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中國邁向「航空航天強國」的鏗鏘足音,這個模型展不一般

文匯網 發佈 2022-12-26T13:13:40.788214+00:00

「『初教六』是我國空軍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教練機,很多飛行員坐的第一架飛機就是這個型號的教練機。」100件仿真模型、240張圖片、2件實物,各個歷史階段的明星飛機,各個歷史時期的經典航空器,圖文模型並茂地勾勒出世界及中國航空航天史,傾聽中國邁向「航空航天強國」的鏗鏘足音。

從我國早期的飛機到最新的殲20飛機,一架架不同時期的飛機走馬燈般印在一張張電影膠片上,寄寓著我國的航空征程。這是一個名為「夢——飛行夢 航空夢」的半仿真半設計模型。「『初教六』是我國空軍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教練機,很多飛行員坐的第一架飛機就是這個型號的教練機。」作者裘天麟介紹。

近日,2022「矢志藍天——靜態仿真航空模型展」及「從雲端,到天際——航天模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100件仿真模型、240張圖片、2件實物,各個歷史階段的明星飛機,各個歷史時期的經典航空器,圖文模型並茂地勾勒出世界及中國航空航天史,傾聽中國邁向「航空航天強國」的鏗鏘足音。

雙足直立行走的人類,曾被重力牢牢束縛於地球表面。千百年來,廣袤無垠的天空,寄託著人類的無盡憧憬與遐想。一樓「矢志藍天——靜態仿真航空模型展」展示了人類從萊特兄弟第一架全尺寸飛機——「飛行者一號」「起航」,各個時代明星機型的模型。其製作者都是模型愛好者中的佼佼者,他們擅長研究歷史,考證細節,儘可能用模型還原真正的飛機,還原真正的歷史。

這裡有大家熟悉的電影《壯志凌雲》中的F-14B(「雄貓」系列,是艦載戰鬥機中的扛鼎之作)、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很多男孩就是看了這部電影愛上飛機模型的。」策展人許劼說。

這裡還有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列寧號」是工農紅軍偶然繳獲的戰利品,它參與了偵察、空中運輸和聯合作戰等任務,後來紅四方面軍被迫向西轉移時,將「列寧號」飛機拆散埋入大別山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重新挖出來後,飛機的部件散失,只留下一張機身部分照片,很是遺憾。退役陸軍軍官殷躍華根據實機、同時期該型機的照片以及航空專家陳應明的考證資料,用模型還原了這架飛機的細節。泛黃斑駁的兩翼綴著兩顆紅星,機身上的鐮刀斧頭和星星象徵著工農紅軍,尾翼上還帶著戰火穿越的痕跡。

殷躍華一共送展了15架飛機模型,除此之外,展覽上還能看到他為紀念震災英雄製作的汶川地震中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不幸失事的米171直升飛機模型;志願軍戰鬥英雄王海司令員駕駛過的米格-15戰鬥機……

叱吒藍天半個世紀的一代傳奇殲-6是我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曾是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微縮藝術專委會副秘書長毛羽飛用模型還原了殲-6,為了儘可能還原細節,他採訪了當年駕駛殲-6擊落闖入我海南島領空的F-4C戰機的老英模王柱書。此次展覽現場展出了他的採訪筆錄,模型背後的歷史故事對他來說是模型製作的最大樂趣之一。「親自探訪退役功勳飛行員,最終完成當年飛行員駕駛的戰鬥機模型的製作,紀念了這段被遺忘已久的歷史,除了愉悅自己外,我們對於歷史資料的保存也可以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毛羽飛說,「一作入」,是他對自己製作模型的要求,也就是說每做一個作品,都應該盡全力地傾注自己的心血和精力。

展廳現場,還能看到解放軍研製的最新一代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最近的商飛剛剛交付使用的c919試用機模型等等。

一架飛機模型是怎樣「煉成」的?機身噴漆要光滑,鉚釘要釘得規整,座艙蓋要做得透明,儀表、開關按鈕、安全帶一個不能少,起落架上面有好多關節管線電線,飛機上的各種標誌有時候要拿著放大鏡貼好幾天......殷躍華簡單的描述,已讓人感嘆其中的不易。

兩千多年前,屈原寫下長詩《天問》叩問蒼穹,而如今「神舟」飛天、「羲和」逐日、「祝融」牧火、「嫦娥」攬月……中國航天人將神話一個個帶到了我們的眼前。二樓的「從雲端,到天際——航天模型展」,就用一面牆專門記錄了這些中國太空飛行器的浪漫名字。展覽以世界航天和中國航天的發展大事記作為兩條主軸,並以航天模型和火箭實物,生動展現了人類的星際足跡。

展覽中,可以看到將人類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送入太空的「東方號」火箭、將人類第一次送上月球的「土星五號」火箭和「阿波羅11號」登月艙,以及國際空間站、星艦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太空飛行器等比例模型。與此同時,還有中國「天宮」空間站組合體、長征五號火箭、神舟飛船、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探測器、祝融號火星車等記錄著中國航天發展輝煌成就的太空飛行器。《三體》《流浪地球》等中國科幻作品裡的未來太空飛行器,也以模型及文創產品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除此之外,由上海航天805院提供的兩件上過太空的火箭實物零件也作為特別展品進行展示,觀眾們可以來猜一猜它們應該放在火箭中的哪個部位。

據上海市航海模型協會秘書長孫鶴峰介紹,這些模型套件一部分來自市面上能買到的現成套件,一部分來自航天院設計製作的模型成品,製作者們通過參考官方文字、圖片資料,考證上色改造,手工製作而成。

孫鶴峰製作的1 : 144的國際空間站也亮相展覽。據他介紹,這個國際空間站是專門為了這次展覽而製作的,當初是在網上意外淘到的套件,雖然板子比較粗糙,但勝在稀有。他在網上找了大量的空間站照片,一部分一部分進行實景還原,最終才成型。

董楠翔是星環重工品牌主理人,他不僅提供了祝融號火星車,還有航天文創產品,將科幻片《三體》和《流浪星球》中的太空飛行器展示在人們眼前。科幻作品中的太空飛行器沒有實物原型,更多的都是採用原作者提供的原畫,根據原畫進行3D建模,再通過3D列印技術把模型原始的零件做出來,最後通過塗裝上色完成,它們擁有著炫酷外形,不受實物考證局限,可以任原作者天馬行空地發揮。

「喜歡航天航空模型和喜歡科幻影視作品一樣,本質上是對於未來,對於天空的一種嚮往。我們不僅在享受模型製作帶來的愉悅,還寄託著我們對於未來的嚮往。」孫鶴峰說。

作為第十六屆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的配套展,本次展覽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科技體育運動管理中心、Model Z模型俱樂部聯合主辦,將持續至2023年1月2日。

作者:李婷

編輯:姜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