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旅遊:秘魯尋訪失落之城馬丘比丘(圖)

馮贛勇 發佈 2022-12-27T00:41:55.776695+00:00

2017.03.13秘魯時間凌晨時分,記者一行在領隊畢巍與導遊顏素瓊的帶領下,從庫斯科古城乘汽車出發,60多公里的山路居然行駛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才於早上06:50天光亮起時抵達前往馬丘比丘換乘火車的奧揚泰坦薄小鎮。

秘魯的馬丘比丘,作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有著「失落的印加之城」的美譽。這裡也是記者隨南美洲之旅團隊,繼秘魯庫斯科古城後尋訪探秘的第二個文化古蹟遺址。雖然這裡距離庫斯科古城只有大約100多公里的路途,但是前往馬丘比丘卻要先後乘汽車再轉火車,故此感覺註定是一個很辛苦的行程。

晨曦中的群山(攝影:馮贛勇)

2017.03.13秘魯時間凌晨時分,記者一行在領隊畢巍與導遊顏素瓊的帶領下,從庫斯科古城乘汽車出發,60多公里的山路居然行駛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才於早上06:50天光亮起時抵達前往馬丘比丘換乘火車的奧揚泰坦薄小鎮。

觀光火車留影(攝影:蔡琪)

大家從停車場穿過小鎮漫步不遠就是奧揚泰坦薄火車站。秘魯時間07:10,團隊所乘的旅遊列車緩緩駛出車站,向著馬丘比丘進發。

列車車廂內(攝影:馮贛勇)

觀光旅遊的小火車在風景如畫的大峽谷中行進。車開後不久開始供應早餐。每個人一杯咖啡加甜點,量雖不大卻很實惠。而此時吃並不是主要的,而眺望窗外迷人的景色才是人們的興趣點。

沿途窗外景色(攝影:馮贛勇)

只見在藍天白雲下的群山延綿起伏,朵朵浮雲繚繞,真的好美啊......火車偶爾穿過隧道,看到隧道內並不像國內火車,通過的那種內部用水泥塗抹的規整,而是天然鑿成的印跡坑坑窪窪,只是為了火車通過即可,這種實惠的開洞方式,更是體現了一種原始的美,同周邊的環境十分吻合......

列車上合影(攝影:馮贛勇)

中午時分,火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程,抵達馬丘比丘山腳下,大家走出火車站來到前往景區的專用觀光車站,繼續乘車上山前往馬丘比丘景區。車子行駛在半山腰,人們透過車窗就隱隱約約地看到了位於山頂之上的馬丘比丘古城堡中的一角。

俯瞰馬丘比丘(攝影:王珏)

觀光車終於到了馬丘比丘景區的大門。大家隨著顏素瓊導遊走進景區,望著壯觀震撼的這片占地面積異常龐大的古蹟群,耳畔響起顏導繪聲繪色的介紹: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公元1500年的遺蹟。

馬丘比丘景區(攝影:馮贛勇)

整個遺址建築群距當時的都城庫斯科120公里,坐落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老年峰與青年峰之間海拔2400米陡峭而狹窄的山脊上。山下大峽谷中是蜿蜒曲折的烏魯班巴河谷,周邊為茂盛的熱帶叢林所包圍。

俯瞰烏魯班巴河(攝影:馮贛勇)

這裡是規模宏偉、設計嚴謹的古建築群。不僅有建築景觀,還有梯田遺蹟,是第九代印加皇帝為他父親修建的行宮和後花園。

馬丘比丘合影(攝影:顏素瓊)

人們認為馬丘比丘是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1911年,它才被美國歷史學家發現,引起世界關注。絕佳的地理位置使馬丘比丘成了理想的軍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經是軍事機密。

馬丘比丘石屋遺蹟(攝影:馮贛勇)

馬丘比丘精確的坐標是南緯13度9分23秒,西經72度32分34秒。這裡不僅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學中心,而且也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在山頂上馬丘比丘的懸崖邊,人們可以欣賞到落差600米直到烏魯班巴河的垂直峭壁。要消除高原反應,人們還可以嚼古柯葉「muña」,一種有香味的多項功效超過青黴素的草。

馬丘比丘留影(攝影:蔡琪)

數百年前,連接馬丘比丘與庫斯科的,只有群山間一條狹窄的印加古道。而今,當遊客乘坐旅遊列車到達這裡時,會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只見眼前的馬丘比丘,似乎隨時都可能從狹窄的山脊滑下萬丈深淵,而正是在這陡峭的、荒無人煙的山脊上,印加人建起了自己的城市。而人們對馬丘比丘這片廢墟的嚮往,不僅因其隱秘而逝去的光華,更因這座古城記載著印加人無與倫比的智慧,體現著底蘊深厚的遠古文明的文化。

梯田景觀(攝影:馮贛勇)

據說馬丘比丘背後的山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而山的最高峰「瓦納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修成的牆上石塊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

梯田留影(攝影:王珏)

走進景區里,順著山路漫遊前行,俯瞰馬丘比丘城內有神廟、王宮、堡壘、民宅、街道、廣場等建築,它們由縱橫其間的台階連接起來,有的石階多達160層。並且,這些建築全部用大塊花崗石砌成,石塊之間結合緊密,不用任何黏合材料,全是石匠們使用簡單工具拼接壘築而成。

與顏素瓊導遊合影(攝影:馮贛勇)

幾個世紀以來,馬丘比丘這裡發生過多次地震和山洪,而雄偉的古城遺址卻安然無恙,絲毫未遭損懷。古代印加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在此得到了極好的印證。

馬丘比丘景區留影(攝影:馮贛勇)

由於馬丘比丘古城建在烏魯班巴河邊2500米高的山脊上,所以從山上俯瞰,整座城市大致分為以花崗岩巨石圈出的一級級梯田的農業區、貴族住宅與神廟齊聚的上城區、民居與倉庫並存的下城區。

馬丘比丘農業區(攝影:馮贛勇)

農業區位於城市東南,占總面積的一半多一點,有一條溝壑將它與城市區隔開。農業區約有一百塊梯田,此外還有排水渠、牆壁和其他農耕設施。整個城市格局呈現功能分明的區域劃分。

馬丘比丘拴日石(攝影:馮贛勇)

古城中,最著名的是矗立在高山之巔的一塊怪異巨石,被稱為「日旯」,印加人叫它「拴日石」。這塊呈「凸」字形的石頭看起來並不起眼,卻是印加人的靈魂。印加人認為,巨石矗立之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石屋建築群一角(攝影:馮贛勇)

印加人崇拜太陽,並把自己看成太陽的子孫。每當太陽西下時,他們總害怕太陽從此跌落深淵,再也爬不上來。傳說每年冬至太陽節時,為祈禱太陽重新回來,印加人就會象徵性地把太陽拴在這塊巨石上。

從石屋向外眺望(攝影:馮贛勇)

和瑪雅人一樣,馬丘比丘的居民擅長天文,「拴日石」也的確起著觀天象的作用,人們通過石柱的影子來判斷日期和時間等,以安排播種和收穫,其底座石的角還起著指南針的作用。

石屋前留影(攝影:馮贛勇)

記者一行結束了尋訪之旅,從馬丘比丘景區驅車下山來到車站前的小鎮,這裡順山而建的小鎮風格古樸,一家家工藝品店、餐飲店、咖啡館遍布其中,人們在從景區觀光下山後得以愜意地在此歇歇腳。品上一杯咖啡,望著周邊的街景真是十分享受。

走進小鎮集市(攝影:馮贛勇)

走進小鎮的集市里漫步而行,視野中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各種富有印加文化特色的紀念品令人眼花繚亂。特別是這裡用羊駝絨製成的各種毛衣、圍巾、帽子、桌布、手袋、書包等等都非常受觀光客們的鐘愛。

琳琅滿目小商品(攝影:馮贛勇)

到此的遊客紛紛用英語加肢體語言與賣家交流砍價,友好的氛圍成交了大部分的生意,使雙方各取所需滿意而歸。隨著瞻仰馬丘比丘遺址的結束,記者南美洲尋訪馬丘比丘,感受古老文明之旅,也完美地畫上了句號。(圖文:馮贛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