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關於桉樹生態影響問題的說明

務林人 發佈 2022-12-29T02:16:46.681896+00:00

國家林業局關於桉樹生態影響問題的說明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於2009年就桉樹人工林的生態影響作出了說明。  全文如下――  桉樹原產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國家林業局關於桉樹生態影響問題的說明


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於2009年就桉樹人工林的生態影響作出了說明。

  全文如下――

  桉樹原產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我國引種桉樹已有110多年的歷史,現已成為我國南方速生豐產林的戰略性樹種,桉樹和楊樹、松樹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速生樹種。桉樹具有適用性強、生長快、輪伐期短、病蟲害少、萌芽更新快等特點,我國現有桉樹人工林230萬公頃,約占全國人工林總面積的8%。社會上傳言桉樹是「抽水機」、「抽肥機」,桉樹林內「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甚至傳言「桉樹有毒」等等,我們作為桉樹科技專門研究機構,願意就此做出科學客觀的說明。

  桉樹具良好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桉樹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發展桉樹人工林產業,首先可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從種苗、造林、營林,到木材採伐、加工利用全過程中,均可產生就業機會。據估計,每公頃桉樹人工林可產生直接就業職位4人。同時,在桉樹豐產林項目實施過程中,使農民學會了現代營林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

  桉樹為社會創造財富。桉樹木材廣泛用於製造漿紙、人造板工業、房屋建築、家具製造、園林綠化等。桉樹的經濟效益豐厚,種植桉樹的經濟回報率是目前很多產業中最高的之一,因此,華南地區有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主或個體戶紛紛投資發展桉樹人工林產業。科學種植桉樹,還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首先,桉樹人工林是一個巨大的碳庫,據研究,每公頃桉樹每年可吸收9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在退化地上營造桉樹,可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土壤生物量增多,並使造林地區的小氣候得到改善,生態環境變化。雷州半島過去是赤地千里,環境惡化,森林覆蓋率只有8%,1954年開始大量營造桉樹人工林,現有桉樹近3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稱為南亞熱帶重要的農業大市。

  關於桉樹生態影響問題的說明

  (一)桉樹無毒

  以下事實可以證明桉樹不但是無毒的,而且還可以被動物和人類直接利用。

  澳大利亞的動物考拉(樹袋熊),生活在桉樹林中,專吃按樹葉為生,如果桉樹有毒,動物能吃嗎?此外,澳大利亞從南到北到處都是桉樹林,各大城市的飲用水源的涵養林基本上都是桉樹,澳大利亞人從未反映過桉樹林區的水源不好,更不要說有毒了。再有,桉樹有一種副產品――桉葉油,從桉樹葉中提取出來的一類天然化合物,是用於化妝品和藥品的原料,很多喉片中即含有桉葉油成份。

  (二)科學經營桉樹,不會造成地力衰退

  所有人工林樹種,由於實行集約經營,都會造成一定的肥力減低,因為人工林生長快,密度大,吸收的礦物營養多,再加上一些地方農民將枯枝落葉全部取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這很正常。是不是土壤肥力下降了,土地就荒廢了?沒有那麼嚴重。關鍵是科學管理,補充養分,採用配方施肥,土壤缺什麼就補什麼,問題就解決了。

  附表:桉樹與其它作物吸收和帶走的礦質營養量比較

  物種

  吸收量(公斤/公頃/年) 帶走量(公斤/公頃/年)

N P K N P K

  尾巨桉

(巴西) 76 6 43 15 1.5 18

  馬占相思

(中國) 307 10 110 50 3 18

  玉米 160 30 15040 8 38

  橡膠 312 33 16316 3 12

  椰樹 90 14 15040 7 100

  咖啡 110 9 12040 3 48

  註:數據來自澳大利亞JohnDavidson教授

  上表說明,桉樹無論是吸收還是帶走的礦質營養量,較其他作物物相比都不是最多的。因此說,桉樹會導致嚴重的土壤退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以湛江地區為例,成立於1954年的雷州林業局,種植桉樹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面積70萬畝,90%都是桉樹人工林,照某些人的說法,這裡的土地早該荒廢了,恰恰相反,這裡的林地越來越好,桉樹人工林的產量一代更比一代高,70年代前的生長量只有0.3立方米/畝.年,現在達到1.5立方米/畝.年,這是為什麼,就是依靠科技,一是使用了桉樹新品種;二是採用配方施肥技術;三是現在當地老百姓燃料問題解決了,枯枝落葉回歸土壤,因此桉樹越種越好。

(三)桉樹林下同樣具有生物多樣性

  由於桉樹林是一種人工生態系統,又是集約經營的純林,其生物多樣性比自然生態系統肯定簡單多了,但決沒有到「地上不長草」的程度。據華南農大謝正生等在雷州半島5個不同地點桉樹林下調查結果,採集到桉樹林下植物種類共計61科127屬150種,證明桉樹人工林對雷州半島的森林植物多樣性並未造成降低。福建長泰岩溪林場洪長福等對漳州尾巨桉林下植被調查表明:林下植被共有29科49屬53種,同樣說明「桉樹底下不長草」是沒有依據的。

  在桉樹的原產地澳大利亞,桉樹林中動植物資源豐富,走進按樹林隨處可見到袋鼠、鳥類和爬行動物,地上則有茂密的灌木和雜草。個別情況下,按樹林下植被很少,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桉樹種得太密,林下無陽光,營養競爭激烈,造成植被稀少;二是有些地方在造按樹之前本身就沒有植被,桉樹長起來了,只能說明桉樹的適應性強;三是人工撫育強度太大,除草及時,高度集約經營,導致沒有雜草。

(四)桉樹不是「抽水機」

  科學研究表明,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乾重),松樹需要消耗1000升水,相思、黃檀、香蕉、咖啡需要800升以上,而桉樹只需要510升。可見,桉樹的水分利用效率很高。由於桉樹生長快,總的用水量可能會比其他樹種多一些,但並不構成危機,例如,桉樹在雷州半島的年水分蒸騰總量只占年降雨量的1/3左右,蒸騰+蒸發量為1000-1100毫升/年,遠小於年降雨量1500毫米,不會造成地下水減少。並且,中澳合作項目「桉樹與水」研究結果表明,雷州半島桉樹林夏季對地下水的補給是明顯的,具有一定的水源涵養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