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錦衣衛與東西廠代表什麼,分別是做什麼的?

半字語錄 發佈 2022-12-26T07:15:33.958064+00:00

明代時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之「三廠一衛」,皆為官署名,是明代內廷的偵察機構;這三個組織中代表什麼,哪一個更厲害呢?

明代時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之「三廠一衛」,皆為官署名,是明代內廷的偵察機構;因其性質同為特務機構,關係亦密切,故常合稱為「廠衛」。

廠衛以設立時間先後論,為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若以權勢大小論,則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

明朝皇帝為了更好的控制和監視這些官員,建立了許多特務組織機構,如: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等,為的就是能夠更好的穩固自己的江山,把每個官員的一舉一動全部了如指掌。

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是執掌「詔獄」的特務機構,統稱為廠衛,也是明朝最有權勢的三個衙門。

這三個組織中代表什麼,哪一個更厲害呢?

1.錦衣衛

錦衣衛即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為明京衛上直衛親軍指揮使司之一。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明太祖改原儀鸞司而置錦衣衛,即錦衣衛由皇帝的親軍系統發展而來。

錦衣衛原為護衛皇宮的內廷親軍,皇帝的衛隊,掌管皇帝出入儀仗。明太祖為加強專制統治,特置錦衣衛,掌管侍衛、緝捕,專司詔獄(奉皇帝詔令拘禁犯人之監獄),法司不能問。

錦衣衛最高長官為指揮使(正三品),常由勛貴、外戚或親信心腹擔任。錦衣衛下屬機構有十七個千戶所。其中五個所統領軍士,五個統領儀仗隊,五個統領將軍、力士、軍匠,還有負責馴養供儀仗所用的大象等所。

明成祖時,錦衣衛所屬鎮撫司分為南、北二司。南鎮撫司專門管理軍匠。北鎮撫司專管皇帝交辦的詔獄,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為殘酷,審理不受三法司約束,審理結果直接呈送皇帝;明憲宗時,北鎮撫司始刻有專印,所掌管之詔獄漸漸獨立於錦衣衛之外,凡獄事不報衛官,專達皇帝;錦衣衛官不掌詔獄者亦不得干預其事。

錦衣衛校尉除掌管侍衛、鹵簿、儀仗外,專司偵察、緝捕官民,沿古制名稱「緹騎」(因穿橘紅色衣服而得名)。

明初,緹騎制設五百人,其後累增至數萬人。後東、西廠亦設緹騎。至明中葉,緹騎擴大到五、六萬人,再加上收買的特務約有十五、六萬之多。錦衣衛與「三廠」的職權基本無甚差別。但由於錦衣衛屬於外官,奏事需用奏疏,還有勛戚及其子弟參加,不如東廠太監親近皇帝,可直接奏事,故廠的勢力總是要大於衛。如此,錦衣衛偵伺一切官民,東廠則偵察官民與錦衣衛。

明中葉後,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成為與廠衛並稱的特務組織。

錦衣衛與東西廠三個機構被合稱為「廠衛」,其中,錦衣衛是明朝專有的軍政搜集情報機構,它在三個組織當中可以說建立最早、存在的時間最長。它的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來改置錦衣衛,首領被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是皇帝親信的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錦衣衛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在內,並且對他們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起初,朱元璋設置錦衣衛,是為了鞏固大權,駕馭那些心懷不軌的臣子,在明初四大案當中,錦衣衛一直活躍其間,然而朱元璋後來認為錦衣衛濫用職權,將其廢除,但是朱棣繼位之後,錦衣衛又被重新設立,一直到後來南明朱由榔的指揮使被殺,錦衣衛才算是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清朝雖然也設立了錦衣衛,但是存在時間很短,只有一年。

2.東廠

東廠是明成祖設立、由宦官所掌握的內廷偵緝特務機構,始置於明成祖永樂前期。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遷都北京,於東安門外迤北正式建立東廠官署,由宦官掌管,自此宦官更加驕橫。

東廠衙門亦稱「廠署」,設掌印太監一人,全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掌印太監」或「提督東廠」、「廠臣」;廠內人尊稱為「督主」或「廠公」。廠公例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中位列第二、第三者擔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明朝有名的大太監魏忠賢就擔任過東廠廠主。

廠公之下設貼刑二人,一為掌刑千戶,一為理刑百戶,掌偵緝、刑訊。貼刑之下設四十餘名掌班、領班、司房,分成十二顆,每顆設有管事。在外負責偵緝的亦分十二顆,每顆設有役長(檔頭)若干名,下轄番役(番子、幹事)若干名,共有一百餘名役長和一千餘名番役。貼刑以下至番役均從錦衣衛中選任。番役遍布民間,偵緝來的情況由役長書面報告廠公,經過司房文字修飾之後,廠里以專用的密封牙章密封,直接呈送皇帝。

由於廠公為皇帝親信太監,可直接奏事,故東廠的權力在錦衣衛之上,並可偵伺錦衣衛。東廠還在錦衣衛之上。東廠建立於西廠之前,為朱棣設立,全稱東緝事廠,簡稱東廠。東廠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與錦衣衛不同的是,東廠的頭頭並非武將,而是宦官,這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歷史上非常多的宦官干政,最終導致國家覆滅的情況。

東廠首領被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為廠主或者廠督,明朝宦官當中,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太監當中的頭號人物,而東廠掌印太監,就是二號人物。東廠只對皇帝負責,可以不經過司法機關的批准,隨意監督緝拿臣民,範圍非常之廣,大到朝廷會審,小到柴米油鹽,都會受到他們的監督,也難怪很多人都把東廠看作地獄,他們手底下的冤案可不在少數。

3.西廠

西廠為明代中葉宦官偵緝機構。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十三年(1477)在東廠以外增設西廠,由太監汪直提督。西廠的軍官都是從禁衛軍中選拔出的優秀人才,這些人再自行選擇部下,由於西廠的極度擴充,東廠的勢力已經遠遠不如西廠。

西廠全稱西緝事廠,是明憲宗朱見深時期,在東廠之外設立西廠,用以加強特務統治。與東廠一樣,西廠同樣只聽命於皇帝,然而從壽命上來講,西廠是最短的,第一次設立之後遭到反對,被迫撤銷,第二次重新設立之後五年又遭到反對,再次被撤銷。

從權力上來看,西廠西廠的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隨處偵事,羅織罪名,濫捕無辜,與東廠同為人所畏懼。而其緹騎倍於東廠,勢力亦遠出東廠之上,並可監視之。

後西廠因劣行遭到大臣反對而曾暫廢。1482年三月,明憲宗漸知汪直奸惡,遂正式廢罷西廠。

明武宗時,宦官劉瑾得寵專權。正德元年(1506)十月,明武宗擢劉瑾掌司禮監,復置西廠,命宦官馬永成、谷大用分掌東、西廠,大權盡歸劉瑾。

1510年八月,劉瑾因重罪被捕下獄,凌遲處死;其黨羽誅貶殆盡。還在東廠之上,是三個組織當中權力最大的,但存在時間也是最短的,權力越大,勢力越大,許多被西廠盯上的懷疑對象都被言行逼供,行為過激,朝野上下怨聲載道,這可能也是西廠兩度建立之後都被撤銷的原因,而且皇帝就算再怎麼給他們權力,又怎麼會允許他們的權力大過自己?一旦遭到創立者的警覺,西廠的命運也就註定了。

錦衣衛和東廠、西廠、內行廠都是特務部門,專門從事保衛皇帝的偵緝活動,廠衛都可以不通過司法機構直接對皇帝負責,集保衛、偵查、控訴、審判、執行職權於一身。因此可以說二者的性質和任務是一樣的。而二者同時也是存在差異的:其一,錦衣衛是軍隊,東廠、西廠、內行廠則不是軍隊性質的組織,可以說是純粹的特務組織。其二,錦衣衛的長官一般都由外戚或功臣擔任;而東廠、西廠則由太監統領的。其三,廠、衛不是並行的,衛在廠的監督之下。

如此看來,西廠的權力是最大的,東廠其次,錦衣衛最小,錦衣衛的範圍是官員士大夫,不會像東西廠那樣管到百姓,但同樣受到朝中官員的畏懼,而且因為只接受皇帝管轄,其他人無權過問,給了他們支撐力量,所以明朝時期出自廠衛手中的冤案,不在少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