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謝塘有處「謝晉故里·晉生星片場」,老糧倉變身光影造夢工廠

錢江晚報 發佈 2022-12-24T12:58:59.687490+00:00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主機地磅數座一字排開的兩層長排樓,樸素的青瓦屋頂水泥牆,可以停下一輛貨車的地磅,兩三層樓高鋼結構米廠主機……這裡曾經容納著秋日收穫的糧食,滿滿豐收的味道。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

主機

地磅

數座一字排開的兩層長排樓,樸素的青瓦屋頂水泥牆,可以停下一輛貨車的地磅,兩三層樓高鋼結構米廠主機……

這裡曾經容納著秋日收穫的糧食,滿滿豐收的味道。

而今,順著一段鐵軌,進入的是滿滿年代感的老片場攝影棚;穿過一段光影隧道,是體驗感一流的電影研學館;走累了可以去晉生書屋坐坐,也可以去糧食活態館觀摩或自己動手做一做豆漿和點心……

在離杭州車程不過是個把鐘頭的地方,上虞謝塘鎮,把老糧倉建成了一處潮范兒十足的「謝晉故里·晉生星片場」。

糧倉,在老一輩人生活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個詞語,退出歷史舞台10多年後,各地將它改造成文創園、民宿、博物館,不過以電影為主題的只有謝塘這一處,因為謝晉——

這位當代中國電影導演「第一人」,這位最愛喝家鄉黃酒的上虞謝塘人,給這處老糧倉注入了光影的靈魂。

【名人注入的光影靈魂】

每年近春節,至遲廿九夜或三十夜,謝導都雷打不動地攜全家回到謝塘鎮上。

謝導在謝塘鎮有祖屋,他出生在那裡,現在叫晉生村。謝晉是東晉名相謝安的第53世孫,謝安曾在上虞的東山隱居, 「東山再起」的典故說的就是謝安。

為方便家人居住,謝導個人出資在謝家塘村建了一座二層樓房,院落不過百餘平方米,足以安頓家人而已。

「只要守在老家的房子裡,感受著老家特有的氣場,漸漸地,我的脈搏就跟老家同頻了。」

謝晉說過,他是上虞的兒子。他從上虞出發,在上海紮根,上虞是他的生命起點,上海是他的藝術生命的原鄉。

他與上虞的故事,可以從謝晉電影藝術館讀起。

藝術館就在星工廠的中心位置。

有一面牆,整整85個相框,記錄了謝晉85年的生命歷程。他回母校春暉中學題詞的場景;他系上圍裙為年夜飯烹飪一盤 「炒什錦」的場景;他帶上電影圈的好友一起回故鄉的場景……

無論在老家,還是在片場,或者在電影開拍前的醞釀期,謝導顯然都是那個最忙碌的人。

這裡有一個角落,是復原的「大師案頭」。一張不大的簡易寫字檯四周堆滿了一摞摞的書和資料,背後的牆上是有關《舞台姐妹》的全套生產檔案,從文學劇本到分鏡劇本再到導演總結。靠牆的一張躺椅,曾出現在謝導的自述中,這是他父親的一張躺椅。我們可以想像,在創作疲累時,他或許會在這張躺椅上小憩一小會兒。

如果把謝晉電影串聯起來,幾乎是一部完整的中國近現代史——50年代的《女籃五號》《黃寶妹》,60年代的《紅色娘子軍》《舞台姐妹》,80年代的《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90年代的《啟明星》《女兒谷》和《女足九號》,還有《鴉片戰爭》和《秋瑾》……一個個片名的背後,都存記著謝晉充滿激情的創作拍攝過程。

「我深信每一部影片必然要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這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謝導說。

「我不在乎片子是否能留存下去,因為,最後的審片者是歷史、時間人民。」謝導說。

藝術館裡詳實豐富的影畫,讓我們重新得以走近這位為電影而生的已故大師,去感受他對電影藝術的火一般的熱忱,對觀眾對人民的無比重視。

家鄉的紹興黃酒女兒紅,是謝導的最愛,回老家必暢飲。為此,他還曾與兒子謝衍在上虞拍攝過一部電影《女兒紅》。

館裡的這張八仙桌旁,也堆滿了半人高的黃酒罈。桌後牆上,謝晉微微笑著。在故友的回憶中,每每回鄉過年的他,就是這樣,喜歡靠著八仙桌,小菜小盞,一品一酌,微闔雙目間,努力尋找記憶的底片,那些當年他的祖父領著他逛過的大街和市場,試圖在新老底片的比較中來享受老家才有的這份年俗、年味和年愁。

【融匯傳統與創新的造夢空間】

今年上半年,有一部TVB劇集來到謝塘老糧倉取景拍攝。

這一處老糧倉曾是虞北中心糧庫,建於上世紀80年代,占地15畝,共12幢。

也許不少謝塘人仍記得,每到「雙搶」過後,欸乃聲中,四鄰八鄉的村民搖著小船前來投售稻穀,河埠頭滿是人和谷擔。一擔擔一袋袋稻穀散發著太陽味,工作人員頂著烈日一一檢查把關。

2021年4月,新糧倉建成投運,謝塘鎮啟動了總投資2000萬元的謝晉故里大景區項目建設,其中老糧倉的改造是謝晉故里大景區8個建設項目中的核心項目之一。以謝晉電影藝術館為中心的「謝晉故里·晉生星片場」該如何打造?在保留歷史風物、文化傳統的同時,如何運用時代的審美和科技的元素,為這片老糧倉注入新的靈魂?

謝塘鎮政府找到了上海電影博物館,雙方達成共識,要儘可能保留這裡的歷史氣息,尤其是突出上虞當地的文化特質。

出自上海電影博物館專業團隊之手,經糧倉改造而成的1923攝影棚和謝晉片場兩大電影級沉浸空間,將成會更多人一圓電影夢和尋找光影奧秘的好去處。

《一步之遙》《天堂口》《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幾部電影留在你腦海里印象最深的場景是哪一個?

百樂門,摩登而復古。華麗閃亮的主舞台,暖昧迷離的包廂,影動人往的吧檯……150件實物道具將情調氣氛值拉得滿滿。上海灘時代金曲的背景樂下,是演一出諜戰戲,還是發生在上世紀初的愛情故事,這裡呈現的每一個色彩與質感並重的細節,也許會啟發新的靈感。

光影水墨藝術打造的「功夫館」,讓人去尋找詠春的力量;「感光照相館」帶來摩登時代的氣息,一窺阮玲玉的高光時刻;逼仄空間裡,老虎窗、發報機,密碼本,渲染出「東山迷霧」的迷離深重;「金粉公館」完美復原了上影廠經典IP《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裡的內容,化妝間、會客廳、紅毯打卡區,走一回百年前的時尚場子;「樓台會」是致敬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和祝英台,留下無限化蝶餘韻。

謝晉片場與室內攝影棚不同,是一個半戶外空間,長長的鐵軌,以及攝影機、燈光器等專業級電影器材,打造出極致的電影片場感,

片場帶人穿越時空去沉浸體驗,電影研學館則引導我們抽離而出,以一個孩童的視角,去回顧催生電影誕生的科普知識。6個互動裝置,探索畫面運動的原理,尋找電影成像的秘密;自己上手摸擬一把「聲臨其境」,風聲、雨聲、馬蹄聲一一試來,你就是王牌配音員;鑽進「開麥拉」裡面,徹底搞清楚膠片機的內部結構,玩一把拼圖、翻版試一回電影主創最基礎的工作環節。

藉助「謝晉故里」這一文化基因,謝塘鎮正在把電影這一文化概念,玩得精彩紛呈、創意迭出。

【物質糧倉與精神良倉的傳承】

「謝晉故里·晉生星片場」中還有不少別致的場所。

比如晉生書屋——晉生取自「謝晉的出生地」之意,書屋正廳由老書櫃搭起來的裝置藝術,正中那個小小的「小學生文庫第一集」書櫃正是謝晉祖父送給孫子的禮物,櫃裡曾經碼滿了那個年代的「兒童讀物」。書屋裡最讓人舒服的是原糧倉二樓開出的落差橫幅都超大的一面窗,披著一身冬日暖陽在這裡看一下午書,當年的米粒現在的你,糧倉正在成為一處精神文化的良倉。

比如糧食活態館——以全面豐富的標本,帶你讀懂一粒糧食,遇見萬般滋味。糧食文化是這裡的底蘊,如今雖然空間的功能不同了,但這裡小而精、朴而質的展示和體驗,會將糧食文化以及儲糧人的精神,作為精神食糧和紅色基因,一以貫之地保留傳承下去。

比如豆坊、咖啡館——作為非遺項目的五香豆腐乾,有16道工序,對著小小的豆磨細細研磨,參與一下某個製作環節;咖啡館也不只是為你做一杯咖啡,從烘焙到萃取,到咖啡文化,讓這杯咖啡帶你走進更多元的文化。豆坊與咖啡,帶來的是物質上不一樣的滿足感,和文化上的不同魅力,哪一種結合,都很有趣。

對於「謝晉故里·晉生星片場」而言,它的價值所在不僅僅取決於它煥然一新簡潔抽象風的外貌。這裡的改建正如修建了一個精緻的花園,至於其中能否栽出奼紫嫣紅,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特色和多元功能。

光影流年裡,老糧倉的熱鬧非凡終成一輩人的時代記憶。

天晴微風下,新良倉正在成為一座座記憶的博物館,靜靜地記錄著電影大師的一生故事,光影藝術的進化歷史,以及稻米糧食的故事。

老糧倉從糧食的物質儲存空間變成了今日豐裕的精神文化良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