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東風喚不回——蘆花崗垃圾山整治始末

開封網 發佈 2022-12-29T22:16:46.926165+00:00

深冬時節,開尉公路東側800米處,有一處生態福地,藍天白雲下,附近村民在此休閒、散步,儼然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

全媒體記者 劉延超

成效,見證為民服務初心,記錄生態環境之興。深冬時節,開尉公路東側800米處,有一處生態福地,藍天白雲下,附近村民在此休閒、散步,儼然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

誰能想到,這處福地在以前還是人人厭惡的垃圾山。「雖然離得遠,但氣味真是難聞,現在變好了,能不高興嗎?」12月28日,時過多日,說起家門口的變化,市民王闖仍讚不絕口,好環境帶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生態興衰決定文明興衰。從橫在人民心頭的「倒刺」到環境優美的生態山,是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是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開封現代化建設的應有之義,凝聚著「諾必踐、言必行、行必果」的為民之心、為民之情、為民之力。

民生之痛「垃圾山」由來已久

蘆花崗地處開封西南5.5公里,北臨護城堤。據傳,明代以來,黃河歷次決口,開封城南一帶屢遭水患,蘆葦雜草叢生,風沙堆積成崗,災民擇高結蘆為舍,以賣蘆草為生,故名蘆花崗,沿用至今。

隨著城市飛速發展,人口日益增多,生活垃圾驟增。20世紀80年代,啟用蘆花崗生活垃圾堆放場,位於開尉公路東側約800米,占地96.15畝,南北長度約180米,東西長度約360米。和如今的開封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相鄰。

2012年,我市改變過去垃圾堆放的粗放模式,建成全省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才將其停用。但經連年堆放,已形成了一座小山,存量垃圾約110萬立方米,最高處達30米,俗稱蘆花崗垃圾山。周邊環境污染嚴重,氣味刺鼻,還占用大量土地,造成資源浪費,群眾無不期盼早日清除,還一片優美生態環境。

2022年,河南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該場地環境污染問題交給開封市治理。開封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將「垃圾山」治理作為生態環境治理項目重點推進。

高舉生態文明旗幟,項目為王實幹快上。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城管局將蘆花崗生活垃圾堆放場治理列入重點民生項目。在借鑑國內外治理經驗的基礎上,該局黨組多次研判,確定採用「原地封場治理為主,異地搬遷處置為輔」的手段,在生態修復的基礎上清除污染,並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重塑綠色肌理。

早在2020年,該局就清零了我市一座垃圾山——楊正門垃圾山,有經驗、有力度,成效顯著。據了解,該垃圾山占地93.1畝,市城管局高度重視,要求全面消零,市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城發集團)提出「大幹一百天,實現垃圾山清零」的目標,通力協作,最快速度將其「夷為平地」,分篩出的垃圾全部進入焚燒廠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破布、塑料布產生電能,大的磚頭瓦塊作為建築回填土夯實地基,發酵後的細土廢料作為園林肥料……做到了「變廢為寶」。

「生態文明是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對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的回應,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原則,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孔羽表示。

項目為王擦亮生態底色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以「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執著,該局上下同心,篤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決心,用汗水澆灌出最快清零的綠色奇蹟。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立下年底完工軍令狀,在省委、省政府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的指導下,市城管局掛圖作戰,持續壓緊壓實責任,成立主要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分解任務,由城發集團具體實施蘆花崗「陳腐垃圾生態治理項目」,對蘆花崗垃圾山進行生態治理(篩分處置陳腐垃圾,篩後建築骨料及腐殖土經過堆體整形後封場覆蓋,通過雨水收集處理、填埋氣體導排、覆膜防滲等措施進行原地封場治理)。

據了解,目前國內針對存量陳腐垃圾常用兩種處理工藝:原地封場治理、異地搬遷治理。綜合考慮蘆花崗垃圾堆放場的地質條件,存量垃圾對環境影響,目前實際的設施處理能力,周邊焚燒廠消納能力,工程投資規模以及該地塊土地價值等因素,最終確定了「原地封場治理為主,異地搬遷處置為輔」的方法。

戰高溫、防疫情,項目建設的車輪一天沒停下過。從5月開工,1萬餘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以項目場地為家,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用時不到4個月,就完成陳腐垃圾篩分35萬立方米,完成垃圾外運焚燒處置4.2萬噸。治理期間,孔羽及市城管局主要領導每月到施工現場督導檢查,壓實工作責任,推進工程進度。廣大施工人員不分晝夜,分班施工,嚴控工程質量,搶抓項目進度,至入冬前,共計完成陳腐垃圾篩分約40萬立方米,篩出輕質可燃物外運無害化處置約7.2萬噸,100餘天跑出清零開封速度。

「垃圾存量太大,且焚燒廠接納能力有限,若全部篩分且外運無害化焚燒處置,需要不間斷進行300餘天,整改周期過長,存在逾期風險。多方調研,確定了封場、搬遷相結合的路子。這是快速完成垃圾山無害化處置的根本原因,既高效又減少了投資。」城發集團總經理周以明告訴記者,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抓好一個「實」字,讓生態美環境宜居,再苦再難也值得。

12月21日上午,市委督查局組織人員,根據省委環保督察要求,對蘆花崗陳腐垃圾生態治理項目進行竣工驗收,對整治效果表示充分肯定。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實幹者。城鄉接合部是環境治理難點,除了清理「垃圾山」,該局結合城市管理「三化」建設,建立健全道路清掃保潔、垃圾中轉站管理等機制,讓城鄉接合部面貌常態整潔,走出了一條好路徑。

生態惠民綠水青山入畫來

「永葆『干』的作風,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沒有什麼是解決不了的,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孔羽表示。

如今,走進昔日蘆花崗垃圾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綠意。走進項目現場,新鋪的柏油路兩側,栽種的一排排小樹迎風搖曳,山坡上撒下的草籽吐出嫩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堅持問題導向、敢於動真碰硬,綠色的生態環境成為周邊群眾的幸福地。

據介紹,垃圾篩後的建築骨料及腐殖土經過堆體整形後封場覆蓋。封場後,優先選用垃圾堆體周邊生長良好、抗性較強的植物作為生態修復的首選植物,主要栽植草坪以及構樹、榆樹等,通過地表植被的涵養,恢復基地的生態屬性。大部分垃圾穩定化處理後再種植具有一定觀賞性的喬、灌、花、草等,逐漸成為一個苗木園林基地。

從栽種後生長勢頭良好的綠植,可以看出昔日垃圾山將逐漸變為一座生態青山、造福於民的「後花園」。

清除的垃圾去哪了?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全部進行了資源化利用:輕質可燃物熱值非常高,運送至周邊焚燒廠進行焚燒發電,在解決垃圾治理的基礎上「變廢為寶」,減少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氣體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有效控制二噁英類物質的產生與擴散,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大氣污染防治都有重大意義。

此外,陳腐垃圾進行生態治理後,避免了因為垃圾堆積產生的沼氣和大量有害氣體直接排放。同時,在垃圾堆體底部採用防滲系統,防止地下水污染;垃圾體四周設置地下防滲牆,阻止外面的地下水與垃圾堆體下被污染的地下水混合。

從避而遠之的「垃圾山」,通過綜合治理變成了可休閒、可觀景的生態「青山」,從污染源蝶變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生態畫卷,蘆花崗垃圾山和楊正門垃圾山一樣,都成為了歷史,不僅改善了人居環境,更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生態紅利,讓綠滿汴梁成色更足。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之一,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總基調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蘆花崗垃圾山的生態實踐正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踐行。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清零隻是第一步,下一步該局將繼續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堅持走生態與發展、保護與開發相得益彰發展之路,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農村垃圾治理、城區綠化等各個方面,讓生態綠成為開封高質量發展的最動人色彩。

蘆花崗垃圾山生態治理項目工程竣工碑記

蘆花崗者,居開封西南五公里處。自明朝迄今,屢經黃河水患,聚沙成崗,低洼之處,蘆草葳蕤,蘆花搖曳,故得名。

公元1980年始,城市環境治理,當時尚無先進技術處置,各類廢棄物資陸續集中堆放於此,凡歷32載,至2013年止,此處已堆存約110萬立方米,占地近百畝,高30餘米,俗稱「垃圾山」。

歲在壬寅,虎虎生風。以「兩山」理念為指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宏圖初展,河南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生威。開封市委、市政府勇做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擔當作為,攻堅拔疴,精準發力。市城管局黨組受命於危急,不辱使命職責,主動作為,多方尋求治理良策,仗省、市各方之鼎力,終撥迷霧於當前,確定髒廢篩分、技術處理、生態修復、清除污染、實現資源再生再用、踐行「兩山」理念於當下之路徑。市城發集團組建雖短,不怯不推,在無分毫資金支持下,敢挑重擔,風雨無阻,疫情無礙,嚴控質量,爭分奪秒,歷時180餘天,終於2022年冬月,圓滿收官,大功告成。

如今此處,綠地成片,青山又起,樹木蔥蘢,鳥鳴嚶嚶,流水潺潺,宛若仙境。人民安居樂業,生態清朗優美,自然和諧共生。皆贊政治之清明,又感時代之幸,首記城管之功。皆曰:蘆花高處若平崗,獨立西風看夕陽。汴梁兒女多俊傑,夷山又聳城南方。

是為記。

二二年冬月

◀進行山體施工。

▶進行綠化工作。

進行澆水作業。

整治後的蘆花崗垃圾山。

本版圖片均由市城管局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