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美女王昭君,為啥要遠嫁匈奴?曾和兒子成親,是真是假?

歷史謎中謎 發佈 2022-12-26T16:18:25.040952+00:00

前言古往今來,似乎很多人都在讚美王昭君,因為她嫁到匈奴,有助於世界和平,她的做法似乎符合多數人的利益。她以為特殊的形式,為中國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應該受到讚美,但僅僅讚美,似乎遠遠不夠。試想,王昭君是絕世美女,漢元帝又是一個好色之君,他怎麼會忍痛把王昭君嫁給匈奴呢?

前言

古往今來,似乎很多人都在讚美王昭君,因為她嫁到匈奴,有助於世界和平,她的做法似乎符合多數人的利益。

她以為特殊的形式,為中國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應該受到讚美,但僅僅讚美,似乎遠遠不夠。

試想,王昭君是絕世美女,漢元帝又是一個好色之君,他怎麼會忍痛把王昭君嫁給匈奴呢?因為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王昭君在宮內的遭遇

唐代大詩人杜牧似乎讀懂了王昭君的哀傷,他寫詩讚頌:

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上暮雲秋,蛾眉一墜窮泉路,夜夜孤魂月下愁。

王昭君出生在長江南岸的一個小村子,家鄉有青石板,有油紙傘,而她被官員發現決定去長安時,她不到15歲。

姑娘如花似玉,為何要被帶走?說的簡單點,就是被官員發現長得不錯,要帶去長安赤峰漢元帝,當宮女。

小小年紀,就被選為侍奉天子,轟動了長江南岸,隨後人人都投來羨慕的目光,羨慕王昭君依靠美貌改變了命運,當然,也有人感嘆,王昭君真是太不幸了。

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年少無知的王昭君帶著懵懂的思想進入了長安。

長安城的繁華和燈紅酒綠,讓王昭君心情澎湃,不僅如此,她被帶到宮中後,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姐妹。

不僅如此,她還有自己的房子住,太監們每天還要給她們化妝,彎彎的眉毛,好看的髮型,她們要等待的,就是漢元帝的「寵幸」。

雖然沒有當宮女的經驗,但天資聰慧的王昭君很快就明白了她來這裡將要面對什麼,從姐妹們和小太監的口中,已經猜出了八九不離十。

在古代,皇帝擁有佳麗三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似乎是中國封建王朝的一個屬性,但古代有多少皇帝因為痴迷於女色而毀了國家呢?

後宮佳麗三千,萬紫千紅,王昭君不過只是一點。儘管這一點含苞欲放,但畢竟後宮人太多了,想要被皇帝寵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漢元帝的周圍,供他使用的女性足有千人,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布局,至少有一個皇后,然後下面有眾多嬪妃,光封號就有幾十個。

比如昭儀,良人、貴妃,充依等等。

但更多的女性是得不到寵幸的,一如王昭君,她每天在後宮吃穿不愁,和姐妹們一起出去玩,晚上坐在房頂上看星星,想念家裡的一切。

姐妹們都討論:「什麼時候可以見皇上一面呢?」

眾所周知,漢元帝是好色的,他在選擇自己的皇妃也有要求,據說在他當太子的時候,有個女性叫司馬良娣,把他深深地迷住了,當司馬良娣生病後,他居然去照顧她,還要一起赴死。

漢宣帝一咬牙,從宮女中選了5個女子送給了他,但漢元帝似乎並不滿意。他還是願意自己在宮中選擇女性,但這也給他帶來了不利因素。

後宮美女如雲,漢元帝怎麼能忙的過來?所以還沒有到40歲,身體已經不行了,甚至每天萎靡不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待美女也大同小異。

王昭君進入長安那年,漢元帝整整36歲,所以不是王昭君的美貌不行,實在是她的運氣不好,趕上了漢元帝氣色不佳之時。

美女太多,如何選擇呢?侍奉漢元帝的太監想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讓畫像師傅給每個宮女畫像,這樣漢元帝在家裡就可以挑選宮女了。

如果漢元帝看中了誰,就讓誰去服侍,這樣高效便捷。經過漢元帝的批准,畫像師正式持證上崗。

但話說回來,畫像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阻隔了人的直觀感受,更何況當時沒有高科技,畫像師一般都是用肉眼分辨,很容易把美的畫成丑的,把丑的畫成美的。

所以,皇帝要寵幸誰,畫像師便是最致命的一個關卡,這就引申出來另一個現象,貪污。有人偷偷給畫像師塞錢,自然會做點手腳。

可漢元帝又不是傻子,丑和美自然是可以分得清的,所以畫像師會在美的基礎上稍稍遜色,在丑的基礎上輕微點綴。

當畫像師見到王昭君後,瞪大了眼睛,他覺得眼前這個女子,不管是相貌還是膚色,絕對是一流的,甚至說是花中之蕊,絕世美女。

所以,畫像師對王昭君獅子大張口,決定狠狠地賺一筆。但王昭君清新脫俗,她認為美貌不能用金錢衡量,所以惹惱了畫像師。

有史料記載,當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一臉的沮喪,沒有半點興趣,把畫像直接扔在了垃圾桶,所以王昭君的另一個機會也就這樣錯過了。

接下來的幾年,王昭君在宮裡受到了絕大的煎熬,一方面,後宮鬥爭慘烈,那些嬪妃為了得到皇上的寵幸,不擇手段,甚至到了殺人放火的階段。另一方面,王昭君在宮裡孤苦的生活是極其煎熬的。

她的煎熬不僅是得不到皇上的寵幸,更是身為女性的一種煎熬,長期見不到男歡女愛,就像見不到陽光一樣,長此以往,王昭君生了一場大病。

她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耗下去了,總不能在宮裡老死吧,所以她尋找機會離開皇宮,不管去哪裡都行。

大概過了幾年後,宮裡傳來了一個消息,如果有人願意嫁呼韓邪單于,遠嫁匈奴,陛下就會封她為公主。

這件事一傳十傳百,最後有眾多宮女都被嚇壞了,王昭君覺得這是個機會,經過充分的思考後,王昭君這才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但事實的真相真的是如此嗎?

漢元帝的虛偽心

實際上,從秦朝開始,和親已經成為了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手段,秦朝時還有交換質子一說,說白了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定,這在鞏固國家安定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和親政策在中國更是源遠流長,比如公元前121年的劉細君,也就是細君公主,遠嫁西域。還有我們熟知的文成公主,更是在唐朝留下了一代佳話。王昭君和她們一樣,也很著名,

此後,經過後世文人的再創作,昭君出塞這一歷史事件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文學內涵,昭君和親的故事頻繁地出現在小說、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

匈奴二字最早見於《戰國策》和《山海經》中,他們本來是遊牧民族,但他們驍勇善戰,被各國熟知。

公元前四世紀末,匈奴趁七國爭霸時,迅速發展自己的勢力,到了秦朝末年,匈奴已經有了很強的地盤,尤其是公元前209年,冒頓殺父代立後,日益強大。

漢高祖時期,匈奴已經開始大舉進攻,一直到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皇權,武帝劉徹採納主父偃的建議,對內推行「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在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鞏固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漢武帝積極地發展軍事力量,壯大軍隊,準備以武力征伐徹底地解決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

漢朝的強大,讓匈奴擔驚受怕,尤其是在衛青和霍去病的討伐下,匈奴更是委曲求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匈奴就開始和漢朝談判,娶漢朝的女子,用聯姻的方式建交。

為了永絕後患,在漢昭帝死後,漢宣帝再次對匈奴發起進攻,據《漢書》記載:

「校尉常惠與烏孫兵至右谷蠢庭,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長、將以下三萬九千餘級,虜馬牛羊驢騾豪七十餘萬。」

匈奴的兵敗讓其內部四分五裂,出現了五位單于,他們相互廝殺,民不聊生。

不得已,他們再次開始向漢朝求和,並用聯姻的方式解決戰局問題,尤其是邱支單于死後,使呼韓邪單于又喜又懼,喜的是他在匈奴沒有了反對力量,懼的是漢軍將可能集中兵力打擊他。

呼韓邪單便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就是去漢朝覲見漢元帝,希望友好相處,並願意娶漢朝的公主,成為親戚。

實際上,如果繼續出兵,漢朝的戰力是遠在匈奴之上,但為了平息戰事,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便同意了這件事。

但問題是,當時漢朝的所有的公主沒有一個願意嫁到匈奴,漢元帝其實也不想把自己的女兒嫁到那麼遠,所以便有了冒名頂替的想法。

漢元帝的做法其實並不雅觀,也沒有真誠地對待匈奴首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長期受到精神壓抑的王昭君終於等到了機會。

太監稟報,說有一個叫「王昭君」的宮女願意出嫁匈奴,漢元帝高興不已,他根本不知道王昭君是個誰,便草草地打發了此事。

史書記載,「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並改元為竟寧。」

王昭君本名叫王嬙,漢元帝封她為昭君。殊不想,王昭君的美貌照亮了整個匈奴。

單于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王昭君到了匈奴後,被稱為是寧胡閼氏。

那天,漢朝為王昭君舉行了盛大的歡送會,當天王昭君穿著華麗的衣服,盡顯妖嬈,她的美貌讓座位上的漢元帝震驚不已。

如此美妙的女子自己留下豈不是更好?但漢元帝後悔也來不及了,只能忍痛割愛。王昭君的悲慘命運,正是在於此。

隨後,漢元帝發現了畫像師的貓膩,下令查處畫像師,並逮捕了畫像師,斬首示眾。這也算是對他自己的遺憾畫了一個句號了吧。

數月後,漢元帝駕崩,他和政君所生的孩子劉驁繼位,即漢成帝。

王昭君在匈奴幸福嗎?

漢朝的人都知道,王昭君遠嫁到了匈奴,但她在那邊生活如何呢?這一切鮮為人知。

史料記載,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兩年多,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呼韓邪單于去世後,按照那邊的規則,他的兒子繼承位置,成為新的單于,並繼承王昭君為夫人,意思就是兒子去娶母親為夫人。

出生在漢朝的王昭君不願意,還上報漢朝,想回來長安,但漢成帝沒有同意,讓她按照人家的習俗辦事。

所以此後,王昭君又和新王生了兩個女兒,王昭君一生的命運,到這裡已經足夠令人唏噓了,她身上所承受的壓力非同一般。

其實說白了,王昭君只是漢朝的一個宮女而已,更像是一顆棋子,所以她被後人稱頌也是情理之中。

公元819年,白居易卸任江州司馬,到忠州擔任刺史,路過了王昭君的村子,多愁善感的他在這裡感慨萬千,因為村里很多人吸取王昭君的教訓,似乎都怕成為美女。

就連王安石也曾寫詩感嘆王昭君,他寫道: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關於王昭君的父母,在《琴操》中略有記載:稱其父名王襄,亦不足為證,但可以確信的是王昭君有一位兄長及兩位侄子,這在《漢書·匈奴傳》中有明確的記載。

可以說,王昭君的孩子日後也為漢朝和匈奴的關係中,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為漢朝的穩固做出了貢獻。

後記

當然,作為古代人物,王昭君究竟有多美,她的相貌究竟如何,《漢書》中也沒有詳細的記述。但後人把她塑造成一個傾國傾城的美女,再加上她悲慘的命運,已經足夠令人敬佩。

一如杜甫在詩中寫的那樣: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就連成語中「沉魚落雁」、「畫工棄市」都記載她的生平典故。

如今,王昭君已經成為了千家萬戶,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還被稱為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所以備受尊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