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千年古祠的溫度和情懷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發佈 2023-01-01T04:47:39.560691+00:00

古柏長檐投映冬日暖陽寧謐的祠堂青石扣響春華秋實,新年即至樹葉黃綠時替見證了一年的奔忙和不易無聲地訴說著堅韌、希望、溫度和情懷三國聖地與城市共成長三國是一個天下鼎立、風雲際會的時代。魏蜀吳三國之中,惟有蜀漢以漢室正統立國,對國家統一的嚮往最為濃烈。



古柏長檐投映冬日暖陽

寧謐的祠堂青石扣響


春華秋實,新年即至

樹葉黃綠時替

見證了一年的奔忙和不易

無聲地訴說著堅韌、希望、溫度和情懷



三國聖地與城市共成長


三國是一個天下鼎立、風雲際會的時代。魏蜀吳三國之中,惟有蜀漢以漢室正統立國,對國家統一的嚮往最為濃烈。在蜀漢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君臣之義、兄弟之情、共克時艱、鞠躬盡瘁,所以即使只偏治西南,蜀漢英傑依然千古傳頌,代表了普世的價值觀。在這樣的邏輯下,我們就會發現,武侯祠與成都的關係,便是文化與城市的共生:城市在文化中浸潤積澱,文化在城市中傳承發展。


在新時代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建設浪潮下,武侯祠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365萬餘人次,獲各級表彰19次,其中不乏「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武侯祠·錦里)、「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遊案例」(品味老成都·暢遊大三國)、「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優勝獎」(明良千古——劉備與諸葛亮君臣合展)等國家級重要獎項。


不忘初心的奮鬥禮讚


一年來,疫情形勢的動態變化牽動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守護中尋求紓困發展成為全年工作實踐的引領。我們嚴格落實上級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類政策,確保全年無疫情事故。在職黨員積極下沉社區,黨員幹部在社區黨組織報到全覆蓋,共有30餘人次下沉支援。建設完成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消防系統工程,全年開展安全教育培訓4次,安全應急處置演練8次,確保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


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完成6項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和5項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舉辦8場專題展覽,出版2部專著,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完成52處三國文化遺存調查工作,8名專業技術人員取得高級任職資格,35名專業技術人員完成崗位晉升備案,三國文化保護、研究、展示於一體的「全過程遺產學實踐」得到國家級媒體專題關注。



有機更新:跨越350年的時空對話


2月,武侯祠博物館在對諸葛亮殿北壁西次間磨蝕壁龕木框進行更換時,周邊抹灰層剝落,發現諸葛亮殿北壁牆體內嵌有8通清代碑刻(由15塊碑石組成)。碑刻的年代最早為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即清代大規模整修奠定今日武侯祠基礎建築格局時,距今350年;最晚為1821年(清道光元年),距今201年。其中5通碑刻在清道光年間纂修的武侯祠歷史專志《昭烈忠武陵廟志》中有所記載,本次發現與其相互印證;另3通碑刻未見記載,是對武侯祠歷史的重要補充。碑文內容多樣,含時四川主政官員題記、乾隆朝狀元書《出師表》、武侯祠祭祀活動記錄、文人墨客訪謁留書畫等。


目前,國內建成的歷史建築類博物館多以展示歷史沿革、建築風貌、園林景致和館藏文物為主,展示體系和內容相對固定。武侯祠在歷代進行的多次修繕中,一些碑刻藝術精品被前人出於保護的目的藏在牆體之中。本次的發現,在國內歷史建築博物館中當屬鳳毛麟角、百年不遇,正如其中一碑《再捐祭產碑記》文:「忠義垂諸天壤,德澤感於人心」,慶時和歲稔,頌東風入律,作為成都中心城區代表性文化遺產地,武侯祠迎來有機更新、傳承創新、更煥生機的重大機遇。


本次發現的《眼底江山》碑,其作者是時任四川按察使宋可發,1672年奠定武侯祠今日建築格局的大規模修繕工程便由他發起主持。此碑為武侯祠現存其唯一真跡,可謂跨越350年的時空對話。當時的四川戰火甫定、百廢待興、人心思安,宋可發以重修武侯祠為契機,凝聚共同價值,喚醒善謀圖強的意志。「胸中宇宙自然景,眼底江山不盡詩」,尺方一碑,足見天府文化樂觀包容、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



高質量發展:智慧共享 兼收並蓄


當代博物館從運行到體驗進入了全方位高速發展的數字時代。一年來,我們完成了智能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升網絡基礎設施,實現智能化辦公和網絡智能安全管理。完成原狀陳列提升項目,加強文物古建保護利用,活態展示原狀文物,打造集原址保護、展覽展示、教育研學於一體的三國文化傳承基地。


與中國文物報社共同承擔國家文物局「網際網路+中華文明」示範項目「守望·發現@大三國」,聯繫國內30餘家文博機構和科研院所,拍攝歷史人物與當代元素互相滲透的原創劇集。聯繫10家文博單位,打造《行走中三國》(臥龍鳳雛)數字文旅體驗公益小程序,以科技形式開展線上三國文化研學,榮獲2021年度四川省博物館文物活化利用優秀作品。完成「錦里」33類商標、武侯祠logo33類商標的註冊及「行走的三國」16類、41類商標註冊申請。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成都體育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三國文化走進校園、走出成都、走向世界。



「三國書院」社教項目推出「尋寶大三國」「三國街巷志」等12項研學實踐品牌活動,入選2022年度全國文博社教百強獎項。「孔明送東風」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文化宣講進社區、文化傳承進校園以及文化幫扶進山村活動,入選2022年首屆「全國博物館志願服務典型案例」。攜手新華文軒跨界打造的全國首家「書店+博物館」三國文化體驗空間「三國夢想•家」正式運營,以三國文化為主題,集圖書、文創、研學活動於一體,為廣大市民奉獻高品質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使三國文化可感、可知、可參與。




千年積澱,三國的分合歷史和地緣變化,真切實證著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宏大源流和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的歷史辯證法,形成了以三國歷史為核心,各類文化傳播現象為流變的三國文化。百年發展,隨著人類社會近現代化的宏大曆程,三國文化從記錄演繹轉向符號化表達,在人們心中凝聚成一個個現象化印記,形成圖強善治、和而不同的時代思想伏流,代表著整個社會的認同和價值追求。十年變革,武侯祠博物館不斷探索「無邊界博物館」發展模式,當代的武侯祠早已不是高牆內的神秘之地,人們在這裡賞園、親水、訪古、求知、識趣、讀城,讓一座博物館成為幸福美好生活的功能集聚和品質保障。


江山倍開勝境,雲端更覽上流。感謝社會各界對武侯祠博物館的關心支持,真誠呼喚、邀請大家共同擁抱新的華彩春天!


關鍵字: