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榮寶22秋拍】榮寶秋拍給您上摺子了

北京榮寶拍賣 發佈 2022-12-27T16:14:35.465167+00:00

很多人可能認為歷朝歷代都是用奏摺的。實際上,奏摺是一個專用名詞,是清代專有的一種文書,只有在清朝才可以用它。




奏摺,我們經常聽到,可謂耳熟能詳。皇帝有時會在奏摺中御批「朕知道了」「朕安」。很多人可能認為歷朝歷代都是用奏摺的。實際上,奏摺是一個專用名詞,是清代專有的一種文書,只有在清朝才可以用它。




圖片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按字書「奏」字為進言之義,在古代書經中有「敷奏以言」之句,所以後世臣下進言於帝王稱曰


唐代職官中中書舍人二員,掌侍從令書奏疏(詳見《通典》),臣下進奏之文,匯集成卷名為奏議,有《陸宣公奏議》傳世。





明初定臣民具疏於朝廷者為奏本,明葉盛《水東日記》載「國朝之制,臣民奏事稱奏本。」。明《萬曆會典》中還有規定「循例奏報、奏賀、乞恩、認罪,繳勒、謝恩並軍民人等陳情、建言、申訴等事俱奏本」。


在明以前,臣工上言,有奏疏、奏本之名,其後又出現題本之名,與奏本分為二,核其內容為公事與私事之別。


到清代則明文規定製度,但改稱奏本為奏摺。在清代初年仍循明舊稱曰本,約在康熙、雍正年間出現奏摺之稱,其來源由於奏本形式改變之因,蓋此時臣工上言,均用長紙摺疊成之,因名之為折,遂為規定。


奏摺的使用,最初僅限於皇帝指定的少數親信官員。雍正皇帝即位後,進一步擴大了使用奏摺的範圍。除了康熙時期有奏事權的地方的將軍、督撫、提督和中央的大學士、尚書等人外,一些翰林、科道甚至地方上低微之員,亦允許上奏摺。



奏稿內容十分豐富,大致可分為請安、謝恩、繳批和陳事四類。前三類比較簡單,陳事折則非常繁雜,涉及內政、軍務、外交,上自國家政務,下至百姓瑣事,無一不包,大多不蓋印章,直接報告於皇帝,因而保密的程度很高。在當時,奏摺是皇帝控制政權,了解和掌堂握內外官員的動向的有效途徑。


奏摺用紙多為榜紙、本紙和毛邊紙,統稱素紙,均為竹紙。當時宣紙名貴,臣僚平常繕寫呈奏用不起,也沒有那麼多宣紙可供。奏摺每幅六行,左右兩幅稱為一扣或稱一開。每扣12行,每行計20個字,低兩字為平格,實寫18個字,余兩字作抬頭之用。



臣子繕寫奏摺,封好後裝入報匣,專差遞送經專門負責收發奏摺的內外奏事處,到達皇帝手中。皇帝披閱奏摺,皆用硃筆,稱「硃批奏」,發還給具奏人。雍正帝時,命令將前朝硃批奏摺繳還,此後成定製。


雍正後期,尤其是在乾隆時期,因奏摺成了國家的正式官文書,就逐漸形成一套嚴格的制度。只有高級官員始有資格用奏摺奏事。在公文程式、運轉關係以及繕寫的字體等方面,也都有繁瑣的規定,違者就會受到處分。奏摺送達皇宮,由皇帝用硃筆批示後 ,即稱為 硃批奏摺 。


雍正朝以後,奏摺經硃批後,在發還具奏人遵行之前,照例要由 軍機處抄錄一份,以供有關衙門傳抄執行和存案備查,稱為錄副奏摺。也有少數奏摺(如 言官 風聞奏事之折)皇帝不加批示,即以原折交軍機處存檔,不再錄副傳抄。還有個別事關機密之件,或因具奏人的請求,或皇帝認為不宜公開,即留在宮中,不發交軍機處抄錄,稱作留中。


雍正帝繼位不久,還下令凡 康熙帝的硃批奏摺及他本人批過之折, 在發還具奏人遵行後,必須於年終匯總繳還皇宮保存 ,個人不得私自留存和抄錄,並且從此成為定製。所以民間保留極少,為珍貴的研究宮廷歷史文化的第一手史料。



2022北京榮寶秋拍古籍部徵得奏摺、奏稿十餘件(LOT2402-LOT2417),其中LOT2405為請安折並皇帝御批,其他多為陳事折,內容非常豐富,涉及清代禁菸、造幣廠建造、稅務條陳、杭州織造新關防等事宜,反映晚清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制度,具有歷史價值和文獻資料價值。


精 品 賞 析



2405 瞿鴻機請安折並光緒帝硃批

清寫本 1冊附封 紙本

21.5×9.5cm

提要:是為時任江蘇學政呈光緒帝的請安折,內墨筆書「賀皇上天喜」於黃箋紙之上,外附紅紙,並裝於明黃雲龍織錦圖案封內。光緒帝御批「覽」。封上亦寫有「江蘇學政臣瞿鴻機跪封」字樣。此封后附五行,言明此折來龍去脈。此折書寫工整,文封俱全,內襯用紅紙,較為稀見。 按清朝典制規定,清代最重大的典禮莫過於皇帝大婚。此件為晚清眾瞿鴻機向光緒皇帝大婚所作的賀喜折,存世罕見。


瞿鴻機(1850-1918) 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字子玖,號止庵,晚號西岩老人。晚清曾任軍機大臣 。1871年(同治十年)進士,授編修。光緒初年,大考名列第一,擢為侍講學士。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年升為內閣學士。先後出任福建、廣西鄉試考官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蘇四省學政。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主張進行鎮壓。八國聯軍進攻北京,隨慈禧太后西逃。為慈禧太后撰旨,向帝國主義妥協求和,深得慈禧賞識,任工部尚書、軍機大臣、政務處大臣。其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位在六部之上,任外務部尚書。又代徐郁為內閣協辦大學士。位高權重,一時間為晚清第一重臣。1906年參與策劃清政府預備立憲,特旨派議政官制大臣,未就。907年由於與奕劻有矛盾,後被袁世凱用計參劾,又忤慈禧旨意,被劾開除回籍。與王闓運等吟詠結社,逍遙度日。1911年(宣統三年)遷居上海。袁世凱復辟帝制時,聘其為參政員,堅拒不就。1918年逝於上海。




2403 禁菸奏摺

載垣

清寫本 1張 經折裝 紙本

21.5×117cm

提要:此折陳述禁菸對中國的必要性,後又從耕地,蠶桑,學習西方技術三方面陳述社會現狀,並提出諸多建議。愛新覺羅·載垣(1816—1861年),清朝宗室親王、大臣。清聖祖愛新覺羅·玄 燁六世孫,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的五世孫,怡恪親王奕勛次子。世襲和碩怡親王爵位,十二家世襲鐵帽子王之一,咸豐帝顧命八大臣之首。



2404 治理鹽政文稿

劉坤一

清光緒二十四年寫本 14張 紙本

23×37cm

提要:紅格稿紙,版心有繡鳳樓字樣,14頁,記錄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劉坤一治理鹽政的內容,包括奏摺和上諭內容。



2408 造幣廠稟折

民國蔡璋、畢恩慶 1件 經折 水墨紙本

21×108cm

提要:此為民國造幣廠監修新廠委員蔡璋、畢恩慶稟折,內容為新造幣廠的建造工程。文中提及北洋舊廠,此新廠可能為上海造幣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央造幣廠。


中央造幣廠,即現上海造幣廠,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光復西路17號,仿美國費城造幣廠樣式建造,民國時期統一貨幣制度的重要實踐,我國四大造幣廠之首。國內唯一、世界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鎳包鋼硬幣坯餅生產基地,擁有最先進的硬幣、金銀幣(章)製造設備,鑄造了第二到第五套人民幣流通硬幣,製作新中國第一套金質紀念章、第一套紀念金幣、第一套普通紀念幣,完成2008 年奧運獎牌「金鑲玉」的設計製作,6 次獲得世界最佳硬幣獎。


近代以後,上海成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和貿易港,當時中國雖然生產了大量的「小頭」、「大頭」,作為中國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各地鑄造的銀元成色不統一,即使同一個造幣廠在不同時期生產的銀元的成色也不穩定。上海的商家,尤其是外商,堅持使用鷹洋作為結算單位,拒絕使用中國銀元。


在上海的外商注意到,中國的貨幣混亂情況影響到貿易的正常進行,幾次三番向中華民國政府建議,由上海的銀行同業公會出面,成立專門的機構,建設造幣廠,生產統一的銀元,逐步替代鷹洋,成為上海和中國的流通貨幣。1921年,銀團籌集到一筆資金,購進103畝土地,開始建設「江蘇造幣廠」(當時,上海屬於江蘇省)。沒過幾年,北洋政府倒台,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國民政府願意追加注入資金,收購造幣廠,於是,這個「江蘇造幣廠」還沒有投產就易幟為「中央造幣廠」,即今上海造幣廠



2409 花名冊滿漢文二件

清寫本 2件 經折 水墨紙本

提要:此兩冊花名冊分別由滿漢文寫就,內有貼黃和帖紅,有挖補,挖補部分有缺失,內容應為八旗軍官花名冊,帖黃和帖紅內容為軍官頂戴花綾品級,和「現病」「現缺」等字樣。



2412 陳驥書稅務條陳六則

清光緒三十一(1905)年 1件 經折 水墨紙本

21.7×120.8cm

提要:此冊為陳驥呈稅務條陳六則,落款光緒三十一年(1905)。對稅務改革提出諸多建議,並參照東西各國提出了許多新的思路。



2415 圓明園八旗公立小學堂要略表

清寫本 1件 經折 水墨紙本

20.5×140cm

提要:此折為圓明園八旗公立小學堂要略表,此小學地址在頤和園新建宮門,學生人數150人,學員16人。表格包括學員要略表、學科要略表。



2416 祥大人奏底

清光緒二十五(1899)年 1件 經折 水墨紙本

22.8×85cm

提要:此為祥大人奏稿底本,內容為帶領旗人彈壓考試人等,奏曰:考試人等於19日入場,20日考試各安本分,並無事故等等。後半部分為滿文。



2417杭州織造咨呈

清光緒三十(1904)年 1張 經折 水墨紙本

26.5×140cm

提要:此折前有奏摺,奏皇太后、皇上,後為呈工部文,蓋有杭州關㨨分工部分司之關防。內容為接收新關防印事宜,落款光緒三十年(190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