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潔,年末國劇王炸

人生望遠鏡五彩紛呈 發佈 2022-12-23T20:27:35.030417+00:00

他們行事低調,只在角色上下功夫,每每出來貢獻一兩個經典角色後,就又回歸生活。二十五歲時,就擁有了人生第一部主演電影,由第五代導演顧長衛執導的經典作品《立春》。


演藝圈有這樣一類演員。


他們行事低調,只在角色上下功夫,每每出來貢獻一兩個經典角色後,就又回歸生活。


李光潔就是其一。


他的演藝之路從高光中開啟——


大二時被張黎導演選中,在《走向共和》中飾演光緒皇帝。


二十五歲時,就擁有了人生第一部主演電影,由第五代導演顧長衛執導的經典作品《立春》。


圖源:《立春》


此後二十多年裡,又不斷挑戰各類角色,憑藉演技深入人心,堅守演員的初心。


這個冬天,又憑藉兩部口碑佳作《風吹半夏》《縣委大院》,刷屏全網。


將企業高級管理者趙壘,與基層幹部曹縣長,演繹出不同的人物弧光。


藉此機會,明星談心社邀請到演員李光潔,和他聊了聊關於演員的作品與心態。


以下是李光潔的自述。


看到很多網友評價《風吹半夏》的趙壘是「霸道總裁」。



其實我覺得大家用特別簡短的詞彙去形容一個人物,有時候很直接明了,但有時候又會稍顯粗暴。


我接了趙壘這樣的角色,沒有定義過他是霸道總裁。


我只是從人物性格、辦事邏輯、言行舉止去入手,不太會從「霸道總裁」、「暖男」這些詞語去進入一個人物,也不太會去把這個人物往這方面歸類。


趙壘是這樣一個人,恢復高考之後,趕上第一批出國熱,在國外念了大學研究生,後來在一家外企,一點一點坐上了高級管理者的職位。



我們把這些背景都捋清楚之後,就會發現我們應該去搜集什麼樣的一些素材,來填補我們的人物。


先從外部去入手,但更重要的還是他的心理狀態。


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填補這些內容,就會離「完成一個人物」越來越近。


《風吹半夏》中每個角色共同的特質就是旺盛的生命力,他們都折射了一個時代。


所有演員跟自己角色的匹配度都非常高。


可以說,當我知道許半夏這個角色是趙麗穎出演的時候,我覺得劇組選演員的眼光太毒辣了。



我之前看過她的作品,但沒有合作過。


在這次合作中,我感受到她的情感特別真摯,爆發力也很強,情感濃度也很高。


她有很多細節,你能看到她的處理非常用心,對劇本吃得也很透。


我一直都認為,表演是互相搭台階合作的關係。


就像趙壘沒有按半夏的意願拍賣下沈二鋼,他們在家裡有一段非常激烈的爭吵。


我們兩個人在情緒很高的時候完成了那場感覺要分手的戲,但凡有一方不到位,就不可能達成一個互相對等的關係去爭吵。



所以好的演員是會幫助你去完成想像的,甚至給出超過你想像的表演狀態。


再說回角色,趙壘和半夏的愛情是純粹的,他們的愛情用「勢均力敵」、「雙向奔赴」等等這些詞彙都是很準確的。


好的感情,一定是要相互支撐成為彼此的力量。


尤其是像半夏和趙壘,他們不是誰依附於誰、誰屬於誰,而是都共同朝著一個方向去,完成了 1+1>2的情感關係。



所以他們之間的力量感,能夠讓他們的情感持續得更久,奮不顧身卻又很理智。


劇里有場戲,半夏看到同學的女朋友幫他拿吃的,就想自己是不是也要去替趙壘拿吃的;


趙壘過去跟她說,你不用成為任何人,你就輕鬆地做你自己就好。


兩個人之間,欣賞與理解對方,讓對方成為最自然、最自如的自己,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愛情模樣。

《風吹半夏》和《縣委大院》的兩個角色,一個是外企的高級管理人員,一個是基層幹部、父母官,區別還是挺大的。


在拍《縣委大院》的時候,我經常會問導演,我演得像不像一個縣長?


導演會給我們很大的鼓勵,他說全國那麼多縣,誰規定縣長就必須得是什麼樣子呢?沒有人規定。


縣長也是人,你只要真誠地去呈現這個角色,那你就是這個「縣長」。



看到網上有評論說,近幾年掀起了一股「年代戲」熱,《風吹半夏》《縣委大院》都在此列。


其實我更多願意認為它們是現實主義題材。


演員拍戲,如同吃飯一樣,我們獲取營養的時候不能偏食,肉要吃,素菜也要吃,否則營養是不均衡的。


演員也是這樣,不能只拍現實主義題材,可能玄幻也會去拍。


這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但我覺得作為演員,在創作中應該保持一顆單純的心。


我的精神世界和肉身,是我的生產工具。


其他職業,比如說做一把木頭的椅子,它需要有很多木材,經過設計、加工、組裝,最後變成一把椅子,推向市場,有更多人去買。


演員則是需要不斷積累對於生活的理解和認知,然後把所有的認知,通過人物這樣的載體,呈現在電影或者電視劇里,讓觀眾看到——


「此時此刻,這個人就是趙壘」。



會不會消耗?一定會有消耗,因為這個倉庫其實就這麼大,你的腦容量就這麼大。


在生活中積累經驗和思想,然後把這些不斷地往外輸出,會有一天輸出完的。


那麼輸出完了怎麼辦呢?就是要回到生活當中去。


熱愛生活,能夠讓演員在吸收和輸出之間無限循環,你就永遠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出門在外,我會願意多看幾眼:


這是誰?這個人為什麼這麼失落地站在馬路旁邊?他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我會在人物身上展開去想。


那麼當我再去完成一個角色的時候,生活中看到的碎片化的東西,就會一點一點地組裝成一個人物。


這個人物出現在觀眾眼前的時候,觀眾會說:「這個人,我有一天也在哪見過」。


所謂的真實性或者準確性,可能就體現在這裡。


就像我喜歡攝影,最開始也是為了觀察,但是後來它成為了我的記錄。



因為你不經意間拍到的某一個街頭,某一個人的肖像,會讓你回想起,當時這個人是什麼樣的心情和狀態。


那這些東西都會變成塑造人物、支撐人物的小零件。

很多網友說我是「叔圈寶藏」、「劇拋臉」,其實我沒有刻意去做過這方面的努力。


我不太會為了「劇拋臉」而「劇拋臉」,就是專注在角色上。


我覺得真誠地面對角色,負責任地面對工作,把每一部戲、每個人物呈現好,觀眾是會看到你的真誠的。


當然,有些觀眾會因為一個角色而喜歡上一個演員,有的觀眾可能認為「我只是喜歡這個角色」,都可以。


不管怎麼樣,只要所呈現的角色能夠走進觀眾心裡,後續的事情就與我無關了。


工作之餘我會花很多時間在與家人相處上,我覺得演員不能脫離掉家庭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從我變成我們,從兩個人變成三個人,支撐起了我作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謂的人生意義。


在家庭生活當中,你會獲取很多力量,你會重新看待自己。



孩子一點點長大,有時候就像一面鏡子,會折射出父母的模樣。


所以成為一名父親之後,我會看到自己身上的一些問題。


有一次我兒子坐在一個很小的椅子上喝奶,他坐下之後就非常自然地翹起了二郎腿。


當我說不許翹二郎腿的時候,我瞬間意識到,哦,我應該自己先放下。


教育這件事情,一家一個樣。


真正成為爸爸之後,我也會去看書,但更多的經驗,來自於我的原生家庭,來自於我的父母陪伴我和弟弟的方式。


我們對父母的信任感與安全感,都是來自於這些。


這種信任感和安全感是一種力量,會讓我在判斷很多事情的時候,不會朝著一個壞的方向去想。


我不會下意識地想,誒,對面這個人這麼跟我說話,他突然放杯子重了一些,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所以我跟我老婆都希望,我們可以陪伴小朋友長大,把我從原生家庭里獲得的安全感傳遞下去。



雖然我也只做了兩年多父親,但是我的變化還挺大的。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跟我老婆也商量說不能讓他做演員。


但是現在我們會尊重他的選擇,願意做演員就去,想去做別的行業也可以。


包括我小時候選擇做演員也是一樣的。我父母都在煤礦上工作,跟藝術離得十萬八千里遠。


當我要去讀藝校的時候,我爸就問我:「你真的是想去讀嗎?」我說「對」。


「好,那你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我們幫不了你,這個事情你心裡要清楚。」


「好,清楚。」


父親很尊重我的選擇,我就去讀了藝校,上了中戲,畢業之後也在這個行業里。


他們後來跟我去拍戲,也看到劇組裡演員的不易,也會心疼。


但是我會說,這是我的選擇。


所以對於我的孩子來說,我們沒有希望他成為一個演員,成為一個歌手,成為一個具體的什麼人,我沒有那些職業上的期望。


我只希望,他是一個勇敢的人。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談心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