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驚現巨型細菌,它竟然比人的眼睫毛還要長!

北京科協 發佈 2022-12-30T01:40:46.869855+00:00

哈佛大學研究者帶來了全新的克系發明:擁有細長觸手的機械臂。看一眼就感覺SAN值下降 | Harvard Microrobotics Lab/Harvard SEAS。

2022年就要過去了,這大概依然不是一個值得懷念的年份。不過,在面對現實的間隙,一些有趣的科學發現也曾為我們帶來小小的快樂或是希望。


在這裡,一周科技欄目總結了本年度值得一看的十大科技動圖與視頻,希望大家看完能以稍微輕鬆的心情與2022年告別。


克系機械臂


哈佛大學研究者帶來了全新的克系發明:擁有細長觸手的機械臂[1]。


看一眼就感覺SAN值下降 | Harvard Microrobotics Lab/Harvard SEAS


這種觸手機械爪由一系列細長的空心橡膠管組成。橡膠管在充氣加壓後會自動彎曲,卷在各種物體上,實現抓握功能


這種設計勝在簡單好用。它不需要複雜的反饋系統就可以應對各種形狀的物體,而且施力輕柔,不會損壞脆弱的物品。


超級大細菌


今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大到離譜的細菌新物種:它甚至能長到2厘米長(是的,單位沒有寫錯)。

這些細菌生長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紅樹林落葉上,研究者將它們命名為「Thiomargarita magnifica」。電子顯微鏡等多種檢測證實,除了最頂端分離出的子代,這些平均長度近一厘米的「細絲」整體都是一個單細胞[2]。


AI踢足球


AI在生成文本與圖片方面或許已經足夠厲害,但當它們控制虛擬小人走進綠茵場時,場面看起來還是有些沙雕。

通過模仿人類運動員與進行「試錯」練習,AI在6周時間後學會了進行2對2的小規模足球比賽。這對人工智慧來說已經是相當複雜的運動控制任務,不過仍然遠不能與真實世界的球賽相比。


金魚開車


金魚竟然開著小車上街了——而且,這竟然還是一項科學研究。


金魚也可以成為老司機 | Shachar Givon et al.


動物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會如何感知空間?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者用食物獎勵訓練金魚駕駛「小車」,並讓它們在陸地環境進行探索。小車上方裝有俯視魚缸的攝像頭,可以通過分析金魚的位置與方向來控制車的走向,同時還有雷射雷達來防止撞牆。經過7天訓練,6條金魚成功掌握了開車任務,並且能熟練完成到達特定目標的任務。實驗結果提示,動物的空間能力具有「通用性」,並不是只適用於它們原本的生活環境[4]。


小蛙墜機


蛙類是跳躍大師,但這些名叫「短頭蟾」的迷你小蛙則是例外。它們起跳之後總是無法控制身體,甚至會腦袋著地摔落地面。


原本,動物應該通過內耳半規管里的液體感知平衡,但研究顯示,這些迷你蛙的內耳結構實在太小,液體已經無法在其中自由流動了[5]。這影響了它們的空間感和平衡感,讓它們無法準確落地。好在,這些小蛙平時很少跳躍,它們不太會因此受傷。


蜘蛛機械爪


用克系觸手抓東西或許已經足夠離譜,但這款機械爪才是真正的年度離譜之王:它竟然是用死蜘蛛做的[6]。

與人類不同,蜘蛛是通過液壓系統控制腿伸展的——而研究者正是利用了這一點,用注射器推入空氣加壓來控制蜘蛛腿的伸縮。「死蜘蛛機械爪」能抓起各種形狀不規則的小物體,最多承重達到自身重量的130%。

研究者將這隻死蜘蛛命名為「壞死機器人」(Necrobotics),並表示它具有抓握輕柔、可生物降解、容易在自然環境中偽裝(?)等優點。


飛行小甲蟲


世界上最小的甲蟲只用幾根毛就能飛上天——而且,它們飛得又快又好。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纓甲(Paratuposa placentis),這些小傢伙身長不足0.4毫米,是最小的非寄生昆蟲之一。

微小的昆蟲受空氣阻力影響很大,但纓甲卻依然能快速飛行,研究發現這得益於它們獨特的揮翅動作,和一雙格外輕盈的毛狀翅膀[7]。這種翅膀在小尺寸下和薄膜翅膀一樣好用,而且重量還更輕。


凝望深淵


是的,這是一張靜態圖。但它的動態效果過於出色,因此也想放在這裡和大家共賞。


要被吸進黑洞了!| Laeng, Nabil, and Kitaoka


這是幾位研究者今年發表的視錯覺作品,他們將它稱為「擴張洞穴」(expanding hole)。調查顯示,約有86%的人看到這幅靜態圖像時會產生中心區域擴張、仿佛要進入黑暗洞穴的感覺[8]。


研究發現,這幅錯覺圖甚至還會讓人體產生肉眼可見的變化——凝視它的受試者瞳孔擴張,仿佛就像是真的進入了黑暗的環境


飛濺馬桶


過去人們已經知道馬桶沖水會產生氣溶膠,而前不久的一項研究發現,氣溶膠微粒的噴出速度可能比人們預想的更快。這些微小液滴的速度可達2米/秒,其中最細小的部分會在空氣中懸浮數分鐘[9]。


雖然具體的風險大小仍不明確,但這些微小液滴確實有傳播病原體的風險。因此,沖水時還是蓋上蓋子更好。


換個角度看紋身


紋身墨水是怎麼進入皮膚的?這過程可能和你的想像不太一樣。


慢動作下看紋身針刺入透明凝膠。這些針刺入皮膚的頻率可多達每秒200次,肉眼很難看清它們的動作 | IDERA LAWAL/TEXAS TECH UNIVERSITY


這張圖是研究者用凝膠進行的模擬實驗,它再現了紋身針刺入人體的過程。慢動作回放顯示,紋身針並不負責將墨水注入皮膚,它只是在皮膚上開出深度約2毫米的小洞,然後隨著針頭縮回,墨水會自動被「吸入」空出的小洞當中[10]。


研究者觀察紋身針的工作細節,是想把它改造成一種皮內給藥的新途徑——比如說,或許可以用這種方式接種某些粘度過大不好注射的疫苗製劑。


參考文獻

[1]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09819119

[2]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b3634

[3]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robotics.abo0235

[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6432821005994

[5]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1104

[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201174

[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303-7

[8]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

[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24686-5

[10] https://meetings.aps.org/Meeting/MAR22/Session/D09.9


作者:窗敲雨

編輯:odette

封面圖來源:Jean-Marie Volland

來源:果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