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城「能源谷」創新成果獲CGTN報導

北青社區報昌平版 發佈 2022-12-23T18:50:25.827210+00:00

近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召開期間,中國國際頻道(CGTN)《築綠中國》「『綠電』誕生記」節目報導未來科學城「能源谷」入駐企業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兩項科技創新成果:直流電纜、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等。


近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召開期間,中國國際頻道(CGTN)《築綠中國》「『綠電』誕生記」節目報導未來科學城「能源谷」入駐企業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兩項科技創新成果:直流電纜、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等。抽象複雜的技術終於脫去高冷的外衣,形象的展示手段、通俗的語言解說,帶給大家身臨其境的「綠電」體驗。具體內容如下:


朋友們,我們地球正在吶喊

研究顯示地球上約八分之一的動植物物種

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其中有許多將在幾十年內滅絕

大自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

背後的原因有土地和海洋用途的改變

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污染

當然還有氣候變化


當下,中國已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並踏上綠色轉型之路。帶著一顆好奇心,我來到了距離北京大約250公里的城市張家口,探訪這裡的「綠色電力」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張北柔直工程是必去的打卡地,這個工程能將大量的遠程水電、光電、風電併入運輸網,並將它們以最小的損失,通過柔性直流技術輸送到北京等周邊地區,這裡每年可以輸送高達225億千瓦時的「綠電」。


李文鵬(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電工新材料研究所主任助理):我們這個技術是把張北換流站換流出來的電能,通過線路把它傳輸到北京去。這根電纜就是傳輸線路中的一段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這個電纜實驗電壓,投運的電壓是535千伏,現在國際上投運的最高電壓等級是320千伏。相對來說提升了很大一截,我們的直流電纜引下來進入到隧道中進行傳輸,減少了走廊占用對於環境的影響,實際上可以降到最低。如果張北工程滿負荷的話,這個傳輸的電能夠滿足北京用電量的大約九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之間!


電纜如同強大的血管,但要持續傳輸如此大量的電能並且做到統籌協調,減少浪費,就必須要有強勁的「心臟」。



劉棟(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直流仿真技術中心主任):北京發的綠色清潔能源的源頭,柔性直流換流閥的閥塔是整個柔性直流技術最核心的位置,傳統電網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大範圍輸電主要是靠交流電,但是交流輸電本身,存在一個不可逾越的問題,隨著電壓等級的升高,隨著輸電距離的增加,交流電壓會有10%到20%能量,會損失在輸電線路上,這對於我國能源布局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所以需要新的輸電方式,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是用於波動性新能源變網的最好方式,這個閥塔可以把300萬千瓦交流電力變成直流電力,從康保(換流站)張北(換流站)輸送到北京,然後在北京(延慶)換流站,同樣的換流站再把300萬千瓦的直流電,逆變回交流電,供給北京的居民使用。


這座綠色的電力的「核心引擎」正在為中國電力轉型提供頂尖的技術支持。


來源:未來科學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