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代表中央軍委致電劉伯承,發起上黨戰役取得重大勝利

碧巖愛歷史 發佈 2022-12-26T20:21:05.106291+00:00

上集說到:中共七大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毛澤東任主席,彭德懷是四位副主席之一,同時任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籌劃軍機、決策大計。

上集說到:中共七大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毛澤東任主席,彭德懷是四位副主席之一,同時任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籌劃軍機、決策大計。

在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領導下,直接指揮了解放西北的作戰。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號,彭德懷代中央軍委起草了:關於日本投降後,軍事部署的意見。對晉冀魯豫軍區、晉察冀軍區、晉綏軍區的兵力部署,逼迫日偽軍投降,應奪取和收復的地區,分別提出了指導意見。

八月底,當蔣介石命令大批地國民黨軍隊,沿平漢路北上,氣勢洶洶地向解放區收復失地時,彭德懷於八月二十八號至九月中旬,起草了多份中央軍委致劉伯承的電報。

彭德懷在電報中指出:必須集中太行、太岳優勢兵力,首先消滅閻錫山進入長治的部隊。強調:閻部占我長治周圍六城,乃我心腹之患,須堅決、徹底全部消滅之。諸城兼顧,一個個擊破,如攻而不克,則可圍城打援。

九月四號更具體指出:在進行上黨戰役之時,閻錫山部如從太原、臨汾、平遙等地來援,於我有利。待其進到適當區域,再給予殲滅。隨後又明確指出:以積極圍攻壺關和屯留之一點,吸引國民黨第三十七師來援,給予殲滅。然後,各個進襲長治周圍的縣城較為有利。

按照彭德懷起草的中央軍委指示,劉伯承指揮了著名的上黨戰役。殲滅閻錫山部約三萬五千餘人,有力的促進了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的簽字。

一九四六年六月起,國民黨悍然撕毀停戰協議和政治協商決議,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然而,經過八個月的戰爭,蔣介石和國民黨軍隊損兵折將,幾十萬的軍隊被殲滅,國民黨雖然占據了解放區一百零五座城市,卻平均付出每座城市七千多人的代價,士氣低落,戰鬥力下降,投誠、起義的國民黨官兵明顯增多。且因固守占領城市,大量兵力被牢牢釘住無法調動,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被迫收縮兵力,只好把全面進攻各解放區,改為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

蔣介石軍隊實行重點進攻以來,部署在在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就有二十三萬餘人。其中,在陝甘寧邊區西北面,是兇悍的馬家騎兵;南邊是美式裝備的蔣介石嫡系胡宗南集團。

為了一舉拿下延安,蔣介石調集兵力共三十四個旅、二十三萬多人圍攻陝甘寧解放區。延安更是首當其衝,國民黨正面攻擊的部隊就達八萬之眾,同時蔣介石還在西安集中了一百架飛機,這是占國民黨空軍力量的五分之三。

而彭德懷手上的兵力,和我軍各戰場野戰軍兵力相比,人數最少、裝備最差、敵我雙方兵力對比最為懸殊,地理環境最惡劣的一支軍隊。

在陝甘寧的西北野戰軍,軍隊人數不超過二萬六千人,武器是手榴彈、步槍,少數的機關槍,平均每支槍只有十二發子彈。一九四七年3月初,胡宗南集團的董昭、劉戡兩個整編軍,六個整編師,十五個旅,共十四萬兵力,分左右兩路,採取鉗式攻勢,直撲延安。

胡宗南部是國民黨中央軍的主力,裝備精良,給養充足。我西北野戰軍只有二萬六千人,裝備很差、給養不足,有時吃飯都成問題。

面對胡宗南部隊的進攻,彭德懷以中央軍委副主席、總參謀長的身份指揮延安保衛戰。

本集故事講完了,明天繼續講述彭德懷的故事。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