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 | 邂逅齊魯壹點「海島尋夢」

齊魯壹點 發佈 2022-12-26T01:22:46.981319+00:00

文 | 吳春明退休之前早就給自己的未來退休生活規劃了許多「藍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三年時間出去旅遊,去一些非常渴望去的地方,比如日本北海道,古羅馬,國內的新疆、西藏、青海。用五年的時間整理編撰以前的筆記和文章,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書,甚至書的名字,封面的設計都有了概念和設想。

文 | 吳春明

退休之前早就給自己的未來退休生活規劃了許多「藍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三年時間出去旅遊,去一些非常渴望去的地方,比如日本北海道,古羅馬,國內的新疆、西藏、青海。用五年的時間整理編撰以前的筆記和文章,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書,甚至書的名字,封面的設計都有了概念和設想。我並沒有刻意去追求「詩和遠方」那樣精緻的文藝范,也許是契合吧,究其原因,還是喜歡。

喜歡上了就沒有理由了。

現實總是很難遂願。退休第一年就迎來了「疫情」的考驗期和紊亂期,國家依然要求嚴防死控,非必要不出門、不聚會,我這個退休人員當然不能給國家添堵,只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家裡蹲」了。

最近,疫情防控政策突然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手機里的行程碼零時全部關停,公共場所也不再查驗健康碼。政府出台疫情防控新十條,全面放開防疫管控。

瞬間,陽性患者呈幾何狀飆升,防不勝防。

遠方是無法前行,但追求「詩意」卻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從文檔里搜出以前的文章,按時間順序開始實施自己的「藍圖」。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小說、散文、詩、攝影圖片如廚師採購歸來,林林總總一大堆,自己都感覺雜亂無章,分不出頭緒來。心裡嘀咕著——這都寫些什麼呀?瞬間信心大減。

正遇迷霧之時,我的老同學徐濤(省散文學會會員,在報刊發表各種文章900多篇,實屬高產作家。)引薦我投稿手機平台「長島號」,我就試著投了兩篇,主編林勇熱情地為我指點迷津,陸續在「長島號」上發表。

平台大了,人氣自然就旺了。原長島縣宣傳部部長吳忠波看到了我寫的文章,大加鼓勵,微信里積極推介我關注齊魯壹點「海島尋夢」欄目,並穿針引線讓我和「海島尋夢」主編馬素平老師聯繫。我猶豫再三,心想,在自己家一畝三分地里耍耍也就罷了,還去那麼寬闊的舞台舞槍弄劍是不是有點不自量力,會不會是光屁股推磨——轉圈丟人?

未曾想到,自己還在猶豫之中馬老師的微信先到了,一聲大哥讓我倍感溫暖。

「經常看到你寫的文章,挺好的,很喜歡。」

「以文會友,我們也是同齡人,好溝通。」

「我以前寫了很多長島的生活,現在也沒有什麼可寫的,就願意看你們寫。」

「也是想通過我這個專欄的平台把長島文友帶出來。」

......短短几句交流既是鼓勵又是鞭策,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不久就開啟了我在齊魯壹點「海島尋夢」專欄之旅。不到兩個月就發表了《自行車記憶》《琴台》《看電影》等九篇文章。大有酣暢淋漓之快感。

從詞句的準確把握到標點符號,從文章的排版格式到配圖的像素,馬老師言傳身教,不耐其煩地一遍遍地指正,老師這個稱呼配得上她的一絲不苟和真情付出。我也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的文章點擊量達到24萬之多。不久,經馬老師大力舉薦,我很榮幸地成為了煙臺作家協會會員。

時間久了,聊得內容也豐富了,也彼此打開了話匣子。馬素平老師隨當兵的父親在長島上學工作,在金融戰線耕耘了39年,我和她原來在移動公司工作的大哥比較熟悉。那時她的父親從部隊轉業後在縣裡一個重要崗位任職,和藹可親,一點官架子也沒有。她的二姐夫和我姐夫一年參軍從家鄉到的長島部隊,她二姐和我姐夫還在要塞司令部一個部門共事。前面提到的吳忠波是我叔叔的大兒子,和馬老師還是高中同學。吳忠波老弟一直是文學上的大咖,我稱他是學者型的,我是學生型的,他基本功紮實,擅長觀察和總結,我無法模仿,更難以超越。馬老師屬勤奮型的,善解人意,有當大學老師的潛質,從她身上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短短半年時間我就看到「海島尋夢」取得的成績,閱讀量高、人氣旺、頻頻在各種大賽中獲獎,令人刮目相看。在徐濤那篇《金融文學沃土上的追夢人》的文章中有中肯的評價——馬素平,她以一個人的單薄力量,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集結起志同道合熱愛文學的男女老少,發動和聯絡起越來越多關注海島發展的各地朋友,圍繞「情牽海島,難忘美好,記錄感悟,品味收穫」這一主題,通過金融文學和「海島尋夢」專欄,用文學的形式——散文、詩歌,小說,隨筆等題材,書寫豐富多彩的內容,追憶海島往昔,升華海島精神,放歌這個偉大的時代。

通過投稿、改稿、發表文章,我又和好幾位以前熟悉現居住在外地的朋友取得了聯繫。比如林海老師,他是參加工作後就一直筆耕不輟,我們還在一個樓辦公多年,也不知道他的文學功底如此厲害。我的同學徐濤更不用說了,剛剛又出版了一本新作——《故事裡的長島》,很是羨慕。他也在齊魯壹點上頻頻斬獲獎項,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呀。

遠在澳大利亞的承剛大哥,用一首小詩來激勵我,詩曰:春明是俺弟,十分有才氣,功成身已退,文采再發力。提筆繪家鄉,滿文接地氣,笑談山海情,啥都有意義。

尤其是讓我感動的是,通過齊魯壹點「海島尋夢」欄目,讓我認識了很多不是海島人,卻把青春和熱血灑在這片海疆的軍人文學之情懷。如:盛范修、陸漢洲、侯玉德、王世舉等老兵,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回憶錄,一幀幀泛黃的老照片,一句句對於第二故鄉的牽掛之情,令人動容。我是六十年代初出生在渤海深處只有7.11平方公里的砣磯島,打小就崇拜穿軍裝的軍人,也見證了那一代軍人的默默奉獻。因為我的文章也讓一位在海島當兵過的張田仁大哥找到了我,他的愛人也曾在砣磯醫院工作過,和我的母親是同事,他本人和我姐夫同在一個部隊共事過,聊起以往,飽含深情。儘管目前已經定居上海,但從他的文章字裡行間中能感受到他對第二故鄉的思念之情。

2022年已近尾聲,對於國家而言,這是個及其不平凡的一年,三年疫情影響了太多,又面臨著放開後的超級壓力。面對雜音,面對困難,面對無法確定的因素,但我一直相信國家的決策,相信有黨的正確領導,一切困難都會在新的一年迎刃而解。如果說2022年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那就是邂逅了齊魯晚報壹點號,邂逅了「海島尋夢」欄目,相識了一個個良師益友,結交了很多文學上的知己,也被那些把青春獻給海島還如此牽掛和熱愛這片藍天碧海的赤子之心深受鼓舞和感動。

這一年我在「海島尋夢」專欄發表了16篇文章,閱讀量達到607988人,其中《老的節奏》閱讀量為270998人,《醉臥古寨》138824人,《自行車的記憶》60602人,《琴台》40551人,《天空有朵鳳做的雲》36008人,我非常欣慰和自豪,這是熱愛文學帶給我的榮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2023年齊魯壹點「海島尋夢」必將迎來又一個百花盛開的春天,我會繼續為她增光添彩。

(寫於2022年12月25日長島)

壹點號海島尋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