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湖南大學宋明星:站在在大師的肩膀上學習與實踐

設計湖南 發佈 2022-12-27T04:57:15.070056+00:00

個人簡介:湖南大學 1996 級建築學本科;湖南大學 2001 級建築學碩士,師從魏春雨教授;湖南大學 2007 級建築學博士,師從魏春雨教授;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博士;中國建築學會計算性設計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建築師學會理事;工作






個人簡介:

湖南大學 1996 級建築學本科;

湖南大學 2001 級建築學碩士,師從魏春雨教授;

湖南大學 2007 級建築學博士,師從魏春雨教授;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博士;

中國建築學會計算性設計學術委員會委員;

湖南省建築師學會理事;

工作經歷:

2019.4-至今,湖南大學基建處副處長,科創園籌建辦常務副主任;

2017.12-2018.12,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訪問學者;

2017.1-至今,湖南大學副教授;

2006.5-2017.1,湖南大學,講師;

獲獎經歷:

中國建築學會建國60周年建築創作大獎2項、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2項,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建築學會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銀獎1項、銅獎2項、優秀獎3項,教育部優秀建築設計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湖南省優秀勘察設計獎一等獎8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建築學專指委優秀作業評選優秀獎、全國綠色建築設計競賽優秀獎。

主持或參與課題:

曾作為主要研究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1項,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課題1項,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項,中央高校青年教師科技創新扶持項目1項,出版著作5本,在相關學術期刊及學術會議上發表相關論文30餘篇。

研究方向: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人居環境設計研究。






我們這代人趕上了時代的浪潮,見證了中國建設最快速的階段。


Q:宋老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凡益工作室的訪談。我們了解到您碩士及博士都是建築學專業,請問您當時為什麼選擇了建築學這個專業,並繼續攻讀建築學碩士與博士呢?

A:本科的選擇大部分原因來自於家庭,從小耳濡目染,自身對美術也有興趣,於是高考志願填報的時 候選擇了建築學專業。本科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對於建築學專業的興趣,故選擇繼續攻讀建築學碩士學位。

Q:您研究生時期便成為助教,請問您是出於什麼原因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呢?

A:攻讀完碩士學位便選擇了教師作為職業,至今已近二十年。碩士研究生階段便開始從事助教工作,其契機源於興趣、成就感與社會價值。


我把職業細分為建築師與教師雙重身份:


於建築師的身份,我們這代人趕上了時代的浪潮,見證了中國建設最快速的階段。我們有許多機會見證建築從圖紙到落地的過程,從中獲得許多成就感。例如建築學院的院樓,從參與圖紙設計到現場施工監工,再到最終建成並在自己設計的建築內辦公,這是幸運與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我於建築設計專業的興趣所在,這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於教師的身份,與學生的交流使我的心態更為年輕、積極,不至於陷入流水線的設計上。傳道授業本身給予我的成就感以及社會價值的體現使我更熱衷於教師的職業。我享受將自己豐富的閱歷與知識傳授於懵懂的學生,為他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也享受與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摩擦出新的思想火花,於我自身也是一種成長。

Q:您參與了湖南大學天馬新校區的大部分建築設計,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該時期的經歷?您在湖大的學習時光還有什麼難忘的經歷嗎?

A:見證湖大25年的變化並參與其中項目的建造。第一次去湖大報導之時便被湖大「沒有校門」的獨特校園環境所震撼。校園建築與民居及商業建築融為一體,這種特殊的人文社會環境十分適合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提前接觸社會。而後,學校的建築逐漸往山邊與江邊拓展。研究生畢業那年,天馬西麓片區始建,而今,近20年了,仍有建築在建。其中大部分項目都是作為設計者親身經歷與參與,我們團隊改變了湖大的版塊與格局,看著湖大校園越來越好是我在湖大最難忘的經歷。

Q:我們了解到您參與過上百項實際工程項目設計工作、獲得過許多勘察設計獎及教學成果獎等獎項,也出版過許多著作,想必您也閱讀過許多書籍,受過許多建築師的薰陶。所以想問一下您不同的階段最喜歡的建築師是誰?他們對您有哪些影響呢?

A:讀書的時候喜歡形式感構圖感較強的建築師, 比如安藤忠雄、邁耶等,他們建築作品的建築形態與建築風格對於我的建築啟蒙有較大的影響。


在經歷了一些項目歷練和思考後,可能對材料、 環境和技術有所感悟,例如阿爾瓦羅·西扎。他的作品更注重在現代設計與歷史環境之間建立深刻的聯繫,如果脫離城市環境來看西扎的建築,將難以理解那些平面的奇特與多變,但是當把平面重疊在基地上時,就會發現,這些建築仿佛早就存在於那個地方了,並與周圍每件東西都發生著關聯。又如像倫佐·皮亞諾這樣多元的大師。他的設計理念與時俱進,注重建築藝術、技術以及建築周圍環境的結合。皮亞諾的設計作品,是一場在熱鬧與清靜之中,在嚴謹與寫意之間,在理性與情感相交處的,有耐心的遊戲。


現在的我可能談不上最喜歡某個建築師,更關注建築設計中的空間體驗感。從不同建築師的身上學習功能、形式、材料或是空間等的設計思維。

冷水江檔案館(註:宋明星提供)

Q:有人說建築行業正在走下坡路,作為一名湖南大學建築學專業優秀的教師,在您任教過程中一定經歷過建築行業的起起與落落。請問您如何看待建築設計行業現在的處境?對此有何看法呢?

A:如今建築設計不像過去20年一樣發展快速,而是趨於集團化、專業化與個性化的發展。


集團化是最大的趨勢。如今大部分的設計院都與施工相結合,規模相較之前更大,業務更全面,體系更完整。


另一個趨勢是專業化。有些設計公司不以體量和全面取勝,而是越來越趨向於專業化的發展,集中於某一類型建築的設計或者解決某一類專門的設計問題。


個性化針對於明星設計事務所,集團化能夠滿足大型項目的設計,而對於小型項目,則需要更為個性的設計。這也要求設計師提出更有創造力的想法,能力要求更高了。總體來說,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提升,對於公建及城市更新的需求也更大,雖然建築行業的發展較前幾年趨於平緩,但機會仍十分充足。相較於之前的快速發展,如今的建築行業更強調建築師的實力,就如大浪淘沙一般地篩選出真正熱愛建築設計、有才華的建築師,對建築設計行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Q:如您所說,建築行業的前景光明且正平緩地發展著。建築學專業一定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所改變,您認為建築學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會是科技、藝術或者其他嗎?

A:建築學未來的發展是光明的,正朝著多元化發展, 是一門社會型的學科,是多個專業與行業的匯聚點。它是一門集藝術、技術、科學等於一體的學科,同時需要建築師具備人文、情懷、空間與審美等的能力。這便要求建築師提升自身的內涵外延,設計思想、設計方法和設計手段上要與時俱進,同時眼界 要更為開闊,關注全球、國家、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為自身注入更多信息以豐富與拓展思維。


建築學未來應該瞄準國家和社會重大的戰略需要,開展相應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國家對建築學包括城鄉規劃學科都提出了很多我們之前未曾遇到過的問題和戰略需求,不論教師、研究人員、設計師還是學生,可能不能將自己的眼光局限在傳統建築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內,在雙碳研究、鄉村振興、舊城更新、歷史文化等方面還有大量的任務等著我們 ,所以說咱們學科的發展是光明的。

德陽龍洞村民宿(註:宋明星提供)

Q:作為一名985高校的建築學專業教師,除了需要教學,還需具備科研成果與承擔實際項目,想必會有一定的壓力。請問在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和壓力時,您有些什麼辦法來調節自己的壓力呢?

A:當我感受到壓力時,我會通過調節工作與生活 的側重點來平衡,比如工作壓力較大時,可以考慮旅遊、與家人交流,有時候與朋友聊天等方式 來調節。我個人的人生觀是和諧,工作與生活需 自己尋求一種平衡的模式。人本身是多元與複合 的,中國文化中強調陰陽調和與天人合一,需要自我平衡,按自己的要求與節奏尋求釋放壓力。

Q:您力求在工作與生活尋得平衡,有自己緩解壓力的方式,和諧的人生觀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學習。那麼您當下面臨的最大的困惑是什麼?打算如何解決呢?

A:從課程教育型轉到管理型工作,工作性質的轉變 使我對建築學與建築學教育有更深的感悟。隨著經歷的豐富,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知識局限,未知世界越來越大。而解決方法便是拓展你學習面,與外界多接觸,不能坐井觀天式的滿足於現成的知識與經驗。

Q:在湖南大學習與任教,也算是學生們的學長。在您學習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有許多體會,有什麼關於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就業方面的建議給學弟學妹們嗎?

A:第一是對於學習要專注。對於一門課程亦或是技能要深入學習,而不能泛泛學習每一門技能,到最後反而不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是什麼。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


第二是多元化學習。保持開放的態度,對自己de塑造要全面,在對基礎專業知識深入學習後將知識面橫向拓展到相關專業,拓寬自我知識體系,與時俱進地學習與更新知識體系。


第三是培養興趣。興趣最好與就業及學習方向切合,也可以是喜歡的生活方式。在面對壓力時也有助於自我調節與緩解。在未來就業方向的選擇時要遵從自我的內心,根據興趣進行選擇。


第四是保持思考。社會發展很快,有時候也很浮躁,人都會面臨很多眼前的工作和選擇,但是等你回頭來看時,似乎當時又有更好的選擇或更重要的事沒有做,所以讓自己思維的節奏慢一點,行動的節奏快一點,思考非常容易被忽略。




訪談策劃

課程

湖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 建築傳媒與策展


指導教師

王 蔚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凡益工作室創始人


本期採訪者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2021級建築學研究生

葉思曼

蔣雨航

汪佩潁


圖文編輯

汪佩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