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巴拿馬運河

凱銘閒談 發佈 2022-12-23T02:26:41.550940+00:00

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世界橋樑。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於1914年開始通航。現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世界橋樑。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於1914年開始通航。現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

19世紀中期,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為美國的西海岸帶來了數千定居者。尋找黃金遠比運輸金子回東部容易的多,因為可以避免6個月舟車勞頓的唯一辦法,就是到美洲大陸最窄的地方,一個48公里長的巴拿馬地峽。直到1855年,有了橫跨這個區域的鐵路後,才極大程度上縮短了行程時間,但是在碼頭上裝卸這些船隻,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金錢。如果想真正的連接這兩片水域,就需要一個運河,一個通過地峽的海上通道。

1881年,在法國外交官雷賽布的帶領下,進行了這個龐大工程的第一次嘗試。由於雷賽布監督了埃及蘇伊士運河的建造,蘇伊士運河的成功使他盲目自大。他堅持在海平面上修鑿運河,這個方案需要直接在大陸的分水嶺鑽孔,結果工程進度被不斷的塌方所掩埋。還有,由於雷賽布僅在巴拿馬的乾旱期參觀過工地,所以他並沒有為暴雨、有毒的動物、熱帶疾病作充分的準備,在花費了幾百萬美金和失去了22,000條生命的情況下,最終放棄了這個項目。

其實,美國一直想插一腿。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的失敗給了美國修建巴拿馬運河的機會。當時,由於巴拿馬仍是哥倫比亞的一部分,哥倫比亞暫緩了與美國的談判。但是羅斯福總統直接找到了巴拿馬人,美國的鼓勵和軍事幫助,最終讓巴拿馬在1903年發動了軍事政變,政變後巴拿馬便成為了獨立的國家,並馬上與美國簽署了開鑿運河的條約,開始了運河的建設。

美國人的介入使巴拿馬運河工程全面恢復,他們想與其把山降到海平面,不如把海提高到山的高度。所以,美國的計劃是修建起巨大的鋼閘門,把運河分成擁有不同水位的不同室。當船經過的時候,每個閘門便會連續開啟,使另一個分割室的水位下降,與此同時把船變高讓其行駛,這樣的設計就叫運河閘門。在大西洋這邊有3個閘門,太平洋那邊有2個閘門,整個過程讓船比海平面升高了26米。

由於運營這個閘門系統需要儲備大量的水,正好低洼的查格雷斯河,提供了一個自然的解決方法。美國人在河流流出大海的空隙處修建了一個32米高,800米寬的加通大壩,比以往的任何大壩都要大。有了這個創新的計劃,美國人不需要搬走整座山谷,只需要打通運河經過的地方就行了。但是,這個工程仍然花費了超過9年時間,由24,000名工人引爆、剷除和打穿一個約14公里長的庫萊布拉水道。

勝利時刻終於到來了,1914年8月15日完成了試航,1920年6月12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終於連接起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幾十年的運河開鑿史上,工程事故和疾病致死共有近3萬人,包括加勒比的黑人工人和不少中國工人。

今天,每年大約有14,000支船舶行駛過地峽。運河的過路費成為了巴拿馬的主要收入來源,自從1999年得到了運河的所有權,它也提升了巴拿馬人的民族自豪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