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存在

生民無疆 發佈 2022-12-25T05:49:20.634062+00:00

例如,某專家說:「原始的、狹義的絲綢之路,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提出的,指公元前2世紀形成的從中國的古都洛陽、長安連接中亞今烏孜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的交通路線。

現行「世界史」中的波斯帝國,是希臘偽史工程的一個配套工程。正是這個子虛烏有的「波斯帝國」,為荒誕不經的古希臘城邦文明、希臘化提供了支撐,為國內的各種「西來說」提供了「源頭」。例如,某專家說:


「原始的、狹義的絲綢之路,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提出的,指公元前2世紀形成的從中國的古都洛陽、長安連接中亞今烏孜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的交通路線。那麼這條絲綢之路是誰開闢的呢?我們以前理所當然地認為,既然這條絲綢之路是從中國出發的,那當然是古代中國人開闢的。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提法,稱古代的各族各國人民共同開闢了絲綢之路。但歷史事實是,這『古代各族各國人民』中是不包括古代中國或華夏各族的,也就是說,這條交通路線完全是由西方向東方開拓的,是歐洲及西亞、中亞的各族各國人民向中國開闢的。」


專家當然知道這一則史料,《漢書·西域傳上》:



「漢興至於孝武,事征四夷,廣威德……於是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台、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


漢武帝在沿路建設各種服務區(休息點、招待所),以確保朝廷派出的使臣的食宿;設置駐軍,以確保沿路安全。儘管如此,「這條交通路線完全是由西方向東方開拓的」。

歸納這位專家的觀點,便是:①這條交通線上每一寸道路,只有位於外國土地上的,才是有效的「絲綢之路」;②中國人修築的道路再多、再長、再好,也不能(配)稱為絲綢之路。

簡而言之,即便是漢武帝派人把路修到了所謂的羅馬城,這條路也只能是「由西向東」的西來之路。

諸如此類的「新理論」、「神邏輯」,在國內學術界頗為盛行。

為了證明「這條道路只能是由西向東開拓的,其動力和需求來自西亞、中亞,而不是東方的中原地區」,為了證明西方世界自古會修建道路和維護道路,擁有開闢絲綢之路的能力,專家接著說: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帝國已經擴展到帕米爾高原,給今天的塔吉克人留下了波斯語。公元前4世紀,來自希臘的亞歷山大建立的橫跨歐亞的帝國已經接近開伯爾山口,也是由西向東擴展的。他們在開拓的過程中都很重視築路,並有很強的修建道路和維護的能力,以波斯帝國為例,修建了從帝國的四個都城通向各地的驛道。在帝國的西部,有一條從古都蘇撒(Susa)直達小亞細亞以弗所城(Ephesus)的「御道」,長達兩千四百公里,每二十公里設一驛站及商館,亦有旅舍供過往客商留宿。驛站特備快馬,專差傳送公文,急件可逢站換騎,日夜兼程,整個路程七日到達。」


遺憾的是,這個「波斯帝國」是一個無法證明其存在的虛無縹緲的偽史。


一、時間偽史: 「波斯帝國」與天文歷算

歷史歷史,有了曆法才能寫史。如果不知今日為何年,是不可能有「史」的。

眾所周知,這個世界上,唯有中國朝廷自古建立了修史制度,唯有中國朝廷設置了專職的史官,唯有中國擁有長達三千年的編年史,唯有中國擁有官方主持編制通行於全國的曆法。儘管如此,中國歷史上發生的許多事情,史書往往是給出某年某月,並未記載確切的時間。例如,《漢書·景帝紀》: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竇皇后。後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九月,有星孛於西方。元年冬十月,詔曰……春正月,詔曰……夏四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遣御史大夫青翟至代下與匈奴和親。五月,令田半租。」



但是,「波斯帝國」歷史上的幾乎任何一件事情,都精確到了某一天。如《波斯帝國史》:


岡比西斯……他的衙不是在巴比倫,而是在北方的錫伯爾。在這裡,我們發現在公元前535年2月20日的一份文書中……王子宮廷的信使巴扎祖(Bazazu) ,公元前534年8月10日出現在錫伯爾。另一位信使潘阿舒爾盧穆爾(Pan-Ashur-Lumur) ,公元前532年3月或4月曾經充當證人……公元前530年3月3日,又是伊蒂馬爾都克巴拉圖將自己的1名奴隸送去給岡比西斯的奴隸石匠當學徒4年,以便學習全套的本事……公元前530年3月26日,在新年慶典活動的時候,岡比西斯再次「握住主的手」。



幾乎全部是雞零狗碎的事情,沒有一件重要的。

波斯帝國出土文獻中的一個個精確的「時間」,從何而來?

記錄精確時間的前提,是擁有國家頒布的曆法,記錄人知道當時是某年月日。編制曆法的前提是擁有較為成熟的天文學和較高水平的數學。據說,巴比倫天文歷算非常發達,波斯帝國的相關知識來源於巴比倫。事實上,據希羅多德《歷史》,巴比倫人為了在首都建一座木板橋,竟然首先在幼發拉底河的上游挖一個160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為的是把河水引入人工湖,讓河道乾涸。如此數學水平,如何能建立天文學?至於巴比倫的曆法,則是更加奇怪,他們竟然建立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和二十四節氣,這與當地氣候全然不符,而與中國氣候完全一致。顯然,西亞地區的天文歷算是子虛烏有的,更不可能存在曆法。

沒有曆法而時間詳明的「波斯帝國」「史料」,必然是假的。


二、載體偽史:泥版文書與波斯帝國」「史料」

記錄「波斯帝國」「史料」的載體,也是不可靠的。

「波斯帝國」的「史料」,全部來自「考古」,來自於發現的數以十萬計的「泥版文書」。《波斯帝國史》:

幸運的是,這樣的泥板文書已經大批大批地發現。當我們複製了所有被收集到的文獻(總數約50萬份),釋讀,分析了大多數已經發表的資料之後,我們就將擁有一部可以追溯到大約3000年之前的、古代近東一個重要時期的、完整的社會經濟歷史。這是一部超過人類有文字記載歷史一半時間的歷史著作。


所謂「泥版文書」之「泥版」,就是中國人用於建房的土坯磚,在表面刻上字,便成了「泥版文書」。這樣的東西,完全不具備實用價值。更何況,數以十萬計的土坯磚埋在地下,幾千年後挖出來,上面的文字依然完好無損?此事是真是假,稍具生活常識的都明白,完全沒有討論的必要。我在多篇文章中討論過,只要我們稍稍啟用一點生活常識就能斷定,這些「波斯帝國」的「泥版文書」,都是偽造的。

偽造痕跡最為明顯的是,和中國曆朝歷代一樣,巴比倫和波斯的帝王都有自己的「紀年」,《波斯帝國史》:

繼位者為尼布甲尼撒的女婿內爾格勒沙撒(Nergal-shar-usur),他僅僅統治到公元前556年5月22日, 泥板文書就出現了其幼子拉巴希馬爾都克(Labashi-Marduk) 的年號。


最少在10月26日,書吏採用了新統治者「各國之王」的稱號紀年。這個官方的尊號屬於「即位之年」的剩餘部分,也是在位元年的一部分。


他(居魯士)在位元年的紀年文書,通常把「巴比倫王」的尊號置於「各國之王」之前。


一個連曆法都沒有的地方和時代,如何會有帝王的「年號」?

「波斯帝國」史,就是模仿中國史書,偽造西方歷史。

事實上,「波斯帝國」偽史遠不止是模仿中國帝王年號,凡是能想得到的,諸如行省制度、統一度量衡、坎兒井等等,當然包括葛先生所說的驛道,統統照搬。

由於西方沒有歷史積澱,當年偽造古埃及巴比倫、古希臘羅馬、波斯帝國的西方「專家」們,普遍缺乏天文地理、文物鑑定等各方面的常識,故而鬧出了醜態百出的歷史笑話。


三、地點偽史:「波斯帝國」與巴比倫城

「波斯帝國」是在「巴比倫」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

首先是波斯人模仿楔形文字,創製了自己的文字,《波斯帝國史》:

儘管波斯人也創造了楔形符號用來書寫王室銘文,但這些字母從來就沒有用於其他方面。


接下來,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波斯帝國」的開國之君居魯士與巴比倫帝國結成了聯盟,《波斯帝國史》:


居魯士既然統一了波斯人,他就開始在其他大國中尋找反對米底的盟友。這個最近和最合邏輯的盟友,當然是巴比倫了……當尼布甲尼撒驅使工兵修建巨大的防禦工事體系,企圖使巴比倫固若金湯時,他懼怕的敵人就是自己的鄰國米底。



接著,「波斯帝國」擊敗巴比倫,全面吞併了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史》:

公元前539年10月13日,古蒂烏姆總督戈布里亞斯和居魯士的軍隊未經戰鬥進入巴比倫城。此後,那波尼德回到巴比倫,成了俘虜。


接著,在高度先進繁榮的「巴比倫文明」的沐浴下,波斯帝國茁壯成長。

如,波斯帝國的商業文明,是繼承了巴比倫的商業文明,連商業文書的書寫格式都是沿用不變,《波斯帝國史》:

商業文書按照巴比倫的格式寫成。我們可以舉一個典型例子如下:「3月, 里希基丁(Rishi-kidin) 收訖屬於烏馬努努(Ummanunu) 的10謝克爾銀子, 胡特拉拉(Hutrara) 之子胡班努加什(Huban-nugash) 製成文書。」這是一位私人銀行家發放個人貸款的標準文書。


又如,波斯帝國的政治文明,也是繼承了巴比倫的政治文明。波斯帝國建立的巴比倫行省,下屬的機構沿用巴比倫既有格局,官吏全部各就各位。《波斯帝國史》:

戈布里亞斯對待巴比倫城很友好。10月末,古蒂烏姆盾牌兵封鎖了埃薩吉拉所有大門。沒有一個人的武器放入埃薩吉拉或其他神廟。預定的宗教儀式也沒有遭到禁止。10月29日,居魯士本人進入巴比倫城。在他前進的道路上,鋪滿了樹枝。他正式宣布賜予全城所有的人和平。戈布里亞斯被任命為新的巴比倫行省總督。他又任命了下屬官吏。行政公文告訴我們,原先的官吏一般保留了原職。


一切內容,都是有鼻子有眼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俱全,看似十分靠譜,幾乎由不得你不信。

而且,如此精確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部有出土的「泥版檔案」為證。這些「出土文物」,既是「史料」,也是「波斯帝國」存在過的「證據」。

當然,我們都知道,希羅多德、色諾芬等「希臘歷史學家」,曾親自到過這裡實地考察。

看似環環相扣的證據鏈,實際上統統屬於故事鏈,均經不起推敲。西方偽史,是一個紙糊的龐大體系,一捅即破。

如前所述,「波斯帝國」的時間,均系偽造。

巴比倫城這個地點,相關的人物、事件,同樣是子虛烏有的偽造。

按照希羅多德描述推算,巴比倫城的面積僅8.5平方公里。如此彈丸小城,竟然「擁有100個城門」,在城外建了100座護城河橋,而只有一個木板橋連接兩城,而且為了建這一木板橋竟然在河流上游挖了一個160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這座城市的房頂、城牆種滿上參天大樹,這便是所謂的 「巴比倫空中花園」 。如此等等,全是反科學、反常識的故事,人類歷史上不可能存在過。

事實上,根據程碧波《從舊地圖研究尼羅河出海口與兩河流域演化》,2000多年前,巴比倫一帶還是汪洋或者沼澤,根本不可能出現城市。

陸地之不存,巴比倫城焉附?

「居魯士本人進入巴比倫城」,與凱撒大帝進入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一樣,均為「水上漂」的偽史。


四、貨幣偽史:「波斯帝國」與金銀貨幣

在「波斯帝國」偽史中,不僅照搬中國歷史上的郡縣制、流官制、度量衡制等,還根據中國史書,「統一了」波斯帝國的貨幣。

西方無史學傳統,西方偽史的創製者參照中國史書,拍腦袋想當然,甚至完全不識數,偽造了極其荒唐西方貨幣史。

我們談到過,在希臘偽史中,古希臘擁有的白銀數量,超過16世紀全球白銀數量的總和。在古羅馬偽史中,古羅馬長期處於嚴重的「白銀通脹」之中,一斤白銀買不到一斤米麵。

「波斯帝國」的貨幣史,就是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下。《波斯帝國史》:


克羅伊斯的金幣、銀幣……證明了大流士自己的錢幣的起源。希臘城邦基齊庫斯、米蒂利尼和福西亞,繼續按照呂底亞的老傳統用天然金銀合金鑄造錢幣……129格令的大里克純度為23.25開,即成色為98%的黃金。至於銀幣的單位,大流士喜歡1/2斯泰特。對於謝克爾或西格洛斯,他保留了原先的重量83格令。它們也是經過重新提純的白銀,成色超過90%。更小的單位有:1/3、1/4、1/6和1/12。金幣按照「埃維亞」的標準。銀幣按照巴比倫塔蘭特計算,其重量等於78「埃維亞」明那。20西格洛斯等於1大里克。因此,白銀與黃金的比值是13.1:1。



波斯帝國使用金幣銀幣,是不是跟著希臘人學的?波斯帝國是否擁有如此的黃金白銀提純能力?這,我們姑且不管。

據希臘偽史,亞歷山大東征時,僅僅在波斯波利斯就獲得了數以百噸計的金銀;之後的塞琉古王國,從塞琉古王國中分裂出來的巴克特里亞王國,統統是以金銀為通用貨幣。

又據《波斯帝國史》,波斯帝國商業十分繁榮。據說,在考古發現的眾多泥版文書中,發現了大量的有關「銀行」、商業活動中金銀使用的文獻。

出現如此旺盛的金幣、銀幣需求,有兩個前提條件:其一,波斯帝國土地上,必須擁有規模巨大的金礦、銀礦;其二,波斯帝國政府必須擁有強大的鑄幣能力,以統一度量衡和外觀,源源不斷地鑄造錢幣,大規模地投放市場。

中國有靠譜的兩部史書《史記》和《漢書》。《史記》是司馬遷所著。中國第一個出使西域的張騫,與司馬遷同朝為官。《史記》中關於西域的記載,大量引用了張騫的文字。《漢書》乃班固、班昭兄妹的作品。關於西域,這兄妹倆擁有最可靠的信息渠道,因為,在西域工作了一輩子、大名鼎鼎的班超,就是班固的弟弟、班昭的哥哥。

《漢書·西域傳》(《史記》同):


「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須髯。善賈市,爭分銖……其地無絲漆,不知鑄鐵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它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



依西方史,《漢書》所說的上述地方,起初屬於波斯帝國,後來屬於塞琉古王國,再後來屬於巴克特里亞王國。《漢書》告訴我們兩點:

第一,在這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金銀從來就不是貨幣。漢朝使臣給當地人金銀之後,他們很是稀罕(沒見過或者很少見),便用金銀來做成器物。漢朝使臣交往的人,非富即貴。可見,即便是西域的王公貴族,也不把金銀作為貨幣。

第二,這裡不懂鑄造技術。漢人教會了他們鑄造鐵器、武器的技術。

無疑,在這裡,此前,金銀從來就不是貨幣。如果在幾百年的時間裡,金銀被法定的通用貨幣,貧窮的小農即便是沒有金銀,但一定知道金銀是貨幣。無疑,波斯帝國、塞琉古王國、巴克特里亞王國的金幣銀幣云云,純屬偽史。

直到大月氏西遷之後,金銀才開始在西域成為貨幣,並且出現了鑄幣。安息、大月氏兩國鑄有銀幣,正面為國王像,背面為王后像。《漢書·西域傳》:


安息國……亦以銀為錢,文獨為王面,幕為夫人面。王死輒更鑄錢。


大月氏國……民俗錢貨,與安息同。


但是,安息國、大月氏國是在西漢初期,才從中國甘肅西部遷徙過來的大月氏人創建的國家。

隨著漢朝建立統帥西域的都護府,中原文化持續西傳並同化西域上層社會,中原與西域的商貿交流持續加強,金銀的價值才逐漸被整個西域所認同。《後漢書·西域傳》:

建都護之帥,總領其權。先馴則賞籯金而賜龜綬,後服則系頭顙而釁北闕。立屯田於膏腴之野,列郵置於要害之路。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


但是,讓廣袤的西域普遍認可金銀,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過程。

據晉法顯《佛國記》:

(中天竺)貨易則用貝齒。


直到東晉時,在「古印度文明」核心地區中天竺,那些所謂的「雅利安人」,依然以貝齒為貨幣,尚未進入金屬貨幣時代。

待到隋唐之時,金銀才開始變成公認的貨幣。唐玄奘告訴我們,西域的白銀,均來自於中國新疆焉耆的銀山。《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

明發,又經銀山。山甚高廣,皆是銀礦,西國銀錢所從出也。


就銀幣的推廣使用而言,顯然是一個自東向西的過程,而不是相反。

我國史書中明確記載的西域「鑄幣」很多,有安息、大月氏、罽賓幣、波斯幣(指與隋唐同時的波斯王國,而非西史「波斯帝國」)等等,從未記載過什麼巴克特里亞幣、羅馬幣。

值得欣慰的是,學術界承認,巴克特里亞幣不是鑄造的,而是由造幣工人一錘一錘地手工敲打出來的。既然不能鑄幣,那麼就不能實現標準化,所以,如今出土的希臘幣、羅馬幣,全是歪七扭八不成型、輕重大小不一樣。

我們不妨提出兩個問題,請教專家:

如果真的存在過「波斯帝國貨幣」,以波斯帝國如此廣大的疆域和繁榮的工商業,波斯帝國是否應該有幾百萬名造幣工人?

如果「波斯帝國貨幣」是手工打制的,那麼,如何造出貨幣的正、反兩面的圖案?無論是先打制正面,還是反面的圖案,在打制好了這一面的圖案後,如何保證另一面的圖案完好無損?


五、軍事偽史:「波斯帝國」與鑄造兵器

其實,西漢以前,在西方,不僅金銀從未成為貨幣,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的誕生,有一個基本的前提:擁有標準化的大批量製造的能力。

只有具備了快速製造出數十萬枚、數百萬枚一模一樣的貨幣的能力,才有可能誕生通用的金屬貨幣。也就是說,在沒有鑄造技術之前,西方不可能存在金幣、銀幣、銅幣。

我們繼續看這則史料,《漢書·西域傳》(《史記》同):


「自宛以西至安息國……其地無絲漆,不知鑄鐵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它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



西漢以前,西方不懂得鑄造技術,是漢朝人教會了他們。與之密切相關的,便是鑄造兵器問題。

在古代,鑄造技術,是地道的尖端科技。沒有先進的鑄造技術,便造不出好的兵器,更不可能大規模製造優質兵器。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千古名言,既源於陳湯萬丈英雄之氣,也依託於漢朝強大的軍事優勢,尤其是武器裝備技術的壓倒優勢。《漢書·陳湯傳》:

「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在西域都護段會宗為烏孫兵所圍的消息傳到朝廷時,陳湯說:不用擔心,段會宗能夠對付他們;以前,五名胡兵才能頂一名漢兵,原因在於他的兵刃樸鈍,弓弩不利;儘管現在他們學到了我們的一些技術,但是,至少要三名胡兵才能頂一名漢兵。

我們單說弓箭,重點談箭。

在希臘偽史、羅馬偽史中,一再出現「弓箭兵」。

「波斯帝國」史中,弓箭更是家常便飯。《波斯帝國史》:

(蘇薩的檔案庫)其他文書提供了武器裝備的清單。其中有弓箭,少數是亞述式的。做弓用的弦、箭頭、做箭杆用的蘆葦、長矛、盾和護身的皮甲。


大流士也為其繼承者確定了錢幣的式樣。錢幣的正面是瘦長的、有絡腮鬍子的國王,作半側身、半蹲著姿態。他穿著國王的禮服,略微低下的頭上戴著戰爭王冠。他的右手握著槍,槍尖朝下,槍托靠在右肩上。他左肩挎著箭囊,左手握著一張名為「弓箭手的」張開的弓。


(不死軍)軍隊的核心由波斯本族人組成……他們的得名是因為他們的人數絕不允許少於1萬人以下。


波斯人組成的步兵(行省的軍隊)……一張長弓,箭囊中裝滿了紅色的箭矢……總共組成了6個兵團。


「波斯帝國」配備了弓箭的正規軍的人數,至少也有10萬人。關於這一點,有出土的「檔案」,有出土的「貨幣」,有具體的數據,還有現存的浮雕,可謂證據確鑿,顛撲不破。

弓箭與刀槍劍戟不一樣。

刀槍劍戟,每個士兵只要有一把,便可以作戰,即便是刀口卷了,也可以將就著廝殺下去。

箭,與當今的子彈、炮彈一樣,是消耗品,射出去便沒了。因此,必須準備了無以計數的箭,大軍才能開赴前線。因此,在《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波斯帝國」配備了弓箭的10萬軍人,假設和平年代的常規訓練,平均每人每年只消耗400支箭(一天只射一支),合計便是4000萬支。如果打起仗來,10萬軍人消耗的箭,那就沒法計算了。

因此,不具備大規模批量生產能力的國家,是不可能建立弓箭兵的。

箭的關鍵部位是箭頭,即箭鏃。它不僅要鋒利,而且要流線型以確保射的遠,還必須重量不變符合所有射手的習慣從而保證射的准。

如果這支箭重3兩,那支箭重半斤,即便是神箭手,也只能是亂彈琴了。

靠手工打造,來滿足弓箭兵的需求,無異於天荒夜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無法保障的。

弓箭成為部隊常規裝備的前提,是擁有先進的鑄造技術。

根據出土青銅器可知,最晚在商朝,我國便掌握了高度成熟的鑄造技術。根據《考工記》,最晚在西周,我國便建立了標準化的工業製造和管理制度。秦俑坑出土的實物證明,春秋戰國時期兵器生產已經系列化、規範化、標準化。數百件弩機的牙、拴、懸刀和其他部件,可以通用互換,輪廓誤差不超過1毫米。根據應用不同,銅箭鏃分為四種,同類型銅鏃的三個面的輪廓誤差不大於0.15毫米,鏃頭鋒刃採用流線型三維空間曲線,放大24倍後,與現代數控工具機生產的手槍彈頭輪廓線吻合。

西漢以前,西域不知鑄造為何物,便沒有批量生產箭鏃的能力。因此,西漢以前,西方的武器裝備中,不可能存在弓箭。顯然,「波斯帝國」、古希臘羅馬的「弓箭兵」云云,均為偽史。

事實上,對此,西方人一直心裡發虛,所以,在西方偽史中,沒完沒了的出現的都是標槍手。


五、結論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云云,是西方虛構出來的一段偽史。它作為希臘偽史的一部分,其直接職能有二:證明希臘人擁有無窮智慧和無敵勇敢,為希臘人征服亞非、實現希臘化搭好舞台。

這段偽史屬於四無:一無時間基礎,二無地點基礎,三無經濟基礎,四無軍事基礎。因此,毫無存在的可能性。

其實,波斯人是大月氏西遷後與當地人融合而誕生的民族。據中國史書記載,大月氏人在中國西漢早期才抵達「伊朗高原」,在這裡建立國家。也就是說,西方偽史的「波斯帝國」時代,還沒有出現波斯人。

通俗地說,「波斯帝國」是八字沒一撇的偽史。

波斯波利斯之類的「波斯帝國」遺址及其出土文物,如果不是近一二百年偽造的,那麼,必然而且只能是漢朝以後的,即大月氏人抵達數百年之後的產物:只有擁有了成熟的冶鐵和鑄造技術,擁有了很高的審美能力,才有可能創造出如此精美的石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