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義元老力宏法師忻州車道坡人士王建屏

晉韻風華 發佈 2022-12-27T02:37:45.089970+00:00

力宏法師,俗姓王,名建屏,字樹侯,清同治九年臘月初十日生,山西忻州城西 50 里車道坡人,世業農,家寒苦,幼穎悟嗜學,為人佃牧,手不釋卷,七歲時,以三日熟誦《三字經》為塾師免修從讀。

辛亥首義元老力宏法師

尚操 郝樹侯

力宏法師,俗姓王,名建屏,字樹侯,清同治九年臘月初十日(1871 年 1 月 30日)生,山西忻州城西 50 里車道坡人,世業農,家寒苦,幼穎悟嗜學,為人佃牧,手不釋卷,七歲時,以三日熟誦《三字經》為塾師免修從讀。十六歲充鄰村陽垴溝塾師,二十歲中秀才,二十三歲補廩。光緒二十三年(1897)學憲提舉人太原令德堂,與趙戴文(次隴)為同學,稱高才生。光緒二十六年(1900),受義和團愛國運動影響,返鄉組織「社團」二百餘人,習武操練謀舉事,事泄入獄,在獄中,利用一切機會向難友宣傳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必須變革的道理,並藉以聯絡志士,其中不少人成為忻(州)代(縣)寧(武)公團骨幹。他被囚近兩年,經學憲許翰度營救和鄉里陳增光(崞縣永興村人),趙玉洪(忻州大溝村人)等保釋出獄。許翰度原為忻州知州常臨秀容書院設考,王每考必名列前茅,故為許賞識。

光緒三十一年(1905)他在山西農林學堂就讀,趙次隴從日本歸國任學堂庶務。時農林學堂、山西大學堂是同盟會刊的傳遞機構,經趙聯絡加入同盟會。三十四年(1908)轉入山西陸軍測繪學堂,聯絡張漢傑等人入同盟會,同年受同盟會山西支部委派到包頭、薩拉齊一帶從事秘密活動,途經忻州,約合毛仲祥及其學生常融、宋學庠、崔功成等同行。毛仲祥名致和,窮苦農民,專做聯絡工作,人稱「千里奔」(忻州到太原—百四十里,毛送革命信件兩頭見太陽),民國後為民軍輜重營長,陸軍車廠廠長,因患難與共後與王成為兒女親家,民國二十九年(1940)病逝於忻州佐城村家中。他們將薩拉齊作為據點,在土默特旗學校,資議局和綏遠常備軍中開展工作,先後介紹蒙族青年雲亨、經權、安祥等加入同盟會。雲享在大革命時參加國民軍籌組國民五軍,死於河南開封;經權參加護法遭袁世凱監禁,出獄後憂憤病故;安祥因反對種鴉片,被舊軍包圍彈盡援絕自殺。王建屏為隱蔽身份在薩拉齊加入耶穌教並擔任教辦學校教員。當地有識之士多佩服他的膽略,為他的活動提供了方便和資助。後來因一封密信被教堂發覺而出走。有一段時間,他在包頭靠擺卦攤進行活動,經他發展的同盟會員還有王鴻文、王定圻,郭鴻霖、周維藩等人,都成為包薩一帶辛亥革命的骨幹。

其時,包頭、薩拉齊,歸化等屬山西歸綏兵備道,他是開展包薩同盟會活動的負責人之一,屬於同盟會山西支部領導。太原辛亥起義前,他受同盟會山西支部急召,從歸化返太原,途經崞縣西社,與續西峰、弓富魁一起商定了忻、代、寧軍民起義計劃,南授太原,北助包薩。返並後,他將起義計劃告訴了閻錫山、趙次隴,並參加了五福庵黃國梁寓所的太原舉義會議。太原首義成功後,他參加了成立山西軍政府的東緝虎營咨議局會議。11月1日,又參加了西羊市復興永布莊閻錫山同續西峰的秘密會議,決定成立忻代寧公團。閻問能召集多少人,續說健兒三千,當時閻錫山應承供應全部槍枝彈藥。續西峰迴到崞縣,隨即在崞縣、宏道、原平成立了忻代寧公團,續西峰任公團長,他任忻州分團長。後來閻錫山只給了五百支毛瑟槍,由同盟會員毛仲祥用幾輛馬車偽裝運至忻州溫村毛的家裡,又轉運至公團。

在他回太原期間,包薩同盟會因失去得力領導,在五原廳同知樊恩慶一手製造的「馬號事件」中,包薩民軍指揮等被殘殺數十人,同盟會員郭鴻霖、王鴻文同時遇難,包薩革命力量損失慘重。

當時,軍政府要他策動歸綏道起義,辛亥年農曆九月十四日(1911 年 11月 4日),軍政府委任張瑜為北路軍司令,他為晉北安撫使,隨北路軍北上。11 月 30日克代州,續西峰率公團至代州會師,雁門關清軍據險死守,他提議分兵合擊,續西峰出茹越口,張瑜正面主攻,雁門關清軍不戰自潰。民軍進駐雁門關。12 月3 日,續西峰率公團取應州。12月 4日,公團下懷仁。時李國華已在大同起義,12月 5 日,續西峰率公團入大同。這時,軍政府命孔庚為朔方興討使,孔奔山西,因孔不悉晉北情況,又命他同孔北上。正當晉北革命節節勝利之際,軍政府駐守娘子關的軍民受挫,閻錫山退回太原,隨即於 12 月 12 日與趙次隴帶馬弁騎毛驢微服北逃忻州,先住忻州峪子太河弓書紳家,二日到楊胡村常棣(王建屏學生常融之兄)家,讓常氏兄弟給王建屏傳信,後又到河曲趙驪泉,寧武丁致中家,再到五寨,投孔庚。王建屏與孔庚接訊趕去見閻錫山,閻想去大同,但他建議北取薩拉齊,會集包薩志士,壯大民軍力量,一可呼應大同,東圖北京;二可南下太原,並建議通電全國張揚北伐。趙次隴贊同說:「北上全靠樹侯」。閻錫山才決定不去大同而改為出兵薩拉齊。任孔庚為北路軍司令官,任王為晉北籌備使。並令懷仁、雁門等地民軍集保德會師。張培梅、吳信芳率軍趕來,閻錫山在黃河灘誓師,當時參加的有趙次隴,孔庚、張漢傑、張培梅、吳信芳、王家駒、李成林、王建屏、毛仲祥等人,民軍千五百餘人,在河曲休整。民國元年(1912)1 月 3日,過古城,發兵口外,王建屏親寫手札,毛仲祥先頭聯繫包頭的王肯堂、楊瑞鵬和豐鎮的李德懋率馬隊來迎,領路踏冰渡河,1 月13 日入包頭。閻錫山以「秦晉蜀北伐先遣軍大都督」名義布告安民,改包頭為東包州。雲亨、經權等人代表地方歡迎,形勢進展順利。時民軍無糧餉來源。王建屏發動土默特旗包頭商界捐銀十萬兩資助軍餉,由毛仲祥親手辦理。他又運籌策劃,1月 20日,北路軍兵不血刃進入薩拉齊,開監釋囚,組成五百人的敢死隊,當地好漢張萬順為隊長(後成為閻錫山的「牛皋」)。正待進兵歸化,前隊指揮王家駒在刀什爾(今陶思浩車站)作戰犧牲,遂改道進入托克托。

時恰逢南北和議成功,2 月18日,閻錫山率部回到忻州。閻出包薩前兵僅千餘,到忻後聲稱「萬人」,王建屏在包薩發動組織的革命力量全為閻所利用。其時,袁世凱電令閻「暫住忻州」,不准閻返太原。閻住貢院(後為忻縣高等小學校)後院,王住貢院前庭西耳房。閻錫山托董純仁疏通袁世凱,孫中山在南京支持山西辛亥革命,與袁力爭,4月4日,閻錫山回到太原。

閻錫山投靠袁世凱後,竭力排擠和殺害革命黨人,為排除異己,藉機解散忻代寧公團。續西峰明升暗降,任警察總監,任王建屏為民政次長,(趙驪泉任民政長)。因王同閻錫山政見不合,後降王為薩拉齊縣知事。王任縣知事年余,為周濟同盟故舊和死難民軍家屬,虧欠公款數千元,被免職待命。待命期間,他住郊外小旅棧,當時有一伙人人城搶劫,問到旅棧,他說我就是王建屏,那伙人朝他跪倒痛哭,他長嘆一聲說:「我卸任知事,實無力相助,此事非久計,望各位善自為之」。足見其為政寬厚,深得人心。

民國四年(1915)春,他被選為省二屆議會議員,同時《晉陽日報》社長梁碩光聘他當主筆,他既不為閻錫山所用,又目睹國事日非,為求解脫,是年秋,皈依終南山悟真寺妙舫法師為弟子,賜號力宏。對續西峰、王建屏的不為閻用,趙次隴曾說:「西峰之才,樹侯之學,雙絕,紫金佛侍子焉能伺奉柳木神像」。一時傳為快語。

《晉陽日報》的前身是《晉陽公報》,再前是《晉學報》,清末山西大學堂畢業生創辦,後來由同盟會集資繼辦,推崇民意,宣傳革命,對於民國年間山西民主革命運動,有過較大鼓舞推動作用。從1915 年到 1921 年,除了佛事活動,他一直主筆《晉陽日報》,同時與梁碩光組辦私立中和中學並任教員,兼任國民師範國文講師。後來梁碩光著文說「本報篳路藍縷,創業唯艱」,「其間經民四之洪憲帝制,民六之張勳復辟,處權威之下,而能審慎立言,無阿諛謬說,不為政府傀儡,夫其易言哉」「蓋亦自有其真也」。民國九年(1920),仍主筆《晉陽日報》。是年秋,日本高僧常盤大定來華訪尋佛跡,來到太原,在他贊助下,訪得淨土祖庭交城玄中寺,從此開創了日本佛子朝禮淨土祖庭玄中寺之先河。

民國十一一年(1922),他受「十戒」於五台山成果庵,十二年(1923)應平津佛學界邀赴北平,閻錫山怕他到天津和續西峰結合一起反對他,以陽曲縣知縣委他,他婉辭拒絕。後歷任太原市南、北十方院住持、雙塔寺、崇善寺方丈、市佛教會會長。

民國十五年(1926),續西峰在天津去世,噩耗傳來,他長歌當哭,題《挽西峰》七律一首「遙寄哀思」。中有「於今誰作中流柱,清夜鍾寂痛無聞」句,滿腔悲憤,催人淚下。他博通經史,學識宏博。

每經抄貝葉,下筆千言,詩亦不拘格律,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憂國憂民之情躍然紙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