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考研熱引發的思考

甘肅華圖教育媒體 發佈 2022-12-28T07:47:42.589653+00:00

據媒體報導,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457萬人,連續7年保持高增長趨勢。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在110萬左右,這意味著457萬考生中將有約3/4的人落榜。

【熱點連結】

1.據媒體報導,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457萬人,連續7年保持高增長趨勢。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在110萬左右,這意味著457萬考生中將有約3/4的人落榜。考研承載著許多人「爭上游」的渴望與希冀,承載著他們對更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在當下供求關係失衡的格局下,考研競爭漸趨激烈,考研培訓於是成了眾人爭搶的「香餑餑」。激烈競爭之下,選擇考研機構的學生越來越多,考研的「產業鏈條」愈發龐大。

2.《中國考研培訓行業白皮書2021》顯示,中國考研培訓市場規模已超110億元,年增長達30%以上。多家市場機構預測,2024年考研產業市場規模或將超過200億元。對於部分考生而言,考研培訓確實是「硬需求」。據市場機構統計,有約22%考生在考研培訓中支出超過了1萬元。一位考生告訴半月談記者,動輒幾千上萬的培訓費成了自己最大的生活開銷,「但只要能『上岸』,貴也值得。」一名跨考不同專業的考生也表示:「找對考研機構很重要,剛備考時一頭霧水,如果沒人帶著梳理考點,自己很難弄明白。」考研焦慮在傳遞中不斷感染和影響更多人,讓他們身不由己、欲罷不能地參與到考研培訓之中。

3.考研市場在「野蠻生長」的情況下,考研機構也暴露出一些亂象,讓部分學生陷入低效競爭,甚至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考研培訓市場中,師資力量並沒有一些培訓機構所吹噓的那樣強大,有的教育教學也不夠專業化、規範化。而為了贏得考研學生的信任和認同,有些培訓機構往往打著「與高校有內部關係」等幌子來進行忽悠和欺騙。考研培訓機構的推波助瀾,不僅加劇了考生之間的競爭,也會給高校招生帶來壓力與挑戰。經過培訓機構「流水線式」的規訓,一些考生陷入模板化、套路化的應試中,其專業素養和考研高分並不匹配,使得人才選拔的標尺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政策理論】

1.背景

近年來考研人數持續走高,當然不排除很多青年志存高遠、一心向學的因素,但客觀而言,也與時下大學生畢業人數持續攀升,進而導致就業困難有關。眾多學子轉而考研,不僅可以積累學業資本,提高學歷門檻,也能夠部分緩解現實的就業壓力。

而當一個龐大的人群紛紛投向考研,圍繞這一目標,自然就會出現一種生態、一條產業鏈。媒體報導稱考研已形成產業化,這不難理解。只要存在需求,就會出現供給,而當這種需求被體系化、具有了一定規模,則產業鏈不斷延伸並完備,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了。

2.問題

(1)隨著高校和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日趨激烈,「考研熱」持續升溫,大部分的同學對考研沒有很好的認知,主要是迫於就業壓力選擇考研,藉此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只有一小部分是由於出於對科研的興趣或其他原因而決定考研,反映出一部分學生只是為了暫時逃避巨大的就業壓力,將考研作為一個緩衝期。

(2)大部分的大學生對考研所報考的專業和學校信息還不夠充分了解,對考研信息關注度不是很高,很多大學生盲目選擇加入考研大軍之中,對考研時間的準備、考研信息的搜集、考研專業的選擇、考研學校的選擇都準備不夠充分。

(3)高校在招生過程中選拔的標準大多數是「唯分數論」,只有取得優異的成績才有機會繼續深造,這也迫使考生不得不選擇一些相對的捷徑,報輔導班。這樣導致高校在選拔人才的時候不能夠真正的招到合適的人才。

(4)現在就業形勢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高學歷得到好工作的機率更大。此外,研究生工資待遇普遍高於本科生,未來職業晉升階段研究生可能上升空間更大。

(5)考研熱的背後是就業市場對學歷的熱捧。有專家分析,高校擴招後本科畢業人數不斷增加,不少崗位招聘環節上提高對崗位學歷要求。為了拿到入職「敲門磚」,越來越多人加入考研大軍。

3.對策

(1)政府在就業政策制定、完善方面需又快又好。一方面,針對畢業生越來越多的客觀情況,需適時開展調查,掌握大學生就業方向與細節,便於有目的的完成好相關頂層設計。另一方面則是應當穩紮穩打,真正出台有利於就業優先政策,規範好就業市場提高就業率。

(2)高校在招生和畢業生的職業規劃中要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引導高校畢業生理想的對待考研,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能夠確保大學生畢業後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在高校招生方面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運用,讓真正有才能、有志向的人才招的進來。

(3)對考研培訓市場政府要給予監督,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範制度來規範培訓市場能夠健康發展,有效監管不良培訓機構的行為,有效懲戒惡性行為。

(4)考生個人也要理性選擇自己的職業規劃,不要盲目加入考研大軍,是繼續考研深造還是就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不能為了逃避就業,盲目選擇去考研,只有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有個美好的未來。

(5)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也要合理的為應屆大學生設置合理的崗位,在選人、用人思想觀念方面,培養戰略性思考,養成正確選人、科學用人、合理擇人的習慣,要摒棄唯學歷論用人的思想。

【知識運用】

1.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就業難度變大,考研逐漸成為一些大學生的選擇,考研的同學也越來越多,考研的人數逐年增長,考研競爭漸趨激烈。針對這種考研熱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2.在考研過程中有些考生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選擇參加一些輔導班。但考研培訓市場在「野蠻生長」的情況下,考研機構也暴露出一些亂象,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考研培訓市場中,讓部分學生陷入低效競爭,甚至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對此談談你的理解。



熱點:考研熱引發的思考

1.【評分要點】

(1)考研熱是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和水平的提高,一些畢業生認識到知識和教育的重要性,追求高學歷、好工作和好生活也變得正常。但對於考研也需我們理性看待,有好的積極的一面,但也不可忽視考研熱背後存在的問題。

(2)積極的意義主要是:可以培養高端人才,為國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梯隊,完善人才體系;同時還可以提高國民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補齊整體素質偏低、科學素養不高的短板;最後,促進人的發展。通過考研和研究生學習,不斷激發學生自身潛能,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自制能力以及對於知識的理解。

(3)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盲目考研,缺乏理性思考; 逃避就業。功利化。考研不為能力和學術,僅為一紙文憑,某種程度上也是教育資源的浪費。所以應該多措並舉,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優化完善研究生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改善企業用人標準,通過政策導向和宣傳引導,改變企業「唯學歷論」的用人模式,以能力為導向;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學校幫助學生樹立職業規劃。


2.【評分要點】

(1)法律不完善,監管不到位,考研輔導市場在需求高漲的促進下得到蓬勃發展,但發展背後存在的問題也同樣需要重視。目前沒有針對考研輔導機構的專屬法律,導致考研輔導機構的准入門檻低,運營過程沒有法律規範、行業投訴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的出現。

(2)考研輔導機構虛假宣傳,為了爭取到更多生源,很多考研輔導機構便通過大肆宣傳來吸引學的注意力。在廣告中宣稱有名師授課、押題命中率高、硬體設施好等誘人條件。考研輔導機構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學生維權意識差且缺乏維權途徑。

(3)為了幫助考研輔導市場解決現存問題,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需要政府、考研輔導機構和考研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完善法律法規,規範行業發展。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完善投訴維權途徑。考研輔導機構角度需要堅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強自身硬體設施和軟實力建設,提高競爭力。考生需要提高自我警惕的意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強維權意識,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