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築大學王新英:城鎮化進程中東北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保護

中國民族建築 發佈 2022-12-24T02:40:52.354015+00:00

民族建築「大家」談文/王新英《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指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利用鄉村傳統文化,傳承傳統建築文化,使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融入鄉村建設與維護。

民族建築「大家」談

文/王新英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指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利用鄉村傳統文化,傳承傳統建築文化,使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融入鄉村建設與維護。毫無疑問,鄉村建築遺產是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實物載體,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建築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獨特的地理環境、歷史人文條件,使得東北鄉村建築遺產具有多元性、豐富性、景觀獨特性等建築文化特徵,在建築設計、建材選擇及局部處理手法等方面獨具一格,是中國民族建築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內容。

據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東北三省一區中遼寧省、黑龍江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城鎮化率均已超過全國城鎮化率64.72%的基準線水平。在城鎮化進程中,東北鄉村建築遺產曾經賴以生存的外界環境不可避免的發生種種改變,曾經民謠中「草皮房子籬笆寨」「窗戶紙糊在外」的土(泥)磚石木結構東北鄉村建築被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逐漸取代,相當數量的東北鄉村建築遺產在此期間或受損或消失,保護形勢嚴峻。如何有效的保護和傳承特色鮮明的東北鄉村建築遺產,讓其在當今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再次煥發勃勃生機,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一方面,我們需要有效保護東北鄉村建築遺產的歷史記憶,使其免受破壞;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研究創新方式來傳承東北鄉村建築遺產,使其煥發生機。

傳統的建築保護模式主要是通過圖紙、文字、影像等形式進行記錄,成果單一且難以準確客觀反映建築原貌。數字中國時代,以往傳統的鄉村建築遺產保護理念與手段顯然不再能夠滿足未來建築遺產保護過程中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的現實需要,需要從保護理念與技術手段等方面創新。數位化技術的持續推陳出新,在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的全球趨勢下,為鄉村建築遺產保護與傳承帶來新的機遇。自2017年開始《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等文件相繼從政策層面指出推進鄉村優秀文化資源數位化、建立文物資源信息資料庫,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等相關要求。可以說,數位化技術為東北鄉村建築遺產保護提供全新的可能,國家政策的出台促進了東北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保護的發展進程。

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領域一直熱衷於數位化技術革新及新型技術探索,現階段國內建築學界、文物保護界等領域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及從業者們已綜合利用點雲、BIM及GIS等技術開展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保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雲南、山西、廣東、廣西、西藏等省、自治區的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保護理論與實踐研究均取得喜人成績。聚焦東北鄉村建築遺產的數位化保護,近年來相關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研究者已相繼開展滿族、蒙古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民族建築遺產的數位化保護研究,研究成果集中在數位化保護的必要性、可行性、建築信息數位化採集原則、路徑及具體案例等方面,同時青睞如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及混合現實等新型數位化技術在鄉村建築遺產保護中的應用探索,嘗試通過構建網站、APP應用程式等新媒體平台等開展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應用研究。

學術領域雖已開始較為深入的數位化技術在鄉村建築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的應用研究,但對於東北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保護問題還缺乏整體的分析和梳理。東北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保護是指將鄉村建築遺產的時空、圖文等信息轉譯為數位化信息並進行存儲,以供未來保護規劃方案制定、建築修復施工及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等目的使用的過程。由於鄉村建築自身的不可再生性,利用數位技術凝固建築的數據信息和文化屬性資料,形成數位化信息檔案,能夠在鄉村建築遭受損毀破壞後成為未來修繕和復原過程中的重要參考依據,實現修繕或復原過程中的可逆性操作、避免「二次破壞」導致的建築遺產原真性受損。

根據以往實踐經驗,開展東北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保護,一方面數位化技術能夠保留現有建築歷史文化信息,使其不至於因城鎮化進程而消失;另一方面數位化能夠實現鄉村建築遺產的有效傳承,為城鎮化進程中現代建築設計提供建築文化借鑑,避免「千城一面」的尷尬情況的出現。因此,東北鄉村建築遺產數位化保護並非止步於信息數位化與簡單存儲,而是需要實現多樣化功能設定,此方面也是以往相關研究尚未深入涉及或忽略的研究內容。具體來說,是在將已經數位化技術處理和未來將持續採集更新的東北鄉村建築遺產的空間地理信息、模型數據、圖文影像及建築文化屬性資料進行歸檔管理與高效存儲的基礎上,構建可實現檢索、瀏覽、提取、復原、展示、交互及更新等功能的信息資料庫,實現數位技術與鄉村建築文化的高度融合,在實現原始信息積累的同時又能夠有效推動東北鄉村建築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東北鄉村建築遺產信息資料庫,無論是對於今後指導修繕與復原工作,還是為後續研究積累基礎材料、提供現代建築設計借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東北鄉村建築遺產風格各異、千姿百態,建築遺產信息複雜多樣、建築數據標準不一, 保護與傳承工作複雜且艱巨,數位化保護無疑是最實用且有效的方法。從建築遺產保護角度來說,城鎮化進程中東北民居建築遺產保護工作任重道遠,通過數位化保護理念與技術,保存建築數位化信息,建立數據信息庫,對於傳承民族建築文化、保護民族建築遺產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建築文化傳承角度來說,數位化技術在東北鄉村建築遺產傳承過程中有其特有的技術優勢,有利於提高東北鄉村建築遺產的傳播覆蓋面,有助於激東北發鄉村建築遺產自身生命力,使其在數位化時代可以歷久彌新、不斷傳承。

王新英,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專家,吉林建築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吉林省建築歷史與建築遺產保護學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風景園林遺產與保護、建築歷史與建築遺產保護、遺產數位化與創新應用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多次榮獲吉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長春市社科優秀成果獎。

(本文經作者授權,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信息宣傳部整理、編輯,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下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