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

人物專記九號店 發佈 2022-12-23T05:15:24.830666+00:00

司馬光,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陝州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經過19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元豐7年完成了《資治通鑑》的通史巨著,內容以總結歷史統治者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為主。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機智的行為廣泛流傳。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陝州(今山西夏縣)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經過19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元豐7年(1084年)完成了《資治通鑑》的通史巨著,內容以總結歷史統治者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為主。在政治上,司馬光守舊,竭力反對神宗支持的王安石變法,長期辭官退居。宋神宗死後,司馬光被召入京,主持國政,廢除了王安石變法的新政。司馬光死後被追封為溫國公,葬於家鄉夏縣。

古時候有個小孩名叫司馬光,從小特別聰明、機智勇敢。有一天,司馬光和小夥伴們載花園的假山上玩捉迷藏遊戲。有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了假山旁邊裝滿水的大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可深了,那位小朋友掙扎這喊:「救命啊」!小夥伴們看見眼前這一幕都嚇壞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幫忙……。眼看水缸里的小朋友就要被誰淹沒了。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抱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只聽「砰」一聲,水缸破了,裡面的水流出來了,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事後大家都誇讚司馬光是遇事沉著冷靜,善於想辦法解決困難的好孩子。

司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

司馬光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鑑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闢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鑽天,司馬入地。」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後,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為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任。司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權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讀歷史,讓人深思。

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封建社會,大多數人苦讀寒窗,躋身仕途,無不是為了顯耀門庭,榮華富貴,澤被後世,蔭及子孫。在這些人面前,司馬光的清廉更顯可貴。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餘萬,珍寶絲綢無數,但司馬光不為所動。司馬光年老體弱時,其友劉賢良擬用50萬錢買一婢女供其使喚,司馬光婉言拒之,他說:「吾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

司馬光的博學來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學強識,另一方面他的父親也著意培養。他既誠實聰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親喜愛。同時,每逢出遊或和同僚密友交談,司馬池總好把他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使司馬光不論在知識方面,還是見識方面,都"凜然如成人"。好多當時的大臣、名士,都很賞識司馬光。 尚書張存主動提出將女兒許配給司馬光。擔任過副宰相的龐籍在司馬池死後,把司馬光當成自己兒子一樣培養、教育。司馬池輾轉河南、陝西、四川各地為官,始終把司馬光帶在身邊。所以,司馬光在十五歲以前就跟隨父親走過好多地方,在這些地方訪古探奇,賦詩題壁,領略風土人情,極大地豐富了司馬光的社會知識。

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司馬光的獨樂園,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資治通鑑》書局所在地。這裡環境幽美,格調簡素,反映了園主的情趣和追求。其書局在汴京時已奉詔成立,除了司馬光之外,當時的著名學者劉恕、劉攽和范祖禹都參與了書局的工作。

《資治通鑑》是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