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宜居城市,阿德萊德

勞務派遣吉經理 發佈 2022-12-29T10:19:28.188812+00:00

在9月4日由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2019年全球宜居城市指數報告中,澳大利亞占據了全球十大宜居城市中的三席,分別是排名第二的墨爾本,第三的雪梨,和第十的阿德萊德。

在9月4日由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發布的2019年全球宜居城市指數報告中,澳大利亞占據了全球十大宜居城市中的三席,分別是排名第二的墨爾本,第三的雪梨,和第十的阿德萊德。然而相比於雪梨和墨爾本,位於紅土沙漠占據大部面積的南澳大利亞首府阿德萊德在全世界的名氣並不大,絕對是一個被忽視了的宜居城市。

阿德萊德(Adelaide)是南澳大利亞州(South Australia)的首府,也是土澳第五大城市。阿德萊德市於1836年建立,以當時的英國國王威廉四世(William IV)的妻子阿德萊德女王(Queen Adelaide)的名字命名。威廉四世為著名的維多利亞女王的親三叔,而她這個三嬸也出身高等貴族,為薩克森梅尼根公爵(Duke of Saxe-Meinigen)的女兒。

南澳大利亞州是澳大利亞聯邦所有州當中,唯一一個沒有靠英國流放過來的罪犯建設的州,是一個完全靠自由移民設計並建立的全國最「清白」的州,這也是當地人比較引以為傲的一點歷史,並且發展非常迅速繁榮,在二戰結束之前,阿德萊德一直是全國第三大城市。


整個阿德萊德大都會區(Adelaide Metropolitan Area)擁有約130萬的常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77%,使南澳大利亞州成為全國人口最集中的州之一。阿德萊德的人口組成中,第一名為祖籍英格蘭的人,占所有人口的39%;其次為澳大利亞人,占33%;第三名和第四名分別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分別占8.7%和8.5%,人口組成與珀斯類似。移民國家特點,在2016年的人口普查中,31.8%阿德萊德人出生在海外。南澳大利亞州位於澳大利亞中部時區,冬令時比中國快1個半小時,夏天實行夏令時,比中國快2個半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阿德萊德大都會區擁有19個地方政府(LGAs, Local Government Area),其中的阿德萊德市(City of Adelaide),也就是CBD區域,為全國第一個市級政府,1840年選舉產生了澳大利亞第一個市長詹姆斯·赫特爾·費舍(James Hurtle Fisher).

8月1日,我乘坐維珍澳大利亞航空(Virgin Australia)的VA231航班由墨爾本抵達阿德萊德,經過事先對航線的預判,選擇了一個左側靠窗的座位,不出意外地看到了CBD的全貌。並且得益於好天氣,在夕陽下的阿德萊德顯得非常優美。首先來欣賞一下阿德萊德CBD的全貌。

阿德萊德CBD與所有土澳城市的布局都不同,非常有特點,即整個CBD被一圈公園(Parkland)包圍,不管你通過什麼交通方式進入CBD,都要先穿過一片公園,非常愜意。途中下方巨大的橢圓體育場為阿德萊德港橄欖球隊(Port Adelaide)的主場Adelaide Oval,旁邊的主路為King William Road. 如果你的眼神夠好,順著這條主路,沿遠離CBD的方向會看到頂部為兩個尖塔的聖彼得天主教堂(St. Peter's Cathedral)。阿德萊德由於從建城起就鼓勵宗教信仰多元化,因此城市裡有許多不同宗教的教堂,也被稱為「教堂之城」(City of Churches).

如果你選擇通過公共運輸方式遊覽阿德萊德,那一定要在機場的公交站買一張交通卡。自動售卡/充值機就位於機場的公交站,卡費5澳元,學生卡和優惠卡卡費3.5澳元。又一次與全國各個城市都不同的是,阿德萊德的交通費採取單次刷卡制,即在阿德萊德大都會區內乘坐公共運輸,不論你去多遠或是去哪裡,會固定扣一次費用。但是這個費用分高峰期(Peak trips,周一至周五9.01am之前,3pm之後,以及周六全天)和非高峰期(Interpeak trips,周一至周五9.01am到3pm,以及周日與公共假日全天),前者每次扣$3.77, 後者扣$2.07. 雖然公交前後都有刷卡器,但上車只需刷卡一次(無論前後),下車無需刷卡。因此剛到阿德萊德的時候,我在車上還納悶為什麼所有人下車都不刷卡。

南澳大利亞州州議會(Parliament House South Australia)

北部CBD的主路North Terrace是全州各種文化中心、政府機構的聚集地,包括南澳最重要的兩所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和南澳大利亞大學都在這條路上。位於North Terrace和King William Road路口西北側的則是南澳的州議會。威斯敏斯特議會制度在這裡不介紹,我之前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有。南澳州議會下議院有47個席位,上議院有22個,目前自由黨是南澳的執政黨,並且在上議院也占據多數。不同於聯邦議會每3年進行一次大選,南澳的大選周期為4年。

由於資金不足,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議會從1874年開始建造,一直斷斷續續用了65年,直到1939年才達到了現在的模樣。有意思的是,即使這樣,這個議會仍然是一個半成品,因為原始計劃還有一個塔樓和圓頂。由於實在沒錢,計劃被擱置。下面這個議會的原始圖紙仍掛放在議會的走廊當中。

南澳議會下議院1889年6月5日召開,1936年Langdon Bonython爵士捐款了10萬英鎊使得現在的下議院得以繼續建設。有趣的是,南澳兩個州長,Tom Price(1905-1909)和Frank Walsh(1965-1967)都曾在下議院建設期間作為當時打磨切割石頭的石匠在工地上工作過。

每一個議會裡面都有一個不對外開放的圖書館,有上百年歷史的議會辯論稿件、州志及各種法律典籍等,這裡也不例外。南澳議會的圖書館中還藏有在南澳出版過的每一本書,議員並不是萬能的,因此當遇到自己不熟悉領域的議會辯論時,可以在這裡及時「充電」。

當天議會門口有一個小型抗議,School Strike 4 Climate,只有四五個學生。這個行動就是因那個瑞典女孩Greta Thunberg而火爆起來的。

文化之路

前面提到,North Terrace這條路上有著非常多的文化中心。比如州博物館。

建於1881年,有3.8萬個藏品的南澳藝術展覽館。

位於一起的阿德萊德大學和南澳大利亞大學。這兩個大學完全緊挨著,由於沒有圍牆,所以二者幾乎是融為一體,沒有清晰的邊界。但是我們只要看好大樓上的校徽,就知道自己現在在哪個學校的校園裡了。

同樣位於North Terrace上的是阿德萊德大都會區火車系統的總站阿德萊德站(Adelaide Railway Station),有6條服務於大都會區的火車線路。火車站於1856年4月19日開放,在1926年至1928年和1985年至1987年經過兩次重建。

North Terrace這條馬路很寬,中間是電車軌道,兩邊風景也很漂亮。

Adelaide Botanic Garden 阿德萊德植物園

在圍繞CBD一整圈的parklands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CBD東北角的阿德萊德植物園(Adelaide Botanic Garden)。這一片公園從1855年開始建設,歷經約2年,於1857年10月4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130英畝(51公頃),西接阿德萊德大學,北靠阿德萊德動物園。

阿德萊德動物園不是一般的地方,有全國唯一一對從中國租借來的大熊貓福妮和旺旺。2009年福妮和旺旺以每年100萬澳元的工資和土澳聯邦政府簽訂勞動合同赴澳打工, 這工資還真沒白給。旺旺福妮每年吸引約45萬遊客,並為動物園創造上千萬澳元的門票收入。過去10年間這對大熊貓共吸引150餘萬名遊客來阿德萊德旅遊,由此拉動的各類旅遊消費達到6.3億澳元。今年福妮和旺旺又以150萬澳元每年的價格續了5年合同,但是繁育研究資金由聯邦政府改由南澳州政府提供。

不同於雪梨的海德公園(Hyde Park)位於CBD中心, 阿德萊德這個植物園充當著和海德公園一樣的調節作用。

植物園的管理中心位於歷史建築Goodman Building當中,建於1909年,最初是作為市政電車基金(Municipal Tramways Trust)的辦公地。

植物園內最著名的建築是一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風格的溫室,The Palm House. 這個溫室1875年從德國進口過來,1877年對外開放並於1995年和2018年兩次修復,是土澳全國第二古老的溫室。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溫室是世界上僅存不多的由德國建築師設計的建築。因為大多數那個時代由德國設計師設計的建築都在二戰中被炸完了。

這個溫室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在1995年經過關閉修復後,由時任州長Dean Brown和首相Paul Keating共同揭幕開放。Paul Keating也是土澳歷史比較著名的首相,我對這人記憶最深的事情是他在下議院公然罵上議院議員是「不具代表性的臭泔水 (those unrepresentative swill up there)".

North Adelaide 北阿德萊德

North Adelaide是地方政府City of Adelaide的一個居民區,位於CBD北邊的River Torrens河以北,從CBD步行過橋即可,距離很近,這個區保留了大量的歷史建築和當時的風貌,因此非常具有參觀性。這個區同樣被公園包圍,相當漂亮。我個人是非常喜歡到這裡散步。

北阿德萊德區有著大量歷史建築,這些建築有教堂、學校、家庭房屋等,市政府在每一個有價值的建築門口都貼有標牌介紹這棟建築的歷史,以及部分所有者家庭的歷史等,停下腳步好好看一下,讓人完全沉浸於那一段輝煌歷史之中。

在由CBD前往北阿德萊德的路上,橫跨River Torrens的Adelaide Bridge之前,你的左手邊就是阿德萊德著名的體育場Adelaide Oval, 這裡舉辦重要的澳式橄欖球賽和板球賽等。這兩項運動也是土澳的國民運動。


Adelaide CBD

其實CBD我是不打算介紹的,任何一個城市的CBD都沒什麼可介紹的。一個存在歷史比較長的城市,CBD內部的確會散布一些歷史建築,但是總體上就是一個充滿寫字樓和商場的區域,沒什麼東西。但是阿德萊德的CBD著實是乾淨漂亮,在這裡貼幾張圖共賞。

我的臨時住所Adelaide YHA,位於CBD的Waymouth Street

阿德萊德CBD夜生活中心位於Hindley Street, 兩邊是各種酒吧、夜店、脫衣舞店和餐廳,平時白天也沒什麼人,但是周五周六晚上,你一定要來體驗一下資本主義腐朽的夜生活。

CBD值得我推薦的一個地方是位於Burnett Street和Solomon Street路口的酒吧Cry Baby,位置非常隱秘,十分小眾。 這是我在土澳去過的最奔放,氣氛最好的酒吧。酒吧很小,為控制人流量,周五晚上我去的時候甚至要像夜店一樣排隊。這個酒吧最棒的一點是DJ,音樂品味很棒,多是上個世紀西方世界上廣為流傳的流行、搖滾或電子流派的歌曲,這也是被許多顧客稱道的一點。白天和工作日晚上與其他酒吧一樣普通,但是周末的晚上則是另一派景象。

一個周五晚上,在新認識的5個朋友帶領下,我和兩個加拿大人,一個美國人以及兩個英格蘭人,一起去了這個小眾的酒吧

這酒吧很嗨,大家跳上桌子和沙發跳舞,被安保攔下來以後接著跳,西方人很善於通過打破規則來獲得快樂。我還被醉酒女抱著跳舞,我不想跳,但是一動不動又很死板,只能抱著一起跳了。但後來發現人家有男朋友。

Morialta Conservation Park 莫里阿爾塔保護公園

阿德萊德的東部為一片山脈Adelaide Range, 如果你想在高處欣賞阿德萊德的全景,除了在飛機上,這一片山脈是唯一的去處。但是這一片很大,又有很多觀景點,並且每一個山頂的視角並不一樣。Morialta Conservation Park是通過公共運輸方式能夠抵達的最方便、風景最好的地方。

Morialta位於市中心東北10公里處,是南澳的國家森林公園,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有三個大瀑布。不論是遊客還是當地人,都喜歡到這裡Bushwalking, Bird watching和Rock climbing,我個人非常喜歡在森林公園裡bushwalking. 入口處還有一片小朋友的娛樂區,是典型的家庭友好型景點。如果選擇徒步方式遊覽這片森林公園,1天的時間都不夠。路陡,觀景點多,風景好,網絡複雜。

這個森林公園裡有三個瀑布,我只走到一個。


裡面岔路很多,我忘了當時我走的那條路叫什麼名字,這條岔路可以引導你到一個可以看到CBD的制高點。我用手機拍照拍不到遠景的壓縮感,實地觀望是非常漂亮的。

Tjilbruke Monument

還有一個非常小眾的地方,本地人都很少去,但是風景不錯的地方叫Tjilbruke Monument, 位於Brighton,從阿德萊德乘坐前往Seaford的火車,在Marino Station下車。

Tjilbruke Monument不算什麼景點,這裡有個故事,但我忘記具體是講什麼的了,只記得故事梗概是一個年輕土著戰死了,他的叔叔抱著他的屍體在這個紀念碑前面的沙灘為他守靈,後來同一個部落的其他土著一起為這個年輕人樹立了一個紀念碑。

但是這個紀念碑不知道為什麼是這個形狀,是巧合,還是對當地土著有特殊的意義,就不得而知了。

紀念碑右前方是一片房車露營地Brighton Caravan Park,大量房車在這裡露營,風景極好。如果我在土澳和當地人學到了點什麼的話,那可能就是什麼叫生活。

離開這片海灘經過Kingston Park區,走上Singleton Road,這條路跨過鐵路上方,這時正好有一列火車路過,歐式的風景躍然眼前。

Glenelg 格萊內爾格

阿德萊德機場以南5公里處,是阿德萊德最著名的海濱區Glenelg, 隸屬於地方政府霍爾德法斯特灣市(City of Holdfast Bay)。 由於其擁有優良的海灘,成為了火爆的度假小鎮。Glenelg在阿德萊德大都會區的角色類似於珀斯的弗里曼特爾(Fremantle),雖然其在歷史文化、名氣方面都不如Fremantle,但也是旅客不得不打卡的地方,擁有離CBD最近的海灘,是遊客與當地人最重要的周末出遊地之一。

1836年底,第一批英國移民就在Glenelg以北宣告了南澳大利亞省的誕生,距今已有近200年的發展歷史,因此馬路兩旁有許多歷史建築。

情留阿德萊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