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絕景:鵝卵石為什麼會「懸浮」在冰面上?

中科院物理所 發佈 2022-12-23T02:52:22.264763+00:00

在冬日的貝加爾湖上,人們可以看到一種有趣的稀有景色:在凍結的湖面上,一些扁平的鵝卵石穩穩地立在細小的冰柱之上,仿佛是用了什麼懸浮之術。

在冬日的貝加爾湖上,人們可以看到一種有趣的稀有景色:在凍結的湖面上,一些扁平的鵝卵石穩穩地立在細小的冰柱之上,仿佛是用了什麼懸浮之術。

(圖片來源:Olga Zima)


這種現象常被稱為「禪石」(Zen stone),因為它讓人聯想到了日式庭院中擺放的裝飾石塊。它在自然界並不常見,主要的觀察記錄都來自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禪石」需要長時間寒冷與乾燥的環境來形成,而且要求凍結的冰面上沒有積雪覆蓋。

最近才發現,去年有一篇論文已經詳細地解釋了這種神秘現象出現的原因。在過去,人們曾有猜測,說可能是石頭被陽光照射後造成了周圍冰面的融化,但這項研究確定了事實並非如此。這其實是一個純粹由冰的升華造成的現象,石頭的存在影響了冰面升華的速率

(圖片來源:A. Yantarev

在適宜的條件下,冰可以直接從固態升華變成水蒸氣,這個過程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讓冰面升華的主要能量來源是陽光,而冰面上存在的石頭會像傘一樣遮擋太陽的輻射,使石頭下方的冰升華變慢。周圍的冰面隨著升華降低,石頭正下方升華受阻的部分就會凸顯出來,變成一條冰柱。

研究者用凍干機進行實驗,再現了這個過程。和湖面的情況相似,凍干機中的冰塊在低溫、低壓的環境下,吸收熱輻射逐漸升華。為讓實驗條件更可控,他們用金屬圓片替代了鵝卵石。

下面的動圖是28小時延時拍攝的實驗結果,圓片的下方形成了與禪石相似的冰柱。冰柱越來越細,最終會變得無法支撐上方的金屬片。

除了纖細的冰柱之外,「禪石」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石頭正下方的冰面最終會變得比周圍更低一點,形成一個大小與石頭相似的凹陷。

(圖片來源:Stas Tolstnev


論文作者指出,這是因為被太陽曬熱的石頭也會釋放熱輻射,這部分輻射雖然比陽光的能量少很多,但依然會在局部影響冰升華的速率。

確定一種自然現象的原因真讓人很開心~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來源:酷炫科學

編輯:小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