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衝鋒鎗面前卡賓槍就是燒火棍,1968年青瓦台襲擊事件中的輕武器

顧氏造船廠廠長 發佈 2022-12-24T11:37:17.356654+00:00

時至今日,韓國的軍工業已經是世界軍火市場上不容小覷的一個角色,韓國生產的坦克、自行火炮、飛機和艦艇等軍火不但被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採購,而且還成功地打入了歐美市場,就連號稱頭號霸主的美國都要從韓國採購軍火去支援正在與俄羅斯激戰的烏克蘭。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韓國軍事工業的開端要歸因於1968年1月21日發生的青瓦台襲擊事件。

時至今日,韓國的軍工業已經是世界軍火市場上不容小覷的一個角色,韓國生產的坦克、自行火炮、飛機和艦艇等軍火不但被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採購,而且還成功地打入了歐美市場,就連號稱頭號霸主的美國都要從韓國採購軍火去支援正在與俄羅斯激戰的烏克蘭。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韓國軍事工業的開端要歸因於1968年1月21日發生的青瓦台襲擊事件。在襲擊發生時,作為堂堂正正的東北亞大國總統府的警衛部隊,竟幾乎被6名手持二戰蘇制衝鋒鎗的朝鮮突擊隊員衝破防線突入總統府。

這極大地震撼了朴正熙軍人政權,促使其強烈要求美國提供新式的M-16自動步槍等新式步兵武器並協助發展韓國的軍事工業。美國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最終滿足了韓國的要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在「121」事件中大出風頭的輕武器。

1968年1月21日正值周日,也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四戰之地」的朝鮮半島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從西伯利亞席捲而來的寒潮籠罩著三千里江山,平均溫度降到了零下二三十度。雖然朝韓美三方的百萬大軍正沿著軍事分界線劍拔弩張,但在距離分界線僅四十多公里的韓國首都漢城卻沒有一絲緊張的氣息。

由於承接了美日等國的產業轉移,韓國開始進入了所謂「漢江奇蹟」的時代,在這一時期的韓國經濟開始騰飛。漢城已經逐漸擺脫了近20年前那場戰火的影響,且再有10天就是農曆春節,雖然漢城還遠不是後世繁華的超級都市,但也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當晚21時30分許,尚未成為「不夜城」的漢城已經進入了夜深人靜的模式。這時從九平洞(今平昌洞)到世檢亭的大路上出現了一支6人的隊伍,這支隊伍穿著韓軍的軍大衣,隊伍整齊步伐一致,一看就是訓練有素的軍人。

因為這裡是通往青瓦台總統府的必經之路,所以漢城鍾路警署在大路附近設了一個檢查站,當晚值班的是警長鄭鍾洙和另一名年輕的警察。數小時前他們和漢城的其他韓國軍警單位一樣,接到了西大門警署署長李學賢發來的警告,聲稱一支朝軍的小分隊正企圖滲透到漢城。

但他們並沒有將這個警告當回事,要知道在六十年代冷戰高峰期,此類警報不說天天有,起碼也是隔三差五就來一次,他們都聽麻了,頗有「狼來了」的既視感。這種「警告」在一番核實後的最後結果不是立功心切的人「指良為匪」,就是神經過敏的人「杯弓蛇影」,最後自然是將舉報人一頓暴打後扔到街上了事。多少年下來,大家已經不太當回事了。再說這路是通往青瓦台的,「大統領」身邊猛將環繞、精兵如雲,「北方佬」敢太歲頭上動土?

但這事畢竟事關重大,鄭警長不敢完全不當一回事,於是他只能一面腹誹李署長連個太平年都不讓弟兄們過好,一面哆哆嗦嗦地走出了檢查站進行例行問話。

這隊人馬的回答很是傲慢硬氣:「我們是陸軍情報部的,現在特訓歸來,不要擋路,讓開!」

鄭鍾洙只能一面賠笑一面解釋因為事情特殊,請他們稍等一會,自己請示一下上級再放行。這時鄭鍾洙注意到這支小分隊雖然全部穿著韓軍制式大衣,但腳上的鞋子卻全是黑膠鞋,而不是韓軍通常穿的皮靴。

這個情況使得鄭鍾洙不由得想起了剛才的警告,他精神立即上來了,立即打電話給鍾路警署,向署長崔圭植報告了情況,崔圭植告訴他裝作沒事,然後尾隨跟蹤這支可疑的小隊,自己馬上率領增援趕到!

在耽擱一會後,這支隊伍大搖大擺地通過了這個檢查站,消失在夜幕中。不過,隊伍後跟上了2個尾巴,就是鄭鍾洙和那個菜鳥。

鄭鍾洙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支可疑的人馬正是朝鮮人民軍124特種部隊的一支精銳小分隊。

這支分隊有31人,每人攜帶1支蘇制PPS43衝鋒鎗、1支TT33手槍、320發子彈(衝鋒鎗和手槍都使用同一種子彈)、16枚手榴彈、1把匕首。他們1月17日從開城出發,傍晚時抵達軍事分界線北方一側的朝軍哨所。在那裡稍事休息後,於當晚19時趁著夜幕的掩護,穿過了4公里寬的非軍事區,在晚上22時抵達了由美2師防守的南方一側的鐵絲網,他們就在美國人的眼皮子底下剪斷了鐵絲網,進入到南方。

由於這裡是美軍防區,崗哨林立,戒備森嚴,因此小分隊的行動異常緩慢,直到18日凌晨才抵達臨津江邊。在黎明前他們隱藏在附近的樹林裡,直到夜幕再次降臨,才身穿白色偽裝服,在黑暗中涉渡已經結冰的臨津江。

隨後這支精悍的小分隊以強行軍速度迅速穿過坡州市的帕坪山,在19日拂曉前抵達法元里草里谷的三峰山。他們在這裡隱蔽起來等待天黑,但當天下午他們的營地附近來了四個打柴的年輕人。他們本該按照規定果斷處(殺)置(掉)途中意外遭遇的人員,但帶隊的指揮員心軟,認為這些人都是窮苦的「工農階級」,於是僅僅把他們教育了一番然後居然就放了。結果這些「覺悟低下」的「工農階級」回去後立即報告了當地的韓國警察,於是韓國軍警立即動員起來展開了搜捕。

諷刺的是,韓軍最初只是認為他們要到南部的農村地區打游擊,按照韓軍的平常武裝負重行軍速度估計他們的行軍速度約為每小時4公里。所以將主要的搜捕精力投放在軍事分界線和農村地區。但是數次的拉網式搜捕均一無所獲,這多少使得部分韓國軍警產生了誤判,莫不是這批朝軍見勢不妙退回北方了?

但是韓國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朝鮮人能在個人負重20公斤的情況下以每小時12公里的行軍速度直插漢城,更沒想到他們要對「大統領」執行「斬首」。由於韓國人壓根就沒想到他們會進漢城,使得這支小分隊幾乎毫無阻礙地進入了漢城地界。

當晚22時,小分隊中負責執行斬首任務的6人突擊小隊接近了青瓦台的樟宜門,在這裡他們遇到了搶先抵達此處的鐘路警察署署長崔奎植。崔圭植沒太把這支朝軍小分隊放在眼裡,在心裡覺得這幫傢伙膽子也太大了,竟敢深入虎穴到總統府搞事。再者鄭鍾洙匯報說「好像」沒見到對方帶著「傢伙」,崔圭植因此估計對方撐死就帶了手槍,覺得有軟柿子可捏的崔圭植興沖沖地帶了一票警察有意在「朴卡卡」大統領面前「露一手」。

這些韓國警察手裡的「傢伙事兒」五花八門,大部分拿著的是左輪手槍和警棍,另有少部分人攜帶了M-1型卡賓槍。這些人壓根就沒做好戰鬥準備,大家都覺得有總統衛隊這種虎賁之師,哪輪得到咱們真動手呢?到時大家只要在大統領面前亮個相,然後衛隊把這些朝軍拿下,天大的「救駕」之功不就輕鬆到手了麼?秦始皇吃花椒,贏麻了!

崔圭植氣勢洶洶地擋住了朝軍小分隊,要他們拿出證件——沒想到對方開口就是一頓臭罵,說自己是陸軍情報部的特別小隊,你們沒有資格檢查我們的證件,滾開!唾沫星子甚至都噴到了崔圭植臉上——

由於對方的強大的氣場,陸軍情報部的那幫渾蛋的做派就是這個樣子,這一瞬間使得部分跟著崔圭植來的警察都真的覺得這支小分隊就是陸軍情報部的人。至於說他們沒穿軍靴,這太好解釋了,如果他們是所謂的「假想敵」部隊呢?

所以警察和總統府衛隊都只是饒有興趣地看著崔圭植和這支小分隊進行「口腔體操」,並沒有進入戒備狀態,一副「吃瓜看戲」的模樣。

在崔圭植癩皮狗似的無休止地糾纏下,來人逐漸失去了耐心。恰巧這時遠處突然亮起了車燈,朝軍突擊隊以為是韓軍援軍到了,認為突襲就要失利,乾脆拼死一搏。黑暗中突然有人迅速拔出TT33型手槍向崔圭植連連開槍,崔圭植身中數彈頃刻間喪命,戰鬥就此爆發!

朝軍突擊隊員掀開大衣,從中抽出PPS43衝鋒鎗對著幾乎沒什麼戒備的警察和總統府衛隊猛烈射擊並連連投擲出手榴彈。現場的韓國軍警當場就死傷一片,殘存的人員拼命四處尋找藏身之地,然後用掏出手槍或是用M-1卡賓槍盲目地還擊。但是手槍和卡賓槍在朝軍的PPS43衝鋒鎗面前就如同燒火棍,在近距離交戰中,PPS43型衝鋒鎗以熾烈的火力很快就壓倒了韓軍警。

手槍的火力自然不能和衝鋒鎗相提並論,而M-1型卡賓槍的子彈威力和精度雖然都優於PPS43型衝鋒鎗,但由於只能扣一次扳機打一顆子彈的半自動射擊,在火力密度上完全不是PPS43型衝鋒鎗的對手,其有效射程對比PPS43也完全沒有優勢,在突然遭遇戰中根本就處於完全的下風。

就這樣,上百名警察和精銳的總統衛隊竟被6個人打得節節後退,黑暗中槍聲和爆炸聲響成一片,中間還夾雜著垂死者咽氣前的哀嚎和傷員的哭喊,青瓦台前頓時變成了修羅場和殺戮之地。

但這裡畢竟是在韓國的總統府,雖然韓軍警被壓得步步後退,但也為總統府內的大部隊集合和出動贏得了反應的時間。很快數百名韓軍就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衝出總統府向朝軍小分隊發起了攻擊!這裡不得不稱讚一下靠著政變上台的朴大統領的小心謹慎,總統府里居然部署著坦克和裝甲車!

朝軍顯然沒估計到會遇到裝甲部隊的攻擊,6人面對著數百人的就已經無力招架,畢竟PPS43型衝鋒鎗火力再猛也抗不過皮糙肉厚的坦克。此時想突圍已經來不及了,占優勢的韓軍很快對他們形成了包圍並且展開圍攻,雙方的激烈對射甚至波及了路過總統府門口的一輛公交車,這輛載有60多人的可憐公共汽車陷入雙方火力的密集彈雨中,飛來飛去的子彈使得車上的乘客死傷慘重,在這次事件中死傷的韓國平民里有一大半都在這輛公共汽車上的司乘人員。

這場激戰結束時,朝軍小分隊5人戰死,1人受重傷被尾隨而來的鄭鍾洙堵在了絕路上。可是這名勇敢的朝鮮特戰隊員很快拉響了暗藏的「光榮彈」自爆身亡,寧可死也不願被俘。倒霉的鄭鍾洙便宜沒撿到,反而在黑暗和混亂中被殺紅了眼的總統府衛隊誤認為是敵軍,對著他的人影就是一頓火力胡亂輸出,鄭鍾洙胸口當場中了數彈倒在地上生死不知。在發現鬧了烏龍後,鄭鍾洙被緊急送醫,但還是因為失血過多,這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倒霉鬼在1月30日大年初一那天死於醫院。

朴正熙在震驚和惶恐之下立即調集了大批部隊展開地毯式的搜捕並乞求美軍出動協助。在美韓兩軍的圍剿下,這支31人的小分隊僅朴在京一人在腹部受重傷的情況下成功突出重圍回到朝鮮(他後來官至朝軍總政治局副總局長),金信祖被俘後叛變外(他供認了此次襲擊的大部分情況,直截了當的說「我是來摘朴正熙的腦袋的」,他於1970年獲得了「赦免」成了一名牧師),其餘29人全部犧牲。還有一種說法是成功突圍2人,但沒有得到朝方的證實。

針對朝軍小分隊的搜捕直到1968年2月3日才告一段落,韓方宣布共有27名朝鮮突擊隊員被打死和自殺,1人被俘,3人失蹤。韓方共有22名軍人,2名警察和88名平民死亡,傷者中韓軍47人,警察5人,平民4人;協同搜捕的美軍2死16傷。

在1.21青瓦台事件發生後,朴正熙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強烈要求美國提供更多的軍火併協助韓國發展軍事工業,美國出於考慮「獎勵」韓國出兵越南和多方面因素,最終為答應了朴正熙的要求。

1968年12月13日,第一批M-16自動步槍運抵韓國,次年美國又為韓國新成立的國土後備軍提供了70萬支M-1半自動卡賓槍和M-2全自動卡賓槍等武器。同時美國開始將國內兵工廠已經閒置的二戰輕武器生產線運到韓國,韓國由此踏上了自產軍火之路。

直到今天韓國的軍火工業已經頗具規模,甚至連其恩主都要從他這裡採購軍火,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一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槍械小知識:

此戰中朝軍124部隊的小分隊使用的主要武器PPS-43式衝鋒鎗又稱「波波斯」衝鋒鎗,這是一款在二戰期間由蘇聯槍械設計師亞歷山大·蘇達耶夫在列寧格勒的包圍圈裡設計出來的經典輕武器。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軍在作戰中發現雖然PPSh-41式衝鋒鎗彈鼓容彈量大、堅固耐用、可靠和火力強,但是過於笨重不便攜帶,而且射速太快,長點射很難控制故。因此前線部隊要求裝備一款便於攜帶,緊湊輕巧的新式衝鋒鎗,大本營還加了個條件:新槍要便於生產製造,成本要更低。

亞歷山大·蘇達耶夫在1942年挑起了這副擔子,擺在他的面前的是國家裝備人民委員會交給他的一支原型槍,這支槍是貝茲魯奇科·維索茨基中尉在1942年設計的。這支原型槍雖然在初評中就被淘汰,但仍有其可取之處,因此上級將他交給蘇達耶夫進行改進。在仔細地研究了這支原型槍後,蘇達耶夫把改進重點放在簡化生產工藝及減少機加件。最終這支衝鋒鎗槍的主要零部件都是由鋼板衝壓而成,機加件減少到最低限度,生產所需工時縮短了50%以上,僅需要2.7個工時,相比之下,生產一支PPSh-41所需7.3個工時。製造所需的鋼材也由原來的13.9千克下降到6.2千克。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和難度。

PPS是採用了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其槍機為圓柱體,裡面有一個彈簧式退殼器,可將空彈殼推出並將其拋出槍外。槍的拋殼口位於復進簧導杆的前部,導杆穿過槍機上的開孔。該槍的拉機柄和槍栓是一體化的,位於機匣右側,射擊時與槍栓一同復進。該槍的槍管安裝在用薄鋼板衝壓而成的孔式槍管隔熱罩內,槍管有4條右旋膛線,槍口處的隔熱罩安有一個簡易的槍口制退器。槍口上方是該槍的前準星,被2塊金屬護板包圍,可摺疊的後瞄準具位於槍管上方,射擊距離可調整為100米或200米。

由於簡化了設計,PPS只能全自動射擊,保險位於扳機護環前方,推動即可鎖死槍栓和扳機。該槍使用35發弧形彈匣供彈,只是彈匣是無法和PPSh-41的35發彈匣通用,子彈倒是通用的,也使用7.62×25毫米的M1930托卡列夫手槍彈。

PPS是首次使用摺疊式金屬槍托的蘇聯衝鋒鎗,槍托摺疊後該槍仍可射擊。該槍配有手槍式握把,但沒有前護木或前握把,射手必須以彈匣座充當前握把持槍射擊。PPS的配件里包括兩個各可裝3個彈匣的彈匣袋、一個油瓶、一個槍刷和一條背帶。

PPS的原型槍在1942年4月26日至5月12日進行了實戰化測試,無論是大本營代表還是射手對其的性能均相當滿意。1942年7月28日,PPS衝鋒鎗正式被大本營批准採用,並被命名為PPS-42。1942年12月,列寧格勒的謝斯特羅列茨克工廠開始小規模生產 PPS-42,該槍一下發部隊立即受到了好評。一線指戰員還提出了許多改進的要求和建議,根據他們的建議,蘇達耶夫在1943年1至4月再次對該槍進行了改進和測試。1943年下半年開始,蘇聯開始大規模生產PPS-43型衝鋒鎗,由於生產效率的提高,理論上最高月產量可達35萬支。

因為蘇聯當時已經在大量生產PPSh-41型衝鋒鎗,突然全面轉產PPS-43既不經濟,也不實際。所以PPS-43衝鋒鎗的年產量只維持在10萬支,到戰爭結束前,蘇聯一共生產了約20萬支PPS-43,1946年該槍全面停產。

PPS-43衝鋒鎗在蘇軍中一直服役到50年代中期才被AK-47取代,有不少PPS-43在韓戰中被提供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中朝軍人用這種武器在朝鮮戰場狠狠教訓了「聯合國軍」;越南戰爭中該槍被提供給越南人民軍和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還有不少被援助給第三世界國家的武裝力量。許多國家還引進了生產技術自行生產PPS-43,中國仿製的型號稱為54式衝鋒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