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欣賞第1冊​第11課:十二寡婦征西故事——穆桂英(10萬+課程

青銅月 發佈 2022-12-24T01:26:49.522739+00:00

十二寡婦是:佘太君、大郎之妻張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平、三郎之妻朱玉梅、四郎之妻林素梅、五郎之妻馬賽英、六郎之妻王蘭英、七郎之妻杜金娥、八郎之妻周淑榮、楊宗保之妻穆桂英、楊宗英之妻姜翠苹、楊宗勉之妻焦月娘。


竇躍生

一、閱讀趣話

你知道楊門女將的「十二寡婦征西故事」嗎?

你想聽《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嗎?

你想聽《穆桂英大戰洪州城》的故事嗎?

你知道《穆桂英掛帥》的故事嗎?

二、故事故鄉

明代小說《楊家將演義》。

十二寡婦是:佘太君、大郎之妻張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平、三郎之妻朱玉梅、四郎之妻林素梅、五郎之妻馬賽英、六郎之妻王蘭英、七郎之妻杜金娥、八郎之妻周淑榮、楊宗保之妻穆桂英、楊宗英之妻姜翠苹、楊宗勉之妻焦月娘。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

三、故事閱讀講述

在楊家將故事中,前面有楊家父子血戰金沙灘,老令公血濺李陵碑,楊五郎五台山出家,楊四郎隱姓埋名當上遼國駙馬,四郎探母;後有穆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楊家十二寡婦征西。每一個故事都驚心動魄,每一個情節都波瀾曲折,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楊家將的事跡,穆桂英的形象,已經深深鐫刻在中國人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穆桂英,征戰衛國屢建戰功的女元帥
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五十三歲猶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最大的事跡是大破天門陣。後來穆桂英等十二名楊門女將曾奉命出征西夏。

穆桂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與梁紅玉、花木蘭、樊梨花齊名,也是個"楊門女將"。她是楊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楊繼業的孫媳婦。雖然歷史上無證據證明穆桂英戰場上的功勞,民間卻流傳了許多故事。

穆桂英與佘賽花有許多共同點。佘賽花是因為打敗了楊繼業,楊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敗將;她們倆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穆桂英比佘賽花高出一籌的是戰術。許多她的故事都關係到她的戰略。佘賽花的戰爭故事卻是寥寥無幾。

楊家將都是豪傑,都會為國家付出一切代價,特別是楊門女將,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之一。

當今的所謂《穆桂英掛帥》《百歲掛帥》等等楊門女將曲目都是解放後新編的。所謂穆桂英五十上陣,佘太君百歲出征等等都是現代作品。

四、藝術形象

  穆桂英 北宋名將。座駕:桃花馬;兵器:梨花槍;經典之戰:大破天門陣。穆桂英其人物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她的原型是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
  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大破天門陣,成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
  後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親掛先鋒印,連破強敵,為全面勝利打下了基礎。


傳說穆桂英出生時,異香滿屋,持久不散。當時正逢八月中秋,桂花盛開,所以起名桂英,又名金花。穆桂英從小長得秀氣,聰明伶俐,十分逗人喜愛。她跟著父親和師父學習兵書戰策,一點就通。十八般武藝學得樣樣精通,尤其那口繡絨刀,更是天下絕倫。穆桂英長到十五六歲時,變得更加俊俏,做事也越加成熟。穆天王看到女兒已經長大,便把管理山寨的重擔託付給他。穆桂英當寨主後,把山寨治理得井井有條,滴水不漏,受到寨中男女老少的擁護和愛戴。

五、經典故事

1.《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穆桂英光彩照人的事跡,還是她「獻出降尤木,大破天門陣」的傳說。

  那時,正是楊六郎鎮守三關,遂城大敗遼國元帥韓昌,肖太后不服,重振旗鼓,請高人擺下天門大陣,約請楊六郎破陣決勝負之際。楊六郎感到事關重大,派楊宗保去五台山搬請五哥楊五郎下山,共同破陣。楊宗保帶領孟良、焦贊二將,取道峨口,路經穆柯寨,上了五台山見到五伯父楊五郎。五郎說,因多年未上戰場,斧柄已漚壞,須去穆柯寨向寨主穆桂英討取「降龍木」,更換斧柄,才能破陣。楊宗保聽後,不知深淺,帶著孟良、焦贊下山去穆柯寨。三人路上想著如何才能取到降龍木。孟良、焦贊合計,穆桂英如果不給就攻打山寨,把降龍木搶來。穆桂英得到有人攻打山寨的通報,帶領女兵下山應戰。她看到一個紅臉的,一個黑臉的,還有一個白臉的英俊少年前來,正待發問,不想孟良出言不遜,說穆桂英不獻出降龍木,就放火燒山寨。


穆桂英一聽非常生氣,想教訓教訓他們。孟良和焦贊哪裡是穆桂英的對手,幾個回合就打得丟盔棄甲,敗下陣來。楊宗保見狀,拍馬上前,不料被穆桂英活擒上山。回到山寨,穆桂英見楊宗保生的俊秀,又覺得面熟,仔細一看,認了出來,正是三年前自己在離山紫霞官學藝時,救下的三關元帥楊六郎的公子楊宗保,不覺粉臉通紅,芳心亂跳不止。原來,楊宗保在紫霞宮養傷期間,得到了小道姑的精心護理,兩人一見鍾情,被穆桂英的師父離山聖母看出。楊宗保走後便由師父作主,將穆桂英的終身許給楊宗保。現在楊宗保就在眼前,穆桂英又不好直接了當地說明,只好拐彎抹角,對楊宗保進行開導。不想楊宗保一聽,一個山寨女子向自己提親,寧死不允。等穆桂英把真情說出,楊宗保也認出了穆桂英是在離山養傷時護理自己的小道姑,轉怒為喜,答應了婚事。


話說焦贊和孟良見楊宗保被活擒上山,想著凶多吉少,回到三關,報知楊元帥。楊六郎聽了大怒,速來相救。兩軍陣前,楊六郎被穆桂英走馬生擒,正在此時,被楊宗保看見,急喊:"哪有個兒媳搶公爹!穆桂英聽了羞得滿面通紅,急忙將楊六郎拋下,拍馬上山。楊六郎被拋下馬來,哭笑不得,頭也不抬,上馬回營。楊六郎回到帥府,對穆桂英不但沒惱怒,而且讚不絕口,認為穆桂英年少有為,真是女中豪傑。於是經過一番思慮,定下了"斬子納賢"之計,引穆桂英救夫歸宋,大破天門陣。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傳統戲"轅門斬子"。

  穆桂英來到三關,由雙天官寇準提議,八賢王傳旨,為楊宗保和穆桂英完婚,全營慶三天。之後,經楊六郎保舉,八賢王准奏,穆桂英登台拜帥,統領兵馬,攻打天門陣。這天門陣,是按五行八卦所擺,講究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每個陣都有陣門、陣眼、陣腳、陣膽,而且大陣套小陣,子陣套母陣,陣連陣,陣接陣,陣挨陣,陣靠陣,縱橫交錯,星羅棋布,共是一百單八陣。穆桂英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深思熟慮,又有她的恩師高山聖母和任道安、鄭道平、李大威等幾位世外高人的協助,楊家將祖孫、母女、父子、夫妻全部上陣,齊心協力,一舉攻破了北遼的天門陣。自此,遼國一厥不振,再也沒有力量南下侵擾了。 

2.《穆桂英大戰洪州城》

北宋時,宋遼兩國爭戰不斷。蕭太后請來高人相助,擺下天門陣,再次興兵挑起戰火。楊門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楊六郎等終放下架子,親自向桂英道歉。桂英歸宋成為楊家女將中最突出的猛將之一,連同八妹、排風等再顯威風,一舉大破天門陣。破陣時,主要由楊六郎組織人馬。六郎首先爭取遼國的盟友——西夏國的郡主黃瓊女和黑水國的名將土金宿歸宋。隨後,穆桂英一馬當先,勇破中陣,逼殺韓昌;楊五郎斧砍蕭天佐;楊宗保槍刺蘇阿慶。天門陣土崩瓦解,蕭天佑敗歸北遼。

遼邦白天佐領兵進犯宋朝邊境,將鎮守在洪州城的楊延昭和十路總兵團團圍住。楊宗保連夜出城,單騎突圍,迴轉京城搬求援兵,怎奈朝中諸將俱難擔當解圍的重任,無人適於掛帥出征。宋王只得命八賢王趙德芳和天官寇準到天波楊府來調將,佘太君表示了一番為國為家、救國救民的赤膽忠心,但又謂楊府已無將可調。敦厚的八賢王不知如何是好,熟諳楊家的老寇準已看出其中必有原因。

因而將老太君誆入後堂去為他們準備宴席,自己就拉著八賢王溜人後花園演武廳。只見園中刀槍劍戟列成林,馬蹄印亂紛紛,都是新踏的印。二人又擊打催金鼓,敲響鳴金鑼,三通鼓響,果然見楊家男女兵將突然齊集"聚將台"前,更見穆桂英全身鎧甲披掛定,威風凜凜進入演武廳,二人大喜。忽聽老太君下令收兵,寇準趕忙借千歲之名傳令少夫人到前廳議事。二人將洪州被困之事對她說明,她激憤不已,極欲挺身而出,可是頃刻之間卻又猶豫起來,吞吞吐吐也說不出個什麼原因。

機智的寇準出言激將,再次激發她的愛國熱情。正當穆桂英上前,欲接帥印時,忽然又傳來老太君"且慢!"的喊聲,佘太君急急忙忙趕至前廳,八賢王和老寇準不解:老太君為何要阻攔穆桂英接印?穆桂英又為何吞吞吐吐不肯道明?當老太君道出"她身懷有孕"時,大家都愣住了!這便如何是好?正在心焦失望之際,卻見桂英甩袖翹首,主意已定,高唱出:"穆桂英為國家我何惜自身……"的壯語豪言,眾人被她這種為國家為黎民絲毫不顧惜自身的凌雲壯志深深感動,老太君此時也激勵桂英奮勇殺敵,早日奏凱。

穆桂英接受了元帥大印,寇準催促她即刻就到校場去點兵,並且滿口答應要給她一個得心應手、來去方便的先行。原來冠准早想好了這先行非楊宗保莫屬,但又怕宗保知道給妻子當先行而不同意。所以當宗保回到天波府時,寇準就假借賞賜御酒為名,將一顆先鋒金印放在托盤之上要他接任先行,他自己就拉著八賢王偷偷溜走了。一個不知道妻子當了元帥,一個不知道丈夫做了先行。

元帥點兵,在校場之上鬧了一場誤會,最後雙方滿意,起兵出征。楊宗保奉穆桂英之命趕到洪州城下,報與城上父親知道援兵已到,快快出迎。但因邊戰之際,不及報明新元帥是何許人。待楊延昭率領十路總兵來至大營迎接新元帥時,宗保忽然又起了一個惡作劇的念頭,故意將稟貼上的"楊"字擋住,不叫桂英知道總帥就是公爹,不叫六郎知道新元帥就是兒媳。

軍樂吹吹打打,大帳中鬧出了一場翁媳碰面的笑話。宗保卻在一旁拍手好笑,這時帳內、帳外,妻子、父親兩處傳喚,責備他報事不明,里里外外來回奔忙,跑得宗保汗流浹背,弄得個作弄人自己受罪的結局。白天佐前來討戰,楊宗保不顧穆桂英用兵之策,私自領兵出戰,結果大敗而回。桂英責問,他竟理直氣壯,毫不認錯,反責桂英是不敢迎戰之人。桂英氣急,傳令刀斧手將他推出斬首!但趕快又暗示思鄉,過營去請六郎前來,以便從寬處分。六郎匆匆趕來,才命將宗保放回。

但桂英仍下狠心將其責打40軍棍。40軍棍打得楊宗保皮開肉綻,怨恨不已。桂英心裡疼不勝疼,命眾將退帳後,忙下位來攙扶宗保,曉以大義,說明自己並非是無情責打,而確為整軍紀不能徇私情。宗保遂領悟妻子的恩情,低頭認錯。此時白天佐又來叫陣,宗保向桂英獻出一條妙計……楊宗保領兵再去迎戰,會陣時假裝敗退,白天佐以為敗兵之將,不堪一擊,窮追不捨,待追入東山谷口時,穆桂英的大隊伏兵早已等候在此。經過一番激戰,桂英雖胎動腹痛,但仍奮力殺敵,終將白天佐刀劈馬下,解救了洪州之危,凱旋入城。

3.《穆桂英掛帥》

楊門女將征西的對象已經由與遼國打仗,轉為與西夏作戰。西夏自李元昊立國後,不斷襲擾大宋。西夏不斷擴兵,軍事力量發展迅速,面對以前的臣子,突然間向天朝老子叫板,只有用武力對暴力。讓大宋沒有想到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西夏的軍事力量不可小覷。好在大宋還有能打硬仗的將士,楊家將就是一直專啃硬骨頭的鐵軍。

經過數十年的征戰,楊家男將所存只有楊六郎一支楊宗保。西夏侵犯大宋時,楊宗保迎戰不敵,戰死在疆場。楊家無男丁,宋朝也無良將,巾幗英雄穆桂英掛印征西,率領楊門十二位寡婦,奮力頑抗外侮,保衛國土。在楊家將故事中,楊門女將是重頭戲,十二寡婦征西是極具光彩的一頁。比男將的戰鬥更有戲劇性,情節曲折更好看。

六、課堂演唱

豫劇《穆桂英掛帥》選段
穆桂英唱段:【二八】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帥字旗,飄入雲,斗大的「穆」字震乾坤。上啊上寫著,渾啊渾天侯,穆氏桂英,誰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

都只為那安王賊戰表進,打一通連環戰表要爭乾坤。宋王爺傳下來一道聖旨,眾啊眾武將,跨呀跨戰馬,各執兵刃,一個個到校場比武奪帥印。老太君傳下來口號令箭,文廣兒探事進了京門。王倫賊一馬三箭射得准,在旁邊可氣壞了他們兄妹二人!他兩個商商量量才把那校場進,同著了滿朝文武誇他武藝超群。

我的兒一馬三箭射得好,我的小女兒,她的箭法高,她箭射金錢落在了埃塵。王倫賊在一旁他心中氣不憤,他要與我的兒論個假真。未戰三合那個並兩陣,小奴才他起下一個殺人的心。回馬三刀使得也怪准,刀劈那個王倫一命歸陰。王強賊惱怒要把我兒捆,多虧了天官寇準一本奏當今。

宋王爺在校場把我兒問,小奴才他瞞哄不住表他的祖根。他言講住在河東有家門,楊令公是他先人,他本是宗保的兒子楊延景的孫。曾祖母佘老太君,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親。我的兒他表家鄉那個淚珠滾,在校場可喜壞了那些忠良臣。宋主聽此言歡喜不盡,他知道咱楊門輩輩是忠臣。刀劈王倫他也不怪,又把那個招討帥印賜與給兒身。我的兒歡天喜地把府進,【垛子板】我一見帥印我氣在了心。我本當進京辭帥印,小女兒搬來了老太君。老太君為國把忠盡,她命我掛帥平反臣。一不為官,二不為宦,為的是那大宋江山和黎民。此一番到在兩軍陣,【緊二八】我不殺安王賊我不回家門!

七、相關閱讀欣賞

1.《楊門女將比武》

浩浩蕩蕩的楊家女將披掛上馬,劍指西夏,但是楊門女將出師並不順利,朝中奸臣龐太師當道,不僅安排殺手伏擊楊門女將,還有西夏勾結,企圖陷害。內憂外患,財狼當道。楊家女將前途坎坷,凶吉未卜。穆桂英與楊門女將該如何應對?又如何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2.《楊門女將出征》

當然這是故事中的事情,說書人口中的楊門女將。那麼十二寡婦又是哪十二位呢?明代小說《楊家將演義》中指:楊大郎之妻周夫人,楊二郎之妻耿金花,楊三郎之妻董月娥、鄒秀蘭,楊六郎之妻黃瓊女、重陽女,楊八郎之妻馬賽英等。到了後來的評書、鼓書等民間傳說中則是:楊大郎楊延平之妻張金定,楊二郎楊延定之妻李翠屏,楊三郎楊延光之妻朱月梅(或稱作花謝玉、花似玉),楊四郎楊延輝之妻林素梅(或稱作林月英、雲翠英),楊五郎楊延德之妻馬賽花(或稱作馬翠玉、羅賽英、羅氏女),楊六郎楊延昭之妻柴美容(即柴郡主)、王蘭英(又稱王懷女),楊七郎之妻杜金娥(京劇中,有的稱作杜玉娥;另稱作呼延赤金),八郎之妻周淑榮(或稱作班秀英)及楊八姐楊延琪、楊九妹楊延瑛、楊排風等人。據說老令公還收養一義子楊延順,楊八郎之妻肖金蓉(又稱周淑榮)

八、作業

1.穆桂英的丈夫是誰2.簡寫穆桂英的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