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走!去會東堵格吃羊肉湯鍋

聚焦巴蜀 發佈 2022-12-23T23:59:22.167683+00:00

在會東眾多的美食譜當中,黑山羊肉獨樹一幟,其中堵格鎮的羊肉湯鍋,更是獨具特色。冬至如期而至,又到了一年一度吃羊肉湯鍋的最佳季節,想不想去品嘗一下堵格的羊肉湯鍋呢?堵格鎮地處魯南山脈,是一個典型的高山農業鎮,境內有國家農業部定點牲畜交易市場一個。

在會東眾多的美食譜當中,黑山羊肉獨樹一幟,其中堵格鎮的羊肉湯鍋,更是獨具特色。冬至如期而至,又到了一年一度吃羊肉湯鍋的最佳季節,想不想去品嘗一下堵格的羊肉湯鍋呢?

堵格鎮地處魯南山脈,是一個典型的高山農業鎮,境內有國家農業部定點牲畜交易市場一個。森林覆蓋率達56%,草場面積寬廣,特別適宜黑山羊的飼養。因海拔較高、草山面積大、畜草生態無污染,黑,所飼養的黑山羊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膻味輕,已然成為了山羊粗放採食會東黑山羊的標杆。

堵格羊肉湯鍋的起源

堵格的羊肉湯鍋,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正式實施,為進一步增加農業投入,積攢更多的農家肥,每家每戶都飼養黑山羊,多則四五十隻,少則十餘只。農閒時節,鄉親們在家裡把羊宰殺後砍成小坨,內臟清洗乾淨切碎,然後到街上沿河岸邊一帶,用幾個石頭支口大鍋,一個小木桌加上幾個土巴碗,配製好自家種植的香菜、花椒、海椒麵,放入鹽巴做成蘸水,就成了最原始的「羊肉湯鍋店」。趕集的人累了餓了,吃上一碗羊肉湯鍋,再來二兩老白乾,那怎是一個「爽」字了得!那時候每碗羊肉五角錢,既可以補貼一下家裡的經濟,又可以讓趕場上街的村民嘗一嘗羊肉的美味。這是堵格羊肉湯鍋的最早雛形。

堵格羊肉湯鍋的發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堵格這個小山旮旯,隨著市場經濟的復甦,老百姓逐漸擺脫了生活的困境,日子有了很大的起色。幾家羊肉小飯館應運而生,原汁原味的羊肉湯鍋很具有特色,但一碗三元錢的羊肉湯鍋還是令很多人消費不起。那時沒有冰箱等設備,三天趕一次集,如果當天賣不完一隻羊,就賺不到錢或虧本。加上羊肉館陳設簡陋,外來客商較少,羊肉小飯館生意顯得很不景氣。

1998年7月堵格牲畜市場建立,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批准列為全國第七批牲畜定點交易市場。為滿足隨畜牧業發展逐日漸增的市場交易需要,2009年會東縣又投資六百多萬元新建了一個設備完善、功能齊全的新市場。新市場占地36畝,牲畜交易區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上萬頭(只)牲畜進行交易。2010年7月第一期牲畜交易主體工程完工並投入使用。隨著牲畜市場規模不斷擴展壯大,外來人口不斷增加,市場逐漸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堵格羊肉湯鍋真正迎來了發展機遇,這道美食大餐逐漸讓外界熟知並深得消費者的喜愛。

堵格羊肉湯鍋的現狀

隨著時間的推移,堵格羊肉湯鍋逐步走出了新路子。現在的主流吃法有兩類。一類是剝皮帶骨煮肉法,正宗會東黑山羊宰殺後,剝皮取出內臟,把肉砍成小坨為佳,頭蹄肚雜洗淨另煮好後備用,隨後將肉塊放進大鍋用大火煮沸約三十分鐘後起鍋待用,然後以碗計量用小鍋盛上羊肉邊煮邊食用,再根據食客需求配頭蹄肚雜和本地種植的大白菜、洋芋、薄荷等時令蔬菜;另一類是連皮剔骨法,正宗會東黑山羊宰殺後,用開水去毛,然後用火翻動燒成焦黃色,入水洗淨,取出內臟後,把全羊放入鐵鍋中煮至可以剔骨為止,肚雜洗淨後煮好備用,根據食客要求按斤兩計算,將肉剔骨切成片後用小鍋小火慢煮,再根據自己的口味調製佐料蘸水。無論哪一種吃法,都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2016年12月,會東縣成功舉辦了第一屆羊肉美食節,黑山羊選美斗羊活動在堵格成功舉辦,吸引了大批成都、攀枝花、西昌和縣城等地的遊客前來觀看,同時品嘗了堵格羊肉湯鍋的美味,並對此讚不絕口,直呼過癮。為進一步打造會東黑山羊品牌、推廣黑山羊美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堵格市場羊肉餐館發展到了16家。大家始終信守傳統理念,從不宰殺瘦、幼、病羊,羊肉湯鍋以本地優質黑山羊為食材,用堵格大山深處的山泉水煮製而成,味美純正。經過長期實踐和積累的經驗,每家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獨有的煮羊肉方法,什麼時候起鍋,什麼時候食用,都掌握得恰到好處,再配之以蔥姜、香菜、花椒、小米辣等佐料,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鍋令人垂涎三尺。

2017年5月16日,堵格鎮大地梁子隧道正式建成通車,會東縣城到堵格鎮的距離縮短至19公里,約25分鐘左右的車程。便捷的交通,獨特的美食,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呼朋引伴到堵格鎮吃上一頓正宗的堵格羊肉湯鍋,既能品美食,又能打發周末的閒暇時光,豈不快哉美哉?

走!去會東堵格吃羊肉湯鍋。

(圖文|胡方曉 曹華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