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TA】換熱器管內關聯式文獻整理之第二篇——5mm銅管內R410A含油製冷劑流動沸騰流型及換熱特性研究

製冷空調換熱器技術 發佈 2022-12-31T23:43:18.121097+00:00

實驗研究了R410A-油混合物在5.0mm光管內流動沸騰的流型及換熱特性。實驗結果表明,潤滑油延遲流型向環狀流和乾涸流的轉化,實驗得出的流型與基於混合物性的流型圖吻合較好;純製冷劑R410A的換熱係數隨干度的增大先增大後減小,峰值出現在干度為0.7-0.

實驗研究了R410A-油混合物在5.0mm光管內流動沸騰的流型及換熱特性。實驗結果表明,潤滑油延遲流型向環狀流和乾涸流的轉化,實驗得出的流型與基於混合物性的流型圖吻合較好;純製冷劑R410A的換熱係數隨干度的增大先增大後減小,峰值出現在干度為0.7-0.8左右;對於R410A-油混合物,在干度小於0.6的工況下,油的存在總是增強換熱,在干度為0.7時,換熱係數隨油濃度的增大先增加後減小;在干度大於0.8情況下,換熱係數隨油濃度和干度的增大迅速降低。在本文得出的5.0mm光管實驗數據和已有文獻關於7.0mm光管內的實驗數據基礎上,開發了基於流型和混合物性的流動沸騰換熱關聯式,新關聯式可以很好地預測不同管徑光管內的流動沸騰換熱特性。

引言

環保替代工質R410A為近共沸混合物,溫度滑移微小,是R22的理想替代物,正成為國際上空調器的主流製冷工質。在製冷系統中,由於製冷劑對油有較好的溶解性,當壓縮機開始運行時,勢必有一定量的潤滑油隨製冷劑循環進入製冷系統,從而影響管內流動沸騰的換熱特性。為了節能和節材,目前換熱器的設計越來越小型化,換熱管的管外徑從9.52mm開始,朝著8.0mm、7.0mm、6.35mm的方向發展,現在外徑為5mm的銅管已經開始在小型換熱器中試用,並成為國內各大空調公司研究開發的重點。因此,需要了解R410A-油混合物在5mm換熱管內流動沸騰的換熱特性。

按照Mehendal等對換熱管徑尺度的定義,管徑為100μm-6mm的換熱管為中尺度類型,介於常規尺度(管徑大於6mm)和微尺度(管徑為1μm-100μm)之間。相對於微尺度換熱管,這種中尺度換熱管更有可能被應用於實際的小型緊湊式換熱器中,被稱之為小管徑換熱管。由於毛細作用的存在,小管徑換熱管與常規尺度換熱管內的換熱特性是不相同的。目前已有文獻對R410A-油混合物在管徑大於6mm的常規尺度換熱管內的流動沸騰換熱特性進行了研究。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有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徑換熱管內流動沸騰換熱特性的研究報導,已有的常規換熱管內的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小管徑。

因此,需要通過實驗研究,分析潤滑油對小管徑內流型及換熱特性的影響,並開發適用於小管徑換熱管的換熱關聯式。

1 實驗裝置與測試工況

1.1 實驗裝置

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共包括三個迴路:製冷劑主迴路、製冷劑旁通迴路和潤滑油迴路。

圖1 實驗台示意圖

1.2 實驗對象與測試工況

實驗對象為水平直光管,總長為1400mm,外徑為5mm,內徑為4.18mm。測試管外均勻布置電加熱帶,有效加熱長度為1300mm,電加熱帶外包有隔熱層和隔氣層,經漏熱分析表明,漏熱量小於加熱量的2%,可以認為測試段與環境絕熱。實驗所用製冷劑為R410A,潤滑油為酯類油RB68EP。實驗工況的蒸發溫度為5℃,質流密度為(200-400)kg·m-2·s-1,熱流密度為(6.91-13.81)kW·m-2,測試段入口的干度為0.1-0.8,平均油濃度為0-5%。

2 數據導出

2.1 換熱係數

純製冷劑R410A和R410A-油混合物管內流動沸騰的換熱係數,可分別根據下式導出:

考慮實驗設備的測量精度,對換熱特性的不確定性進行分析,換熱係數的最大誤差為±10.4%。

2.2 平均油濃度

平均油濃度定義為潤滑油的質量流量與製冷劑-油混合物的質量流量的比值:

3 實驗結果分析與關聯式的開發

3.1 潤滑油對小管徑換熱器管內流型的影響分析

圖2給出了實驗觀測得出的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徑換熱管內流動沸騰的流型,並給出了基於混合物物性、參照Wojtan流型開發的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徑換熱管內的流型圖。

由圖2可以看出,實驗得出的流型與基於混合物物性的Wojtan流型圖吻合較好。潤滑油延遲環狀流和乾涸流的出現;在小干度工況下,潤滑油的存在對流型的影響較小;在高幹度工況下,潤滑油的存在對流型的影響較大;在所測試的工況範圍內,R410A-油混合物不存在霧狀流型。

圖2 潤滑油對小管徑光管內流動沸騰流型的影響

3.2 潤滑油對流動沸騰換熱係數的影響分析

圖3給出了R410A-油混合物流動沸騰的換熱係數隨平均油濃度的變化。

由圖3可以看出,換熱係數隨質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質流密度工況下,純製冷劑R410A的換熱係數隨干度的增大先增大,在干度為0.7-0.8左右時達到最大值,干度大於0.8時,換熱係數隨干度的增大急劇下降。這是因為在干度大於0.8情況下,流型逐漸向乾涸流轉化,氣相製冷劑與管壁接觸,液態製冷劑與管壁面的接觸面積減少,導致換熱係數的急劇減小。

在干度小於0.6時,潤滑油的存在對換熱起到增強作用;在干度為0.7時,換熱係數隨潤滑油濃度的增加先增大後減小,在油濃度3%-4%左右時存在峰值;在干度大於0.8時,R410A-油混合物的換熱係數隨著油濃度和干度的增大迅速降低。這是由於潤滑油的存在對混合物的換熱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由於油的存在增大液相的表面張力,從而增大液相與管壁的接觸面積,同時,油的存在增加發泡點,增強核態沸騰,從而增強兩相換熱;另一方面,由於液相粘度和表面張力的增大,對氣泡的長大起到抑制作用,從而惡化換熱。兩方面影響因素的綜合作用,決定了油的存在對混合物換熱起增強或弱化作用;在干度小於0.6時,潤滑油對換熱的增強作用占主導地位,因為增強換熱,干度大於0.8時,潤滑油對換熱的弱化作用占主導地位,從而惡化兩相流動的換熱特性。

圖3 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徑光管內的流動沸騰換熱特性

3.3 已有關聯式預測值與實驗數據的對比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R410A-油混合物在5mm小管徑換熱管內的換熱關聯式。文獻中給出了預測R410A-油混合物在常規尺度換熱管內的換熱關聯式,其預測值與本人實驗數據的對比分析如圖4所示。有圖可見,已有關聯式預測值與實驗值的誤差大於50%,不能適用於小管徑光管。因為,有必要開發新的適用於小管徑光管的換熱關聯式。

圖4 已有關聯式預測值與實驗數據的對比

3.4 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徑光管內流動沸騰換熱關聯式的開發

新的換熱關聯式的開發,關鍵是要求出式(8)中C和n的表達式。

由圖5可以看出,不同油濃度工況下,R410A-油混合物在光管內的實驗數據具有不同的斜率和節距,斜率和節距應該是油濃度的函數;而且7.0mm光管和5.0mm光管內的實驗數據隨 Rer,o,L 的變化趨勢一致。因此,由公式(11)可以得出:

新的關聯式預測值與實驗值的對比如圖6

圖6 新的關聯式預測值與實驗值的對比

由圖可以看出,對於7mm管,新關聯式預測值與96%的實驗數據誤差在±20%以內;對於5mm管,新關聯式預測值與92%的實驗數據的誤差在±30%以內。關聯式可以很好地預測R410A-油混合物在不同管徑光管內流動沸騰的換熱特性。

4 結論

(1)潤滑油延遲環狀流和乾涸流的出現;在所測試的工況範圍內,R410A-油混合物不存在霧狀流型。實驗觀測出的流型與基於混合物性的流型圖吻合較好。

(2)對於純製冷劑的R410A,換熱係數隨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干度為0.7-0.8左右時達到最大值,干度大於0.8時,由於出現乾涸流,換熱係數隨干度的增大急劇下降。

(3)對於R410A-油混合物,在干度小於0.6時,潤滑油的存在對換熱起到增強作用;在干度為0.7時,換熱係數隨油濃度的增加先增大後減小,在油濃度為3%-4%左右時存在峰值;在干度大於0.8時,對於R410A-油混合物的換熱係數隨著平均油濃度的干度的增大迅速降低。

(4)基於混合物物性開發了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徑光管內流動沸騰的換熱關聯式。對於7mm管,新關聯式預測值與96%的實驗數據誤差在±20%以內;對於5mm管,新關聯式預測值與92%的實驗數據的誤差在±30%以內。關聯式可以很好地預測R410A-油混合物在不同管徑光管內流動沸騰的換熱特性。

(本文摘自2013年9月《製冷技術》第33卷第3期)

版權說明:本微信內容由HETA編輯所創,如需轉載,請註明源自HETA微信號:CRAHETA

本微信公眾號是HETA(換熱器專委會)的官方微信,致力於成為業界專業信息傳播平台。歡迎參加分享,投稿/留言信箱:reporter@craheta.org,請附上媒體+姓名,實名或匿名發表。

微信號|CRAHETA

微信名稱|製冷空調換熱器

HETA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