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繪畫大熱,ChatGPT 爆火,人工智慧與人類時尚的未來幾何?

精奢商業觀察 發佈 2022-12-26T11:30:38.908500+00:00

隨著今年步入尾聲,AI 繪畫和 ChatGPT 接連走進大眾視野,極高的討論度和參與度為註定不凡的 2022 年增添了更多的未來科技色彩。

圖片來源:EU-Startups

隨著今年步入尾聲,AI 繪畫和 ChatGPT 接連走進大眾視野,極高的討論度和參與度為註定不凡的 2022 年增添了更多的未來科技色彩。


7 月,百度 AI 度曉曉用 1 秒鐘復原《富春山居圖》殘卷,撥動了不少資本向該領域進軍的心弦。8 月,一幅 AI 繪製的畫作《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拿到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美術比賽的一等獎,在繪畫圈引起爭議。11 月底,AI 繪畫相關貼文開始走紅中國社交媒體,並掀起了一場「全民 AI 繪畫狂歡」。


截至本文完稿,小紅書的 #AI繪畫# 話題擁有 1406.9 萬瀏覽,相關筆記超 59 萬篇;抖音內 #AI繪畫#、#次元AI繪畫#、#AI繪圖# 等相關話題擁有總計超過 122.7 億次的播放量,該平台官方濾鏡「AI 繪畫」的使用人數也已超過 2653.9 萬。


12 月,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模型 ChatGPT 火爆全網,更是將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熱度推向了另一頂峰。據 IT 之家的報導,用戶規模從 0 到 100萬,ChatGPT 只用了 5 天。


人工智慧為何再次走進大眾視野?在時尚領域,AI 技術已經帶來了哪些變化?AI 是否會取代人類,而 AI 作品的原創性又如何保證?

下一站,《西部世界》?

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人而言,AI(人工智慧)是一個看似遙遠、實則相當近的概念。


在科幻作品中,它是將人類發展帶至新高度但也極易將人類文明帶向毀滅的「奧創」、「接待員」。在新聞報導中,它是通過不斷自我學習、自我進步最終在棋局中戰勝人類選手的「深藍」、「阿爾法狗」。在現實生活中,它則是隨處可見的人臉識別,是方便快捷的在線翻譯,是遊戲對面的機器人玩家,甚至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啊,怎麼會呢?」機器人電話。


從 1956 年正式確立人工智慧研究學科,到深度學習時代、大模型時代,人類對 AI 的探索從未停歇。AI 的發展低調、沉靜,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只在極少數的高峰節點闖入大眾的視野。


Steven Gao 擁有近 20 年的機器人自動化 AI 技術賦能製造業經驗,他在採訪中對 Jing Daily 表示,ChatGPT 引起行業內外震動的主要原因在於它背後的基礎是,能夠產生與人類語言類似的文本的先進機器學習算法。「與過往我們所了解的 AI 不同的是,ChatGPT 具備了既迅速又精確地產生自然語言文本的能力,具備了自學習和強化學習的算法。」

位於舊金山的研究公司 OpenAI 開發了一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ChatGPT。

圖片來源:BeinCrypto

被調侃「人工智障」的 AI 正在飛速自我學習和顛覆,而在時尚行業,AI 繪畫相關技術特別是圖像生成模型 DALL-E 2 或許將率先發揮作用。

人工智慧涉足時尚

能代勞創意嗎?

9 月,《時尚芭莎》十月刊暨 36 周年紀念刊,通過與 8 組來自中國的年輕數碼藝術家一同創作,呈現出數字時代與東方美學的交融。杜鵑、張麗娜兩大國模登上封面大片,看似空白的背景在 AR 掃描之後化為了奇幻的數字之境。其中,藝術家@栗米桃 提及了其所使用的 TIAMAT——國內首家生成式人工智慧科技平台。

《時尚芭莎》36 周年刊與中國數碼新力量合作拍攝。

圖片來源:時尚芭莎官方微博

成立於 2021 年的 TIAMAT,專注於多模態技術的落地應用,目前提供包括自然語言驅動生成藝術工具在內的 AI 創作平台與全國頂尖的 AI 創作者社區。該平台已與央視網、中國郵政,以及多個藝術展和知名 IP 展開合作;在時尚領域,除了《時尚芭莎》,《嘉人》也是其合作的對象之一。


與此同時,AI 技術也正在影響服裝設計——集設計、生產、推廣、零售等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網站 CALA 已經率先將 DALL-E 模型應用於時尚設計。在超千種樣式(涵蓋毛衣、襯衫、衛衣等)中選擇需要設計的基礎款式後,使用者只需要輸入描述性的文本便可迅速得到對應的設計草稿,並在草稿的基礎上進一步揮灑創意。

CALA 提供 AI 服裝設計功能。

圖片來源:CALA

「AI 設計在時尚業的應用暫時還沒有太多鮮活的案例,大多是營銷大於實際效果。」時裝評論人文刀米在採訪中對 Jing Daily 表示。而當被問及近期在繪畫圈討論熱度較高的「AI 取代人類設計師」的問題,她表示目前不認為 AI 會造成短期內時尚業人員的失業。「真正能夠在市場持久存在的是由創造力帶來的情感連接,這種連接關係僅僅靠技術無法完成。」


儘管看好 AI 技術在時尚領域的運用,Gao 也認為 AI 並不會導致設計師失業。「AI 技術只是輔助工具,並不是作品的全部。好的作品除了給人以視覺衝擊外,最重要的靈魂部分應該是作品的內容,也就是故事和情感,而這個是 AI 目前不能提供的。」

機器人的事,算抄嗎?

正如前文所提,如今的各種 AI 模型已經具備了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這意味著其需要從大量的現有資料庫中進行學習,而為了產出的內容更加精準,用戶在實際使用時也需要對 AI 進行資料的「投餵」。但 AI 「學習」的過程,以及基於這一過程進行的內容產出,都可能會產生侵權問題。


今年 9 月日本 AI 繪畫網站 mimic 便由於「投餵」問題遭到了不少日本畫師的抵制,「我拒絕將作品上傳至 mimic」、「禁止將我的作品用於 AI 作畫」。國內某 AI 創作平台的內部人員也向 Jing Daily 表示,他們現在會規避掉二次元領域的作品,因為這類型作品必然在著作權保護期內,很容易就涉及版權問題。無論是 AI 是否會侵權,還是 AI 作品的版權所屬問題,都還有待相關部門進行確認並對法律進行完善。

在 mimic 平台上傳的作品。

圖片來源:mimic

與此同時,這也令人不禁發問:當未來 AI 大範圍運用在時尚設計領域,原創性還存在嗎?答案或許與「AI 是否會取代人類」一樣:無論是藝術、寫作還是時裝,其更關乎想法與情感的傳遞。


我們不妨一起回顧一下藝術史:杜尚的《泉》為何屬於藝術?馬列維奇的《黑色正方形》又為何價值百萬美元?畢卡索和布拉克開創的拼貼畫是藝術嗎?Andy Warhol 領導的波普藝術又是藝術嗎?正如 Will Gompertz 在《現代藝術 150 年》中所言,「創造性對藝術而言很重要。抄襲物沒有任何智力價值,但在真品里有。」


印刷、攝影的誕生都沒有讓繪畫消失,反而推動了新的藝術形式和觀念的產生;AI,亦是如此。AI 是一個更便捷的工具,AI 作品的背後仍需要人類的想法、創意和情感。「工具是協助我們設計,而不是代替我們設計。」文刀米評論道。


在如今這個被資本裹挾著的、如剎車失靈般必須不停旋轉的時尚界,僅憑單個「天才設計師」薄弱的力量很難再支撐一個品牌出谷遷喬、高而不危。秀閉謝幕的「創意總監」的背後,有著一整個創意團隊,有著無數埋頭付出的幕後工作人員。未來 AI 在設計領域的運用,更像是將構建 mood board 的全過程加速、簡化,設計師能夠迅速從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張由 AI 生成的草稿中抓住自己想要的靈感。作品存在的核心,真正的「原創之匙」,仍被握在人類的手中。

作者|Mos Wu

編輯|吳文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