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寶丨追隨李世民征戰天下,戰功赫赫,為何凌煙閣排名倒數第一

煙郭說歷史 發佈 2022-12-26T14:14:01.625579+00:00

一方面,秦叔寶在隋唐小說以及現代影視劇中,往往是被神化的主角,另一方面,秦叔寶明明戰功赫赫,卻在凌煙閣排名倒數第一,引起不少爭議。

說起秦叔寶,依我的觀察,他在網上的熱度甚至比戰神李靖、蘇定方、李世勣都要高,而且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

一方面,秦叔寶在隋唐小說以及現代影視劇中,往往是被神化的主角,另一方面,秦叔寶明明戰功赫赫,卻在凌煙閣排名倒數第一,引起不少爭議。

而歷史上真實的秦叔寶,則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他的知名度甚至還不如程咬金。

但秦叔寶的確是個猛人,一般人還真不是他的對手,也確實在李唐創業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至於他為什麼戰功赫赫,還排在凌煙閣最後一名,原因這個後面說。


秦叔寶其實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


他的名字叫秦瓊,字叔寶,山東齊州歷城人,秦叔寶原本就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他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

秦叔寶這個人勇武過人,但要想出人頭地,他一身的武藝也只有投效軍隊才有用武之地,因此他就近投效了到隋朝大將來護兒帳下。

由於他沒有顯赫的家世,只能從最底層做起,所以秦叔寶的軍事生涯是從當大頭兵開始的。

不過,像秦叔寶這種猛人,到哪裡都會發光,不會被埋沒的。

來護兒不愧是一員知名的大將,在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他就看出秦叔寶志向遠大,而且勇猛無匹,將來必成大器。

恰好這期間,大頭兵秦叔寶的母親去世了,來護兒竟然親自派人代表自己前去弔唁。

一個大頭兵的母親去世了,竟然驚動了將軍,還親自派人弔唁,要知道軍營中那麼多大頭兵,別人可沒這待遇。

所以就有親兵不解地詢問來護兒,這到底是為什麼啊?

只聽來護兒說道:秦叔寶這個人勇猛無匹,志向遠大,將來必定成就一番功業,怎麼能當做一般卑微之人對待?

來護兒這個人,軍事能力怎麼樣且不說,單是這閱人的本事還是挺準的。

果然,不久之後,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為了平亂,秦叔寶被調去跟著隋朝齊郡通守張須陀討伐涿郡叛軍首領盧明月。

秦叔寶剛來不久,就展現出他勇猛的一面。

當時盧明月有十餘萬人,張須陀只有一萬多人,真要硬碰硬是打不贏的,所以沒敢直接開戰,而是和叛軍對峙起來。

十幾天後,張須陀軍中糧草耗盡,再對峙下去就得玩兒完。

關鍵時刻,張須陀想出一計,他對眾將說,我軍糧草耗盡,現在退兵的話,敵軍必定前來追擊,等敵軍主力出來追擊我軍時,大營必定空虛,如果派一千人趁機突襲敵軍大營,必能擊敗敵軍。

但是,此去兇險萬分,不知諸位誰敢帶兵前去?

好傢夥,話音剛落,現場頓時陷入沉寂中,這幫隋將似乎都被叛軍嚇破了膽,根本沒人敢說話。

就在大家集體沉默時,現場突然響起一個聲音:末將願往!

隨即又有聲音說道:末將也願前往!

大家定睛一看,說話之人正是秦叔寶,另一個是羅士信,只有他倆不怕死,敢去拼命。

張須陀十分感動,當即命令他倆率軍一千突襲叛軍大營。

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舊唐書》

第二天,張須陀下令撤軍,盧明月一看隋軍糧草耗盡要跑路,心想此時隋軍已經沒了士氣,追上去必能全殲隋軍,便親率主力追擊。

這時,秦叔寶和羅士信已帶著一千人悄悄繞路行軍到叛軍大營,隨即發起了進攻。

但是叛軍緊閉寨門,一時間很難攻進去。

關鍵時刻,只見秦叔寶和羅士信身先士卒,率先爬上敵軍寨門的門樓,摘下敵軍旗幟,各自親手砍死數名敵軍後,打開寨門,官軍瞬間湧入。

叛軍大營守衛有限,根本不敵,很快便潰敗,正在追擊張須陀大軍的叛軍首領盧明月收到大營被襲擊的消息後,連忙返回支援。

就在這時,張須陀率軍殺了一個回馬槍,叛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瞬間四散奔逃,盧明月僅率數百人逃脫。

另一邊的秦叔寶在擊潰叛軍後,放火燒掉了叛軍三十多處營寨,也是斬獲頗豐。

此戰,是秦叔寶軍事生涯的起點,也是人生第一戰,他和羅士信的勇武威名,也在軍中傳播開來。

不久之後,秦叔寶又追隨張須陀討伐義軍首領孫宣雅,立下大功,被升職為建節尉(六品軍官)。

按理說,如果這樣一直升職下去,秦叔寶肯定早晚升到高級武將的位置,但隋朝這艘破船已經四處漏水,早晚要沉沒,幹下去是沒希望的。

這期間,瓦崗軍在李密的帶領下,迅速壯大,成為天下民軍中實力最強的一支,也成了隋朝的心腹大患。

於是,秦叔寶又跟隨張須陀討伐瓦崗軍。

張須陀雖然有點軍事才華,但他遇到的敵人是一代梟雄李密,哪裡是對手?

交戰沒多久,張須陀就被李密設下伏兵斬殺,剩下的人頓時群龍無首。

秦叔寶這時還對隋朝抱有希望,還想為朝廷建功立業,於是和老戰友羅士信商量後,決定投奔鎮守在虎牢關的隋朝大將裴仁基。

裴仁基對他倆的威名早有耳聞,自然是很開心地接收了他們倆,尤其是對羅士信非常照顧。

所以後來裴仁基被滅族後,羅士信收養了他唯一倖免的兒子裴行儉,此舉為後來大唐培養了一個不世出的天才統帥,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雖然秦叔寶有了新的棲身之所,但瓦崗軍此時的勢頭正猛,天下民軍之首不是白叫的,裴仁基在虎牢關那點軍事力量,根本沒能力抵擋。

加上這期間,裴仁基和監軍御史蕭懷靜不和,李密又採取了招撫的策略,裴仁基一想,還是投降比較划算,於是便舉關獻降。

對於裴仁基的投降,李密是胸有成竹,不過李密最器重的卻不是裴仁基,也不是羅士信,而是秦叔寶。

秦叔寶跟隨裴仁基投效瓦崗軍後,李密將秦叔寶視為心腹!

當時李密從瓦崗軍中挑選了八千個精銳士兵單獨組建成一支近衛親軍,這支部隊是瓦崗軍精銳中的精銳。

李密便將這支軍隊交給秦叔寶和程咬金共同執掌,可見對其器重程度。

而秦叔寶和程咬金也因為同屬於一支軍隊,兩人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這都是後話了。

密於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隸四驃騎,分為左右以自衛,號為內軍。自云:「此八千人可當百萬。」——《舊唐書》

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舊唐書》


事實上,秦叔寶在瓦崗軍只待了一年多。

因為李密決策失誤,很快就葬送了整個瓦崗軍!

彼時宇文化及在江都弒殺了隋煬帝楊廣,接管了隋朝最精銳的十幾萬驍果軍。

楊廣的孫子楊侗在洛陽被大臣擁立為帝,但王世充掌握著兵權,楊侗為了制衡王世充也為了殺宇文化及報仇,特意招撫李密。

他給李密拋出的誘餌是,如果李密幹掉了宇文化及,就讓他入朝做輔政大臣。

李密當時夾在宇文化及和王世充中間,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接受招撫,先滅宇文化及,再回頭與王世充周旋。

於是,李密帶著瓦崗軍精銳和宇文化及大戰,畢竟對戰的是隋朝最精銳的驍果軍,瓦崗軍雖然打贏了,但也元氣大傷。

在這關鍵時刻,王世充突然來進攻瓦崗!

這時最正確的策略是堅壁清野,據險而守,不與王世充正面作戰,而且王世充遭遇糧食危機,一旦糧盡,就會退兵。

但李密決策失誤,在一些激進派將領的請戰情緒刺激下,決定和王世充正面對決。

結果已經元氣大傷的瓦崗軍,戰鬥力本身下降了很多,還沒恢復就和王世充的精銳大戰,瓦崗軍在激戰中被王世充打得大敗,損失殆盡。

瓦崗軍眾多將領也被王世充俘虜,其中就包括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單雄信、裴仁基等。

而李密則是率領殘部投降了李淵,看著老大都投降了別人,秦叔寶等人只好就地投效王世充。

但不久之後,秦叔寶和程咬金看出王世充絕非成就大事之人,而且王世充一直猜忌他們。

於是,程咬金找到秦叔寶說道:

王世充這小子氣量狹窄,一直猜忌咱們,而且他這個人動不動就喜歡賭咒發誓,跟個老巫婆沒啥區別,不如改投他主?

這話正合秦叔寶之意,於是他們召集舊部,經過一番商議後,認為李淵奪取天下的可能性最大,決定投奔李淵。

幾日後,王世充和唐軍交戰,正當兩軍對壘時,秦叔寶和程咬金突然帶著幾十個舊部向西朝著唐軍方向跑出一段距離。

接著,他們又回頭下馬朝著王世充拜了一下,大聲說道:

我等深受您的大恩,本想奮勇殺敵以報答你,但沒想到你卻聽信讒言,猜忌我等,不是我們的託身之主,今日就此拜別。

說完之後,這一隊人馬迅速朝著唐軍陣營疾馳而去,王世充懾於他們的勇猛,不敢追趕。

就這樣,秦叔寶和程咬金一起,投到了大唐旗下。

李淵知道這事兒後,十分高興,當即就把他們劃歸到李世民的帳下效力。

李世民對秦叔寶的威名早有耳聞,對他十分禮遇,當即任命他為馬軍總管。


投效李唐後的秦叔寶也是戰功赫赫


秦叔寶投效李唐是619年,正好是李世民頻繁征戰的時候,這一年的十一月,宋金剛攻陷了李唐在河東的很多地盤。

尤其是宋金剛手下有一員大將尉遲恭,不僅勇猛無匹,還俘虜了幾員李唐將領。

李世民收到消息後,立即率軍前往河東抵禦宋金剛。

正當尉遲恭打贏俘虜幾名唐軍將領,班師回城時,李世民派秦叔寶、殷開山在半路打了尉遲恭一頓。

秦叔寶、殷開山在美良川這個地方擊敗了尉遲恭,斬首兩千餘級。

這是秦叔寶和尉遲恭這對門神,也是猛人的第一次沙場對決,不過他倆到底誰厲害一些是看不出來的。

因為兩軍混戰之時,我相信他倆沒機會對決,都在忙著砍人。

不久之後,宋金剛由於糧草耗盡,向北方敗退,李世民抓住戰機,立即下令追擊,一直追到介休這個地方。

李世民不愧是用兵高手,他當場就計上心來。

先派秦叔寶、程咬金、李世勣等攻擊敵軍陣北,翟長孫、秦武通攻打陣南,等交戰一會兒之後,要求眾將假裝敗退。

宋金剛顯然沒耍了,他以為唐軍真的敗退了,當即下令追擊唐軍。

誰知剛追到半路之時,李世民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從宋金剛的背後發起突襲。

宋金剛毫無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士兵們在唐軍的衝擊下,紛紛四散奔逃。

此戰,唐軍大勝,不僅斬獲頗豐,還迫使尉遲恭獻城投降。

由於秦叔寶在這一戰中表現勇猛,身先士卒,立下的功勞最大,所以受到了嘉獎。

不過,李淵對秦叔寶的嘉獎十分耐人尋味!

他在聖旨中說:你不顧妻子,從遙遠的地方來投奔我,如今又立下如此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來給你吃,更何況是一些奴婢、財物。

這話簡直太肉麻了,按理說,皇帝賞賜有功的獎勵,說一下鼓勵的話,也無可厚非,但說這麼肉麻的話,李淵還真是不一般。

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舊唐書》

後來李世民攻滅了宋金剛,秦叔寶又立下戰功。

李淵賞賜他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還加封上柱國。

上柱國在唐朝是一種勛級,屬於最高等級,秦叔寶剛來第一年立了兩次戰功就得到了這麼大的獎賞,其實是有些奇怪的。

這一年的七月,李世民開始了那場最經典的戰役——虎牢關之戰,一戰擒雙王。

雖然李世民收服了尉遲恭這麼一個猛人,將其視為心腹,但秦叔寶也同樣受到重用的。

李世民手下有一支精銳的騎兵——玄甲軍,秦叔寶就是其中一支的統領。

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資治通鑑》

在李世民擊敗王世充、竇建德聯軍的這場大戰中,秦叔寶經常被作為前鋒使用。

作為一代猛人,秦叔寶勇猛到什麼程度呢?

按照史書中的原話,秦叔寶可以在萬軍之中取敵首級而還,威名赫赫,令敵軍聞風喪膽。

李世民擊敗竇建德大軍之時,正是秦叔寶親率數十名精銳玄甲軍率先沖入竇建德大陣,打亂了竇建德陣腳。

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舊唐書》

戰後,秦叔寶因為作戰勇猛,擊破竇建德有大功勞,被李淵封為翼國公。

好了,現在秦叔寶是上柱國、翼國公了。

國公屬於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秦叔寶獲此殊榮,離不開李淵的賞識。

李淵又為何對秦叔寶如此看重呢?

要知道,李世民手下的其他將領立功也不少,可沒見李淵給封爵的。

很明顯,李淵此舉有拉攏之意,他似乎早已察覺李世民在赫赫戰功之後,必定會威脅李建成的位置。

所以,在極力拉攏李世民身邊的人,以避免李世民坐大,形成盤根錯節的勢力體系。

但這也僅僅是猜測,不一定準確,畢竟秦叔寶的戰功擺在那裡。

李唐平定天下後,秦叔寶也作為秦王府屬將跟隨李世民。

但是,在玄武門事變時,秦叔寶的表現似乎有點令人大跌眼鏡。

因為秦叔寶在玄武門事變時,史書上只有隻言片語,只說秦叔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但具體負責什麼,事變前後有沒有什麼表現都沒有任何記載。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在封賞功臣時,尉遲恭由於功勞大,封賞時,食邑高達1300戶,秦叔寶和程咬金只有700戶,兩者差距非常大。

更可疑的是,李世民登基後,秦叔寶就病了,不能正常工作,此後一直處於半退休狀態,幾乎不再參與朝政。

從此以後,一直到貞觀十二年(638年),秦叔寶去世,十二年裡,李世民再也沒給他升過官。

貞觀十三年(639年),李世民命人繪製功臣宿將的畫像,置於凌煙閣,秦叔寶排在最後一位。


秦叔寶戰功赫赫,為何排在最後?


以前我一直認為李世民在猜忌秦叔寶,而秦叔寶為了保命,所以裝病隱退。

畢竟李淵拉攏過他,而且秦叔寶稱病不朝這事兒比較可疑,因為秦叔寶說他病了,連工作都幹不了的地步。

但秦叔寶在疾病纏身,連工作都不能做的情況下,還活了12年,古代醫療水平有限,疾病纏身的人怎麼可能活這麼久?

從李淵的拉攏再聯繫到秦叔寶稱病的疑點,似乎就是被猜忌了。

但隨著對那段歷史的深入了解,現在我覺得這一切的發生都是正常的。

秦叔寶沒有被猜忌,他應得的待遇也都有,沒有什麼不公平,他排在凌煙閣最後一名,也是正常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李淵拉攏他這件事,是正常的,畢竟秦叔寶名聲在外,李淵正是用人之際,拉攏一下,好讓秦叔寶為大唐效死力,也屬正常。

其次,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封賞功臣時,秦叔寶只有區區700戶,這也是正常的。

李世民在封賞功臣時,肯定是偏向玄武門事變的功臣的,但第一階的封賞並沒有給玄武門事變的功臣。

當時封賞最高的是食邑1500戶,給了裴寂,他是李淵的心腹,很明顯這是為了穩定人心。

而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是這場事變的主要策劃者,屬於封賞的第二級,食邑1300戶。

尉遲恭當時也參與了事變的謀劃,甚至幾次三番勸說李世民趕緊動手,當李世民決定動手後,最重要的謀士房玄齡、杜如晦耍大牌不來,是尉遲恭提著劍把他們請來的。

玄武門事變爆發時,李世民一箭沒幹掉李元吉,結果被李元吉用弓箭勒住脖子,差點勒死,是尉遲恭及時砍死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的命。

所以,在玄武門事變後,尉遲恭被高規格封賞,是正常的。

相比之下,秦叔寶的封賞也是正常的,因為他並沒有參與事變的策劃,後續也沒有像尉遲恭那樣忙前忙後。

至於秦叔寶的那些赫赫戰功,李淵已經給的很多了,那些封賞完全配得上秦叔寶的戰功。

換句話說,秦叔寶是立下赫赫戰功這不假,但是李淵已經回報給他了,各種賞賜,上柱國、翼國公,這些就是對秦叔寶戰功的肯定。

秦叔寶在後來的日子裡,沒有再繼續立下戰功,李世民自然也沒有給他更多賞賜,這是正常的。

要知道,像李靖這種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的人,食邑也才400戶而已。

為什麼秦叔寶在玄武門事變沒有尉遲恭那麼大的功勞?

參與謀劃的總共就那麼幾個人,秦王府的精兵猛將多了去了,不可能那麼多人都像謀士那樣去謀劃大事吧?

只不過尉遲恭的表現激進一些,忙前忙後的,加上一直在李世民身邊,當李世民有危險的時候做了保鏢,才立下大功。

像侯君集、程咬金、段志玄等,還有眾多的猛人,他們也沒都像尉遲恭那樣從謀劃到砍死李元吉全程參與的。

所以,這件事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策劃這起事件的謀士自然封賞規格高,尉遲恭不僅參與了策劃,還親自砍死李元吉,封賞也自然高。

其他的猛人,屬於服從指揮,負責作戰的執行者,封賞低也是正常的。

相比之下,我們還可以做個對比。

這個對比之人正是程咬金,他和秦叔寶是戰友,情深義厚,但程咬金在李世民臨終前,深受信任和重用。

李世民臨終前,是將太子李治託付給程咬金,讓他帶著軍隊護送李治回長安登基的。

要知道,程咬金在玄武門事變之前,他曾經被太子李建成重金挖牆腳,結果被程咬金拒絕。

李建成便要打擊報復,進言將程咬金貶官外地當刺史,結果程咬金寧願抗旨殺頭,也不去,此舉令李世民十分感動,也是這一刻看到了程咬金的忠心。

但程咬金在事後的封賞和秦叔寶是一樣的,只有700戶。

所以,秦叔寶得到的封賞也是正常的,畢竟功勞沒有尉遲恭大。

後來的凌煙閣排名,他其實不是按照功勞排序的,而是按照官職、爵位的大小來排序的。

秦叔寶自從李世民登基後,一直處於半退休狀態,既然都退休了,哪兒可能再升官兒。

所以到李世民搞凌煙閣那會兒,秦叔寶的官職並不高,排在這些人後面是正常的。

如果秦叔寶活的久一點,像尉遲恭、程咬金那樣,能活到李治登基,那肯定在凌煙閣的排序又不一樣了。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搜索,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