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童話世界般的「魔法」學校

敏達旅人 發佈 2022-12-26T11:40:58.546863+00:00

​走進牛津大學城的瞬間,我仿佛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一座座哥德式建築,塔式的、城堡式、圓頂的,讓人仿佛走進了「哈利波特」的世界;英國 ➡️ 英格蘭 ➡️ 牛津郡 ➡️ 牛津市 ➡️ 牛津大學。


圖、文 / 敏達旅人

書接上回,離開牛津帳篷市場(The Covered Market)後,我沿著高街(High street)向西走,再轉入阿爾達特街(St. Aldates)往南走,來到牛津大學的第一站——基督堂學院

​走進牛津大學城的瞬間,我仿佛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一座座哥德式建築,塔式的、城堡式、圓頂的,讓人仿佛走進了「哈利波特」的世界;彩色玻璃的窗戶、牆上的肖像畫、整齊劃一的木製餐桌椅,讓人仿如走進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大禮堂。

​為了讀者更好地理解整個牛津大學的格局,在正式寫我的牛津大學紀行前先簡單科普一下牛津大學的基本知識。

​牛津 · 牛津郡 · 牛津大學​

首先我們要釐清「牛津」、「牛津郡」、「牛津大學」三者的關係。

英國 ➡️ 英格蘭 ➡️ 牛津郡 ➡️ 牛津市 ➡️ 牛津大學

牛津​(Oxford)是一座英國的古城,位於倫敦的西北方,屬於牛津郡轄下的一個市。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傳說是古代牛群涉水而過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

​牛津郡(Oxfordshire)是英國英格蘭南部的一個非都市郡,位於泰晤士河上游盆地,面積約為2608平方公里,下轄5個行政區,分別是:牛津(城市)、查韋爾(Cherwell)、南牛津郡(South Oxfordshire)、白馬谷(Vale of White Horse)、西牛津郡(West Oxfordshire)。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位於牛津市,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傳統學院制,是羅素大學集團成員,被譽為「金三角名校」和「G5」之一,全球大學校長論壇成員。牛津大學的具體建校時間已不可考,但有檔案明確記載的最早的授課時間為1096年,之後在1167年因得到了英國王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發展。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

​要注意的是,牛津共有39個學院,它們和學校的關係就像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那樣採用聯邦制形式,每一所學院都由 Dean 和 Fellows 管理。從遊客的視覺看,我感覺牛津大學更像一個大學城,裡面的每一個學院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大學」。​

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Oxford)

​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為英國牛津大學學院之一,享有不稱為College的特權,在牛津它通常被稱為「The House」即「堂屋」。這是牛津最大的學院之一,1525年由紅衣主教沃爾西創建。基督教堂學院與英國政治淵源很深,曾在內戰時作為查理一世的臨時首都,在近代200年內產生了16位英國首相。​​

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可謂牛津大學裡最牛的學院之一,學院的歷史悠久、規模大、出的名人多,其創辦者更是著名的紅衣主教沃爾西。

不難想像,電影《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大禮堂為什麼要在基督堂學院取景。這座古老學院從外觀到內部裝修簡直就是J.K.羅琳筆下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哥德式城堡般的外觀、古典英倫風的內部,簡直就是一所延續千年的「魔法學院」!整個古老神秘的建築令人感到從裡面突然蹦出一個騎著的‍♀️飛出來也不會驚奇。

基督堂學院是一座宗教色彩強烈的學院,特別要提一下學院的大教堂。學院教堂建於1525年,1546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重新命名了大教堂,並宣布將這個學院禮拜堂改為城市大教堂——這是世界上唯一用作大教堂的小禮拜堂。特別一提的是,聖壇旁名為聖凱薩琳之窗(St. Catherine’s Window)的彩色玻璃窗把《愛麗絲漫遊仙境》中愛麗絲的姐姐愛蒂絲描繪成聖人,吸引了大批書迷前來觀賞和打卡。

湯姆門(Tom Gate)是基督堂學院的主入口,其身後的湯姆塔(Tom Tower)是由克里斯多佛·雷恩設計,建於1681-1682年,後期哥德式風格使湯姆塔成為十八世紀中葉哥德復興運動的先驅。塔內有一個重達7噸的大湯姆鍾(Great Tom)

戰爭紀念花園(War Memorial Garden)位於基督堂學院南側,是一座紀念「二戰」的小花園。園內的鮮花綠葉景色很美,令人不自覺有種嚮往和平寧靜的感覺。

牛津市政廳(Oxford Town Hall)· 牛津市議會(Oxford City Council)· 阿爾達特酒吧( St Aldates Tavern)

今天我們看到的牛津市政廳是在1893年重建的哥特復興建築。在建立初期這是一棟複合式的行政中心,除了市議會外,警察局和圖書館也設在這棟大樓里。後來,市議會搬到了市政廳對面的大樓,警察局和圖書館陸續搬離,圖書館的舊址改成了牛津博物館。

牛津市政廳雖然是一座城市的市政廳,可是它仍然使用「Town Hall」的稱謂,最標誌性的就是市政廳前高高立在風向標頂端的公牛涉水雕塑。如果你是第一次到牛津大學,不妨以市政廳為原點開始你的旅程。

牛津市議會的辦公樓就在市政廳大樓的對面馬路,和市政廳大樓相比,市議會的辦公樓要小得多。

就我們遊客而言,比起市政廳、市議會更感興趣的要數市議會旁邊的牛津老字號酒吧——阿爾達特酒吧。阿爾達特酒吧是一座紅色磚牆建築,在兩旁都是土黃色建築物之間十分顯眼,很容易找。這棟紅色磚牆建築建於十九世紀初,是一個傳統的英式酒吧。酒吧里有傳統的英國啤酒,如地道的艾爾啤酒和拉格啤酒;也有更多新潮品牌的瓶裝啤酒,如Sol等;還有各種各樣的果酒、雞尾酒。食物也很豐富,炸魚薯條(英國國民美食)、披薩、烤牛排、烤肉、豬肉餡餅、漢堡等等都有。酒吧分為上下兩層,樓下休閒舒適,樓上是多功能廳,有大屏幕電視和大型遊戲投影儀,看球賽玩遊戲一級棒!

【科普】艾爾啤酒與拉格啤酒

艾爾啤酒(Ales)是英國人中世紀釀製成功的啤酒,頗受王公貴族的喜愛。艾爾啤酒呈現琥珀色,外觀透亮;泡沫豐富細膩,掛杯持久;香氣豐富,麥芽香氣、酯香、酒花香氣平衡宜人;口感細膩,酒體醇厚,殺口力強。英國一代女王伊莉莎白十分喜歡艾爾啤酒,在位45年外出巡視均要專程攜帶艾爾啤酒以備飲用,留下了伊莉莎白女王「愛江山更愛艾爾」的美談。

拉格啤酒(Lagers)是拉格啤酒,源自德文「儲存」,是一種桶底酵母發酵,再經過低溫儲存的啤酒。常見的有:Pilsner、American Lager、Bock等,多數注重清爽和麥芽的香味,一些特別的拉格啤酒也會有水果或堅果的香味。

可以說,如果你沒在這間近200年歷史的阿爾達特酒吧蒲過,你真不算在牛津蒲過呢!這也是敏達特意寫這一段的原因。

卡爾法克斯塔(Carfax Tower)

卡爾法克斯塔所在地是牛津最繁華的地方,四條道路在這裡交匯。如果留意觀察還會發現,牛津的商業區和學院區之間有一條不明顯的分界線,而卡爾法克斯鐘塔就在邊界上——14世紀大學師生和市民的混戰就發生在這裡。卡爾法克斯鐘塔是聖馬丁教堂僅存的遺蹟。聖馬丁教堂的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在幾個世紀中一直是牛津的宗教中心,伊莉莎白一世曾親臨此地舉行宗教儀式。但在19世紀道路不斷擴建的過程中,教堂、噴泉先後被拆除,只有鐘塔留了下來。

可以說,牛津不僅是一個大學城,還是一座宗教城。古老的宗教建築或遺蹟到處可見,比如這座位於牛津最繁華路段、四條道路交匯處的卡爾法克斯塔。卡爾法克斯塔可以說是整個牛津的中心點,向西是王后街(Queen Street),向北是玉米市場街(Cornmarket St),向東是高街(High St),向南是阿爾達特街(St. Aldates)。

我沒有宗教信仰,對卡爾法克斯塔德認識僅停留在觀光之塔,因為這座塔有99級台階,登上塔上遠近各學院的建築和園林美景可以盡收眼底。

圖書館

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其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該館一直是英國藏書最多的圖書館,60年代初才讓位於不列顛圖書館。除此之外,牛津大學還有幾個專門性質的圖書館。

圖書館

從市政廳沿著Blue Boar Street往東來到牛津大學的標誌性建築——牛津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是一座外觀圓形的、黃色的哥德式建築,人們不禁要問:「以這小小的圓形建築是如何藏下英國第二多圖書的?」答案就在地下!這座圖書館的地下方圓幾平方英里都挖空做了藏書之所。據說如果將地下的圖書取出放在書架上,那麼這個書架會有190多公里長。

作為遊客,我們當然沒法進去博覽群書,可是這座標誌性建築還是必須打個卡的。

圖書館正對面的基督堂座堂。

基督聖體學院

基督聖體學院建於1517年,與劍大同名學院一樣,是牛大最小的學院之一。學術很強,醫學、PPE和英語尤其出色。因為學院小,氣氛友好親密。圖書館設備一流,24小時開放。

位於牛津大學圖書館的旁邊,雖說是牛津大學裡最小的學院之一,可是學術卻很強。

嘆息橋

牛津大學的嘆息橋始建於1913年(1914年完工),正式名稱為赫特福德(Hertford)橋,它跨過新學院路連接了赫特福德學院的新舊兩個部分,是牛津大學的一個著名景點。由托馬斯傑克遜爵士(Sir Tomas Jackson)設計。由於此橋形似義大利威尼斯的嘆息橋故被稱為嘆息橋。

真正的嘆息橋在義大利的威尼斯,最多故事流傳的嘆息橋在劍橋大學,而牛津大學的嘆息橋只是連接赫特福德學院新舊兩個部分的一個廊橋。對於我們旅行者而言,這三座嘆息橋有什麼特殊意義又有什麼關係呢?

一些花絮和見聞感受

誠然要走遍牛津大學39個學院和6個永久性私人學堂是不容易的,由於時間長了一些照片和學院已經對不上號了,下面就說一些我在牛津大學的見聞和感受吧。

1、學術的殿堂,精英的搖籃

牛津大學無疑是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國家精英的搖籃,教學和研究涵蓋了政界商界、生物醫藥、自然科學、哲學宗教、歷史地理、文學藝術、數學、計算機、語言、心理學等等方方面面。從歷史上看,單單一個基督堂學院在近代200年內就出了16位英國首相;從現在來看,根據最新的世界大學500強排名(據百度星圖數據),牛津大學以96.4分力壓美國哈佛大學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

2、古老的建築,深厚的底蘊

如果說第1點的內容我們作為遊客只能知道卻無法感受得到,那麼第2點要說的感受是可以設身處地感受到的。一座經歷了800多年的大學城,一座座哥德式的古建築,一個個英倫風的古廳堂……無一不是歷史的活化石,它們都在彈指之間講述著這座牛津古城的滄桑和歷史。從法國國王驅逐英國學者回國,到回國學者雲集牛津,到牛津學生和當地居民的流血衝突,到教會勢力在牛津辦學……牛津大學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英國的發展史。

3、自由開放,對人友善

牛津大學的39個學院都是開放參觀的——另外6個永久性私人學堂我未試過,不知道能不能進去參觀,期待下次牛津之旅揭開謎底。對於外來的參觀者,師生們都習以為常,表現出友好、善意的態度。只要你參觀時保持安靜,不騷擾到別人,你要去哪一個教室參觀都沒人阻礙你。

4、衛生整潔,井然有序

整個牛津大學城很大,學院眾多,學生也很多。按照經驗,大學生聚居的地方,生活垃圾也多,校園裡很難保持乾淨整潔。可是逛了半個牛津大學,每一條街道都很乾淨衛生,看不到路面上有亂扔垃圾的,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師生的個人素質。

朋友,喜歡我寫的東西嗎?如果喜歡,請記得關注我和點個讚再走。愛你們[送心][送心][送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