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0所高校,硬科技獨角獸孵化力最強!清華奪魁 北大不敵上海交大

產業這條鏈兒 發佈 2022-12-30T16:02:44.851599+00:00

2019年時,國內硬科技獨角獸主要產自AI行業,如今,硬科技創業風潮在機器人、半導體、商業航天、新能源、量子等領域已成燎原之勢。

/ 哈工匯宇推薦 /

2019年時,國內硬科技獨角獸主要產自AI行業,如今,硬科技創業風潮在機器人、半導體、商業航天、新能源、量子等領域已成燎原之勢。

2022年中國硬科技獨角獸已超過百家,它們背後的創始人來自哪裡?傳統理工強校表現優異,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上海交大領銜第一梯隊,其校友所創立的獨角獸總估值分別高達4000億、2300億、1300億元。華科大、中科大、哈工大、北航亦優勢明顯。北大、復旦、武大等明顯落後排名相近的理工院校。

浙江大學校友創立的硬科技獨角獸中,超過6成總部位於杭州,而武漢、哈爾濱、西安等地,卻留不住當地名校學子創立的獨角獸,這方面,合肥與中科大的互相成就或可提供借鑑。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財經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理工科未必強勢的學校,畢業生同樣在硬科技領域打開一片天地。這些高校背景的創始人又是如何殺出重圍的?

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要穿越千險萬阻。有數據顯示,在矽谷天使投資人社區AngelList獲得種子輪融資的初創公司,只有2.5%的機會成為獨角獸。而據IT桔子統計,國內企業從登上獨角獸榜到IPO,平均用時766天,接近兩年。但還有更多獨角獸消失在衝擊上市的路上。

任何初創企業的發展,創始人都起到決定性作用。那麼,中國硬科技獨角獸背後的創始人,畢業於哪些高校呢?

本文盤點了中國近150家硬科技(新能源、AI、半導體、量子、商業航天、生物醫藥、數字經濟)領域的明星初創企業,以其最新一輪融後估值為主要依據,同時參照胡潤獨角獸榜單、公開報導、相關上市類股東公告中披露的投資信息、同行可比上市公司估值等,從而篩選得到了約110家硬科技獨角獸,並全面梳理了各獨角獸創始人的求學背景,按照各高校背景創始人所創立的獨角獸總估值進行對比,得到了硬科技獨角獸孵化能力Top50高校名單(表1)。

整體看,不同高校孵化硬科技獨角獸的能力分層明顯。

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拔得頭籌,它們各自培育了21家、13家、8家硬科技獨角獸的創始人。科研能力的深厚積澱,更容易產業化的專業設置,產業鏈和資本圈的校友資源,地區產業優勢的協同等,或是這些高校脫穎而出的原因。

整體而言,理工科院校在硬科技領域的孵化能力要明顯勝過相同排名的綜合類大學,呈現出與客觀認知相符的「大概率」的優勢。然而,商業世界的魅力正在於不確定性中,參差百態的成功案例。Top50高校中,亦出現了上海財經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理工科未必強勢的學校。這意味著,財經、貿易、語言類相關背景的創始人同樣能在硬科技領域打開一片天地,說明創業的另一重激勵是宣示「事在人為」的道理。

1.國內硬科技孵化力最強梯隊

  • 清華大學:硬科技獨角獸總估值高達4007億元

清華大學又一次贏「麻」了。該校校友創立的硬科技獨角獸達到21家,總估值達到4007億元,超過第二名香港科技大學1673億元,無論總估值,還是數量上,都是斷層式領先(表2)。

清華大學的強勢地位,主要是其在AI、半導體兩大領域產生了17家獨角獸,這與其校友圈子的團結緊密合作有莫大關聯。

得益於較早設立微電子專業等歷史積澱,「清華晶片圈」早已名聲在外,此前,新財富曾統計,清華大學校友創立了27家晶片圈上市公司及獨角獸,市值超過6000億元,扛起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半壁江山。目前國內DRAM龍頭睿力集成(長鑫存儲母公司)的CEO朱一明正是代表。

清華大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人才和企業儲備也異常豐富,目前已出產了多達5家獨角獸(小馬智行、元戎啟行、蘑菇車聯、Momenta、智行者科技),其中,小馬智行估值高達570億元,在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排第一。

清華大學校友在AI領域(自動駕駛、機器視覺)優勢明顯,與清華姚班的學科優勢有關。曠視科技的印奇、唐文斌、楊沐,小馬智行的樓天城都來自姚班。

姚班是姚期智院士於2005年創建,重在培養計算機、信息科學領域的高尖端人才。此後,姚班多次升級疊代。2019年,姚班增設了人工智慧班(智班),又於2021年增設了量子信息班(量信班)。2022年8月,姚班、智班、量信班合而為一,重新統稱姚班(即計算機科學實驗班)。

而新能源領域的獨角獸,清華大學貢獻了光伏組件廠商阿特斯光電,阿特斯目前組件出貨量排全球第五。其創始人瞿曉鏵1986年從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赴加拿大深造,1995年獲多倫多大學半導體材料科學博士學位,2001年回國創業。2006年,其在加拿大註冊成立的阿特斯太陽能(CSIQ.NSDQ)登陸美股,目前市值20億美元。

2021年6月28日,阿特斯太陽能在內地的子公司之一,主營組件業務的阿特斯科創板IPO獲受理,同年12月13日,首發過會;但目前其IPO已中止。

除了擁有全國頂級的本科生源,清華大學的光環也吸引了諸多企業家深造,為其聚合了更多人脈資源,馬太效應顯著。例如,藍箭航天創始人張昌武獲得清華大學MBA學位,藍箭航天是中國最早的商業航天公司之一,目前估值100億元。特來電創始人於德翔,本科三峽大學,碩士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後又於清華大學EMBA深造。

  • 上海交通大學強勢崛起,綜合實力強勁

目前來看,在AI、半導體領域,上海交大是唯一有潛力與清華大學角逐的高校。

「交通大學」誕生於1896年,前身為南洋公學和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滬校(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當時教學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原版教材,辦學思路是建成「東方MIT」;它與唐校(今西南交通大學)、京校(今北京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統稱「中國交大五校」。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本次皆入圍Top50名單,但顯然,身處高校、產業、市場、金融形成聯動的上海,上海交大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發展勢頭最好的「天選之子」。其校友創立的硬科技獨角獸多達13家,估值總計1335.5億元,且主要分布在了AI和半導體兩大風口,其中AI獨角獸就有8家(表3)。

事實上,在計算機科學界,除了清華姚班實力強勁,上海交大的ACM班也不容小覷。

2002年,上海交通大學俞勇教授發起設立了ACM班,取名源於美國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後者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計算機學會組織,圖靈獎就由該組織設立和頒發。而ACM班創立十年內,其學生們便拿到了全球ACM大賽的「三冠王」。

第四範式的創始人戴文淵即畢業於ACM班2002級。成立於2014年的第四範式,是中國早期AI獨角獸的代表,不過,儘管其頭頂「三大銀行集體投資」以及「決策類AI第一股」的光環,但持續虧損,在資本市場步履蹣跚。2022年10月,第四範式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迄今仍未成功上市。

酷哇機器人創始人何弢和廖文龍則是師兄弟,董事長何弢本科畢業於上海交大電子信息專業,後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碩博連讀,是自動駕駛領域著名算法專家;CTO廖文龍為上海交大自動化系碩士,主攻移動機器人的定位與導航算法。

清華大學校友「圈子」的聚集、示範、帶動作用在硬科技獨角獸的孵化上能量驚人,上海交大也在下力氣打通產學研環節。目前,上海交大推出了天工計劃(科學家創業項目)、上海交大C計劃:連結科研成果、創業人才與資本,以高校母基金為紐帶,聯合投資機構和企業,推動學校成果商業化。未來,人們有望在獨角獸名單中看到上海交大更為出色的成績。

  • 創業基因最強的浙江大學,硬科技時代依然活躍

浙江大學被譽為「中國創業率最高的大學」。

位於江浙富饒之地的杭州,浙江大學深深受益於當地繁榮的民營經濟,更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與生俱來的創業文化。在雙創時代,浙江誕生了赫赫有名的「浙江新四軍」,即「浙大系」、「浙商系」、「阿里系」、「海歸系」。其中,「浙大系」尤以「創新驅動的創業」而知名。

浙大對優秀本科生實施「特別培養」和「精英培養」的學院——竺可楨學院(簡稱「竺院」),是其中典範。竺院成立於2000年5月,以浙大老校長竺可楨之名命名,前身為創辦於1984年的浙江大學(工科)混合班。目前,竺院設有工科試驗班(竺可楨學院交叉創新平台)、混合班、人文社科實驗班、求是科學班(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項目)、醫學試驗班(巴德年醫學班,8年制)、神農班等。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畢業於浙大(工科)混合班1998級。

從創業領域看,「浙大系」的顯著特點在於,其具有強大的電商和網際網路金融基因。在硬科技時代,新一波「浙大系」的創業領域除了AI、半導體外,還在數字經濟領域(大數據云服務、跨境電商支付)表現突出,貢獻了盤石股份、城雲科技、連連數字3家數字經濟獨角獸(表4)。

跨境電商支付平台連連數字目前估值為160億元,其創始人章征宇1984年考入浙江大學,學習計算機軟體專業,後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公共政策及管理學碩士,2009年創立連連數字,在微信、支付寶主導的第三方支付紅海市場中,硬生生撕開了跨境支付的一道口子,目前在跨境支付To B端,連連數科位居行業前列。

健康科技獨角獸樹蘭醫療來頭不小,2013年由鄭樹森及李蘭娟這對院士夫妻創辦,鄭樹森是國內知名的肝膽外科、肝移植專家,李蘭娟是傳染病學科專家,他們既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如今均已年近70歲。樹蘭醫療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鄭傑為鄭樹森及李蘭娟之子,畢業於浙江大學混合班1994級,一家三口均與浙大淵源深厚。樹蘭醫療還與浙江大學聯合成立了樹蘭(杭州)醫院(浙江大學國際醫院)。

目前,樹蘭醫療估值80億元,為浙江最大的民營醫院,最後一輪融資為2020年6月的戰略融資。2021年4月,樹蘭醫療擬A股IPO,中金公司受聘擔任其輔導機構。

2.硬科技時代,理工科類大學獨角獸孵化能力壓倒綜合性大學

雖然常年在各類榜單中與清華並肩,但在這次比拼中,北京大學略遜於清華。

整體上,北京大學校友一共創立了5家硬科技獨角獸,整體估值達到581億元,居第八位。從創業領域看,北大人的偏好非常分散,涉及AI、半導體、生物科技、商業航天等多個領域,且地域也天南海北,沒有形成集聚特點。相比清華在晶片、自動駕駛領域明顯抱團的創業特點,北大獨角獸呈現出「散裝」狀態,更顯單打獨鬥的一面,而沒有凝聚成「一體」(表5)。

北大獨角獸中,估值最高的為AI算法企業明略科技。其創始人兼CTO馮是聰畢業於北大計算機系,董事長吳明輝畢業於北大數學系。明略科技最近一輪融資停留在2020年12月的E+輪,投資機構包括騰訊、中信證券等。目前,明略科技估值200億元,而其公開的累計融資額超過37億元。

2015年10月,原華大基因(300676)總裁王俊離職後,在深圳成立碳雲智能,主打「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概念。1999年,北大生物系畢業的他跟隨汪建創建華大集團,成為華大最年輕的元老。在任期間,他成功主持收購美國測序儀公司CG,並主導推動了華大科技與華大醫學的融資和重組。

快倉智能創始人楊威為北京大學計算機系軟體工程專業碩士,研究領域為機器學習,多主體系統協調與控制。2014年,楊威投身物流機器人賽道,創辦快倉智能,目前快倉智能估值達到67億元。

整體而言,北大校友創立的硬科技獨角獸總估值僅有清華的1/5。事實上,在本次名單里,純理工科大學幾乎碾壓同地域排名、地位相似的綜合性大學。不僅清華贏了北大,上海交大贏了復旦,而且華科大贏了武大、華南理工贏了中山大學(未上榜)。唯一捍衛了自身座次的頭部綜合性大學為浙江大學。而浙大在硬科技時代依然脫穎而出,離不開區位因素。

3.區位:哪些城市能留下自己的高校創業人才?

綜合性高校輸給理工科高校,可以從學科背景去解釋差異。而區域經濟分化,則從另一個維度解釋了形成硬科技獨角獸的深層原因。我們以量化指標來衡量,即高校獨角獸中,有多少家總部最終選擇了該高校所在的城市,並將該比例定義為所在城市的獨角獸保留率。這一比例折射出城市對本地高校人才的吸引力。

在我們挑選的10家高校及其所在城市裡,最高保留率的是位於杭州的浙江大學(63%,即該校63%獨角獸總部位於杭州),高於位於上海的上海交大(58%)和位於北京的清華大學(42%)。而除杭州外,另一個有較強能力保留本地高校獨角獸的二線城市則是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合肥,中科大校友創立的5家獨角獸中,有2家總部位於合肥,保留率達到了40%。而哈爾濱、武漢、西安三個二線城市儘管擁有非常強的高校資源,但沒有吸引到高校獨角獸落地,悲慘地「全軍覆沒」(表6)。

產業環境、政府規劃、資本投入聯動,是產學研打通的重要因素,譬如,上海半導體產業崛起,創業公司層出不窮,上海交大背景的晶片類獨角獸芯啟源、兆芯集成、黑芝麻智能、瀚博半導體留在上海,順理成章;杭州電商基因發達,浙江大學背景的電商支付、大數據類獨角獸紮根杭州也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而合肥與中科大的互相成就,或可為其他強教育資源的二線城市提供一些啟發。

  • 合肥與中科大的雙贏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於北京,是中國科學院創辦的一所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學。1969年的「京校外遷」,極大促進了教育資源均衡,一些省份和城市因此受益無窮,其中就包括1970年接受中科大落戶的合肥。

目前,合肥對中科大校友創立的獨角獸留存率高達40%,這背後與合肥政府決策力和產業落地能力強有直接關係。

合肥政府非常善用資本的力量推動產業發展,2008年其重金參與京東方(000725)定增,如今當地電子信息產業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後又實現合肥長鑫項目落地,充分發揮政府型PE的資源配置能力,從資金、人才、技術三方面突破,初步構建起集成電路產業鏈全布局;在抄底蔚來(NIO.NYSE)的過程中,其又拉動蔚來中國總部落地合肥,直接帶動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三大經典項目操作下來,合肥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政府產業投資之路,成功打造出「芯屏汽合」的產業規劃,也被稱之為「合肥模式」。

而合肥在量子產業的先發優勢,則來源於中科大的學科實力。量子科技之於中科大,就如同自動駕駛之於清華大學,是一個鮮明標籤。量子科技是21世紀最值得期待的底層技術,更是未來大國科技博弈最大的變量之一。中科大除了直接孵化出國盾量子(688027)這一純正的「量子概念第一股」外,此次其校友創辦的5家獨角獸中,4家來自量子領域,其中落戶上海和合肥各兩家(表7)。

國科量子和圖靈量子總部位於上海。國科量子由中科院和中科大聯合成立;其中,中科院控股持股29.07%,中科大資產持股14.54%,安徽省量子科學產業發展基金持股4.72%,潘建偉院士持股4.36%。

圖靈量子由金賢敏創立。2002年,金賢敏進入中科大主攻原子分子專業,後因興趣轉入量子專業,師從潘建偉;2010年赴牛津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後,2013年起,金賢敏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組建成立光子集成與量子信息實驗室,致力於光子晶片、量子存儲、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2021年2月,金賢敏創建圖靈量子,主要研發光量子晶片及光量子計算。

本源量子和國儀量子的總部則位於合肥。成立於2017年的本源量子是國內最早進入量子計算賽道的公司,目前其估值達到67億元。據2022年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本源量子擁有234件量子計算發明專利數和133件發明專利被引證數,兩大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且進入全球前十。

成立於2016年的國儀量子,源於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前身是杜江峰院士於2000年建立的自旋磁共振實驗室。國儀量子以量子精密測量為核心技術,為企業、政府、研究機構提供以增強型量子傳感器為代表的核心關鍵器件、用於分析測試的科學儀器裝備及核心技術解決方案等。其估值達到70億元。

目前,量子科技處於萌芽階段,產業化方興未艾,商業落地周期較長,量子科技獨角獸無論是數量和估值都遠低於半導體和AI獨角獸。如中科大第5家獨角獸芯旺微,主營為車規晶片,估值達到100億元,其創始人丁曉兵為中科大通信與電子專業碩士。

相比而言,同處中部地區的武漢,對高校學子創業的吸引力較弱,華中科技大學的4家獨角獸中,3家落地珠三角,1家位於長三角,而武漢自己顆粒無收。可以看到,珠三角的機器人行業優勢,天然吸引了華科大校友南下創業,該校擁有3家機器人獨角獸,2家位於深莞。值得一提的是,芯動科技敖海和擎朗智能的李通都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電氣學院(表8)。

  • 廣州汽車產業與華南理工協同

華南理工大學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後來成為新中國「四大工學院」之一。

華南理工大學是全國最早開設汽車專業的高校之一,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設了汽車專業,80年代就出版了自編教材《電動汽車學》,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研發、生產和推廣生態貢獻了火種。

待到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爆發,人們才發現,華南理工貢獻了大批企業家,堪稱新能源汽車的黃埔軍校:寧德時代(300750)董事長曾毓群、小鵬汽車(09868.HK)董事長何小鵬、億緯鋰能(300014)董事長劉金成、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開沃汽車董事長黃宏生、璞泰來(603659)董事長梁豐、大洋電機(002249)董事長魯楚平、巨灣技研董事長黃向東、富晟汽車總經理劉蘊博、廣汽集團(601238)董事長曾慶洪,都為華南理工校友。

目前,華南理工貢獻的兩家獨角獸,分別為威馬汽車和小鵬匯天。其中,小鵬匯天為何小鵬投資打造的獨角獸,主打低空飛行器概念。2021年10月,小鵬匯天發布了第六代飛行汽車概念機型,並宣稱將於2024年實現量產。目前小鵬匯天估值達到100億元,而小鵬汽車目前市值則約500億元。

威馬汽車目前估值400億元,其創始人沈暉為華南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結構工程碩士;曾任沃爾沃轎車董事會董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2015年底創立了威馬。

廣州日報數據顯示,2022年1-6月,中國汽車產量為1211.7萬輛,同期廣州汽車產量151.1萬輛;其中,廣州的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1.6萬輛,同比增長123.9%。也就是說,中國幾乎每8輛汽車,就有一輛在廣州生產。

如今,廣州汽車產量已連續三年位居全國之首,還聚集了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車企業。此外,在自動駕駛領域,廣州也制定出了目前四個一線城市中最激進的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1萬億元產值。目前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兩大自動駕駛獨角獸總部都落地在廣州。

和「華南理工系」之如新能源汽車一樣,中南大學在鋰電池賽道上也貢獻了不少校友。如比亞迪(002594)王傳福1987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現為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後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容百科技(688005)創始人白厚善、科力遠(600478)董事長鍾發平、鵬輝能源(300438)創始人夏信德、格林美(002340)創始人許開華都來自中南大學。夏信德與王傳福讀的同一專業,而許開華原是中南大學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不過,這裡面只有科力遠總部位於湖南,其他總部均在廣深。

本次中南大學地位靠前,則主要因為王傳福創立的比亞迪半導體。比亞迪半導體一度被市場視為「車芯第一股」,估值達200億元,不過2022年11月,其宣稱為優先晶圓大規模擴產抓住上量窗口期,終止IPO。

  • 港校創業者偏愛落地深圳、東莞

一線城市裡,深圳是唯一沒有高校入圍本次Top50名單的,但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深圳對初創企業的虹吸效應明顯。

香港高校背景的創始人尤其喜愛在深圳、東莞創業(表9)。其中,香港科技大學校友創立的硬科技獨角獸總估值在港校中最強,在全國也排名第二,主要因其出產了估值高達2000億元的無人機獨角獸大疆創新。

大疆創新汪韜和李群自動化創始人石金博為同門——均是香港科技大學自動化技術中心主任、教授李澤湘的學生。目標為世界級輕量機器人領軍者的李群自動化,總部在東莞松山湖,深圳設有分公司。石金博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攻讀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後赴香港科技大學攻讀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博士;2011年成立李群自動化。

有意思的是,機器視覺獨角獸思謀科技兩位創始人的高校背景都較為複合。創始人賈佳亞,2000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於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此後其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2015年即升任教授。聯合創始人沈小勇,本碩畢業於浙江大學,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並先後在華為、微軟、谷歌、騰訊優圖實驗室等多家機構工作。

  • 商業航天:哈爾濱工業大學對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作為中國最好的工科大學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素有「小清華」之稱。作為「國防七子」(原屬國防科工委,現歸屬工業和信息化部)之一,哈工大的重工業(航海、核能、航天、航空、兵器)專業實力尤其強悍。

本次高校獨角獸孵化能力排行中,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整體位次(第13名)要高於中科大(第15名)和華南理工(第18名),而這正是因為搭上了商業航天的風口。各國低軌衛星競賽興起,中國的衛星與火箭領域催生了大批獨角獸。哈工大背景的3家獨角獸中,有2家來自商業航天領域。其中,銀河航天為衛星通信領域獨角獸,估值達到110億元;時空道宇為衛星製造獨角獸,估值達到100億元(表10)。

然而,哈工大校友創業地點仍然傾向於北京、上海,甚至東莞等地,而非哈爾濱,這也顯示,創業氛圍、融資及產業環境對於硬科技獨角獸孵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目前國內的商業航天獨角獸中,處於遙感衛星領域的長光衛星(估值70億元)總部在長春,這是因為其技術依託於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光衛星的創始人宣明為該所所長。

同樣是「國防七子」之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於1952年,由清華大學、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華北大學工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西南工業專科學校(今重慶建築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這八所大學的航空院系聯合組建而成。

商業航天獨角獸中,哈工大強在衛星領域,北航則集中在火箭領域。北航校友創立的5家獨角獸中,星際榮耀、星河動力、零壹空間3家都處於火箭賽道(表11)。估值最高的星際榮耀,在2019年7月成功發射了雙曲線一號第一發火箭,是我國民營航天首次成功入軌。

可以看到,北航有2家獨角獸落地北京,與哈爾濱留不住哈工大的獨角獸也形成了鮮明對比。

4.非理工名校學子如何突圍創業難:隨風口起舞

有意思的是,硬科技獨角獸孵化能力Top50高校中,既出現了上海理工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燕山大學、河北大學等普通高校,也出現了上海財經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文科院校,甚至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語言類學校。

顯然,即使是硬科技時代,理工院校背景也並非創業的唯一解,這些普通高校、文科語言類高校背景的創始人能成功突圍,主要憑藉的是在風口起舞的能力。

  • 傳統車企切入新能源及半導體行業,企業家認知疊代成關鍵

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和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都成名已久,但又隨時代變換,分別孵化出新能源汽車獨角獸以及半導體獨角獸,在畢業幾十年後依然能為他們的母校貢獻獨角獸估值,顯示思維認知不斷革新的紅利。

2021年3月,吉利汽車和吉利控股集團共同出資20億元,成立了極氪品牌,以加強吉利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

2022年11月17日,由極氪為Waymo(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打造的Robotaxi定製車在美國洛杉磯正式亮相,並將於2024年量產。至此,極氪在自動駕駛領域集齊了與谷歌、英偉達、Mobileye三家美國公司的合作。

研發捆綁美國科技公司、產品輸出美國市場,「年僅1歲」的極氪衝刺IPO。2022年10月31日,吉利汽車公告稱擬分拆極氪獨立上市。若衝刺成功,這將是吉利系的第五個IPO。

吉利創始人李書福本科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碩士畢業於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極氪汽車目前估值高達600億元,以一己之力把哈爾濱理工大學和燕山大學拉到了本次高校排名第六的位置。

同極氪汽車類似,蜂巢能源楊紅新則是堅持紮根長城汽車,跟隨企業戰略變化,從而從傳統汽車賽道切換到新能源。

楊紅新2003年從河北大學畢業,進入保定的長城汽車研究院,後歷任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動力電池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其後被魏建軍委派擔任蜂巢能源總裁,是典型的從內部培養起來的管理者。目前,蜂巢能源估值達到460億元。

  • 「創二代」發揮家校雙重優勢

「創一代」在市場中跟隨形勢去把握風口,布局新賽道,「創二代」則基於直覺和視野抓住風口。

智能風電技術公司遠景能源,目前估值高達670億元。其創始人張雷出生於1976年,本科畢業於上海理工大學光電專業,後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讀研。

他的父親張士泉為江陰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家。張雷留學歸來後,自立門戶創辦了遠景集團,如今遠景集團同時在智能風電、動力電池、智能物聯網等多領域發力,成為新能源領域明星獨角獸。

另一個「創二代」則是集創北方創始人張晉芳。

張晉芳出生於1985年,獲北京交通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博士學位。2008年,年僅23歲的張晉芳創立集創有限(集創北方前身),如此底氣或許部分因為其父親張來拴為山西教場坪能源集團董事長。

集創北方是一家顯示晶片設計公司。2021年12月,其完成了65億元的E輪融資,融後估值已超300億元。2022年6月30日,集創北方向科創板遞交IPO上市申請,計劃募資60億元,目前尚未過會。張晉芳本人直接持有集創北方17.79%股權,並且合計控制28.9%的股份。

如此看來,高校教育與家庭環境的薰陶,或可為創二代的出道相得益彰。

  • 經管專業創始人同台競技

風口之下,文科和商科背景的創業者也紛紛投身新能源、AI、半導體領域創業,與科學家、理工高校教授、學霸同台競技,跟隨時代的大浪潮而起伏(表12)。

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CFO杜立剛和奕斯偉創始人王東升,是會計學背景。這類創始人對公司投融資、財務、內控等運營管理工作較為擅長。

杜立剛1993年畢業於揚州大學,2001年獲得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6年獲得美國雷鳥國際管理學院(Thunderbird Business School)EMBA學位,畢業後曾在西門子、葛蘭素威康從事財務工作。2010年開始創業,他在公司財務管理、成本控制、計劃分析、內部控制、ERP系統實施和運營管理等諸多方面有著豐富經驗。

同樣財務出身的王東升為京東方創始人。1978年,王東升在杭州電子工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781班學習,1981年,24歲的王東升加入北京電子管廠,此後11年間歷任該廠財務處科長、處長、總會計師、廠長。而北京電子管廠,正是京東方的前身。京東方能在虧損中堅持多年,最終實現逆襲,王東升奔走各地政府和資本圈拉資金和政策扶助的能力功不可沒。2019年6月,王東升卸任京東方董事長,加盟奕斯偉出任董事長,在畢業40年後為其母校貢獻了一家百億估值的晶片獨角獸。

上海財經大學也貢獻了兩個獨角獸,分別是中欣晶圓和愛馳汽車。

中欣晶圓是國內少數能夠生產12英寸半導體矽片的公司之一,目前正在衝刺科創板。其創始人賀賢漢1986年從上海財經大學本科畢業,1991、1993年又相繼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大學的雙碩士學位。此後,賀賢漢進入半導體設備巨頭日本磁性技術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日本磁性」)中國子公司工作,並逐漸主導。

2017年,日本磁性及旗下子公司合資成立中欣晶圓,為了在A股IPO,2020年11月,日本磁性將中欣晶圓60%股權以19.71億元價格出售,目前,日磁控股雖然仍是控股股東,但持股比例已下降到28.11%。除了中欣晶圓,賀賢漢還擔任富樂德董事長,富樂德是一家泛半導體設備清洗服務商,也曾衝擊科創板IPO。

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谷峰也是上海財經大學校友,並曾任上汽集團CFO。2017年,谷峰以聯合創始人兼CEO身份加入愛馳汽車,不過目前其已退出高管行列。

  • 順應時代,抓住風口,白手起家

航順晶片創業人劉吉平和先導薄膜創始人朱世會同為語言類院校背景,分別畢業於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廣州外國語學院(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語外貿的專業背景為他們洞察國內外的產業發展異同、尋找創業機會提供了支撐。

1967年出生的朱世會畢業後進入稀散金屬行業,從一個普通業務員做起。期間,朱世會發現歐美日韓等國大企業大多是在中國低價採購原料,加工後再高價賣回,這是因為它們掌握高純度稀散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提純、生產等核心技術。

1995年,朱世會成立了先導集團,涉足稀散金屬材料科技領域。2017年,先導集團子公司先導薄膜在合肥力邀之下,將總部落戶合肥,向京東方、晶合集成等公司提供材料,填補了合肥市在顯示產業鏈關鍵上游材料ITO靶材的空白。

目前,先導薄膜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磁存儲靶材領域、國內首家交付G4.5代高遷移率氧化物靶材、國內首家實現高世代液晶顯示面板用ITO靶的生產商,其ITO靶材出貨量更是實現了全球第一。

航順晶片創業人劉吉平,2001年從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畢業後,獨自來到上海,在台資晶片公司「合泰」做起了8位MCU晶片的銷售。這款晶片主要用在玩具、電錶等消費品中,當時國內尚未有一家公司能夠自主研發,嚴重依賴於進口。

2005年,劉吉平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航順微電子有限公司,做起了合泰的代理商。2008年,劉吉平成立了研發團隊,從最低端的電源晶片和存儲晶片做起,為了走量,劉吉平將目光轉移到深圳華強北,這為他帶來了第一桶金。

2013年,劉吉平在深圳創立航順晶片,做MCU等高端晶片研發。當時國產MCU廠商的銷售額在千億市場中,市占率不到1%。劉吉平先後賣掉了上海的2套房子,又抵押了深圳的房子和華強北的一層辦公樓,加上銀行貸款,這才為航順晶片啟動研發湊足資金。2017年6月,航順晶片正式推出MCU產品,隨後32位MCU、SOC、CPU均試產成功。目前其估值達到100億元。

5.創立獨角獸的高校校友:社會大學中還要補修更多功課

綜合而言,高校給予學子的學科認知,基本奠定了他們日後創業的優勢領域,有的長於技術,有的長於財務,有的長於銷售。但商業的本質依然是不確定性,高校學子之所以創立出硬科技獨角獸,與高校自身的專業實力、所在城市的產業優勢、校友人脈資源等固然能形成聯動,但具體到每家獨角獸,貫穿企業發展起至關重要作用的,還是創始人的思維、認知和性格。

近年來,名校學霸創立明星獨角獸,而後隕落的例子亦不鮮見。比較知名的如ofo創立人戴威,畢業於北京大學,2018年其以70.2億元的身家入圍新財富500富人時才27歲。兩年後就因拖欠供貨商貨款等,被列為失信人。

而估值一度超過500億元的明星獨角獸柔宇科技,由擁有清華大學、史丹福大學學歷的科學家劉自鴻所創立,但其在錢、人、技術都到位的情況下,仍然因為關鍵的戰略失誤,讓原本獨創的柔性屏技術失去先發優勢,如今IPO折戟,獨角獸變困獸。

高校的光環加持固然讓學霸們創業之路順暢許多,然而每年初創企業千萬家,高校畢業生千萬人,而最終奔跑出來的獨角獸依然寥寥無幾,亦充分說明創業不易。

能成為獨角獸已是幸運,但獨角獸也只是企業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關鍵節點,成為獨角獸並不意味著安全,一部分會因經營困難被併購或破產倒閉,另一部分則通過IPO進入二級市場。

如今,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長周期的科創項目獲得了更多資金支持和落地機會,但也意味著與資本的博弈更早到來。這對創始人的綜合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整合資源、平衡利益、股權結構設置、投資方選擇(傳統PE/VC,CVC,或是地方國資)、融資節奏,與上下游、政府、資方、媒體打交道,做戰略規劃,選擇IPO時點等,都是創業者們從高校畢業之後,要在社會大學中另外補修的功課。

作者:程華秋子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新財富「,僅代表作者觀點。

圖源: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