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則

國學經典文化源遠流長 發佈 2022-12-27T08:38:13.179975+00:00

有的人認為它太唯心主義,太不理性化,也有人不相信人就是一塊活磁鐵。但是現代量子力學證明了人和萬物都有振動頻率,同頻共振、同質相吸。

···吸引力法則···

有的人認為它太唯心主義,太不理性化,也有人不相信人就是一塊活磁鐵。但是現代量子力學證明了人和萬物都有振動頻率,同頻共振、同質相吸。對於那些不相信科學事實的人,他們才恰恰是違心的。

量子力學是在舊量子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學科。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世界結構、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物理科學。它是20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大飛躍,量子力學的發現引發了一系列劃時代的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基礎之一,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表面物理、半導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低溫超導物理、量子化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發展中,都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量子力學的產生和發展,標誌著人類認識自然實現了從宏觀世界邁向微觀世界的重大飛躍。

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宇宙的運轉就可以用量子理論來解釋。茫茫宇宙,看似無始無終,為何日月星辰如此有條不紊地沿著各自軌道運轉?是誰設計出這個精密的宇宙體系?我相信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的運轉。沒有它,地球怎麼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保持運轉狀態?沒有它,我們如何迎來一年四季?整個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球,各自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相安無事,井然有序。是誰在指導著這一切?好像紅綠燈指揮著來往穿梭的車輛一樣,宇宙中也有著一種神秘的能量在指揮並控制著一切,這種能量既然能夠引導著日月星辰,就能夠引導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這種能量就是我們所說的吸引力。

現代量子力學表明,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構成的。能量在振動,產生振動頻率,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不同的振動頻率,所以萬事萬物都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面貌,這正好和佛教所說的萬事萬物皆由因緣而聚合如出一轍——科學再次驗證了佛教中深奧的哲理。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不僅能夠組成各種肉眼可以看見的物體,也組成了我們的思想、意念和情緒。傳說藏傳佛教活佛能夠感應到我們思想和行為的記述,證明了人的振動頻率的存在並可以被人感知,被宇宙萬物感知。

量子力學理論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鳴。我們的意念、思想、情緒具有可感知的能量,而我們的腦電波不斷產生振動頻率,只要有振動,就會影響其他同樣在振動的事物。我們的大腦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磁鐵」,我們的起心動念,無時不在向宇宙發出信號,和你的腦電波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統統被你吸引過來。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科學又一次驗證了佛陀在2500多年前所說的「唯心所見,唯識所變」的哲理。

為了讓大家更形象地了解吸引力法則,我們來看一個故事。在洛陽的一座寺院裡,有一隻磬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出響聲,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又沒有人去敲擊它,它總是這麼自己響起來。僧房裡有位僧人對這只會自鳴的磬十分恐懼,總以為是鬼怪在作祟,時間長了以後,這位僧人因驚恐而嚇出了病。寺院裡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他們請來許多術士、法師,讓他們施展出各自的高招,也沒有一個人能制止這隻磬的自動發聲。這件事搞得僧人坐臥不寧,惶惶不可終日。

僧人有個好朋友,名叫曹紹夔,他聽說僧人病了,便前往寺院探望。這一天,曹紹夔來到洛陽的這座寺院,見到自己的朋友面目憔悴,眼神惶惑,很是同情,便詢問病情病因。僧人把磬自鳴的情況和自己的懷疑都告訴了曹紹夔。正說話間,寺院裡敲起了齋鍾。忽然,那磬又自己響起來了。僧人一聽到磬又響起來,自然是嚇得臉色慘白,跳起來一把抓住朋友的衣袖,哆嗦著說:「你聽……你聽……」曹紹夔已基本明白了磬鳴的原因。他見朋友嚇成那個樣子,不覺笑了。他對僧人說:「這樣吧,我能替你解除磬自鳴的侵擾,你明天擺好豐盛的酒宴等著我!」

僧人迫不及待地央求道:「為什麼要等到明天呢?今天不行嗎?」

曹紹夔神秘地笑了笑說:「我必須回去拿一樣東西來才能解決問題。」

僧人以為朋友跟自己鬧著玩,不大相信他說的話,但是,還是抱著一線希望,為曹紹夔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紹夔果真來了,僧人十分高興,招待曹紹夔吃過飯,便一同來到那只會自鳴的磬跟前。只見曹紹夔不慌不忙從衣兜里掏出一把銼刀來,在磬上連銼了幾下,就告辭走了。

說來也怪,打這以後,這隻磬真的再也不自鳴了。僧人不解其中奧秘,便專門找到曹紹夔,問是什麼原因。曹紹夔笑笑,解釋說:「你僧房裡那隻磬和你們寺院裡那口鐘有相同的頻率,那邊敲鐘,鍾一響就引起磬的共鳴,於是磬也就發出聲響,哪來什麼鬼怪作祟!我只不過將磬銼幾下,破壞了它原有的頻率罷了。」僧人聽了,如釋重負,病也很快就好了。這就是振動頻率相同的事物相互吸引的結果。

俗語說「好漢無好妻,懶漢攀花枝」,好多人為那些帥哥不能和佳人結合而憤憤不平,而對那些看起來長得抱歉的小伙子能夠抱得美人歸而心存嫉妒。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此,從佛學的角度講,人和人的結合是緣分;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講,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結合在,是因為他們的體味是相同的,是相互吸引的,也就是他們的振動頻率是一樣的。

智者與哲人們在爭論中仍然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我們將成為我們所想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旁觀者清,很多人都有「只會觀察別人,不會觀察自己」的思想定勢,其實,學會觀察自己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任何事物都有其規律在其中。其實只要能破解其中的秘密,就能給自己一個公正的評價,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貝多芬,27歲就雙耳失聰,這個靠靈感創作的音樂人感受不到外界的任何動靜,這對一個普通音樂人來說可能就意味著音樂創作生涯的結束。但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失聰的後半生創作的,他的遭遇促成了他善於傾聽內心獨白的機遇,他用慧眼看到了自己人性中閃光的東西。貝多芬的成就,向世人證明,觀察並捕獲自身的精神力量可以克服一切苦難,甚至是死亡。

一個人觸摸不到外面的世界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察覺不到自己的心靈軌跡;一個人沒有朋友並不孤獨,真正孤獨的靈魂是從不肯向身邊的人敞開心扉,更不肯正視真實的自我。貝多芬對自己的觀察、反省和欣賞,使他成功地擺脫了命運的戲弄,並在自己心靈的沃土上找到了音樂對他的垂青。人的思想以及對自己的認識,創造了人的生活。當你有很美好的感覺時,你一定有著美好的思想,那麼你應該好好利用這些時刻,因為你感覺美好的時候,你正在強力吸引著更多美好的事物。

總而言之,不管你的能量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你都在吸引著同質的事物構成你生活中的各個組成部分,而且,如果共振頻率不被改變,「吸引力法則」會使得你吸引的同質事物越來越多,不斷擴大膨脹。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候走運的人越來越走運,而落魄的人會越來越落魄。


「吸引力法則」是宇宙的規律之一,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打破它、改變它。聖人在冥想中得到的靈感和智慧,總是在被科學不斷地檢驗、求證。那些總是要等到科學明確無疑地證實了聖人智慧的人,當他醒悟的時候為時已晚。

通常,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異性相吸,這就好像一塊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但是在人類的思想層面,卻恰恰相反,人類的思想和宇宙是同類相吸。其實在這裡,相吸也可以理解為感應。

吸引力法則是指人們通過加強自己內心的力量從而達到目標、實現夢想。在宇宙中,有一種力量控制著整個宇宙的正常運轉,因為它的存在,宇宙中的星球才能相安無事地按照各自的軌道規律運行,這個力量就是吸引力。現代量子力學表明,世上所有事物都是由能量組合而成,每種東西都有它自己的振動頻率,這種振動頻率就是能量的體現,無論是人們肉眼能看到的有形物體,還是思想、情緒等無形的東西,都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組成。當你敲響一排音叉中的一個,音叉發出清脆的高調樂聲後,不久就會有其他的音又也發出了同樣高調的樂聲,它們的聲音回應就是共鳴。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能夠相互影響、吸引和產生共鳴,而人的意念、思想都是有能量的,它會發出不同頻率的腦電波,這種振動當然會對其他相關的東西產生影響。可以說人的大腦是世界上最強的「磁鐵」,它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對整個宇宙發出召喚,吸引到與其思想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


思想和宇宙同類相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種說法也許有些抽象,不太容易理解。宇宙對我們來說,它的範圍太大了,橫向來說,是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人際環境、自然環境和宇宙環境,縱向來說,包括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分子和肉眼看不到的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等都在它的範圍之內。我們知道宇宙中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所謂的靜止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當我們思想時,宇宙就會產生相應的感應。這種感應可以表現在方方面面的事物上。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比如你非常討厭單位中的一名同事,但是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平時將自己偽裝得很好,一點也沒流露出討厭他的跡象,但是時間一久,你會發現他也同樣不喜歡你。你還在奇怪,覺得自己偽裝得這麼好,是哪一點破綻讓他發現了呢?其實,這就是你思想所發出的信息讓他感應到了,所以他對你也有一種說不出原因的反感。如果你想改變這種尷尬的人際狀況,就必須從改變你的思想開始,千萬不要再發出討厭他的信息了,想辦法尋找他的可愛之處,然後打心底里喜歡他,那麼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們的關係一定能夠得到改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