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慧呈現的MoMA館藏,除了夢境還有什麼?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12-27T13:44:43.917494+00:00

近期,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示了特別展覽項目《無人監控》,呈現藝術家雷菲克·阿納多爾利用人工智慧演繹的館藏作品。

如果一台機器將MoMA的館藏全部看完,它會做什麼樣的夢?會再現?還是會創造?近期,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展示了特別展覽項目《無人監控》(Unsupervised),呈現藝術家雷菲克·阿納多爾(Refik Anadol)利用人工智慧演繹的館藏作品。這些抽象的巨大圖像,仿佛能將你帶入人工智慧的數據夢境中。然而,也有評論家對人工智慧作品如何與館藏藝術品保持關聯性等問題提出質疑,認為前者呈現的只是夢境,無法反映出人的情感,並非先鋒藝術品。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大廳里瀰漫著色彩與三維動畫。這是雷菲克·阿納多爾(Refik Anadol)的《無人監控》(Unsupervised)項目,從24英尺高的LED牆中迎接觀眾的翻滾形狀是博物館的藝術、設計和攝影收藏,它們經過分析、數位化、輸入算法後,以這樣壯觀的形式呈現出來。

阿納多爾,《無人監控》項目,展覽現場

阿納多爾,《無人監控》項目,展覽現場

雷菲克·阿納多爾是一名土耳其裔美國新媒體藝術家、導演,也是機器智能美學的研究者,以其突破性的數字藝術作品和公共裝置而聞名。他的作品探討了如今計算機對人類社會提出的不可避免的挑戰和可能性,也深入探索了技術、創造力和現代藝術之間的化學反應。阿納多爾擅長以周圍的數據為主要材料,以計算機化思維的神經網絡為合作者,將我們數字記憶的可視化推向新的邊界,並由此擴展了藝術、建築、敘事和身體運動的可能。

2016年,阿納多爾啟動了其「機器幻覺」(Machine Hallucinations)項目,意在探索基於集體視覺記憶的數字美學。安納多爾將機器智能看作是人類意識的合作者,基於大量的數據運用DCGAN、PGAN和StyleGAN等算法,深入我們外部現實中未被認識的層次。

阿納多爾,《無人監控-機器幻覺-MoMA》,2022; © Refik Anadol Studio

阿納多爾,《無人監控》項目,展覽現場

2021年,阿納多爾在數字平台FeralFile舉辦了「無人監控」同名展覽。他設計並訓練了一台複雜的機器學習模型,去詮釋MoMA館藏中可獲取的視覺元數據,項目成果是一件實時生成全新超現實圖像的軟體藝術,其機器學習模型在讀取MoMA館藏數據時,重新想像現代藝術的軌跡,致敬歷史,也編寫未來。

而在近日MoMA的冬季展覽中,《無人監控》項目則幾乎囊括了博物館收藏的每一件物品,自動實現了現代主義的進步概念:輸入藝術史,輸出先鋒藝術。

這一故事背景也引出了一些關於「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創造力等相關的有趣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過去?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這座昔日激進藝術的陵墓,又該如何保持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是,讓計算機做一些「藝術」事情的衝動,說明了我們對人類何以為人的焦慮——如果軟體可以創造藝術,那麼留給我們的又是什麼?

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館藏作品經由人工智慧在《無人監督》項目中輸出而成。

《紐約時報》的評論認為這是一個可怕的問題。阿納多爾在這裡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在他的實證主義視野中,進步和存在主義的懷疑都有著如同TED演講中的令人窒息的樂觀主義。阿納多爾將他的作品描述為機器的「幻覺」和「夢境」。這很恰當,因為軟體以一種似乎超真實、令人眩暈和錯誤的方式展現著圖像。用人工智慧工程師的行話來說,當一個程序產生虛假信息時,它就會產生「幻覺」。

在過去幾年裡,隨著相關程序,如OpenAI的Dall-E和谷歌的Deep Dream等程序的上市,許多用戶測試了這些應用程式複製或修改藝術史上最偉大作品的能力,通常是以簡單的「沉浸式體驗」模仿開始。

與此同時,攝影師托比昂·羅德蘭(Torbjørn Rødland)的眼光更為挑剔,從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到威廉·埃格爾斯頓(William Eggleston),他使用Dall-E重現了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攝影史傑作。當然,他的實驗並沒有讚美這些技術,而是展示了這些技術的缺點和沉悶感。

《無人監督》項目中呈現的人造圖像影子

MoMA的創始館長阿爾弗雷德·巴爾( Alfred Barr)和第一位攝影策展人博蒙特·紐霍爾(Beaumont Newhall)在攝影技術媒介被確定為美術作品前就開始收購和展出攝影作品。雖然目前人們對機器製作的圖像仍持懷疑態度,但該博物館對數字媒體也採取了同樣的做法。阿納多爾與MoMA策展人在一次公開談話中提到了這一歷史的重演。

今年9月,MoMA宣布出售自1990年以來由其管理的弗朗西斯·培根、皮埃爾·波納爾等人的傑作,以便其擴展數字藝術領域。MoMA建築與設計部門資深策展人,研究與發展部門主任保拉·安特那利(Paola Antonelli)說:通過這項委任,MoMA強調了其對藝術家嘗試新技術的支持,新的技術充當著擴大藝術家詞彙量、影響力的工具,也在幫助社會提升理解和管理變化的能力。」

《無人監督》項目中呈現的MoMA館藏攝影

82年前的攝影部的形象在阿納多爾的數據藝術中翻騰,包括了Rødland的照片。此外,《神秘島》、《模擬人生》等電子遊戲也在展廳里展出。據推測,該項目還包含了挑釁性的主題——性、暴力、種族主義。畢竟藝術家們記錄了漫長而痛苦的20世紀。但《無人監控》(Unsupervised)項目是如此抽象,你永遠不會知道費斯·林戈爾德(Faith Ringgold)的那描繪了20世紀60年代起義的血腥場景《American People Series #20: Die)》變為了黃色、棕色和紅色的色調。事實上,現代藝術博物館表示,該軟體的設計不是為了產生可識別的數字。它可以是任何東西。

然後,每隔幾分鐘,大屏幕就會閃爍一下,柔和的顏色變成了一系列圖表。阿納多爾納入了MoMA大廳實時環境的變化——光線、運動、聲音和天氣——這些數據也會影響著不斷變化的圖像。也就是說,現代藝術的歷史將隨著此時此刻公共空間的活動情況而有所改變。這就像《侏羅紀公園》等好萊塢電影中描述的黑客行為一樣,用這些界面來緩解觀眾對編程的厭煩。

阿納多爾納入了MoMA大廳實時環境的變化——光線、運動、聲音和天氣——這些數據也會影響著不斷變化的圖像。

在MoMA這樣展現近代史上最聰明的藝術作品的地方,這些引擎後的戲劇性窺視讓人感覺是高高在上的。它們真的需要如此閃爍嗎?

《紐約時報》的評論員特拉·維斯迪爾(Travis Diehl)認為,《無人監控》項目表明,如果你有足夠的計算能力,創造下一個先鋒藝術應該是很容易的。這就好像人工智慧在代替我們產生幻覺和做夢的同時,無需擔心糟糕的旅行和噩夢。但那些糟糕的旅行和噩夢依然存在。由此,《無人監控》只是一個屏幕保護程序。

MoMA冬季特別展覽項目:《無人監控》(Unsupervised)將展至2023年3月5日。

(本文綜合自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公號及《紐約時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