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了美國整整4年,蘇聯擁有核武器以後,美國是什麼反應?

崑崙新知事 發佈 2022-12-26T10:57:33.772807+00:00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發生了一聲驚天巨響,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自此,人類開啟了核能時代,隨後世界陸陸續續不斷有國家製造出了自己的核武器。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發生了一聲驚天巨響,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正式爆炸成功,自此,人類開啟了核能時代,陸陸續續不斷有國家製造出了自己的核武器。


截止到目前,世界一共有10個有核國家,我國於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核原子爆炸成功,是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為了在德國之前先研究出原子彈,美國成立了最高機密的「曼哈頓計劃」,而目標就是趕在德國之前製造原子彈。選定奧本海默為發展原子彈計劃主任。

奧本海默領導著整個團隊完成了這場杜魯門所盛讚的「一項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有組織的科學奇蹟」,從而不僅驗證了科學技術的巨大威力,為儘早結束戰爭作出了貢獻,也為自己贏得了崇高的聲譽,成了舉國上下人所共知的英雄。他被人們譽為「原子彈之父」。


在美國從歐洲遷來的匈牙利物理學家齊拉德·萊奧首先考慮到,一旦法西斯德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經他和另幾位從歐洲移居美國的科學家奔走推動,於1939年8月由物理學家A.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第32屆總統F.D.羅斯福,建議研製原子彈,這才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


但開始計劃撥給經費僅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美國政府才才意識到發展核武器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最終才擴大規模,到1942年8月發展成代號為「曼哈頓工程區」的龐大計劃,直接動用的人力50多萬人,投資23億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製成3枚原子彈。


為了儘快逼迫日本投降,儘早結束戰爭,美國將僅有的3枚原子彈投入了實戰。


面對囂張跋扈的日軍,美國當即就宣布要用核武器轟炸日本,但是日本並沒有特別在意,反而認為美國是在虛張聲勢,故意嚇唬他們。

1945年夏,日本敗局已定,但日本政府於7月28日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會議結束時通過了一項對日本的決議,史稱波斯坦公告。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命令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否則日本就只有迅速和徹底的毀滅。日本沒有意識到迅速和徹底的毀滅這一警告的背後就是將使用原子彈的暗示,認為該公告沒有說明天皇的地位,所以拒絕了波茨坦公告。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對日本有一個蘇日中立條約,日本希望於蘇聯從中調停,想比較體面地結束這個戰爭,所以日本最後內部也議論紛紛,意見不一,莫衷一是,特別是軍界堅決的拒絕接受特斯坦公告,而外交界其他一些部門主張就是說結束戰爭,但是軍界主張奉行「一億玉碎」計劃、要抵抗到底、本土決戰。最後鈴木首相還是屈從了軍界領導人的這個意見,一條道走到黑。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造成了兩地20多萬人傷亡。美國的原子彈攻擊震動日本朝野,顯示了一定的威懾作用。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的形式發布《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僅僅20天時間,美國就從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直接投入到實戰。

剛開始的時候,美國選擇了在日本投擲原子彈的四個目標,它們分別是:廣島、長崎、小倉和新瀉。到1945年的7月底,最終確定為三個目標:廣島、長崎和小倉。此外,美國一開始就準備了3枚原子彈和7架飛機。不過,後來卻只有廣島和長崎被投了原子彈。

明明是3枚原子彈,為什麼只投了兩枚,難到是美國臨時改變了計劃?另外一枚到底去哪裡了?

答案是,第三顆並沒有爆炸

其實在戰爭中,子彈是啞彈的情況並不少見,即使像原子彈這樣高精密的武器,也不例外,在人們的印象中,一旦發射那可是目標精準,打擊面一片。事實上,概率總是存在的,原子彈一樣也會「啞」。

美國的計劃沒有改變,只是準備在第二個目標城市投擲時,天氣不幫忙,空中烏雲密布,單憑肉眼壓根無法看清地面目標。飛機在小倉上空轉了有45分鐘之久,就是沒有找到機會,最終,只好放棄了,直奔第三個目標長崎。

在長崎的上空,剛開始時也是烏雲密布。但不久之後烏雲突然散開了,可以清楚地看清地面目標,於是,就將兩顆原子彈都投了。

只是,效果並不如美國想像的那般,雖然,長崎死亡人數也接近人口的40%,建築物也有60%遭到破壞,但這裡可是投了兩顆原子彈啊。格羅夫斯本人事後也說:這和他們預估的數字相差太大。原因很是簡單,有一顆沒有爆炸,而爆炸的這顆,也離預定目標差了有2000米。

這裡,我們再聊聊第三顆原子彈的下落。那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又去了哪裡呢?

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有如實記錄當日發生的情況:兩架B-29在長崎上空,投下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枚。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很快被日本方面找到,並將其妥善的看管了起來。

也因為這枚沒有爆炸的原子彈。日本因禍得福得到了一顆原子彈,如果條件可能,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可是日本成為戰敗國已成定局,而且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國飛機轟炸破壞,要製造原子彈已不可能了。後來,日本人從關乎民族利益考慮,決定將原子彈交給蘇聯。

當時,日本將那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交給蘇聯時,蘇聯還對日本作出過某些承諾。

加上蘇聯已經從參加過美國原子彈試驗的英國科學家法拉奇那裡得到了美國原子彈試驗過程中重要的科技情報,又從日本人手裡得到了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的實物,以蘇聯人的聰明才智,很快就製造出了原子彈。

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成功爆炸,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與美國相比,蘇聯足足晚了4年才擁有原子彈。

聽到這一消息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徹底驚呆了,連連自語道:「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嗎?」因為他知道要成功研製原子彈有多困難,自從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轟擊鈾,發生了裂變之後,美國、英國、法國和逃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們,經過了7年的艱苦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為此,美國動用了50多萬人,耗資花費高達23億美元。

而這樣巨大的開支對於剛剛在戰爭中恢復過來的蘇聯,顯然是難以承受的。也正因為如此,格羅夫斯將軍曾預言過,蘇聯要造出原子彈至少需要20年。


當初美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美國軍方當即給波斯坦的杜魯門發去了一封絕密電報,電報說結果滿意且超出預計。美國陸軍部長史金生馬上乘飛機趕到波斯坦,他要當面向布魯門匯報原子彈爆炸的詳細情況。

而原子彈的成功也使美國在波茨坦會議上握住了一張絕對制勝的王牌。在次日的全體會議上,杜魯門立即信心百倍,和他會談的邱吉爾明顯感覺到杜魯門的變化,事後才了解到,杜魯門如此興奮的原因是因為有了原子彈這個秘密武器。

英國首相邱吉爾知道了美國原子彈爆炸的消息後,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美國終於有了結束太平洋戰爭的工具。盟軍用不著到日本登陸作戰,蘇聯也用不著在出兵中國東北了,只要把原子彈扔到日本本土,日本就能停止最後的頑抗。

7月24日,杜魯門故意裝作漫不經心地走到史達林身邊,告訴史達林美國已經製造出了具有極大威力的武器。不料史達林只是淡淡地說,那很好啊,希望能用來對付日本。但史達林的話呢?他知道美國是用這個來讓他這個達到他的戰略目的,也是讓他取得戰後的這種世界主導地位,所以,史達林假裝沒聽清,假裝不知道,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反應。

而實際上呢,回到蘇聯以後,史達林就急不可耐的有了自己的想法,馬上布置說,美國已經研製成功了原子彈了,咱們也得趕快加強研製,加緊研製。所以有時候有些鬥爭有得很微妙的,在二戰的後期,其實美蘇之間的這種冷戰的萌芽就已經開始了。


對於蘇聯擁有原子彈,美國人是又氣又恨,自己的麻痹大意,也為自己無意造就了一個最大的競爭對手。


蘇聯擁核以後,徹底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1952年11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埃盧蓋拉布小島首次爆炸試驗成功。還不到9個月的時間,1953年8月14日蘇聯宣布擁有氫彈,自此,美蘇第二階段軍備競賽正式開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