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丨冬至

雲南新聞廣播 發佈 2022-12-23T01:01:54.223156+00:00

二十四節氣冬至冬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日短之至每年12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進入冬至節氣。冬至又有「一陽生」、「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別稱。天文學上把冬至確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

二十四節氣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杜甫《小至》

日短之至

每年12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進入冬至節氣。冬至又有「一陽生」、「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別稱。

天文學上把冬至確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而南半球則進入白晝最長的夏至。因此,當5萬多阿根廷球迷在卡達長長的冬夜裡盡情觀賞和慶祝自己的足球隊奪得世界盃的同時, 4700多萬阿根廷民眾也在南半球長長的白晝里盡情揮灑自己的歡樂。

冬至是人類最早發現的一個回歸年時間節點。有專家考證,建於4000多年前的英國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陣,是史前人類舉行冬至慶祝活動的場所。

我國考古學家在4000多年前的山西省陶寺遺址中發現一座大型夯土基址,經考證和復原,專家學者發現,這是古人用來觀測日出以確定季節的觀象台。牆上的 12道狹縫,準確對應著4000多年前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重要節氣太陽升起的位置。

陶寺觀象台的年代雖然已達傳說中的帝堯時代,但考古學家認為,這並不是中國最早的觀象台,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可能是更早的源頭。

杭州餘杭匯觀山祭壇遺址,冬至這一天看到的日出方向與祭壇東南角所指方位完全重合;夏至日,日出方向與祭壇的東北角所指方位完全重合。同在餘杭的瑤山祭壇,在這一特點上與匯觀山祭壇完全一致。這樣準確的規律顯然不是巧合,考古學家認為,這兩座祭壇具有測定時間的功能。

當我們穿越五千年回到餘杭的古祭壇,我們會看到,負責觀測和祭祀的官員每天記錄著旭日的第一點光亮出現的方位,一天又一天,它離西南角這個特別的方位越來越近。大家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著一年當中最隆重的一場祭祀。當太陽從祭壇東南角升起的那一天,祭祀活動從凌晨就開始了,當朝曦在地平線升起,新的一輪時間循環開始了,大地將解凍,萬物將復甦,人們祈求上蒼眷顧,新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而這會不會就是冬至祭天的開始呢?

祭天與過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認為,「氣始於冬至」、「冬至一陽生」,冬至之後,白天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回升,因此冬至是陰陽轉換的拐點。冬至也是古代天子祭天的日子。北京的天壇,就是明清時期「冬至郊天」的專門場所。

「冬至如大年」。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漢朝把冬至稱為「冬節」,官府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快快樂樂地度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民間冬至也有非常豐富的活動。吃餃子是北方人保留至今的習俗,民謠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吃湯圓則是南方人的習俗。

據羅養儒《紀我所知集》(《雲南掌故》)記載,冬至是昆明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四個節日之一,「雲南省會,每屆此一日,督撫則率百僚,至(五華山)萬壽亭行拜賀禮。」比起端午、中秋,昆明老百姓的冬至過得相對簡單,但也不乏有趣的民俗活動。吃的方面,「搓豆麵團或炸糍粑而食」,「煮羊肉而大嚼」。

冬至是農人犒勞耕牛的日子。《紀我所知集》記載:「是日,則搓十二個較酒杯為大之豆麵團以飼之。遇有閏月,則飼以十三枚,殆酬其勞也。」除了好吃的,老百姓還要給家中的「勞模」「戴光榮花」、「拍自拍照」:「且有以山花扎於牛角,牽往水邊照之者,使知其有榮也。」

冬至也是老昆明人掃墓祭祖的日子:「城中人大都於此一日,或在此節之前後一兩日,往城外拜掃墳。」

冬至還是女兒們回娘家探親的日子:「鄉間人必於此一日,接出嫁之女回家過冬。」

數九:春歸大地倒計時

冬至三候是:「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動物,冬至時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等待陽氣回升後伸展身軀;麋鹿角開始脫落;天氣還沒到最冷,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不過不冷」,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寒冷的階段,自此開始 「數九」。古人忙完一年的農事,進入寒冷、單調的冬閒時光。「數九」就是春歸大地的倒計時。

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中已有「數九」的記載。北宋時「數九」習俗已蔚然成風。文人撰寫關於「數九」的文學作品,叫「寫九」,繪製景物變化、人物活動的圖畫,叫「繪九」。明清兩代「寫九」、「繪九」的習俗在士紳階層中廣為流行。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清代王之瀚《九九消寒詩》寫道:「一九冬至一陽生,萬物自始漸勾萌,莫道隆冬無好景,山川草木玉妝成……」在「數九」的過程中,人們日復一日為寒冬的結束計數,盼望著春天的到來。

參考文獻

東籬子《二十四節氣全鑒》

余世存《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宋英傑《二十四節氣志》

霍福《二十四節氣與禮樂文化》

羅養儒《雲南掌故》

衛玉敏《陶寺觀象台與良渚文化祭壇》 (《大眾考古》)

音響

《天壇是明清皇帝祭天之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文化大百科

《天壇:祭天篇 》(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天壇》北京廣播電視台 紀實頻道

《墨江冬至美食街》@雲南山貨歌

音樂

《冬至-餃子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音樂頻道 中國電影樂團

來源:雲廣主播江濤

編輯:曹譯文

責任編輯:傅霄 張艷梅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