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元年,魯智深因何大鬧五台山,六十二斤禪杖究竟是何寓意?

綠野萍蹤01 發佈 2022-12-26T19:39:05.182935+00:00

魯智深已經不是《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的花和尚魯智深,而是貼上了朱元璋、朱棣、姚廣孝的符碼,隱寫了明朝大火併中的三個重要歷史人物。

上一篇文章中,解讀了「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所隱含的寓意,施耐庵以星號、綽號、人名,三條信息塑造了一個嶄新的文學形象。魯智深已經不是《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的花和尚魯智深,而是貼上了朱元璋、朱棣、姚廣孝的符碼,隱寫了明朝大火併中的三個重要歷史人物。

角色設計已畢,精彩的大戲就將鳴鑼開場,「魯智深大鬧五台山」將繼續演繹明朝的玄武門之變,揭秘「朱溫(瘟)」引發藩鎮之亂。在這段故事中,靖難之役的另一大主角朱允炆也將暗中登場,戳穿燕王「奉天靖難」的彌天謊言。

那麼,這段精彩的故事中,施耐庵又是如何以「花和尚」這道符碼,隱藏大明歷史真相的呢?

選佛場、團魚,施耐庵暗點燕王真實出身

卻說魯智深在五台山落髮為僧,趙員外請眾僧到雲堂之中坐下,焚香設齋供獻大小職事僧人。都寺則引魯智深參拜了眾師兄師弟,參拜完畢,又引去僧堂背後叢林裡選佛場坐地。第二天,趙員外辭歸,出了山門,特地把魯智深叫到一棵松樹下叮囑了一番。送走趙員外,「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

這段情節中,兩次寫到了「叢林選佛場」。什麼是「叢林選佛場」呢?

叢林,指的是茂密的樹林,樹多為林。又指僧眾聚集之地,《大智度論》中說:「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僧是僧伽的略稱,漢語譯作眾、和,多個比丘和合一處,名叫僧伽。僧伽,好比很多大樹叢聚就成了林。所以,叢林,也就代指了「僧伽」,意為聚集了很多佛門教眾之地,後引申為寺院的代稱。

以這樣的含義理解,施耐庵完全沒有必要寫五台山反覆用「叢林」,五台山本身就是「叢林」。這一筆,是為後文書伏線,魯智深將「遇林而起」

選佛場,意思為開堂、設戒、度僧之地,也是指的寺院僧眾聚集之所。「選佛場」出自《五燈會元》,講的是唐代天然禪師棄儒從佛的故事。這段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鄧州丹霞天然禪師,本習儒業,將入長安應舉,方宿於逆旅,忽夢白光滿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禪者問曰:「仁者何往?」曰:「選官去。」禪者曰:「選官何如選佛?」曰:「選佛當往何所?」禪者曰:「今江西馬大師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

於是,天然禪師改變初衷,皈依佛門。

施耐庵以「叢林選佛場」寫魯智深,並非宣揚天然禪師,而是影射黑衣宰相姚廣孝。姚廣孝早年入佛門,卻跟隨道士席應真學習陰陽術,魯智深的師兄智真之「真」就出自席應真。姚廣孝是靖難之役成功後,永樂皇帝賜給他的俗家姓名,其人法號道衍,字獨暗,號獨庵,字號暗合「天孤星」。

道衍雖然是佛門子弟,卻精通儒、道、佛三教,出家人卻六根未淨,要與人「爭競」,先是十分可謂做僧官,應朱元璋詔令入禮部考試,結果未必未被授予僧官,只得僧衣相贈。其後,投托僧錄司右覺義來復、右善世宗泐,得入天界寺,做了一名僧官。

道衍幼名天禧,又是天界寺僧官,儒道佛三教駁雜,故而,「天孤星花和尚」又是說的這位大明黑衣宰相。魯智深大鬧五台山,來到東京大相國寺之後,主要演繹的是道衍和尚的故事。

道衍既然出現,燕王肯定也隱藏其中。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倒在禪床上便睡。旁邊的禪和子趕緊推他起來,說「既要出家,如何不學坐禪?」智深道,我睡我的,管你們什麼事。禪和子無奈,念道:「善哉」。魯智深沒好氣,擼起袖子道:「團魚洒家也吃,甚麼『善哉』?

魯智深把「善哉」故意歪解為鱔魚,意思是說,洒家團魚都吃,何況鱔魚了。團魚、鱔魚都是魚,前面的文章說過,「魚」、「禺」在《水滸傳》中指的就是明朝和明朝的燕王。魯達、魯智深之「魯」,就是「團魚」,凌駕於「日」上,暗示燕王將有出頭之日

而且,「叢林選佛場」之「團魚」,又暗點了燕王朱棣的真實出身,揭穿了《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的謊言:燕老四不是孝慈高皇后嫡出。這件事,早在「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中已經暗點一筆,後文書中,鐵笛仙馬麟的出現,施耐庵基本上完成了燕王真實出身的揭秘過程。怎麼回事呢?咱們後文再講。

魯智深狂飲半山亭,暗伏燕王動刀槍

花和尚在選佛場諸般攪擾,僧眾十分反感,一狀告到了智真長老哪裡,言道:「智深好生無禮,全沒些個出家人體面。叢林中如何安著得此等之人?」智真長老聽了,不僅沒有責怪魯智深,反倒喝住告狀的僧眾:「胡說!且看檀越之面,後來必改。」見長老如此說,僧眾再也不敢多言了。

智真長老如此袒護智深,真的是看檀越之面嗎?不一定,為什麼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魯智深如此無禮,在叢林中攪擾了四五個月,轉眼間便到了初冬季節。智深久坐思動,這天天氣晴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鴉青絛,換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門來。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鵝項懶凳上」。

這處描寫,隱藏了很多信息。「皂布直裰」即黑色僧袍,為後文書中把魯智深完全裝扮成「黑衣宰相」伏線。「鴉青絛」則是倒拔垂楊柳的伏筆,「鵝」,早就出現過多次,是靖難之役之前燕王以鵝鴨鳴叫掩蓋打造兵器之聲的寓意,又是徐達之死真相的揭秘符碼。故而,魯智深入寺以來第一次走出山門,就暗藏了靖難之役前夕的刀光劍影。

魯智深坐在五台山半山亭上,尋思道:「干鳥麼?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離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餓得乾癟了。趙員外這幾日又不使人送些東西來與洒家吃,口中淡出鳥來。這早晚怎地得些酒來吃也好。」趙員外知道魯達出家,不過是避難,不是真心要當和尚清修,所以,經常來送肉送酒。這幾天不送了,魯智深便饞了。

正當花和尚尋思之時,一條漢子挑著一擔酒,手裡拿著旋子,唱著歌朝半山亭走來。這條漢子唱道:「九里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這四句唱詞,某教授大談其邏輯不通,並說是挑酒的漢子故意挑逗魯達的酒癮。這樣說,大謬不然。這四句用典講的是九里山項王遭遇十面埋伏,然後上演霸王別姬悲劇的歷史,施耐庵以此借喻「燕王」。

九里山,暗對九大塞王,牧童,即「洪太尉誤走妖魔」時,在龍虎山上遇見的牧童。這個牧童,其實就是「鐵笛仙」、霹靂大仙,暗喻朱元璋。朱元璋恢復周制,「封建諸子」,必定招致大明動刀槍

項王的爺爺名叫項燕,他們家原本是周王家族,受封於項國。《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說:「(太祖)姓朱氏,諱元璋,字國瑞,濠之鐘離東鄉人也。其先帝顓頊之後,周武王封其苗裔於邾」。朱、項原本是一家,說項王即說朱家,項王就是因為諸侯之亂而起兵。

虞姬,虞,諧音「魚」、「禺」,又有一個「姬」字,顓頊即姬姓,周王、項王、燕王都出自姬姓。霸王,更是暗指了燕王。《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中,是這樣描述燕王長相的:「上貌奇偉,美髭髯,舉動不凡。有善相者見上,退謂人曰:龍顏天表,鳳姿日章,重瞳隆準,太平天子也。」《水滸傳》中有「小霸王周通」,更有幾個「重瞳」好漢,說的都是燕王。

所以 ,這四句唱詞絕不是所謂的勾引魯達(教授說魯智深現了真相)酒癮,而是隱藏了這段故事所要講的歷史真相。如此,到底誰的邏輯不通呢?

魯智深問明漢子所挑的是酒,便強行要買,漢子堅決不敢賣,說是長老寺規,不能賣給五台山的僧人。魯智深酒癮大作,顧得不出家人身份,搶過一桶,就在半山亭中一飲而盡。

這一桶酒喝下去,魯智深便露出了脊背上的花繡。於是,大家都認為,這一身花繡就是「花和尚」這個綽號的來歷,因為脊背上的花繡,所以是「花和尚魯智深」。真的是這樣嗎?

花和尚醉打山門,暗示洪武十五年

魯智深喝了一桶酒,便在半山亭中坐了半日,酒勁上來,便走下亭子,又在松樹根邊上坐了一會,酒更加涌了上來。於是,「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搧著兩個膀子上山來」。因為脊背上的花繡,《水滸傳》中從此有了「花和尚」。

但是,「花和尚」肯定不是因為這身花繡而得名,假如因花繡而叫「花和尚」,書中為何沒有「花提轄」?想必,魯智深的花繡早就有了,從渭州城逃出,直到此時醉鬧半山亭,是沒有時間去繡花繡的。而且,脊背是很狹小的人體部位,魯智深為何只在這裡繡花繡呢?

《少儀夏右鰭注》云:「鰭,脊也」。《詩·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難」,脊背上的花繡,其實說的是鰭背上的花紋,鶺鴒鳥背上的花紋,說的就是由燕王而文宗的永樂皇帝。花,在《水滸傳》,以及《紅樓夢》中都是指的出自鳳陽的朱家,花繡,即花紋,文為章,又是文宗之文,朱允炆之文。

因為一桶酒,暗伏朱家三代人之「花和尚」。花,又有虛假之意,施耐庵寫的「和尚」更有一統和睦之喻,故書中多次寫到「天下太平」。此處,還得略提一提「酒」。這個字,並非純粹地表述梁山好漢之豪爽,而是暗藏了「遇江而止」,是兩代皇帝終局的隱喻。這個寓意,咱們留待「及時雨」這段故事中去解讀,此處按下不表。

露出脊背上的花繡,魯智深性情大作,書中有一段樂府小令,描述了此時的花和尚:

但見:頭重腳輕,眼紅面赤;前合後仰,東倒西歪。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蛇。指定天宮,叫罵天蓬元帥;踏開地府,要拿催命判官。裸形赤體醉魔君,放火殺人花和尚。

這段描述,印證了本文對「脊背上花繡」的解讀,更是靖難之役前的預兆呈現。「頭重腳輕,眼紅耳赤」,與「天蓬元帥」,暗射大明太祖朱重八出水之蛇,暗伏龍虎山上的雪花大蛇朱允炆。催命判官,即後文書中要登場的梁山好漢李立。李立,即唐朝皇帝——靖難之役就是發生在明朝的玄武門之變。燕王不滿已經升天的「天蓬元帥」,指定天宮叫罵,這哪裡是「奉天靖難」,分明就是要效仿「李立」弒君篡位。

喝得爛醉的魯智深踉踉蹌蹌地回山,兩個看守山門的門子遠遠看見,便手持竹蓖來到山門下,攔住歸路,揚言要按照寺規懲罰魯智深。魯智深睜起雙眼罵道:「你兩個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廝打。」一個門子見勢頭不好,飛跑去寺里報信,另一個則把魯智深一拳打倒在山門外。

「監寺聽得門子報說,叫起老郎火工、直廳轎夫,三二十人,各執白木棍棒,從西廊下搶出來」,這伙手持白木棍棒的人遇見魯智深,很快就趕打的沒路可逃。魯智深奪條棍棒,從藏殿裡打將出來。多虧監寺請出智真長老,這才喝住魯智深。長老叫僧眾扶魯智深睡了,這場大鬧才得收場。

卻說魯達逃到雁門縣時,趙員外誤以為金翠蓮招了野漢,也是帶著二三十個手持白木棍棒的漢子前來捉姦。白木棍棒,就是哭喪棒,暗示洪武十五年(1382年)時,孝慈皇后(馬皇后)去世。這一年,道衍遇燕王,暗指天宮大罵天蓬元帥,開始秘密策劃奪取皇位。

因此,魯智深半山亭醉酒只是小打小鬧,第二次下山,再度大鬧五台山,那就是驚天動地的大鬧了。

兩次寫醉打山門,實際上是兩個時間節點,施耐庵揭示的是燕王並非因為建文削藩,臨時自衛「清君側」而不得已奉天靖難。其實,燕王早有預謀,而燕王暗蓄奪位異志,又是因為九里山重啟刀兵——朱元璋封九大塞王,藩鎮坐大,因而作亂。

宣和元年,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魯智深睡到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智真長老訓誡了一番。從此,魯智深又在山上老老實實地堅持了二三個月。「忽一日,天氣暴暖,是二月間天氣」,轉眼間,冬去春來,魯智深離了僧房,信步走出山門,觀賞五台山風景。猛然間,魯智深聽到山下叮叮噹噹的響聲,順風吹上山來。於是,回到僧堂,取了銀子,便下山而去。

出了五台福地牌樓,就是一個約有五七百人家的市井。魯智深在市井裡找到了「那響處」,原來是一家鐵匠鋪。鐵匠鋪的間壁,是「父子客店」。魯智深走進鐵匠鋪,看見三個人在那裡打鐵。魯智深便打招呼:「兀那待詔,有好鋼鐵麼?」

「待詔」,後來被用作「待招」,也被解讀為「待招」,這是違背《水滸傳》本義的。待招,原本是民間手藝人的稱謂,是從理髮匠這裡開始叫起的,意思是隨叫隨到,上門服務。施耐庵把「待招」故意誤寫為「待詔」,說的是皇家隱語

鐵匠鋪的間壁是「父子客店」,暗喻的是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住在皇帝間壁的「待詔」,隨時要為皇帝服務。在前面的文章中,我講過魯達、魯智深的故事中暗伏了另外一條線索:宋金海上之盟。五台山市井中出現在父子客店間壁的「待詔」,恐怕又將有「聖旨」下了。這回,書中會出現什麼樣的「虛錢實契」呢?

待詔見生意來了,趕緊應答,問師父「要打什麼生活」。生活,意思是從來沒做過的事。魯智深說要打一把戒刀,一條禪杖。戒刀的重量聽你們的,禪杖要打一百斤重的。待詔笑道:「重了。師父,小人打怕不打了,只恐師父如何使得動?便是關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

智深聽了這話,心裡老大不痛快,焦躁道:「俺便不及關王!他也只是個人。」待詔趕緊解釋道:「小人據常說,只可打條四五十斤的,也十分重了。」魯智深接過待詔的話頭,說:「便依你說,比關王刀,也打八十一斤的。」

待詔說:「師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著小人,好生打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與師父,使不動時,休怪小人」。於是,魯智深依了待詔的話,定下了六十二斤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付了五兩銀子做定金,然後去吃酒。

這段對白中,提到了一百、八十一、六十二這樣三個數字,禪杖重量最終定格在六十二斤。什麼意思呢?是隨意一寫嗎?

六十二,暗藏了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怎麼講?第一回書中,宋仁宗為祈禳瘟疫,於「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駕坐大唐大明宮紫宸殿,召集群臣,這一年是公元1058年。也就是說,梁山一百單八將,就是在這一年的陰曆三月逃出了龍虎山伏魔大殿。經過六十二個年頭,這就來到了宋徽宗宣和元年。

這一年,北宋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一,這年正月,金國使者到達汴京,宋徽宗正式啟動「宋金海上之盟」。其二,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詔革佛:「佛改號大覺金仙,余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父菩提祖師就是「大覺金仙」。幾年前,我從《水滸傳》中解讀出《西遊記》這一機密,全網第一破譯了菩提祖師的真實身份,他就是「佛」,即《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

魯智深入了佛門,就應當去俗家姓氏,而稱「釋智深」,智真長老就做得很對,一直稱呼師弟為「智深」。「魯智深」,其實也暗中點到了宣和元年的革佛詔。

六十二斤禪杖暗藏宣和元年,又與明朝的靖難之役有什麼關聯呢?

禪杖非兵器,其實是「禪讓」

關王刀,即後文書中將要出現的一件重要兵器:青龍偃月刀。青龍,暗喻出生於龍年的朱元璋,偃月,即遮掩了明月之光,或者說,明月即將落下,照應開篇曲《南呂宮·玉嬌枝》中的一句:「霎時新月下長川」。

關王刀重「八十一」斤,其中暗藏了「重八」,所以,施耐庵把《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這件兵器少寫了一斤。

《水滸傳》中的兵器,都是有特殊寓意的,比如書中人物普遍喜歡的「槍棒」,就是以《史記·天官書》中的星象,指代了「禁軍」,但凡使槍弄棒者,都是自帶禁軍的皇帝。但是,施耐庵給魯智深設計的兵器,卻與「槍棒」無關,難道「天孤星花和尚」不能隱喻朱元璋父子了?

其實,「禪杖」並非寫的是佛門法器,而是寫的「禪讓」,此處,禪要讀作「shàn」。以關王刀對比禪杖,這就隱藏了「劉禪」。把打造禪杖故事依附於宣和元年宋徽宗時期,又點到了「父子客店」,正是寫的「禪讓」。宋徽宗在金兵即將打到汴京時,匆忙把皇位禪讓給兒子趙桓,也就是宋欽宗。

然而,《水滸傳》中又以宋徽宗鎮江復辟的歷史,揭露宋徽宗並非真正的禪讓,而是不負責任地把亡國之罪推在了兒子身上,最終落得個「二龍戲水」的悲劇結局(見「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在「開篇引首」這段故事中,施耐庵反覆寫了歷史上幾次假禪讓,其中,以陳摶老祖的這句話,揭露了趙匡胤偽造歷史,把謀朝篡位說成了「禪讓」。書中說,陳摶老祖在華山道上道聽途說:如今東京柴世宗讓位與趙檢點繼位。這句話中,故意顛倒趙匡胤的官職,把「趙點檢」寫成了「趙檢點」,針對的是趙匡胤授意官修的《舊五代史》中造假,以「點檢做天子」偽造柴世宗早有意把皇位「禪讓」給趙點檢。

打開《明實錄》,永樂皇帝重修的《太祖高皇帝實錄》,以及《太宗文皇帝實錄》中,諸如「點檢做天子」之類的偽言,試圖證明朱元璋早就有意把皇位傳給燕王。比如,《太宗文皇帝實錄》中說,太祖有一天與馬皇后密語,表達了這樣的願望:「諸子中燕王仁孝,有文武才略,能撫國安民,吾所屬意」。

此時,太子朱標尚健,高皇帝十分憂慮,問計於馬皇后:「朕與爾同起艱難,成帝業,今長子不稱吾意,如何?

這些記載為後來的歷史所證實,純屬子虛烏有。不然,朱元璋為何因朱標之死而傷心不已,輟朝多日,不到四個月,便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對於這段歷史,《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也不服,於是,便有了這樣一段記載: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宮召上。已至淮安,太孫與齊泰等謀詐,令人齎敕符,令 上歸國。及太祖太漸,問左右:「燕王來未?」凡三問,無敢對者。

意思是說,朱元璋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要在大行之前改變皇位繼承人選,急詔燕王進宮授以太子身份。施耐庵認為,這也是子虛烏有的作偽,燕王謀朝篡位蓄謀已久,弒君奪位之後,一如宋太祖等前朝皇帝那樣,以「禪讓」掩蓋謀逆之罪。

後文書中,施耐庵還將以林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暗伏曹操,附著於魯智深的身上,坐實其黑衣宰相符碼,把這對「靖難」君臣比喻為篡漢之曹操。說到底,《水滸傳》揭露的是藩鎮之亂,尤其是明朝效仿周制,「封建諸子」而導致了天下大亂。「禪讓」,不過是「花和尚」所為,都是掩人耳目的勾當。

鐵匠鋪的待詔說,以關王刀八十一斤重打造禪杖,「太肥」,「肥,多肉也」,古代「月」字邊讀作「肉」。因而,無論是青龍偃月刀,還是禪杖,說的都是明朝的事。

智真撕破臉面,趙員外被迫重修文殊院

定製了禪杖、戒刀,魯智深便去找酒喝,市井上的酒家都是寺里的本錢,都嚴格遵守寺里的規矩,但凡賣給五台山和尚酒肉,一律收回本錢店鋪。走了幾家酒店,沒有一家肯賣酒肉與魯智深吃。花和尚無奈,只得來到市井盡頭,在一家傍村酒店裡瞞過莊家,冒出遠處來的行腳僧人,喝到了酒,吃了一頓蒜泥狗肉。

莊家賣給魯智深半隻狗,智深沒有吃完,剩下一條狗腿,打了包,揣進懷裡。魯智深離了市井,往五台山而去,來到半山亭,又在這裡坐了一會。坐著坐著,酒卻涌了上來。酒一上涌,智深又得鬧事了。書中寫道:

智深口裡道:「俺好些時不曾拽拳使腳,覺道身體都睏倦了,洒家且使幾路看。」下得亭子,把兩隻袖子掿 在手裡,上下左右,使了一回。使得力發,只一膀子,搧在亭子柱上,只聽得刮剌剌一聲響亮,把亭子柱打折了,坍了亭子半邊。

這段情節,以吃狗肉為線索暗寫了三件事:其一,宋徽宗生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農曆壬戌年),屬狗。魯智深吃狗肉,其後又拿著狗腿大鬧僧眾,暗寫的是宣和元年宋徽宗革佛。

其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也就是三百年後的壬戌年,孝慈高皇后去世,道衍「遇林而起」。

其三,半山亭,暗指的是朱允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去世,朱元璋當年立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大雪節,當時十五歲。明代以男子十六歲為「丁」,未滿十六歲則為「半丁」。「亭」,就高皇帝之丁,前有「半」字,即為半丁。

掀倒了半山亭,魯智深繼續發難,打壞了山門下的金剛。僧眾理解報告給智真長老,長老十分淡定地說:「自古天子尚且避醉漢,何況老僧乎?若是打壞了金剛,請他的施主趙員外自來塑新的;倒了亭子,也要他修蓋。這個且由他。」

天子避醉漢,醉,即「酉卒」,太祖高皇帝此時也如金剛那樣,被打壞在山門之下,智真長老能怎地?但是,當魯智深大鬧已畢,智真長老立即休書一封,責成趙員外賠償被魯智深打壞的佛門設施。長老特別叮囑下書人,「說知就裡,立等回報」,趙員外不答應,就不回文殊院。

趙員外接到長老書信,「好生不然」,迫於智真長老的壓力,值得回書拜覆長老說:「壞了的金剛亭子,趙某隨即備價來修。智深任從長老發遣。」

至此,智真長老撕破了臉面,再也不給趙員外好臉色。而且,智真長老也露出了真容:此人姓朱。

智真長老為何姓朱呢?欲知端的,且看下文分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