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座現代建築大師教堂,看他們如何用設計詮釋力量與信仰

鳳凰空間 發佈 2022-12-27T10:06:13.336259+00:00

千百年來,教堂不僅是最震撼人心的城市地標,更是治癒心靈永恆港灣。聖家族大教堂堪稱天下最奇特的建築豐碑之一,這座建築由建築師安東尼·高迪設計,高迪離群索居,終生未婚,在漫長的43年裡,這座教堂,是他內心唯一的牽掛。

千百年來,教堂不僅是最震撼人心的城市地標,更是治癒心靈永恆港灣。



教堂不僅承載著無數人的信仰,還承載著厚重的建築歷史的重量。教堂史就是一部建築史,凝聚了建築大師們的理念、技術與藝術的精華。


教堂建築也在隨著建築美學的革新而與時俱進,繁複華麗的設計逐漸被簡約所替代,而我們依舊可以從中感受到信仰凝結的永恆魅力。



- 01 -

聖家族大教堂

建築大師:安東尼·高迪



聖家族大教堂堪稱天下最奇特的建築豐碑之一,這座建築由建築師安東尼·高迪設計,高迪離群索居,終生未婚,在漫長的43年裡,這座教堂,是他內心唯一的牽掛。


這座大教堂在安東尼·高迪逝世時只完成了四分之一,但建築師對此態度超然,他有一句名言:「別擔心,我的客戶不著急。」



聖家族大教堂根植於哥德式建築,而類似有機甚至稱得上異想天開的裝飾手法似乎更接近超現實主義,高迪極富創造性地營造出了他個人標誌性的奇幻形象:牆猶如波浪起伏,塔樓如同巨大的蟻冢,支柱令人不安地傾斜,裝飾物稀奇古怪、色彩斑斕……每塊石頭都如同梵谷畫作中的筆觸,表達著建築師心中的藝術與信仰。



教堂內部構件的形象設計,以自然景物為靈感: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紋路、蜂巢的格致。樹木形態的立柱,分散的枝杈形成別致的拱頂,流暢的外形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生命之姿。




- 02 -

朗香教堂

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



朗香教堂是勒·柯布西耶最有名的作品之一,這座由混凝土和石頭構成的建築,被譽為20世紀最為震撼、最具有表現力的建築之一,教堂顯示出一種「樸實粗野」的外貌,卻反映出教堂真實、純粹的本質。


柯布西耶說:「我想創造一個寂靜、祈禱、和平和內心歡愉的場所。」



教堂有許多出人意料的結構特點,非常規的弧形屋頂看上去幾乎是飄浮在牆壁之上的,教堂南牆的有些地方厚達3米,滿布不規則的窗戶,其中一些是圖案抽象的彩色玻璃,為室內帶來色彩斑斕的光。


柯布西耶還為教堂設計了家具,以及一座戶外小禮堂,彎曲的牆面與突出的屋頂篷蓋令戶外小禮拜堂有著充分的庇護感。



在朗香教堂之前,西方所有的宗教建築都是高大宏偉的,採用對稱的布局,以顯示宗教權威為目的,而朗香教堂首次從人的視角進行設計,強調進入教堂的普通人的感受,這是建築史上的一次巨大挑戰。




- 03 -

路思義教堂

建築大師:貝聿銘



位於台灣台中東海大學校園裡的路思義教堂,由美國著名的《時代》《財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出資建造,是亞洲乃至全球聞名的後現代主義宗教建築,是20世紀建築的代表作。


路思義教堂由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建築師陳其寬與張肇康合作參與設計施工過程。貝聿銘將這座教堂看作是自己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始終將它的照片掛在自己辦公室的牆上。



貝聿銘的設計沒有依賴任何已有的教堂類型,而是創造了一個現代的結構,借鑑中國古代寺廟的金瓦和哥德式建築尖頂,用四塊劈椎曲面體組成教堂空間,內部採用懸臂結構支撐,雙曲面拋物線的形體,教堂屋面外部用黃色瓷磚瓦,菱形瓦和月部交叉的格子梁,構成形狀呼應的視覺美。


這座教堂實現了建築師設計時的初衷:「教堂乃全校精神之所寄。」




- 04 -

聯合教堂

建築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賴特設計的聯合教堂,是美國第一個重要的純混凝土結構建築,也被認為是賴特建築生涯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賴特這樣解釋自己的設計理念:「為何不建造這樣一座殿堂,不是以多愁善感壓過理智的方式敬獻給上帝,而是敬獻給人,供人們在此聚集,以上帝的名義探究人的自身。它將是一座現代的聚會場所,一個帶給人快樂的空間。」



在聯合教堂里,聽眾席是一個有樓座的立方體空間,講台伸向中央空間,推進到由信眾圍繞著的地方,教堂頂部鑲嵌著25扇彩色天窗,光線經過濾傾瀉而下,形成一個極具向心力的溫暖有力量的空間





- 05 -

內維格斯朝聖教堂

建築大師:戈特弗里德·玻姆



德國著名建築大師、1986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戈特弗里德·玻姆的建築生涯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利用教堂建築塑造城市景觀,並探索各種新的可能。


1963年,德國建築師戈特弗里德·玻姆設計了位於德國魯爾區以南一座小鎮上的內維格斯朝聖教堂,仿佛在小鎮如畫的環境中,放入了一座混凝土山。玻姆認為宗教建築應該喚起人們的情感回應,他希望通過鐵路、公路或步行前來的人們都可以從很遠處看到山峰形態的混凝土結構。



教堂屋頂呈現出獨特的摺疊形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贏得了各種各樣的稱號,包括「上帝的岩石」「聖母瑪利亞的玫瑰」,還有人說它看起來像是冰山或水晶。


玻姆在他的普利茲克獲獎感言中說:「我不曾高估過建築對人類的影響,但至少由它們所造就的城市為不能和諧共生的人類做出了不少貢獻。」




- 06 -

田野教堂

建築大師:彼得·卒姆托



2006年的秋天,一場持續了三周的大火,給人們留下了一座驚世駭俗的教堂——克勞斯兄弟田野教堂(Bruder Klaus Feldkapelle),它是一處隱藏在堅實外表下的神聖空間。它的設計者是彼得·卒姆托,一位低調的普利茲克獎獲得者。



教堂最有趣的方面在於它的建造方式,最初它是一個由112根樹幹支起的棚頂,在框架完成後,混凝土被一層一層地澆築夯實在現有表面之上,當24層混凝土固定完成後,木框被點燃,留下一個中空的黑腔和燒焦的牆壁。



教堂沒有衛生間、自來水和電力,有的只是焦化的混凝土和鉛制地面,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天窗像是一顆閃光的星星,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教堂成了許多人的朝聖之地。




- 07 -

巴西利亞大教堂

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



巴西利亞大教堂與同時期的歐洲教堂有著很大的區別,如果不提前說明,你可能不會想到這是一座教堂建築,它的設計者是巴西最負盛名的當代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


這座教堂,如今已經成為巴西的象徵之一。奧斯卡·尼邁耶為現代主義建築思想添上了個性特色和華麗的外衣,並將曲線的美感融入建築,創造出一種獨特的美。



尼邁耶摒棄了所有關於教堂的陳舊設計思路,他將教堂的外形設計成傘的形狀,直插入天空,寓意接近天堂。


教堂內部的穹頂上,則由藍色、白色、綠色的玻璃組成天空的意向,讓人覺得無限廣闊。





- 08 -

光之教堂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位於日本大阪的光之教堂,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著名的一座。


教堂設計極端抽象簡潔,沒有傳統教堂中標誌性的尖塔,但它內部是極富宗教意義的空間,呈現出一種靜寂的美,與日本枯山水庭園有著相同的氣質。



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絕對的圍合,創造出一片黑暗空間,讓進去的人瞬間感覺到與外界隔絕,陽光從牆體的水平垂直交錯開口處泄進來,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字」——讓人感覺神聖、清澈、純淨、震撼



銳利的直射光照破黑暗,把十字形的光影投向牆壁、地面,以及信眾席,讓人的精神找到了棲息之所。


安藤忠雄說:「我很在意人人平等,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神父與觀眾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階是往下走的,這樣站著的神父與坐著的觀眾一樣高,這樣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華。」




- 09 -

千禧教堂

建築大師:理察·邁耶


「白色派」代表建築大師理察·邁耶設計的千禧教堂,位於羅馬東部郊區,這座地標性的建築是教堂設計的一個典範,不管是空間的開放性,還是天馬行空的造型,都使它在眾多教堂之中格外引人注目。



如船帆狀的三片白色弧牆,層次井然地朝垂直與水平雙向彎曲,弧牆像三件巨大的盾牌,護佑著教堂裡面的信徒,弧形牆面在高度與規模上,向中央依次遞增,使得整體的結構重心向中央靠攏,達到構圖上的平衡,也增添了一股生命的律動。



建築內部則充分地體現了自然光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光線透過建築間的縫隙照亮了整個空間,陽光透過入口立面和祭壇立面,營造出壯觀的氛圍。




- 10 -

鄉村小教堂

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扎



葡萄牙建築大師、普利茲克獎得主阿爾瓦羅·西扎在葡萄牙南部的阿爾加維(Algarve)風景區內,設計建造了一座簡單的鄉村小教堂,整個建築最大的特點在於「自給自足」,它完全不用依靠來自外部的電、熱或自然水的供能,西扎將這座教堂描述為「一個純粹的建築項目」。



建築色調沿襲了在西扎建築作品中常見的米色,U形立面是這座小教堂最顯著的外部特徵,教堂只有一個入口,正面是在山坡上砌成的露台。建築後方有一個開口,陽光可以透過這個開口進入教堂,為這座沒有通電的教堂提供照明,也可以視其為一種宗教隱喻。



走極簡路線的教堂內部沒有多餘的點綴,牆面和地板都是白色的,唯一的色彩來自木製家具,具有調節作用的材料諸如隔熱磚、石灰石、瓷磚等,也被西扎充分利用在建築內部,一個「冬暖夏涼」的環境就這樣生成了。



- 11 -

格魯威特教堂

建築大師:詹森·克林特



在哥本哈根郊外的山頂上,有一座由600萬枚黃磚組成的表現主義經典建築,它由丹麥建築大師詹森·克林特(Jensen Klint)設計,是為了紀念一位19世紀著名的丹麥牧師、哲學家、歷史學家、讚美詩人格魯特威而建造。


教堂的外部牆體造型模仿了丹麥傳統鄉村房屋和教堂的外牆,入口大門節節上升的設計酷似一座巨大管風琴的樣式,因此該教堂被暱稱為「管風琴」教堂。



教堂室內空間層高極高,兩側層層疊疊的高大立柱和拱券從近到遠形成了細密的視覺豎線,強化了空間感。洞穴般的內部幾乎完全沒有裝飾,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古典哥特建築對於崇高空間的追求,不加粉飾的手工磚作,體現出對工藝的自信,同時也是對現代主義空間純粹性的表達。




- 12 -

紐西蘭紙教堂

建築大師:坂茂



2011年2月,紐西蘭基督城遭遇地震,當地的標誌性建築 —— 132年歷史的克賴斯特徹奇大教堂被嚴重損毀,這對剛經受完地震的居民而言,意味著另一種精神意義的倒塌。建築師坂茂團隊迅速趕到基督城,對紙管材料進行重新切割調整,最終建成一個具有高硬度且環保的臨時大教堂,可同時容納 700多人。



坂茂說:「主教很滿意,就是覺得連十字架都用紙管會讓人感覺很『廉價』。我告訴他,日語裡『紙』的發音和『神』一樣,他最終接受了設計。」


時至今日,紙管教堂依然在使用,它不僅發揮著教堂的作用,同樣用於召開音樂會等各種活動。


建築師用最廉價的材料,造出了最美好的希望。在坂茂看來,這樣的災後建築,不僅是為特定人群服務的宗教場所,更是撫慰心靈的靈魂居所。




結語


如今,教堂已經不僅僅是舉辦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很多人心靈的居所。


即使不向上帝祈禱,我們也能在其中感受到寧靜。


參考資料:

《放大偉大建築的細節》(作者:【美】菲利普·朱迪狄歐;伊莉莎白·道林,譯者:陳勛琴,出版社:河南美術出版社·讀客文化)

《當代教堂建築設計中對宗教精神的表達》(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碩士論文,作者:谷蘭,指導教師:張頎)

《10個最特別的大師教堂,見證信仰!》(公眾號:環球觀築)

《建築5分鐘 | 祝曉峰:路思義教堂——用現代結構營造的宗教空間》(公眾號:行走中的建築學)

《他是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第一位德國建築師,他的朝聖教堂是我最喜歡的粗野主義教堂!》(公眾號:時尚芭莎藝術,作者:臧楠)

《一把火燒出來的教堂,Bruder Klaus 教堂 / Peter Zumthor》(Archdaily)

《管風琴教堂:哥本哈根「城市之冠」 | 經典再讀139》(公眾號:行走中的建築學)


好書推薦

《世界建築大師圖鑑》

解讀了從古埃及到當代在建築史上頗負盛名的67位建築師,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生平經歷、思想、代表建築。按照時代劃分,分為「古代至中世紀的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17世紀的建築師」「18世紀至19世紀前半葉的建築師」「19世紀後半葉至20世紀的建築師」「20世紀的建築師」「20 世紀—21 世紀的建築師」等七個部分。

《貝聿銘建築探索》

貝聿銘是世界級的建築大師,他的作品大氣莊重、謙虛沉穩,又不乏靈動巧思,在西方現代主義風格中融入了東方式的意境與詩韻。本書凝結了多位專家對貝聿銘職業生涯和作品風格的研究成果,全面收錄了海內外有關貝聿銘的相關出版物資料,並加以梳理分析和評論,是一本學習、研究貝聿銘的大成之作。

《一本書讀懂安東尼·高迪》

《一本書讀懂安東尼·高迪》一書內容涵蓋高迪的個人故事、設計理念分析、設計作品賞析,所配圖片包括設計草圖、平面花紋、立體結構等,讀懂安東尼·高迪,這一本書就夠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