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潤發到周星馳,再到李連杰,永盛電影興衰發展史!

樓下粉豬君 發佈 2022-12-24T20:08:30.755586+00:00

香港有這麼一家電影公司,創始人背景深厚,最輝煌的時候,旗下簽約了周潤發,周星馳,李連杰,劉德華等一眾大咖,還擁有張敏,邱淑貞等一眾大牌女星。

文 | 樓下粉豬君

編輯| 樓下粉豬君

香港有這麼一家電影公司,創始人背景深厚,最輝煌的時候,旗下簽約了周潤發,周星馳,李連杰,劉德華等一眾大咖,還擁有張敏,邱淑貞等一眾大牌女星。

在90年代初的那幾年,它推出的電影屢創票房新高,連曾經的影壇霸主嘉禾電影也要避其鋒芒,這家香港影壇輝煌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就是向氏兄弟的永盛電影。

80年代後期才成立的永盛電影,是依靠著怎樣的能力,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就穩穩的壓制了嘉禾電影。

90年代後期的永盛電影,又是如何在日薄西山的,香港電影市場中轉型的,今天粉豬君就和大家聊一下,永盛電影的興衰發展史。

永盛電影的前身

提及永盛電影,最繞不開的自然就是向氏兄弟,兩人的父親向前是原國民黨少將,在香港創建了新義安組織,至於新義安是什麼概念,大家可以參考《古惑仔》中的「洪興」社,它在現實中的原型就是新義安,跟洪興是死對頭的東星社,在現實里叫14K。

當然背景歸背景,向氏兄弟的能力是抹殺不了的,他們那些年在影壇的輝煌,不是完全靠背景能做到的,向氏兄弟中最早進入影壇的是向華強,70年代他便參演了多部功夫片,是當時香港影壇頗有名氣的武打小生。

期間他還認識了第一任妻子丁佩,這個丁佩來頭也不小,在與向華強交往之前,她與李小龍有過一段地下戀情,李小龍1973年離世的時候,就是在丁佩的家中。

1978年,向華強的兄弟向華勝,決定進入影壇投資拍攝電影,於是便和早已在影壇闖蕩的向華強,共同創辦了「永勝」電影公司。

當時香港影壇功夫喜劇崛起,二人便跟風拍攝此類型的影片,向華勝做做監製,向華強做主角,接連推出了《扎馬》《野鵝鳥龍招》等片。

但是二人並未掌握功夫喜劇的精髓,推出的幾部片子全都票房慘敗,永勝電影無以為繼,兄弟二人只能暫時退出了影壇,轉行做起了別的生意,向華強雖然偶爾還會出演一些電影,但大多是客串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

進入80年代,香港電影行業迎來了空前的發展,嘉禾與新藝城逐漸成為圈內的翹楚,基本每一年都會出現一部,刷新歷史票房記錄的影片,向氏兄弟看到市場如此蓬勃發展,便決定重新掛牌再戰江湖。

永盛電影的起步階段

二人把之前的「永勝電影」,改名為「永盛電影」重新開業,按照向華勝的說法就是,當初年輕氣盛,希望一直勝利,所以給公司起名「永勝」,但是後來發現沒人能一直勝利,於是便把名字改為了「永盛」,希望公司能「永遠旺盛」就好。

因為有了之前的教訓,這回向氏兄弟動作小心了很多,請來岑建勛、曾志偉、張艾嘉,等一眾業內高手,兩年時間只拍了一部電影《大小不良》。

這回還不錯,居然收了一千多萬票房,但是要闖出生天,僅靠外援肯定是不行的,向華強開始在圈內招賢納士,終於碰到了第一個讓公司崛起的人,王晶。

之前的王晶本來是邵氏員工,但到了1985年,邵氏電影明顯打不過新藝城和嘉禾,因此便結業停產了,因而王晶便失去了工作,得知消息的向華強迅速出擊,在1986年簽下了王晶,雖然價格在當時看來很高,但是王晶在之後卻為永盛,帶來了更大的回報。

王晶進入永盛拍攝的第一部片子,是科幻題材的《魔翡翠》,這部電影看過的觀眾不多,但是本片中的幾位主演,都是之後永盛的頂樑柱,男主演劉德華,這一年與TVB的合約期滿,在王晶的撮合下,與永盛簽下了幾部片約,參演了這部《魔翡翠》。

而女主角張敏,這一年剛中學畢業,一次站在街口派發亞姐選美的宣傳單時,恰巧被向華強的第二任妻子陳嵐看到,她一眼便相中了這個年僅18歲的女孩子,立刻通過人介紹,把她簽約到了永盛旗下,而這部《魔翡翠》便是張敏的影壇處女作。

該片講述了因為一塊擁有超能力的翡翠,而引發的一連串故事,這部電影最大的特質,就是永遠有令你意想不到的情節發展,真可謂是想像力豐富,尤其陳百祥手腳互換的這一段,小的時候第一次看時給我的震撼很大。


本片上映後雖然也拿到了1100萬的票房,但因為遠赴希臘取景,投資巨大,因此並未獲得大賺,這一年的票房冠軍,被一部江湖片奪得,該片就是周潤發主演的《英雄本色》。

3400多萬的票房,使得該片一舉打破歷史票房紀錄,並由此帶動了香港影壇的「英雄片」浪潮,本就有江湖背景的向氏兄弟,自然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在次年便攜手麥當雄共同出品了《英雄好漢》。

該片由周潤發、萬梓良、劉德華領銜主演,片中包含幾乎所有的黑幫元素,涉及到江湖恩怨、怨女痴愛,悲歡離合、親信背叛、手下暗算等套數,刻畫了諸位崇尚忠義、膽識過人,知恩圖報的血性男兒,是極為出色的一部江湖英雄片。

該片在1987年2月上映後,收穫了近1900萬的票房,永盛立刻投資開拍續集,將原片部分未用畫面,再加上原班人馬趕拍部分合併,推出了影片《江湖情》,雖然該片是在《英雄好漢》後面上映的,但故事講的卻是之前的事,所以應該說是《英雄好漢》的前傳。

片中反派萬梓良的表現尤為出彩,他完成了從小弟到老大的成長曆程,成為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奸雄 ,以至於在後來的《古惑仔》系列中,飾演幫會大佬時遊刃有餘,舉手投足盡顯大哥風範。


該片最終收穫了2100萬的票房,雖然只排在年度第11位,但是距離第一名,也只差了一千多萬的票房而已,此時的永盛終於在香港影壇站穩了腳跟。

而向華勝也意識到大牌明星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周潤發的加盟,這兩部跟風之作,可能是拿不到這麼高票房的,於是永盛便花費重金,與周潤發籤下了幾部片約,並通知王晶開拍新片。


此時的王晶想到81年的時候,麥嘉曾執導過一部愛情喜劇《追女仔》,由石天,曾志偉主演,雖然票房不盡人意,但王晶感覺這個題材很有發展潛力,便由此寫出了《精裝追女仔》的劇本。

在本片中,王晶極盡惡搞之能事,把周潤發在《英雄本色》裡面的經典戲份 ,來了一個全方位的調侃,當時的周潤發在香港影壇風頭正盛,但是拍的基本都是正劇,像這種喜劇還是頭一次。

影片在7月份一上映果然吸引了諸多觀眾,最終收穫了2170萬的票房,讓永盛有了第一部,能夠進入年度票房榜前十的影片,之後永盛便在喜劇這條路上深耕了下去。

在1988年,接連推出了《精裝追女仔》續集,以及《最佳損友》系列,均收穫了不俗的票房,漸漸的有了比肩嘉禾,新藝城的實力。


雖然此時的永盛地位已經穩固,但是推出的電影大多是跟風拍攝的題材,並無自己的原創特色,於是向華勝便把眼光聚焦在了,「賭片」這一被很多人忽視的領域。

說來也巧,王晶剛出道時拍的也是賭片,1981年,王晶初涉影壇,執導的第一部片子名叫《千王斗千霸》,是一部融合了喜劇,功夫的賭片,不過此時的香港影壇,江湖片最為盛行。

於是向華勝便想要打造一部江湖題材的賭片,親自操刀和王晶共同編寫了《至尊無上》的劇本,片中劉德華和譚詠麟是一對賭壇至尊,跟日本老千集團架上樑子之後被窮追猛打,最後絕地反擊。

賭只是本片的一張皮,真正賣的還是劉譚之間的兄弟義氣,本質上依舊是江湖片,對於王晶來說,拍喜劇片拿手,但是拍江湖片卻沒什麼經驗,尤其是不會拍槍戰動作的場面,怎麼辦呢?

向華勝一時也找不起更好的導演,乾脆,拿過來他自己拍,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該片上映後不僅在香港,賣出了2300萬的票房,而且還成功打開了韓國市場。


以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韓國的片商,雖然不多,但該片在韓國收穫了不俗的票房,為永盛開拓韓國市場,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這之後,永盛出品的電影再賣給韓國片商,基本上都是百萬美元起跳了。

永盛電影進入巔峰

因為《至尊無上》的成功,自然讓永盛有了繼續「賭」下去的動力,半年之後推出了賭片巔峰之作《賭神》,本片不僅加大投資請來了更大牌的周潤發,讓《至尊無上》中的主角劉德華做了小弟。

而且向華強還親自出馬客串了龍五這一角色,片中他那冷峻的面容,「仿若」真的歷經過江湖的腥風血雨一般。

當時周潤發本就在香港影壇風頭正勁,外加該片不俗的質量,使其在89年12月份上映後,一舉拿下三千六百萬的票房,永盛也隨之成為香港影壇,繼邵氏、嘉禾、新藝城之後,第四家登上年度票房冠軍寶座的電影公司。

兩部賭片的接連大賣,讓香港影壇就此掀起了,一陣跟拍賭片的熱潮,之前香港影壇有過多次跟拍熱潮,比如跟拍功夫片,殭屍片,英雄片等,然而蹭熱度的片子,從來都沒有能超過原片的。

但是在《賭神》大熱半年後,一個名氣不大的新星主演的賭片,直接打破了《賭神》的票房記錄,首次把港片票房拉到了4000萬檔,王晶聽聞消息後趕忙找來片子研究了一晚,最終得出一個結論,這個新星的個人魅力絲毫不輸周潤發。

向華勝向來珍惜人才,聽聞了王晶的見解之後便立刻通過關係,與這位尚未崛起的新星簽了多部片約,正是此人的出現,讓永盛進入了一個更為輝煌的時期,這個人我不說大家基本上也已經猜到是誰了,沒錯,他就是未來的喜劇之王---周星馳。

趁著《賭聖》的熱度還沒消散,王晶連夜寫出了《賭俠》的劇本,接著便立刻上馬拍攝,永盛對於這部片子極為重視,不僅派出了得力幹將劉德華與周星馳搭戲,而且還把名下的「東方公主」號賭輪,拿出來協助拍攝影片,電影後半部分大鬧賭輪的戲份,都是在這上面拍攝的。

永盛付出的心血果然沒有白費,該片在90年12月份上映後,拿到了4034萬港幣的票房,成為了香港影史上,繼《賭聖》後第二部破四千萬票房的影片。

見識到周星馳如此具有票房號召力,永盛便立刻在91年投資拍攝了,《整蠱專家》《賭俠2》等,以周星馳為主打的片子,均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其中還有一部《逃學威龍》,拿到了4380萬的票房成績,讓永盛電影第二次刷新了,香港電影的歷史票房記錄。

本片將校園鬧劇與常見的警匪題材,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各種搞笑橋段層出不窮,將周星馳的「無厘頭」表演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該系列中頻頻出現的「飛虎隊」,也成了導演陳嘉上,日後警匪槍戰片題材的主攻方向。

向華勝在後來的採訪中,總是把本片引以為傲,因為這部片子的投資加上周星馳的片酬,一共才花了690萬,四千多萬的票房成績,可以說是讓永盛賺翻了。

在永盛靠著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大殺四方的時候,香港影壇出現了一部另類黑幫片《跛豪》,不同於之前黑幫片中的虛構人物形象,本片中的人物主角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緊湊的故事情節外加鮮明的角色,令本片堪稱一部黑幫史詩。

本片上映後獲得3800萬的票房成績,位列年度地三,迅速帶動了一股跟拍「梟雄片」的熱潮,向來嗅覺靈敏的向華勝,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深知跛豪打拼的那個年代,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貪污時代,不但黑幫方面出現了多位大人物,連警察方面也誕生了一大批貪官。

於是向華勝便決定以此入手,拍攝一部警界梟雄電影,主演選定了之前一直合作的劉德華,而這部電影,就是大家熟悉的《五億探長雷洛傳》。

本片從雷洛加入警隊開始,以簡潔的敘事手法,展示了一個梗直少年,逐步成長為一代梟雄的生平,在這個過程中還揭露了,香港警界的貪腐問題,派系鬥爭,並展現了香港社會的流變,展露了香港電影人向《教父》看齊的野心。

劉德華在片中把雷洛這個人物,塑造得形象飽滿,較好地拿捏了雷洛的複雜心態和處境,使其充滿魅力,少幾分奸詐跋扈,多了幾分灑脫沉穩。



雷洛的人物原型名叫呂樂,是當年的四大探長之首,電影拍攝之際,仍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緝,避居台灣,起初呂樂並不樂意被搬上銀幕,為說服「五億探長」,向華勝花費了不少心思,最終連哄帶騙的,老頭終於點頭答應了。

這部片子本來打算只拍攝一部的,但是導演劉國昌卻越拍越興奮,結果把整片拍出了七八個小時的長度,沒辦法,只能剪輯成了上下兩部。

9月份第一部上映,狂攬3000萬的票房,緊接著10月份第二部就上映了,又收貨了2300萬的票房,「雙劍合璧」後票房累計高達五千多萬港元,在一批跟風《跛豪》的電影中,可謂嘗到了最大甜頭。

這一年永盛一共推出了8部電影,總票房達到了2億港幣,成為了香港諸多電影公司裡面,總票房最多的公司。


進入1992年,永盛電影依然發揮穩定,周星馳這一年獨占了,年度票房榜的前五名,其中多部都是永盛出品的,再加上永勝投資的其餘幾部片子,這一年共收穫了1.5億的總票房,再次蟬聯了業內冠軍。


這一時期的永盛幾乎可以說是橫掃千軍,不少同行在片子即將上映的時候,總是先要看一下這個檔期有沒有永盛的片子,如果有,那就延期再上映,因為硬撼永盛電影的片子,大多都是以敗北收場,此時的永盛已經不滿足於現有的市場,有意北上開拓內地市場。

在1993年,與內地合拍了一代經典《唐伯虎點秋香》,女主角選擇了當時剛獲得威尼斯影后的鞏俐,本片雖然名義上的導演是李力持,但是幕後的拍攝基本上都是周星馳一手抓,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的特質,在本片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該片上映後奪得4000萬港幣的票房,永盛電影再次拿到了年度票房冠軍,除了周星馳之外,這一年永盛電影還迎來了另一位大將,功夫皇帝---李連杰。

1992年的時候,香港影壇發生了一件大事,李連杰的經紀人蔡子明被人槍殺,讓李連杰好長時間沒敢露面,永盛電影的強項是喜劇,本來有意發展動作片,但是卻沒有挑大樑的明星。

此時落難的李連杰,讓永盛看到了機會,向華強通過關係,幫助李連杰調解,最終使其恢復了拍攝工作,而且還幫助李連杰,組建了正東電影公司。

這家公司在90年代一共只拍了5部片子,但是卻都是獲得了不俗的口碑,《方世玉》上下部《太極張三丰》,《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現在看來全都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為了回報向華強的幫助,李連杰在為自己公司拍戲的同時,也以極低的片約,給永盛拍攝了《鐵雞斗蜈蚣》《倚天屠龍記》等片。


雖然《倚天屠龍記》沒怎麼賺,但《鐵雞斗蜈蚣》卻成功蹭了黃飛鴻的熱度,讓永盛小賺了一筆,到年底業績表出爐時,永盛電影憑藉著6部影片,1.4億港幣的總票房,再次成為了業內冠軍。

接下來的1994年,可以說是永盛最後的輝煌,這一年,其投資周星馳的《國產007》,以及《九品芝麻官》均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投資周潤發拍攝的《賭神2》,斬獲了5200萬的票房成績,再次打破香港歷史票房記錄。

三部影片就能收穫過億的票房,如此耀眼的成績讓其他電影公司望而興嘆,不過此時香港電影市場,已經開始進入了逐漸衰敗的尷尬境地,而永盛也接連失去幾位大將。

永盛電影走向沒落

周星馳94年合約期滿,自己成立了彩星電影公司,周潤發在95年也遠走好萊塢發展,李連杰也在幾年後選擇了同樣的道路,只有一個劉德華還在與永盛合作,但是票房號召力卻遠不如前幾位。

面對如此不濟的形勢,向華強漸漸無心戀戰,於是另成立了 「永盛娛樂」,向華勝則留守「永盛電影」,與向華勝主導時期不同的是,向華強的「永盛娛樂」基本以純投資為主,並不參與或干涉導演的創作。


而且「永盛娛樂」也不再僅投資大製作的片子,作品題材不拘,風格各異,既有喜劇《百變星君》、《大內密探零零發》,也有動作武俠片 《黑俠》、《西域雄獅》,還有黑幫題材影片《黑金》、《新上海灘》,甚至還投資了不少風月片,一時間維持了影壇的熱鬧。

96年的時候,「永盛娛樂」改名「中國星」,合併「永盛娛樂」和「永盛音像」 ,一舉成為了影壇巨無霸,90年代末,香港電影市場最慘澹的那段時間,「嘉禾」、「德寶」在風暴中相繼陣亡,只有中國星還在堅持開工。

這時候的向華強,頗具老一輩電影人的風範,不但帶領「永盛娛樂」繼續積極投片,還相繼扶持了杜琪峯的「銀河映像」,羅守耀的「影視點」等公司。

甚至還大手筆地聯合杜琪峯、林嶺東,徐克、陳嘉上等人,成立了「一百年」電影有限公司,連續拍攝《蜀山傳》、《大隻佬》,《黑社會》等大製作影片,意圖重振港片輝煌。


可是,由於市場本身低迷,再加上投資的《蜀山傳》,《柔道龍虎榜》等片入不敷出,虧損嚴重,向華強的理想終究是功虧一簣,雖然商業上失敗了。

但「中國星」投資的《忘不了》、《大隻佬》,《黑社會》等多部質量上乘的影片,卻在金像獎中得到了回報,助劉德華拿下影帝,張栢芝拿下影后,杜琪峯拿下「最佳導演」、「最佳電影」。

此後的「中國星」收縮電影業務,開始主攻澳門特色業務,直到後來內地市場崛起,才再次投資合拍了多部影片 ,不過質量已大不如前。

結語

回顧「永盛」的發展歷程,其能迅速崛起,首先得益於題材選擇和準確的市場把握,縱觀90年代的香港影壇,「永盛」是香港唯一一家,沒有拍過文藝片的大電影公司,連其logo打出的宣傳口號,也明確表明了態度,「永盛出品,充滿娛樂性」。

與其他大公司想比,諸如「邵氏」的「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嘉禾」的「嘉禾貢獻,最佳影片」,「永盛」顯然有著清晰的類型定位,在喜劇化的精準定位下,永盛捨得花費重金招攬眾多明星,也是其成功的關鍵。

在90年代最初那幾年裡,永盛拿到四次年度冠軍,在這之後,香港電影的輝煌便一去不復返,可以說,永盛就是香港影壇的最後一位霸主。

現在它雖然已經改名,而且公司主營業務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它曾經推出的那些經典影片,卻永遠的留在了無數觀眾們的心中,甚至連新生的一代年輕人,也能在光影之中,品讀那輝煌的港片年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