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話題」「數九」來了,如何度過漫長的寒冬

滄州俠客行 發佈 2022-12-23T14:01:59.485358+00:00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每到這一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同時,冬至的到來也標誌著我國各地已經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2022—2023年數九天時間表

2022年一九時間: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時間: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時間: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時間: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時間: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時間: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時間: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時間: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時間: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古人云:冬至節,春之先聲也。在古人傳統認知里,冬至時節雖然天寒地凍,但這也是遙望春天的時節,此時已開始向春天一步步走近。冬至是「至極中的暗涌與生機」, 一年中最長的夜帶來的是對白日漸長的希望。冬天既是遵循「冬藏」的蟄伏之道,自我「儲蓄」的好時節,但也要始終帶著對來年春天的希冀做好規劃和手頭的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每到這一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同時,冬至的到來也標誌著我國各地已經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在我國北部地區,歷來有「冬至逢壬數九」的說法,所謂的「數九」「交九」,就是民間百姓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

「數九」以九為單位,從冬至或冬至後的壬日開始,每逢九天便數一次九,直到數完九個九,共計81天。部分地區會在九九後再加一九,成十九之數,數至九十天,已然到了「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春分節氣。

「數九」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但起源何時缺乏明確的歷史記載,南北朝時期,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這可能是最早關於「數九」的記載,表明「數九」自冬至當日開始。

至宋代後,「數九」亦有從冬至次日開始之說。宋代周密的《齊東野語》中記載:「古有數九九之語,蓋自至後起數至九九,則春已分矣。」明朝田汝成作《西湖遊覽志余》稱:「 杭人以冬夏二至後數九,以紀寒暑。」《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提到:「冬至量日影以占豐凶,次日算九九以占寒暖。」無論如何,從古至今,都將冬至作為隆冬來臨的信號。

實際上,有了暖氣、電熱毯、羽絨服、暖手寶等保暖黑科技,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早已不懼嚴寒,不論是出門在外還是家裡窩著,人們的身上總能暖暖和和的。然而在古代,禦寒條件較為簡陋,人們的出行和娛樂受到極大的限制,為了排遣漫漫長冬的寂寞,古人根據「數九」創造出多種民俗文化活動,包括九九消寒歌和九九消寒圖等。

「九九消寒歌」生動地反映了「數九」中天氣的變化規律,應用廣泛,世代相傳,沿用至今。但由於我國地域廣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的「九九消寒歌」也大相逕庭。如北方黃河流域的歌謠中,有著「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說法,而在浙江沿海地區,則傳唱的是「八九七十二,貓狗尋蔭地;九九八十一,飛爬一起出」,到了湖南一帶,「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不同的氣象背後,是各地不同的物候變化規律。2017年,「九九消寒歌」入選小學語文課本,後被編排為手勢舞蹈,民間記憶得以繼續延續。

這些年,「九九消寒圖」也逐漸重回人們的視野。文字形式的「九九消寒圖」為一幅寫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的雙鉤描紅書法字帖。字帖中的九個字為繁體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划。從冬至開始,作圖者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便可以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這幅九九消寒書法圖即為完成,因此也被稱為「寫九」。


圖為「九九消寒圖」文字樣式

繪畫形式的「九九消寒圖」通常被稱為「畫九」,也更顯詩情畫意。古人在冬至這天畫一枝開有九朵梅花的花枝,一朵對應一九,每朵梅花有九片花瓣,一片花瓣對應一天。明代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對「畫九」有詳細地描寫:「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古人用一筆一花將春掛滿枝頭,為漫長枯寂的冬季增添了不少情趣。

圖為「九九消寒圖」梅花樣式

自冬至始,人們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過了冬至進入「頭九」,標誌著最冷的冬天要來了,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明代有「畫九」的習俗。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古時候,人們把冬至當成新的一年來計算,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冬節」,在古代便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民間習俗從這一天開始「數九」,標誌寒冬到來。

《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田野看牛走

上面這首《數九歌》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這首民謠真實記錄了冬至後的90天以內氣溫的變化,以及農民生活情境的變化。 數九是我國民間口口相傳的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所謂「數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

隨著冬至這天到來,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冬至後的前十八天內,天氣快速降溫,各地氣候都將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

三九四九冰上走:

到了「三九」「四九」,天氣就到了最冷的時候,河裡結上厚厚、堅固的冰, 行人都可以在河上行走。「四九」雖然天氣寒冷,但同時也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時候,人們要順應節氣,補足營養。此時,人們也應該適當進行舒緩的運動,注意勞逸結合,不要讓身體太疲勞。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四九即將結束,五九迎門而來,嚴寒冬季即將過去。俗話說「瑞雪兆豐年」,五九一場雪,來年好收成。冬隨五九盡,春開六九頭,最寒冷的時候就要過去了,天氣開始逐漸轉暖,大地漸漸回春,柳樹抽芽,綠意盎然的春天不僅能給人帶來溫暖,還能給人帶來無限希望。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七九時節,正值河流解凍、大雁北歸之期。冬七九將盡,冬八九到來之際,我國多地殘雪寒風依舊。在這一個時期雨水增多,北冷南濕,氣溫忽高忽低,忽冷忽熱。這個時期的天氣會對之後整個春天的溫度都造成影響。


九九加一九,田野看牛走:

從冬至日開始,歷經90天,天氣漸暖,農民開始犁地,準備播種。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段時間田間地頭忙碌不斷,百象俱新。在這段時間,我們還需做好預防「倒春寒」發生的準備。

數九是我國民間口口相傳的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九九消寒圖便是我國北方文人根據數九方法而繪製的圖,形式多樣,包括文字式、圓圈式、梅花圖式等。在每個以九為期的時段里,民間以消寒圖為依據,按時令安排農事。

數九民俗:

冬至節氣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十分重要。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很多地方還保留著慶賀冬至的習俗。「迎福踐長」一詞,說的便是冬至日迎接長久的福氣,並衍生出豐富的民俗之樂。

南方人要吃「冬至圓」,象徵家庭和美、社會和諧;北方人則要吃餃子、施餃子。浙江台州三門,每年都會舉行「祭冬」儀式,表達對自然與祖先的感恩之情。冬至一到,開始數九,「九九歌訣」與「九九消寒圖」流傳至今,伴隨人們度過漫長的冬季,也成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實踐方式。

冬至處於寒冬臘月的起始點。冬至一過,冰寒料峭的季冬悄然而至,也就是入「九」了。「數九」又稱冬九九,俗稱「交九」,按傳統曆法,從冬至之日起,每九天為一九,至九九而止,總共八十一天,即為數九寒天

對保暖措施還不發達的古代人而言,冬至數九是消解刺骨寒冬、度過漫長寒日的過冬必備指南。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的諺語和順口溜。童年時倒背如流的九九歌,年年從冬至時節開始飄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這些歌謠不僅是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九九消寒農曆圖》河北武強木版年畫 清代版

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也很流行。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載:道光初年御製九九消寒圖,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筆也。題曰「管城春滿」,由宮中懋勤殿製成雙鉤消寒圖。從皇宮到民間,均流行填各種「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以悅身心、以預知來年氣象,其中以文人雅士中推行延伸更甚,吟詩、作畫、寫字,讓身體與精神都有長足的蓄積,描完最後一筆,便是春回大地之時。

冬至是進補的「好食節」,由於地域差異,每個地區的飲食文化都不同。現如今最耳熟能詳的俗語便是「北吃餃子,南吃湯圓。」

在北方,每年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將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煮熟,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來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南方,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尤為盛行,取其「圓以達陽氣」之意,用以慶賀「陽生」,又冬至在古代曾為歲首,故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象徵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

在閩南,冬至又稱冬節,泉州人稱冬至為「冬節小年兜」,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儘可能回家過節謁祖。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意味著全家人從年頭到年尾一切圓滿。

冬至吃羊肉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民間便有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這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鹵羊肉等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在中國的東南西北方,每一碗美食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期盼,叫做團圓。

數九養生:

在「數九寒冬」里,溫暖的室內和戶外寒冷天氣形成強烈反差,除了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這類呼吸道疾病高發外,寒冷的刺激也會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血壓不穩,心腦血管疾病此時也會進入高發期,需注意避免冷熱交替刺激發病。為此,大家需要注意: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首先要避免寒冷的刺激,特別是當強冷空氣來襲,氣溫驟然下降時,心腦血管遇冷收縮,甚至產生痙攣,導致心腦血管供血不足,有可能會進一步誘發心肌梗死、腦梗死等意外疾病。因此,老年人外出時要做好保暖,尤其是頭部和頸部的保暖。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人最好不要用冷水洗臉,防止寒冷刺激導致血壓升高。

寒冷的冬季,暖氣、空調等取暖設備使用頻繁,大家習慣於將門窗緊閉,室內空氣流通不佳,這就大大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機率。因此,我們平常要多開窗換氣,每次30分鐘左右為宜,室內污濁的空氣可以隨著室內外冷熱空氣的交換而排出。

凍瘡多發於嚴寒季節,多是由於肢段血流不暢而導致的。預防凍瘡首先要進行耐寒鍛鍊,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手,以增強身體耐寒能力。經常搓搓手、按摩腳和耳朵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是預防凍瘡的有效方法。

「數九」詩詞:

1

九九寒消(新韻)

作者:艾曉東(當代)

時光過隙賽飛輪,九九消寒又一春。

從此陽春應有腳,何妨與我伴行吟。

2

代吳兒作小至後九九詩八解

宋·張侃

其一

一九才過二九來,見人相喚袖難開。

外頭天色時時轉,雪急因風緩緩回。

3、其二

三九寒威漸漸強,顛風颳面怎禁當。

籬頭觱栗從頭響,添得人愁線樣長。

4、其三

沽酒烹魚送舊年,情知四九在冬前

烘來布被何曾暖,身作彎弓宿露天。

5、其四

今年燈市好安排,雪柳香梅費剪裁。

歲月匆匆臨五九,太陽門戶向東開。

6、其五

冬深生冷喜新春,賦得貧窮敢怨人。

六九數終風扇動,放些意氣走芳塵。

7、其六

轉頭七九數過三,無事閒從野老談。

花氣熏人能樣猛,脫來布衲兩頭擔。

8、其七

五五三三拋堶忙,柳絲深處映陂塘。

狸奴犬子尋陰地,八九春中日正長。

9、其八

我儂閒過謝皇天,只願從今大有年。

九九數來無可數,都將犁把去耕田。

10

二月八日偶成寄祝艾臣同年

清末·曹家達

春風送我到天涯,九九消寒不在家。

傳語城南祝吏部,與誰攜手詠梅花。

11

灤京雜詠

元·楊允孚

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煖回初。

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12

梅花百詠

明·李江

鍾於陽德老蓬壺,九九消寒恰寫圖。

天地有形機軸巧,風埃無路夢魂俱。

妙中信若三神絕,虛處茫然萬慮除。

我恨程門今不及,百年霜雪獨清癯。

13

病榻消寒雜詠

明末·錢謙益

慄冽凝寒爐火增,抱薪擁絮轉凌兢。

漆身吞炭依稀是,爛頞焦頭取次能。

兒放空拳窗裂紙,婢伸赤腳被添冰。

長安九九消寒夜,羆褥丹衣疊幾層。

14

歲暮雜感

清·丘逢甲

牢落高陽舊酒徒,缶聲悽絕唱烏烏。

極知王屋移非計,坐惜神叢借已枯。

老驥負車鳴折坂,飢鷹驅雀下平蕪。

人間剝復關天運,醉看梅花九九圖

15

侍母點消寒圖

清·孔淑成

堂上傳呼停繡襦,慈萱看此掌中珠。

鶴眠積雪三三徑,猩點消寒九九圖。

月影清如今夜好,梅花香似去年無。

眼前索笑隨昆妹,博得歡顏韻不孤。

16

落梅

清·孫麟

誰家一笛怨東風,春遠孤山鶴唳空。

殘雪蹇驢人去後,小橋流水月明中。

縞衣夢斷沈沈夜,粉壁香消九九紅。

曾說當年修不到,又看桃李斗春工。

17

雪霽登程將至宿松

清·李鴻章

三月寒逾九九深,炎涼歷慣不驚心。

菜花滿地黃金色,憔悴相看半不禁。

18

雜詩平韻

清·章甫

不是紅綾宴曲江,吟春亦復醉春缸。

遙岑送到青排闥,香草披來綠滿窗。

點遍梅花圖九九,看歸燕子剪雙雙。

適然惹起歌聲興,信口憑吹短笛腔。

19

詠梅

清末·許南英

九九消寒雅會聯,耐寒沽酒坐花前。

臘於破後山容笑,霰已飛餘水腹堅。

招鶴雲間圓好夢,騎驢雪裡駐吟鞭。

瓊樓玉宇成香國,絕點塵埃即是仙。

20

梅花酒

清末·許南英

雪花醞釀入屠酥,準備迎年醉玉壺。

風信更番春在望,水魂浮動夜圍爐。

笛聲送臘三三弄,畫意消寒九九圖。

世味嘗餘嘗酒味,能知此味是林逋。

21

春寒

清末·陳寶琛

春寒消不盡,九九尚凝陰。

初旭籠雲薄,疏星向曙沈。

酒歡如可續,花事與重尋。

歷歷同光世,閒來並上心。

22

日本雜事詩

清·黃遵憲

讓葉勞薪插戶前,人人都道是新年。

故鄉正作消寒會,獸炭紅爐一九天。

23

九九消寒圖

清·劉世珍

歲晚韶華成寂寞。暗轉星杓,一線添瓊閣。

盼到陽春來有腳。繡簾猶怯春寒薄。

九九圖中將字著。百五光陰,容易閒拋卻。

比似梅花描綽約。看來日日增紅萼。

24

寄懷

清·戴延介

冷蟾移影上雙扉。夜迷離。

料得天涯遊子、正思歸。鄉心和雁飛。

故園風雪尺書稀。夢依依。

又是蜜梅花發、費相思。消寒九九時。

25

陽春有腳圖

清·洪亮吉

蓮蕊屏風凍雨,梅花紙帳春雲。

待過消寒九九,預防修竹彈文。


「數九寒天」來了

最溫暖的顏色

最溫暖的聲音

最溫暖的行動

讓我們心裡暖暖的

這個冬天,因你們而溫暖!

「數九」承載著中華兒女對「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美好嚮往與期盼。看到這裡的你,難道不想畫上一幅九九消寒梅花圖,掛在家中,開啟你的「數九」春日倒數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