球員踢出,主裁布里奇在沒有詢問邊裁的情況下武斷地認為這個球沒有進。

但是重放的電視慢鏡頭顯示這個球起碼越過了球門線半米以上,最終巴西隊以1∶0擊敗了西班牙隊。而賽後,國際足聯決定這位裁判不得在以後的重要比賽中執法。

在世界盃這個舞台上貓膩很少,大多數的判罰失誤來自於沒看清的「判罰」。我支持新技術,但技術可以做的更成熟一些,更完善一點,再推出市場。


02

電視直播:從信號採集、包裝製作,再到分發


劉興亮:賽事轉播在今年世界盃也是熱門話題,您從專業從業者的角度幫大家科普一下轉播技術都經歷過哪些關鍵性的節點?

劉建宏:電視是從1920年前後產生,比報紙、廣播、無線電都更晚出現,在1937年9月16日,人類進行的第一場的足球比賽直播,是由老牌英國廣播公司BBC完成。

1936年9月16日的海布里球場,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有直播的足球比賽。圖源:網絡

當時在海布里球場轉播一場阿森納的比賽,那時轉播設備不像現在是轉播車,而是電子管時代,龐大的設備系統,非常繁重。

電視在過去的100年的時間從電子管變成了半導體,這是電視的重要變化。另外一個變化是黑白變成彩電,是從模擬信號變成數字高清信號。

1964年東京奧運會第一次有彩色電視信號,彩色電視新聞的直播。

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電視轉播彩色畫面。來源:網絡

足球轉播一步一步的發展到現在,正是由於電視直播和體育的這些大IP深度結合,才讓國際體育組織走出瀕臨破產的敗境。

1974年阿維蘭熱,當時成功競選國際足聯主席,當他打開國際足聯的保險柜時,小金庫裡面只有幾十萬美金。

這對一個國際體育組織來說,基本可以宣告破產,後來國際足聯通過電視轉播費擴大影響力,包括收取高額的轉播費,與全球贊助商合作再加上申辦國從中收取費用。

不管是國際足聯還是國際奧委會,就是當今世界上最頂級的賽事、機構或者國際體育組織,現在都能夠保持足夠的收益。電視傳播對國際體育組織都有直接的影響,美國NBA、NBL賽事和電視直播深度綁定後才探索出新的商業體育模式。

本屆世界盃機位示意圖,來源:FIFA

本屆世界盃轉播機位比較豐富,共42個機位協助轉播。42個機位中,有固定的幾個機位是給觀眾特寫鏡頭,並且都有非常明確的分工。作為對比,一般情況下轉播一場中超比賽,12個機位就足夠,成本預計五六十萬,所以42個機位的一場比賽真的非常貴,但效果也非常好。

42個機位基本接近人力的極限,一個導播無法完成,需要三個人分工協作,每個人負責一部分,然後用嚴密的小團隊去操作這套系統,才能把畫面完美的呈現出來。

除了三個導播之外,還需要有遙控飛貓的工作人員等等。

如果將來用AI去替代42個機位以及導播的人力處理工作,現場即便布置100個攝像頭,AI處理起來也沒有壓力。

劉興亮:所以像重大比賽,聲音、圖像傳到這個萬里以外一般都經歷哪些環節,需要多少個團隊在工作?

劉建宏:攝像師是第一個工程,負責在現場信號採集的,攝像師也有攝像助理,飛貓也有飛貓的操作員,外面的無人機都是有操作員的,這些信號回到無人機,是通過無線信號回到轉換系統中。

現場的工作團隊比如說有42個機位就有42個攝影師,因為每個機器後都需要一個攝像師來操控。

在世界盃觀眾席穿梭的攝像師,圖源:網絡

字幕、比分、紅黃牌信息、換人、首發的信息展示包裝都要有人專門來操控。

包括特技效果都是通過在線包裝系統來完成,還有各種其他的工種,光在轉播車上最少有20人在一起工作,導播就需要三個。音頻、字幕、包裝、慢動作、推流加起來近20人一起工作。

在車上完成對信號的加工和製作,再通過衛星轉播車,通過衛星或者是光纜,由國際廣播中心把信號通過衛星分發給所有持權轉播商。

劉興亮:感覺這個流程裡面,未來有很多都可能會被AI取代。

劉建宏:不光是被AI取代,信號傳輸未來也可能會被新的技術,比如衛星網際網路所取代,它的特點是更方便,超低延時、大帶寬。

現在的直播成本過高,它是需要新技術去改變的,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特點,所有行業都要被重新翻頁,看我們能否去重新定義體育賽事的直播,還有直播的新業態。

劉興亮:比賽時球員、球隊、歷史數據的信息如何準備材料,是否用到某些技術支持的?

劉建宏:以我目前的工作狀態,一個是平常的日積月累,要對這個行業,這個項目很熟悉。大量的知識來自於平常的日積月累,然後針對一場比賽,還需要做更具體的資料的準備,通常世界盃一場比賽,我大概要做八到十頁的資料。

有一些數據資料哪怕你知道,也需要把它寫下來。因為在解說過程當中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要靠大腦去檢索,寫下來之後看一眼就能夠去比較靈活的運用。

如果是在世界盃的比賽現場解說比賽,我們前面有兩塊屏幕。一個叫國際公眾信號,就是電視信號只不過我們先看到。

另外一塊屏幕上是國際足聯提供的各種數據,賽事數據、球員個人數據、球隊的數據,你可以隨時觀察,這可能就是目前我們得到最大的一個支持,就是國際足聯在這方面有數據的支持,在2004年歐洲杯的時候就已經有這些服務。


03

導播轉播早晚被AI取代,期待能像「踢FIFA」一樣看比賽


劉興亮:預測一下,未來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新技術,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劉建宏:新技術很難被有邏輯的去預測到,因為不知道它在哪個領域裡面會發生大的趨勢。

如果預測,我認為首先以裁判為核心的裁判系統會被大量的人工智慧和自動系統所取代,甚至將來可能裁判在場上,都不會是一個真正的主角。畢竟對公平的追求實際上是無止境的,一定是希望越來越公平。

所以我覺得為了追求公平,在判罰系統上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而且會不斷的升級。未來如果出現全自動的越位系統,出現越位在幾秒鐘的時間反饋結果,又有不同的意義。

所以我覺得技術有它不規範的,不成熟地方,但只要它的方向是對的,就一定有前途。

另外一點,我覺得是在轉播的呈現上。

可以說人類做體育賽事的直播現在基本到極限,42個機位就是我們人類轉播體育比賽的極限,人類導播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像AI現場放兩百個機位都可以給你處理,人類還是有自身的局限性。

導播轉播我覺得總有一天會被AI取代,裁判是否會被AI取代,可能會進入到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但現場也要有裁判,但是大量的裁判工作可能是由人工智慧協助完成,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去減少判罰的失誤率。

最後,我覺得呈現也會更好,未來的體育賽事直播,可能像是電競遊戲,跟駭客帝國、頭號玩家一樣。

最後轉播出來的體育比賽是三維的、多元的,更加刺激、緊張激烈。你可能能夠看著梅西在在場上移動,怎麼過格瓦迪奧,怎麼將球傳出去,獲得梅西視角,你可能也能獲得的阿爾瓦雷斯的視角,就像遊戲裡的呈現模式一樣,我覺得呈現一定會往這樣的方向走。

至於說運動員得到的助力肯定會更多,如果未來的轉播在4K、8K的屏幕中顯示球員的心跳速率、血壓。到時的解說可能就是「梅西進行點球時心跳90上下,這球基本上進,因為它非常穩定。」,「這個球有點危險了,你看他現在心跳已經達到180,站著就180,估計懸了」。

很有可能,未來各種新技術都會讓我們對比賽的認知,對比賽的呈現,對比賽的掌控都會發生改變。

劉興亮:目前你覺得哪些新技術最不合理或者最想把它砍掉?還有未來的新技術,如果讓你選,你會最先選擇哪一個將它應用到賽場?

劉建宏:我個人還是認為公平至上,並沒有對某個技術帶有非常大的偏見,因為我深深的知道,對一個球員來說,他準備四年時間是多麼不容易。

不能因為球迷想酣暢淋漓的觀賽就忽視了運動員四年的積累和努力。

體育賽事,公平競賽是絕對的第一位,就現在而言還沒有哪項技術是我最不喜歡的,只不過還需要時間完善、需要完成。

當我們通過大量的技術保證世界盃不出現問題,在最後結束時還是會發現裁判身上仍然有許多問題沒有被解決,這不是技術不夠發達,而是技術還不夠完善。

新技術最期待哪個?站在足球和傳統體育的角度,我想提另外一個觀點,不知道能否通過技術的方式去解決,但國際足聯以及有識之士其實都在關心和討論」為什麼現代傳統體育越來越不受年輕人喜愛?」

像足球、籃球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在下降。中國的年輕人喜歡足球的人越來越少,國外也存在此類現象。

或許科技可以把這項運動打扮或者改造的更適合年輕人的口味,怎麼樣更年輕,更時尚,讓年輕人更喜歡。

我覺得這很重要,包括現在很多歐洲的豪門俱樂部都有自己的電競戰隊,就是希望通過電競戰隊獲得更多的年輕粉絲、球迷。

英超狼隊現在已經有屬於自己的遊戲俱樂部,其中包含賽車類、MOBA類、FPS射擊類遊戲,品牌傳播影響海內外,來源:狼隊俱樂部

但一般情況下需要真正遇到危機,才有改變的意識,日子過得好時,誰也不願意輕易改變。

所以我也覺得需要居安思危,足球要有危機意識。

雖然我是一個文科生,但是我相信技術決定論。因為實際上在人類整個的發展進程當中技術起到了決定作用,每次的新技術,都伴隨著重要的變革。人類社會的重要的變革,這種進步它都來自於技術的進步和產品的變革,所以我喜歡張開懷抱擁抱技術、擁抱變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