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死後年輕的孫策蟄伏三年,期間他是如何為家族的未來謀劃的?

握中懸璧 發佈 2022-12-30T20:36:18.109643+00:00

孫堅之死雖然讓江東孫氏暫時陷入一個低谷,但也並非完全是壞事,因為這促使孫家一位更優秀的人才提前登上了漢末群雄爭霸的舞台,他就是孫堅之子孫策。可能有人會認為在孫堅死後,孫策立刻站了出來繼承父親未竟的事業。其實這是不確切的,因為孫策足足蟄伏了三年之久。

孫堅之死雖然讓江東孫氏暫時陷入一個低谷,但也並非完全是壞事,因為這促使孫家一位更優秀的人才提前登上了漢末群雄爭霸的舞台,他就是孫堅之子孫策。

可能有人會認為在孫堅死後,孫策立刻站了出來繼承父親未竟的事業。

其實這是不確切的,因為孫策足足蟄伏了三年之久。

不過在這期間他也沒閒著,而是精心謀劃,為家族的發展制定了一個長遠的計劃。

早先在孫堅和黃巾軍以及董卓鏖戰的時候,孫策由於年紀尚小,並沒有跟隨,而是與母親和弟弟妹妹一起被留在孫堅曾經任職過的淮南一帶,而最初他們一家住在壽春。

在這裡,孫策和當年父親孫堅一樣,結交了大批豪傑,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不過有一點孫策做得比孫堅還好,因為他結交了士大夫。

孫堅在這些年的發展中犯過一些錯誤,而且他對自己的規劃也差了一些,這裡面固然有他本身局限性的影響,但也跟他身邊缺乏能夠為他出謀劃策的有識之士有關。

其實孫堅不是沒讀過書的粗人,他在講話的時候歷史典故張口就來,是有一定學問的。但他可能只讀過史書,而不懂儒學,這或許是他在荊州大開殺戒的一個原因,畢竟他跟儒學世家這個群體格格不入。

但是孫策卻能更進一步,對儒學也有涉獵,否則的話他怎麼可能結交到高傲的士大夫階層呢?

其實一個家族若想繁榮昌盛,最好還是注重教育,權力不可能持久,金錢也可能會敗光,唯有教育是丟不掉的。這一點在江東孫氏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不過孫策在淮南結識的文人雖多,但都不及一個人,他就是周瑜。

周瑜所出身的廬江周氏是淮南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自從他的高祖父周榮開始就做到尚書令和太守這樣的兩千石高官。後來周瑜的從祖周景和從父周忠則更進一步做到了太尉。

雖說周瑜這一支沒那麼顯赫,他的父親周異只做到洛陽令,僅從官職來看還不如孫堅,但是周氏家族在門第上是完勝孫家的。

不過出身高貴的周瑜卻沒想那麼多,他和孫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當時董卓禍亂洛陽,周瑜一家搬回老家舒縣居住,在這裡他聽說了孫策的名聲,好奇心驅使這個少年前往壽春一睹對方真容。

結果孫策那獨特的人格魅力將他牢牢吸引,這對同齡人一見如故。為了能夠經常相處,周瑜勸說孫策一家也搬到舒縣來,並送了他一所大宅院。

周瑜的熱情也打動了孫策,很快兩人就發展到升堂拜母,親如兄弟的地步。

然而快樂的日子並不長久,很快孫策就收到了父親戰死沙場的噩耗。

當時他的堂兄孫賁代替孫堅統帥部曲,護送父親的靈柩東歸,孫策只好暫時和周瑜分別了,不過不用急,幾年後他們就將聯手做出一番大事業。

孫堅的靈柩被送回吳郡後先是被葬在曲阿,後來又被遷往吳縣。

按說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葉落歸根,為何孫家不把孫堅葬在故鄉富春呢?

原來富春在吳郡最南端,緊挨著會稽郡,而那裡正是孫家的死對頭周氏三兄弟的大本營。孫策要帶著家人給父親守孝,回富春的話實在是有些危險。而曲阿又有孫堅的女婿弘咨在,可以提供一些庇護。

於是孫策就在曲阿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守孝結束後,年輕的孫策還是一片迷茫。雖說子承父業是理所應當,可是實際上卻並沒有這麼簡單,他很難繼承父親的遺產。

這倒並不是因為堂兄孫賁和他相爭,而是孫家這支老班底已經落到了袁術的手裡。

當初孫賁帶著這支人馬把孫堅的靈柩送到曲阿後,接下來他就面臨著一個何去何從的問題。

雖說手裡有兵,但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想要割據一方就得幹掉當地由朝廷委派的長官,孫賁沒這個底氣。

之前孫堅都無法自成一系,還要依附袁術發展,孫賁就更不可能了,而這時候正好機會就來了。

孫堅戰死峴山後,袁術在荊州的局勢愈發不利,在與劉表的競爭中落了下風。

既然爭不過劉表,於是他就掉過頭來,把目標轉向中原,對付袁紹的另一個盟友曹操,結果又吃到一場慘敗。

袁術沒辦法,為了找一片立足之地,只好一路東進,在淮南九江郡落了腳。而九江郡和吳郡近在咫尺,於是孫賁帶著部曲又投了袁術。

這對初來乍到的袁術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他自然是樂於接受,孫家部曲是他手下最能打的部隊之一,還是很有用的。

對於孫策來說,他可以不要父親那烏程侯的爵位,讓給弟弟眼都不眨,但這支部隊卻是孫家的命根子,也是東山再起的本錢,是必須要討回來的。

雖然去和袁術討要是遲早的事,但必須得先有個規劃才行,否則即使把部隊拿回來也沒有發展的方向。如果像當初孫堅那樣漫無目的,是很難長久的。

另一方面,孫策在做大事之前,也先得把家人安頓好才行。

在袁術到來以後,如今揚州也開始不太平了,於是孫策把目光投向江北的徐州。

當時徐州尚未被曹操荼毒,還是一片遠離戰火的樂土,於是孫策舉家北渡長江,暫住在廣陵郡的江都,靜待時局變化。

然而怕什麼來什麼,沒過多久曹操就和陶謙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徐州也被曹操禍害得不成樣子。看來江都也不是久居之地了。

再說回袁術,他在壽春又遇到了老對手,周家三兄弟再次登場,這次是老二周昂和老三周㬂一起上陣。

雖然袁術明面上既不是揚州刺史也不是九江太守,但有周昂這個正牌九江太守在,還是非常礙事的,更別說他還是死對頭袁紹的人。袁術要想名正言順地統治揚州,非除掉周昂不可。

結果孫賁帶領孫家軍又立了功,陰陵一戰,周氏兄弟大敗,只好逃回會稽。而孫賁也因功被袁術表為豫州刺史。

在九江站徹底穩腳跟後,袁術又把目光投向了江南的丹陽郡。

丹陽是一塊寶地,丹陽兵是天下聞名的精銳,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眼紅,而丹陽太守正是周家三兄弟的老大周昕,他前後給曹操輸送了一萬多精兵,袁術怎麼會對這裡不動心呢?

這次袁術用的還是孫家的將領,他派出了孫堅的妻舅吳景,並以他為丹陽太守,對正牌的丹陽太守周昕發起了挑戰。

周昕坐擁主場之利,又有丹陽精兵在手,本來不處下風,不過這個人太過迂腐。吳景放出話來說:「百姓敢支持周昕的殺無赦。」於是周昕就因為不願意禍及百姓,把部隊解散回老家去了。這下倒好,三兄弟算是團圓了。

其實周昕要是心狠一點,完全不必理會吳景,如果他真敢濫殺無辜,到時候周昕振臂一呼,痛斥吳景的暴行,豈不是士氣百倍?哎,慈不掌兵啊,周昕說到底還是個純粹的讀書人。

吳景拿下丹陽郡是興平元年(194年)的事,而這讓孫策發現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丹陽太守吳景是自己的親舅舅,肯定信得過,到時候如果能拿回孫家部曲,然後找個理由渡江南下,那就徹底是魚入大海,龍出升天,不必再受袁術的約束了。

以丹陽郡為根基,再加上孫家老兵,整編出一支精銳輕而易舉。到時候橫掃江東不在話下。從那時起,孫策就對孫家未來的發展做出了清晰的規劃。

當然,孫策畢竟是個沒有經驗的年輕人,自己擬定的戰略雖然看起來非常不錯,但他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於是在離開江都之前,他準備去見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江東二張之一的張紘,張紘就是廣陵本地人,當時為母親守孝在家,孫策聽說他的名聲,於是前去拜訪。

一見面,孫策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計劃給張紘評判,他的方案分為四步走。

第一,從袁術處討回孫家部曲;第二,在丹陽整編部隊全據江東;第三,討伐劉表報仇雪恨;第四,割據一方。

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就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藩。君以為何如?(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裴注)

孫策這個計劃是經過周密考慮的,可行性相當高,如果能順利進行,會有非常顯著的成果。

不過一開始張紘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打了個太極,說:「我才疏學淺,又在守喪中,實在幫不上忙啊。」

結果孫策又展現出強大的人格魅力,他那誠懇的態度徹底打動了張紘這個連朝廷三公徵辟都不為所動的高傲士子。

於是張紘給出一個更為宏大的方案:光滅劉表怎麼行,連袁術也得一鍋端。到時候荊州揚州全部收入囊中,再來匡扶漢室,桓文之業指日可待,怎麼能只想著割據呢?等你有所成就了,我就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去追隨你。

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裴注)

說實話,張紘這個方案幾乎就是東吳最後的終極形態了,可以說他是非常高瞻遠矚的,論其格局,恐怕僅次於大戰略家魯肅,這讓當時尚未完全成長起來的孫策有了醍醐灌頂之感。

他對張紘的話深以為然,並將其引為知己,隨後將家人相托。

如今計劃已經擬定完畢,是該行動的時候了。

不過若是第一步不能實現,後面自然是空談。

正所謂「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在父親去世後蟄伏了三年的孫策踏上了前往壽春的旅程,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從此開始了一條傳奇之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