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胡悅:昆明—蒙特婁協議達成,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重要?

界面新聞 發佈 2022-12-22T18:56:03.972221+00:00

經過將近四年漫長的談判和多次推遲之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COP15)在19日於加拿大蒙特婁達到最重要的預期成果:「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得以最終確認。

經過將近四年漫長的談判和多次推遲之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COP15)在19日於加拿大蒙特婁達到最重要的預期成果:「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得以最終確認。在加拿大蒙特婁近兩周的談判磋商,在大會主席國中國的引領和推動下,各締約方在「框架」目標、資源調動、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DSI)等關鍵議題上達成了一致。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COP15中確認的框架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界面新聞近日採訪了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行動議程大中華區主管胡悅。

以下為採訪內容:

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至關重要

界面新聞:今年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30周年。在您看來,什麼是生物多樣性?以及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很重要?

胡悅: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部分,包括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它體現了物種內部和物種之間、遺傳信息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沒有生物多樣性,地球就會變得貧瘠,無法居住。

生物多樣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的健康對人類的心理健康、糧食安全、經濟和生計——幾乎是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至關重要。以一些數據為例,我們的大部分食物來自植物和動物物種,全球糧食產量的1/3 依賴於動物授粉,25%的現代西方藥物來源於雨林植物。農業部門僱傭了世界上60%以上的貧困勞動力,沿海和海洋旅遊業在全球提供了650 萬個就業機會。

界面新聞:那目前在生物多樣性方面,我們的地球面臨哪些挑戰?

胡悅:我們正面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全球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高出至少數十到數百倍。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的數量急劇下降了69%。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生物多樣性喪失已被列為未來 10年全球最大風險之一。當下必須扭轉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趨勢,這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特別是商業和金融機構立即採取一致行動。COP15和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是一個黃金機會,可以提高雄心,並制定一個在不久的將來積極對待自然的實際計劃。

界面新聞:2018年舉行的COP14承認,2010年在日本愛知縣通過的生物多樣性「愛知目標」一個都沒有實現。您認為其目標沒實現的原因是什麼?

胡悅:失敗的原因不能簡單的解釋,我們認為失敗可能的原因大概有四點:一是大部分的目標很難被衡量;二是缺乏有效的檢測和報告機制;三是未能將生物多樣性納入主流,未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特別是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發展中國家的融資缺口尤其巨大;四是有關政府部門沒有與環境部門共同努力實現目標。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我們經濟的一個重大風險,如果我們的經濟模式不從慣常的商業模式轉向對自然有利的模式,就不可能扭轉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這也是一場全球性的系統性危機,因此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來扭轉局勢。政策制定者、科學家、投資者、商業領袖、消費者和公民都可以發揮作用。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與公民行動

界面新聞: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正在加速。這是對全人類的挑戰。我們應如何保護它?

胡悅: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者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我想特別強調的是,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不依賴自然,因此商業領袖也站在採取行動的第一線。

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著我們的繁榮,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5個驅動因素都已被證明與人類活動有關。

論壇的《新自然經濟報告(NNER) II:自然與商業的未來》確定了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最重大商業相關壓力的3個社會經濟系統,而這些系統也是在共同創造自然積極途徑方面發揮領導作用的最大機會:到2030年,這3個社會經濟系統的15個轉變每年可帶來10.1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和3.95億個就業機會。(註:3個社會系統包括--糧食、土地和海洋利用;基礎設施和建築環境;以及能量和提取物。)

界面新聞:公民應如何監督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胡悅:首先,了解、學習和分享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最新研究、出版物和重大活動(如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

其次是可以參與「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項目」,幫助研究人員和非政府組織調查和跟蹤社區或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發現這些生物多樣性對公民有很大的好處。在數字時代,市民可以使用移動應用程式監測城市的生物多樣性。

最後,如果擁有家附近的一個小地方(如花園或綠地),可以試著在這個小空間裡觀察和保護植物和動物。

經濟高度依賴自然,沒有自然的經濟無法持續

界面新聞:您認為自然和經濟的關係是怎樣的,生物多樣性如何創造經濟價值?

胡悅:經濟高度依賴自然,沒有自然的經濟無法持續。根據《新自然經濟報告(NNER) II:自然與商業的未來》,全球超過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44萬億美元)依賴於自然及其服務,因此面臨著因自然損失而遭到破壞的風險。對中國來說,風險甚至更高。根據NNER中國深度報告,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5%,即9萬億美元,受到自然損失的潛在威脅。但大自然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根據NNER II,到2030年,在關鍵部門向自然積極的經濟模式過渡可以在全球創造近4億個就業崗位和超過10萬億美元的年商業價值。

生物多樣性通過防止經濟中斷和加強商業彈性來創造經濟價值。生物多樣性是許多經濟活動的基礎。基於天然原料的藥品的全球銷售額估計為每年750億美元,生態旅遊是旅遊業增長最快的市場,2019年大流行前的價值為3000億美元。

根據聯合國環境機構的數據,花在自然恢復上的每一美元都能帶來至少9美元的經濟效益。

界面新聞:您認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在自然受益型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胡悅:如上所述,在這三種社會經濟系統中實施15項轉型,有助於建立一個對自然有利的經濟。報告建議的第一個轉變是恢復生態系統,避免擴大土地和海洋的使用。

保護和恢復自然,防止包括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在內的關鍵生態系統被轉變為農業或漁業,對於建立自然抵禦土地和海洋持續利用的能力至關重要。

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對於實現生物多樣性和氣候目標至關重要:土地,特別是森林、泥炭地和紅樹林的保護和恢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氣候變暖,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它還帶來了一系列利益,超出了目前的生物多樣性和氣候效益,例如提高人類住區對極端天氣事件的抵禦能力,以及改善水安全。

人們對COP15的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像《巴黎協定》相對於氣候變化一樣,能夠推動各國、企業和公民各方採取行動應對生物多樣性的問題。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最終形成,只是未來八年自然保護馬拉松的起始。不僅僅是政府,自然保護的行動需要每個人的參與,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局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