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娃娃」童星,8歲去世,此前,一度淪為父母的「提款機」

壞了的苦瓜 發佈 2022-12-30T11:31:57.268424+00:00

然而不幸的是,這位小神童卻在8歲時告別了這個使他寒冷的世界。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榮譽,從天而降落到了鄧家人頭上,大家都十分欣喜。

年僅六歲的小人兒鄧鳴賀登上2012春晚,這個戲曲神童深受大家歡迎,一度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年畫娃娃」。然而不幸的是,這位小神童卻在8歲時告別了這個使他寒冷的世界。

一次意外,爺爺發現了他恐怖的戲劇天賦。而後爺爺培養他的能力,給他報學習班,根據他的興趣使他上台表演。最後選擇將他送到一家專門培養幼兒的藝術學校。但脫離了爺爺的庇護與培養。

這一刻起,鄧鳴賀的命運似乎就被老天爺盯上了。

2011年,鄧鳴賀報名參加了我要上春晚節目,被春晚導演一眼相中之後。憑藉著導演的推薦以及自身的實力,他輕鬆拿到了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的通行證。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榮譽,從天而降落到了鄧家人頭上,大家都十分欣喜。

可被上天眷顧的同時,鄧鳴賀的命運也被開了一個玩笑,登台春晚也是他邁向悲劇的開始。

在那年春晚的開場,童謠和零點敲鐘的環節中,一個模樣神似迎新福娃的小男孩通過電視屏幕出現在了大眾眼中,其福氣可愛的模樣很快就吸引了全國觀眾的注意。

一夜之間,微博熱搜,各大新聞平台爭相報導,觀眾對他的話題討論熱度被引爆了。

回家後,父母發現孩子這這臉色怎麼發白?

初三的早起讓他爸爸媽媽領著他去縣醫院做了一些血血的檢查,血常規結果各個指標都不正常。

六歲的鄧鳴賀在熒幕上給觀眾留下了一個身穿紅肚兜,梳著福娃頭的經典形象,這也讓他被極高的國民度包裹著。

許多記者、電視台都爭相找上門來採訪他的父母,希望能夠了解一下他們培養鄧鳴賀的經歷。

而原本是普通家庭的鄧父鄧母如獲至寶,他們像是抓住了一張能兌千萬的彩票。

此後紛紛停止外出打工,回到鄧鳴賀身邊,開始給他接各類商業演出,只要讓自己的孩子出場一次,就能獲得高額的商演費用。

這種快速來錢的機會讓原本是打工人的父母陷入了金錢的漩渦中。

年幼的鄧鳴賀當然也沒有任何話語權,他當下的生活都被牢牢的掌握在了父母手上。

從這之後,還沒上小學的鄧鳴賀開始和尋常的成年人一樣走上了職業的道路,小小的他在父母的指揮下奔波於各種類型的商演中。

六歲出頭的男孩在父母的陪同下開始了各類應酬。在一場又一場的活動下,鄧父鄧母賺取了原本可能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金錢。

當時他們可能永遠也到,自己能夠賺的盆滿缽滿的原因是用鄧鳴賀的身體健康換來的。

六歲的鄧鳴賀本該在學校快快樂樂的成長,卻被父母在金錢的誘惑下當做搖錢樹壓榨,本應該好好補充營養長身體的他,卻被一系列的傷眼打亂了生活作息與生活方式,拖著勞累的身體負荷運轉。

噩夢第一次降臨到這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身上是在2013年。

當時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的鄧鳴賀明顯感覺到了自己身體的不適,但面對發燒且臉色蒼白的兒子。

父母覺得只是個普通感冒而已,沒有大礙,還是堅持讓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表演完。

演出結束後,由於鄧鳴賀的狀態實在不好,父母便帶他去醫院檢查了複查不知道。

一查嚇一跳,原來鄧鳴這些年來的傷眼所堆積的勞累全部變成了各項醫院數據,在這一次體檢中集體爆發了出來。

結果出來後,鄧父鄧母當場傻了,因為鄧鳴賀被確診出患了隨性白血病。

據了解,兒童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癒率在50%左右,而且需要高額的治療費用。

好在父母將之前賺到的錢都好好的存了起來,再加上一些好心人的捐款,鄧明鶴還算順利的在北京兒童醫院進行了康復治療。

而身為福娃的他也得到了老天的眷顧,在百分之五十的治癒率中康復了。醫生也很開心,並希望鄧鳴賀能夠休息三年,假如三年沒有復發才算徹底痊癒。

按理說,有這麼一次對生和死的接觸,再加上醫生的警告,鄧鳴賀的家長應該更加注意調養他的身體,讓他暫停商業奔波和舞台練習。

爺爺也是這樣認為的,只可惜他的父母又一次在利益的薰陶下,把這棵打滿繃帶的搖錢樹強行扶正了。

在這正準備給他做第二次骨髓移植的時候,他出現了肺部感染,這一感染醫生也說了,根本就無法再做第二次骨髓移植。

鄧鳴賀康復後的第二個月,參加了北京衛視的中秋晚會,鄧父鄧母見兒子的病情有所好轉了,便沒有讓他好好休息,反而給他接了更多的演出。

一場演出能夠賺父母一年的工錢,這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欲望,也是他們的悲哀。

而鄧鳴賀頂著剛剛康復還虛弱著的身體,又開始了自己的職業之路,幫父母到處奔波賺錢。

小小的他和母親說過,希望能夠在生病的時候好好休息,可母親卻堅持要他繼續參加演出。

於是2015年,鄧鳴賀因為過度操勞,再一次商演中白血病復發了。這一次醫生沒能治好他,大家的關心也沒能治好他。

4月28號,年僅八歲的鄧鳴賀終究沒有扛過病魔的折磨,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在父母的高壓安排下,小小的生命再頑強也終將會逝去。鄧鳴賀的離世再一次引爆了社會輿論,父母被千夫所指,悔恨當初。

在當今社會,依然有許多招財童子存在,父母壓榨著孩子的每一滴價值,用孩子換流量,用流量換金錢。希望家長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關心與安排,也希望社會上不要再出現第二個鄧鳴賀的悲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